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面漂泊的人想念家裡的親人,而在家裡的人也在想念外面奔波的親人!今天是中秋節,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也是關於月亮的節日,如果在今天不寫點關於月亮的文章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有說是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有說是起源於嫦娥奔月的傳說、有說是起源於農業生產、有說是起源於隋唐末年、也有說是起源於元末明初的戰爭,反正是種種說法都有道理,但也不能確定到底是起源於何時。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其實是反射太陽的光,而我們永遠看到的只有月球的一面。
雖然地球在太陽系中不算大,但按比例來說在太陽系的這些行星裡面月球算是最大的了衛星了,( 以前比不過冥王星的「衛星」卡戎,但現在冥王星和卡戎已經被重新認定為雙矮行星系統 )甚至大的有點不合情理,所以經常被扯到外星人上面,說是月球是外星人用來監視地球的,裡面都是中空的,還住著外星人,出口就在月球的背面等等。
記得以前初中語文課本有一篇課文《月球是地球的妻子、妹妹、還是女兒》的課文,討論的是月球的起源問題,好像當時的那篇文章並沒有得出結論。現在經過科學家研究,很多證據都表明,月球是在地球形成後不久由於一次不同尋常的撞擊而產生的。在太陽系的早期這種碰撞事件是經常發生的。大約距今45億年前有一顆大小類似於火星的外來星球(被命名為忒伊亞的太陽系早期矮行星)撞擊了年輕的地球,此次撞擊撞碎了地球,融化的地球碎片從地幔上飛濺出去,大部分碎片重新落會地球,但也有一部分留在了空間軌道中,後來這些物質,其中包括地球物質和外來星球的物質就聚集形成了月球。大家可能注意到,現在公認的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所以這次撞擊發生在地球剛形成不久的時候,當時地球上的鐵元素剛剛沉入地核之後約1000萬到2000萬年,所以那篇課文的三個結論都被推翻了,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哪?
證據一:月球的平均密度遠小於地球的平均密度,它實際上與地球地幔的密度幾乎相同。這說明月球不像地球以及其他類地行星那樣擁有鐵元素構成的核心,而是幾乎完全由與地幔類似的物質構成的。
證據二:除了缺少那些不穩定元素外,月球巖石的總體構成與地幔物質也十分相似。由於高溫可以使不穩定的易揮發元素蒸發並逃逸到太空去,可以推測月球是由與地幔物質類似的材料構成的,但這些材料在形成月球之前曾經被極度加熱過。
這次撞擊也被認為是地球之所以會誕生生命的關鍵因素之一。
太陽系行星形成時間相差不大,大約都是在40多億年前。金星的年齡跟地球應該大致相同,現在金星是一顆非常炎熱的星球,地表溫度大約500攝氏度,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0倍。地球比金星的體積稍大一些,二者均為巖石行星,體質也很相似。從這個角度講,地球的內部熱能地球至少不應比金星低,然而事實情況是地球的內火遠不及金星的旺盛,為何會這樣呢?正是因為這次撞擊!
地球在45億年前被那顆矮行星撞個滿懷,把地球撞得開膛破肚,致使地球五臟六腑完全暴露,大量熱量散失到宇宙空間中。結果造成此後地球內部熱能大減,地質活動強度大跌,由內部化學活動而產生的氣體也大幅減少,使得地球大氣層密度遠低於未遭撞擊的金星!結果由於地球的保暖衣比金星薄了許多,這樣就造成了兩顆本來天生相似的行星迥然不同的命運。
除了這次撞擊本身,由此次撞擊而生成的月球對地球生命的誕生也至關重要。月球的重要作用有兩方面:
潮汐:正是由於月亮的存在,地球的大海才有潮漲潮落。月球對地球影響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海洋潮汐,特別是太陽和月亮的引力相結合時產生的大潮時期。海平面規律的漲落創造了太陽系中最獨特的環境。因此,由於月球存在而產生的潮汐可能大大激勵了生命體從海洋向陸地的擴展。
月球還會引起地球固態本體的潮汐,在過去,當月球軌道比現在近得多的時候,估計這種潮汐造成了地球固體表面多達1000米的移動。這會在地球內部產生強烈的應力和變形,再加上吸積的衰變熱量和放射性元素(鈾、釷和鉀)成分的增加,會極大地促進早期地球的熔融。這種熔融可能在地球早期的分異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演化出了最早的地殼,而後才可能通過初期的板塊構造過程實現循環。
穩定地球傾角:有可能就是因為這次撞擊造成了地球地軸傾斜,也正是因為有了地球傾角並在地球公轉的作用下造就了地球的四季。而後來形成的月球穩定了地軸傾角,使得地球的自傳總是維持在一定的角度下運行。目前已知地軸的傾斜約以四萬年的周期變動,變動幅度在22——24.5度間,現在的地球傾角大約23.5°。這對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傾角重大或頻繁的改變會引起兩極和赤道日照值的變化,從而導致地球氣候明顯和迅速的變化。這對於地球生命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
人類技術的重要基礎——金屬的來源:
金屬對於人類文明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類的歷史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原子時代,資訊時代。從這可以看出金屬對於人類文明的重要性。地球表面之所以會有可開採的金屬礦床也和這次造成月球形成的撞擊有關。這次撞擊使大量地球和忒伊亞的地幔物質被拋射到地球軌道,並結合形成了月球。但是,撞擊體的金屬核卻沒有被拋射到軌道上,而是沉入了地球的主體內這個撞擊體核心的材料在撞擊後如同金屬的「婚戒」般沉入地球的地幔內,然後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隨著板塊構造過程再循環成為可開採的礦藏。沒有這些天賦的金屬,技術文明很可能無法在地球上發展起來。
月球對於地球和生命來說是如此重要,但月球正在以每年3.9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地球上看不到月亮是什麼樣的世界?也許未來就只能過沒有月亮的中秋節了!不過月球要真正擺脫地球的束縛,至少要幾十億年以後!呵呵!時間有點長!所以大家可以完全放心,安安心心的過中秋節吧。最後祝願大家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