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娃為得全勤獎狀堅持上學,成人為什麼反而不追逐榮譽感了

2021-01-08 開心跳舞的花生米

2020年12月30日,山東煙臺,一名三歲的小萌娃為了得到全勤獎狀,成為「全勤小明星」,堅持讓媽媽在風雪過後送他去幼兒園堅持上學。當天天氣非常不好,能見度大約20米,媽媽為了完成孩子的心願,為了孩子強烈的榮譽感,專門買了滑雪板拖著孩子去了幼兒園。之後媽媽自己成為了一個「雪人」,但為了孩子,媽媽認為當一個「雪人」也值了。

01榮譽在不同年齡所體現出的不同

孩子的世界裡,榮譽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只要我表現好,我就可以得到老師和家人的表揚。在孩子看來,表揚就是一個榮譽。孩童世界裡的榮譽是單向評價標準,非黑即白,非左即右。

成人的世界裡,榮譽是一個複雜的多向評價標準。就像上文提到的「全勤獎狀」,在成人的世界裡,全勤獎是有的,獎狀是很少同時頒發的。因此,成人會理所當然認為,全勤並不是一個「榮譽」。成人的生活中,要獲得榮譽,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評價體系也多方面多角度。以教師為例,要獲得「優秀」的榮譽,涵蓋了思想道德、教學水平、科研能力,或許還會附加行政領導才能等。以公司職員為例,「榮譽」包括了職業素養、對公司的忠誠度、團隊合作、工作業績等。所以,成人世界,「榮譽」是一個更難得到的鏡中花。所以,成人會不太在乎「榮譽感」了。

02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成人的榮譽感

作為管理心理學五大理論支柱之一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提出,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人先要滿足低級需要,才能完成高級需要,高級需要必須具備良好的外部條件(經濟條件、政治條件、社會條件等)才能實現。在這些需要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指:人們追求實現自己的能力或者潛能,並使之完善化。

榮譽感在成人世界裡,就是高級需要。成人要想滿足獲取「榮譽感」的需要,首先要完成各類低層需要。但作為脫離父母幫助的「打工人」們,大家更多考慮的是這個月的房租交完,自己還剩多少;哪個平臺的打折商品更合自己的心意;到底哪種通勤更能省時省力……「榮譽感」變成了成人世界裡的錦上添花,有更好,沒有也得努力生活下去,而沒有變成麵包和水,這些必須存在的東西。因此,成人對「榮譽感」的追求會逐漸降低。

03對於「榮譽感」父母要做的

每個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都會給他們讀童話。童話結局裡「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或是「勇敢的少年屠龍之後救出了全城百姓」。我們之所以給孩子讀這些「幸福」的故事,是因為我們知道,成人之後的世界更加殘酷,更加無奈,更加難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為了讓孩子們以後在辛苦的日子裡,偶爾能想到一絲絲甜,我們用童話給孩子們奠定了基石。雖然日後,孩子們會慢慢發現,公主和王子一起生活後,可能會因為性格不合而分開;勇敢的少年救出全城百姓後,百姓可能會責怪少年為什麼不順便把他們送到更宜居住的地方。哪怕孩子長大後會對未來有一些擔心,但此時此刻,在孩子的幼年時期,請真真切切愛你的孩子,維護他微不足道的小小「榮譽感」,即便成為「雪人」,在孩子眼中,父母也是維護自己爭得榮譽的最偉大的「雪人」。

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長輩帶娃首先要意識到的三件事
    然而現實的問題是,有長輩帶娃的家庭,就存在或多或少的隔代矛盾。 但不管隔代矛盾有多深,出發點都是愛孩子,為孩子好。 與其隔代間互相吐槽,我更想要尋求解決辦法。 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先儲備知識,然後找方法、耐心地傳遞給長輩。
  • 鳳翔農婦連續5年背殘疾兒子上學 感謝老師不嫌棄
    母親的堅持  5年沒讓娃缺過一節課成績一直是班裡前幾名  11月21日凌晨4點,邱引平悄悄從被窩裡爬下了床,他躡手躡腳不敢弄出一點響動,怕驚擾了母親的夢。邱引平從堂屋裡摸出訓練走路用的木棍,扶著牆壁,一步一步艱難地挪到了自家院裡,氣溫雖在零下,邱引平的臉上卻滾下了一串串汗珠。
  • 教你如何列印大於A4尺寸的榮譽證書和獎狀
    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列印榮譽證書或獎狀,以資鼓勵那些做出優秀成績的同事。學校裡到了學期節點時,也會頒發獎狀,鼓勵孩子們。一般的A4尺寸,這個比較容易,就不用說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辦法去實現。教你如何列印大於A4尺寸的榮譽證書和獎首先,這種尺寸普通的A4印表機是列印不了的,需要用能列印幅面a3的印表機或一體機。如果沒有a3的印表機,那只能是自己做好版面,或直接到外面圖文店排版列印了。
  • 長沙9歲男童上學路上的致命邂逅
    長沙9歲男童羅琪(化名)與馮小華(化名)在電梯廳相遇,竟成了一次致命邂逅。羅琪被馮小華追趕後騎打,最後機械性窒息死亡。這起發生在11月5日下午長沙雨花區匯成上築小區的命案,讓兩個原本不容易的家庭變得灰暗,受到無法癒合的重創。在羅琪父親眼裡,兒子打小聰明,學習成績好,在羅家長輩看來,孩子是全能型的「學霸」。
  • 5歲的娃發熱抽搐不止,媽媽靈機一動,卻把娃給害慘了
    5歲的娃抽搐不止、翻白眼,媽媽靈機一動,卻把娃給害慘了!君君(化名)是個5歲的小朋友,最近被弟弟傳染了皰疹病毒發燒了。10月26日晚上,上一秒還睡著的君君,突然全身不停地抽搐,雙眼向上翻白,牙咬得緊緊的,手也拽得緊緊的一直在抖,怎麼叫都不答應……這可把一家人嚇壞了。
  • 「三四歲不分房,六七歲悔斷腸!」家長可別聽信謠言禍害娃
    文|秘籍君很多家長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四歲不分房,六七歲悔斷腸!」意思就是說,如果家長不讓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分房,等待娃六七歲的時候,後悔都晚了。為了宣傳這句話,抓住家長的痛點,消費家長的焦慮。可他們忽略掉一點,就是每個孩子都不同,用一個年齡去衡量所有的孩子,未免也太死板、太教條化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朋友家的女兒,像是小兔子一樣,從小就很膽怯。
  • 「為什麼說,得語文者,得天下?」魔法小作家博庫開講,小莉老師回信...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為什麼說得語文者,得天下?」「小莉老師,這學區房時代,獎盃獎狀榮譽證書都沒有用了,這些就不能成為名校的『敲門磚』嗎?」「小雨點媽媽:我的孩子讀了很多的書,為什麼還是不會寫作文?」
  • 2歲小路易太孤獨,目送喬治和夏洛特上學後,自己只能跟保姆獨處
    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在結婚這9年間,一共生了三個孩子,7歲的喬治小王子和5歲的夏洛特公主都變成了半大的孩子,他們背起可愛的小書包,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 唯獨兩歲的小路易還沒有進入幼兒園,他在經歷了最美好的家庭大團圓生活後,正要面臨孤獨而寂寞的日子。
  • 為什麼成人也有?
    為什麼成人也有?是的,血管瘤在兒童身上發病率是很高的,但是成人血管瘤也不排除,而成人血管瘤比小兒血管瘤發生起來更加嚴重,因為成人血管瘤已經生長的比較穩固,比較難以祛除了,所以更應該多關注成人血管瘤患者,那麼成人血管瘤有哪些症狀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 25歲前生娃能預防乳腺癌?超過年齡了怎麼辦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曾經表示:* 在 20 歲之前生過娃的媽媽,比到了 30 歲還沒生娃的中年少女患乳腺癌風險低!(沒有鼓勵大家搶在 20 歲前生娃的意思)嘎嘎嘎?20 歲前,人家還在讀書好嗎?好像準生證也辦不下來呢,這靠不靠譜?
  • 延遲滿足真的對娃好嗎?用錯了方法,孩子長大後反而容易走極端
    實驗結束後,據統計,只有約20%的孩子堅持等到了15分鐘才吃零食,而大部分孩子都沒能堅持到5分鐘就忍不住吃掉了。之後這樣的實驗也做過很多次,而通過後續的研究發現,那些能堅持等待的孩子們在高考和後期事業上的發展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員工不全勤,工資怎麼算?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用人單位在為員工結算當月工資時會遇到員工當月未全勤的情況。例如,入職首月實際工作時間不足一個月應出勤天數、因事假缺勤等情形。那麼,該員工月工資應當如何計算?法律對此並未明確規定,實務中也存在多種計算方式。  本文針對實務中兩種典型的未全勤工資計算方式進行淺要分析、陳說利弊,以供參考。
  • 媽媽穿睡衣接娃上學,影響形象不說,還傷孩子自尊心,別再做了
    許多寶媽都有一個同感,那就是生了孩子之後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不管生娃前有多麼時尚靚麗,生娃後都難以避免漸漸成為一個「黃臉婆」。媽媽們忙於照顧孩子忘卻一切雖然非常偉大,但是媽媽們的形象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大的。
  • 望遠鏡看黑板 先天視障娃成學霸
    13歲的廣州少年孫開俊在父母、老師的支持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到2歲到幼兒園隨班就讀,從小學到初中,不僅實現生活自理,還學業拔尖、興趣廣泛,獲得廣州市優秀少先隊員、「最美羊城少年」等榮譽。如今在海珠區41中初三就讀的開俊,已經開始備戰中考。先天視障 2米內只能看見人影不甘厄運 像普通孩子一樣求學孫開俊的家位於海珠區昌崗中路一個宿舍區的首層。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三歲以前,每個孩子的成長差異很大,2-3歲又是黃金幹預期,要搶救性幹預。但實際上,三歲以前,醫院不能確診,只會給你一個疑似自閉症的結果。但對於孩子父母來說,不管能不能確定,都不得不幹預,否則就是耽誤孩子。
  • 輔導小學數學作業後,真慶幸2歲起培養娃這種能力!
    最近HR小姐姐一到午休就堵住米粒媽,非要跟我一起午餐+討論她家4歲娃的數學啟蒙問題我說:之前我吭哧吭哧寫了那麼多乾貨文,你看了沒?(話說,最近寫數學真的寫瘋了,錯過的米粉們看這裡哈)【數感啟蒙】幼升小打怪升級,數學這樣學等於開了外掛!
  • 3-6歲是孩子拼音認知敏感期,3種趣味方法,讓娃學得快記得牢
    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一直是家長關注的話題,特別是幼小銜接父母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適用小學的知識呢?其中就包括了孩子到底要不要學習漢語拼音,我們都知道,學習漢字是需要從「讀」開始,而拼音是認識漢字最好的方法,下面我來跟家長們講解一下關於拼音的那些事情。
  • 「人形師」鬼叔:17歲輟學,22歲北京買房,30歲辭職後每天在家「造娃」.
    日賺鬥金的他22歲在北京買房,30歲辭去高薪工作成為「人形師」,每天在家「造娃」。所謂「人形師」可以理解為給BJD人偶設計造型並製作人偶的師傅,是一個冷門職業。17歲那年,北京的一家動畫公司在招聘,鬼叔這時做了一個令人不解的決定:輟學去工作。雖然老師和父母一再勸阻但也於事無補。「上學是為了找工作,上好大學也是為了找好的工作,那既然我現在能找到一個自己感覺還不錯的工作,又為什麼非要繞彎子去上大學呢」?
  • 三個海歸和移民家庭的真實感受:海外經歷對養娃有多大影響
    人生沒有回頭路,我也不知道如果我當時不出國,會不會成就更好的自己。只能說,這十幾年的異國生活,碰到各種各樣的人,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知道了,世界上沒有標準的人生,不用以追求成功為目的,過自己的生活,開心就好!來德國的最初幾年,每個周日晚上都會去教堂,學德語,讀聖經,也就認識了裡面很多的義工。
  • 平均年齡僅33歲,他們憑啥拿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團隊,先後獲得首屆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獎項;骨幹成員先後榮獲全國傑出工程師、中國青年科技獎、何梁何利獎、航天功勳獎等榮譽,成為逐夢太空的航天先鋒。 為對標國際一流水平,實現我國通信衛星技術從「跟跑」到「並跑」,他們持續發力:從東方紅三號B衛星平臺、東方紅四號增強型平臺到全電推進衛星平臺,再到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 創新制勝,敢為人先 「創新制勝、敢為人先」。多年來,五院創新團隊堅持這一理念,全力推動通信衛星核心關鍵技術的攻關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