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40多年的戰列艦歷史發展演變中,湧現出了許多知名戰列艦,其中包括「日本大和級」、「美國的依阿華級」以及「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在世界戰列艦的發展史上都有他們極其重要的一頁。而號稱「七星戰艦」的內華達號戰列艦,一直都被稱為是標準戰列艦的始祖。
內華達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第一種裝備三聯裝炮塔的軍艦,前後各有一座三聯裝和一座雙聯裝炮塔。美國過去研發的戰列艦經常裝置五座雙聯裝炮塔,其中一座是中央炮塔。中央炮塔上的彈藥被鍋爐以及蒸汽管道重重包圍,無疑是為戰列艦增加了很多潛在危險,因此在內華達級戰列艦上就取消了中央炮塔。
在美軍工廠設計內華達時,還提出了一個新的裝甲防護概念,那就是將一些重要位置上的裝甲進行優化,特別是彈藥艙以及發動機艙、炮塔等處,能夠抵擋大口徑炮彈,但在其他一些普通位置幾乎都沒有裝甲防護。在維持戰列艦防禦能力的同時,又很好地降低了戰列艦整體重量。
而後內華達級戰列艦的裝甲防護系統被很多海軍強國採納,特別是德國。在美國的珍珠港被日軍偷襲時,由於內華達級戰列艦的二號艦 「俄克拉荷馬」號傾覆在了珍珠港的淤泥之中,身中6枚飛彈以及1枚魚雷。再加上氣密性問題,致使該艦在進攻開始後的20分鐘就向左傾斜。
1942年,俄克拉荷馬號被打撈出水,但經過檢測之後艦體結構完好無損,做完簡單修復之後,又進行了大修和改裝,加裝了大量新型雷達和高射炮。值得一提的是,整個二戰期間,內華達級戰列艦共獲得了7枚戰鬥勳章,因此,又被稱為是「七星戰艦」。
戰功如此顯赫的戰艦,原本應該在退役之後功成身退,受人敬仰,然而在二戰結束之後,新成立的美國空軍開始鼓吹轟炸機以及核彈致勝的理論。至此,大型軍艦徹底失去了作用,因為在原子彈的威力之下,戰列艦將不堪一擊。1946年,內華達級受命參加了美國代號為「十字路口」的核試驗。
一枚當量為2.3萬當量的原子彈,被投擲在據內華達號以西560米的海洋上空,內華達號在承受這枚原子彈的摧殘後,整體結構損害輕微。而後又經受了第二次試驗,在此期間有9艘軍艦被擊沉,但內華達級仍然頑強倖存。後來該艦又被當成了阿依華艦的靶艦,在經受過單枚重1.2噸的20發超級炮彈之後,34000噸的內華達級仍然堅挺,最終被美軍用4枚魚雷炸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