複雜心胸外科手術中低溫和室溫下儲存血小板對比的初步試驗

2021-01-07 圍術論壇

術中低體溫是手術常見的併發症,特別是長時間手術、大手術、老年患者和小兒手術後易發生。術中低體溫使術中與術後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縮,循環阻力增加,而且血液黏滯度增高。「Jurkovich等」發現創傷後低體溫與患者的存活率相關,低體溫者比正常體溫者病死率明顯增加,因此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術中低體溫對患者的危害。

近期Anesthesiology雜誌上報導的一篇研究,對比了複雜心胸外科手術中標準室溫儲存血小板(20 °C~24°C)與低溫儲存血小板(2 °C~6 °C)止血潛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初步數據以期為將來的進一步的重要試驗提供數據。

該研究是一項單中心兩階段的初步研究,納入了擇期或半緊急的複雜心胸外科手術的成年患者。第一階段是一項雙臂隨機試驗,對在低溫儲存7天內的血小板與在室溫儲存血小板輸注的止血潛力進行比較。在隨後的Ⅱ期階段的單臂試驗中,使用低溫儲存8~14天的血小板。主要監測指標是通過胸腔引流量判定臨床效果。次要監測指標是通過多電極阻抗凝集法測量血小板功能、收集全血用量、即時和長期(28天)不良事件、重症監護室住院時間以及病死率。

結果發現,在第一階段試驗中,輸注室溫儲存血小板患者的胸水引流量中位數為720 ml,而輸注存儲血小板患者的胸水引流量中位數為645 ml,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雙臂隨機試驗中,輸注室溫和低溫儲存7天內血小板之間的胸水引流量中位數差異為75 ml。在第二階段試驗中,胸腔引流量的中位數為690 ml。在Ⅱ期單臂試驗中,輸注室溫儲存與非並行低溫儲存8~14天血小板之間的胸水引流量中位數差異為30 ml。體外輸注室溫和低溫儲存的血小板會增加輸注後血小板的聚集。本研究認為輸注低溫儲存或室溫儲存血小板患者的總血液使用量、不良事件的發生量、重症監護病房的住院時間以及病死率是相似的。

因此,該初步試驗結果證實了輸注低溫儲存14天內血小板止血潛力的可行性,為心胸手術高風險出血患者未來的試驗提供了重要指導。

人體正常體核溫度介於36.3 ℃~37.2 ℃之間,而低體溫被定義為體核溫度小於36℃發生率為50%~80%,多發生在手術麻醉中。

術中低體溫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

1. 增加傷口感染率:低體溫直接損害機體免疫功能。

2. 影響凝血功能:出血時間與皮膚的溫度成反比,出血量與傷口的溫度成反比,嚴重的低溫可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生。

3. 寒戰發生率增加:人體的中心體溫接近37℃,患者中心體溫降低1℃,就出現寒戰。寒戰增加圍術期的氧耗和二氧化碳的生成,還可引起心臟傳導阻滯的加劇和心肌收縮力降低會因吸入麻醉劑而加重;寒戰增加患者的不適感和傷口疼痛。

4. 增加心血管併發症:低體溫時肺血管對缺氧的反應性降低,通氣/血流比例失調而導致缺氧加重。術中低溫的患者術後心肌缺血的發生率是術中正常體溫的3倍;當中心體溫低於正常的37℃時,室速和心臟異常的發生率增加2倍。

5. 其他:延緩術後的恢復、延長住院時間等。

術中為患者採取的保暖措施

1. 手術室的溫度保持在22 ℃~25 ℃,根據手術方式及患者自身情況為患者選用合適的保溫用具,包括棉被、充氣式加溫毯、護肩墊、外用液體恆溫箱、輸液加溫儀等,讓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感受到溫暖與舒適。

2. 在接送患者時,根據不同的轉運方式選用棉被或毛毯為患者進行保暖。

3. 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用充氣式加溫毯與棉被先將手術床預熱,使患者入室後即可以感受到溫暖。

4. 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根據術式為患者選用不同毯型的充氣式加溫毯持續保暖。

5. 術前1日,將外用衝洗液放置於液體恆溫箱中,使它在術日使用時溫度達到人體體溫。為患者輸注液體時,酌情選擇液體加溫儀進行加溫,減少患者在輸注液體時的不適。

圍術期醫學論壇(zhwsyxlt)

相關焦點

  • 心胸外科「金刀」是怎樣煉成的?倪一鳴 馬量:遊刃毫釐間
    手術過程中,心臟停跳的時間直接關係到病人的康復。所有心胸外科醫生都會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儘量縮短手術時間,在浙大一院的記錄裡,置換一個瓣膜主動脈阻斷時間平均20分鐘,置換兩個瓣膜40分鐘,這一平均時間同早期或文獻報導縮短至少30分鐘。「節省下來的30分鐘,依靠的是嫻熟的技術和對細節、流程的改善。」馬量告訴記者。
  • 記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倪金刀」:妙手回春 以心換「心」
    憑藉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從醫35年來,倪一鳴帶領團隊先後開展心臟移植、心肺聯合移植、微創心臟手術、非體外循環下的冠脈搭橋術、主動脈夾層等新技術攻關,20年前就實現主動脈瓣替換術切口僅8釐米,在手術臺上創造了一個個奇蹟,推動著浙一心胸外科實力不斷對標世界先進水平。30多年來,經他手術重獲新生的病人近萬人。
  • 抗血小板治療患者心臟手術前血小板功能的檢測|P2Y12|冠狀動脈|...
    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療的患者中,術前停藥時間與出血量呈現負相關,停藥0-3天的出血量幾乎是停藥4-5天的兩倍(15.6%對8.3%,P=0.031)。目前心血管外科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檢測方法心臟手術中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檢測方法的主要特點如表3所示。
  • 體檢查出胸部陰影需重視,心胸外科完成一例胸腺惡性腫瘤手術
    體檢查出胸部陰影需重視,心胸外科完成一例胸腺惡性腫瘤手術 2018-03-08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術中光學分子影像點亮腫瘤細胞,讓外科手術更精準
    在漆黑的海面上,舵手可以依據燈塔確認航向;長久以來,在手術過程中醫生面對邊界模糊或過於微小的病灶,只能依靠用眼睛看和用手觸摸來判斷腫瘤的位置和大小,缺乏實時有效的術中成像技術。但隨著新一代醫療影像技術——分子影像的發展,醫生們也正在迎來屬於自己的「燈塔」。
  • 精神外科手術的「前世今生」
    1948年以後,在歷屆國際精神病學術會議中關於精神外科的討論裡,對腦立體定向技術的發展進行了鼓勵,對精神外科手術的療效給予了肯定,業界達成的一致意見是:手術對於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神經症和癲癇性精神病的治療效果良好,無嚴重不良反應和併發症。Knight於1960年進行丘腦毀損治療精神病獲得成功。
  • 那些曾經盛極一時的外科手術
    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外科領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那些流行一時的手術,或被遺棄或被一些更新更有效的方式所替換。本文則盤點了歷史上曾經極富盛名、現在卻被廢用的外科手術。
  • 女子突發主動脈夾層破裂10小時手術創生命奇蹟
    2月中旬,王女士正在海棠灣參加公司年會,她操持會議疲憊之餘心情舒暢,和幾位同事一起遊泳放鬆,沒想到遊泳過程中,她突然感到胸部一陣撕裂樣的劇痛。掙扎著遊到池邊,她讓同事趕緊撥打120,緊急送往就近醫院就診,當地醫院初步診斷為高血壓、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內膜重度撕裂,夾層開口起自升主動脈根部,距離冠狀動脈開口很近,由上蔓延到主動脈弓,再向下累及至降主動脈、腹主動脈及雙側髂動脈開口。
  • 重症患者血小板減少處理共識|血小板|重症|患者|血栓|治療|藥物|...
    採血時血流不暢容易造成血小板破壞,血標本儲存時間過長或低溫儲存均可激活血小板,造成假性血小板減少。血小板的正常直徑約1.5~3μm,巨血小板的直徑>7μm,常見於巨大血小板症候群、血小板無力症、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等。血液分析儀法通常依據細胞大小進行計數,故識別巨血小板也容易出現錯誤,造成假性血小板減少。
  • 室溫條件下以低成本儲存風能和太陽能,新型電池可做到
    7月1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焦耳》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材料組合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種可充電電池,這種電池能夠儲存大量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隨著進一步的發展,新技術可以在正常的環境溫度下,快速、有效地向電網輸送能量。
  • 早期肺癌不要慌 微創手術除病灶
    近日,63歲的患者餘先生因檢查發現右肺上葉結節,入上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接受治療。術前胸部CT增強提示,患者右肺上葉見小結節高密度影,呈分葉狀,周緣見毛刺,大小約15*9mm,結節較四個月前CT對比有增實。
  • 【雙語資訊】痔瘡試驗表明:傳統手術值得一試
    eTHoS(無論是傳統痔切除術還是外科釘)試驗通過進行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將這兩種方式進行對比,以幫助告知目前和未來的治療計劃。據報導,接受了外科釘痔瘡切除術的患者,與接受了傳統手術治療的患者相比,約有兩倍的機率復發痔瘡。尿失禁評分要比傳統痔瘡切除術好。外科釘痔瘡切除術治療在術後第一個三周期間疼痛要少。但此後,疼痛控制藥物(鎮痛藥)的使用和疼痛的出現在兩組患者中都是統一的。
  • 世界首用iPS細胞大規模生產血小板
    如果能藉助iPS細胞大量生產血小板,則無需依賴獻血就能進行輸血。  圖 臨床使用的袋裝血小板利用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成本大幅低於獻血。血小板常溫下能放4天時間。如果使用iPS細胞製造,通過無菌化處理則可保存2周左右,保管成本也將下降。使用iPS細胞製造還能防止摻入病毒等病原體。
  • 達文西機器人提升外科手術精確度
    昨日,「達文西微創手術研討會」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會上,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CRSA)創始主席、著名專家Pier C.Giulianotti朱聯安教授,針對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當場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使用達文西微創手術機器人,完成了一臺複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
  • 溫故而知新——術中輸血護理操作
    (8)輸血完畢後,醫護人員應對血液輸注進行記錄和籤字,並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放在病歷中。將空血袋低溫保存24小時。血小板輸注前應保持震蕩,取出即用。 3.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製劑應從血庫取出後30分鐘內輸注,4小時內輸完。 4.用於輸注全血、成分血或生物製劑的輸血器宜4h更換一次。手術中輸入不同組交叉配血的血製品,應更換輸血器。 5.術中大量輸血時,建議使用輸血輸液加溫儀,確保輸血安全。
  • 其實血小板捐獻沒那麼複雜~~
    其實血小板捐獻沒那麼複雜~~ 2020-11-13 1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科微型手術機器人,還有多少種可能
    外科微型手術機器人,還有多少種可能 2020-08-28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低溫樣品儲存,液氮凍存(一)
    其中一個主要用途是將氣態液氮進行液化,進行液氮儲存。氣相和液相儲存液氮,液態的氮氣,惰性無色無味。液氮罐內的液氮在-196攝氏度以下呈現的是液體狀態,一旦超過-196攝氏度以上就會沸騰變成氣體的狀態了,一旦低於-196攝氏度就會呈現結冰固態的現象,因此液氮的的狀態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溫度內,常壓下液態氮氣為-196℃到-210℃之間。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南陽市中心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人工耳蝸...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該科整體實力、技術水平、學科規模均達省內先進水平,是豫西南聽力和言語功能康復和治療中心,南陽市人工聽覺植入重點實驗室,頭頸部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手術治療中心,眩暈診療中心,南陽市呼吸睡眠研究中心,國家耳鼻喉頭頸外科研究中心成員單位,河南省人工耳蝸手術定點醫院,也是新鄉醫學院的教學單位及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今天請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走進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走近這群可敬的白衣天使。
  • 每周AI應用方案精選: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外骨骼裝置
    同時,達文西機器人讓醫生擁有與開放直視效果一致的手術視野,保證了手眼的協調。高解析度的立體腔鏡提供放大 20 倍的高清三維圖像,降低了錯誤的發生率。該機器人可應用於心胸外科、泌尿內科、婦科、腹部外科的手術。例如腹腔鏡手術、前列腺切除、疝修補術、子宮切除術等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