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鍊金,他煮了60桶尿,卻意外發現了新元素

2021-01-11 中國科普博覽

作者:清華大學化學系 顏磊

文章轉載自科學大院公眾號,ID:kexuedayuan

都在擔憂石油短缺,可它的短缺好像比石油更嚴重。別看它「脾氣大」,沒了它,農業大範圍減產,生命活動也將會終止。它到底是個何方神聖?

易燃易爆炸,脾氣這麼大

1669年,住在德國漢堡的一名鍊金術師(據說也是個兼職醫生)Hennig Brand像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希望通過煮一些奇怪的東西得到黃金。一次,Brand選擇了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研究對象——尿液,據說是因為尿液呈黃色,接近黃金的顏色(大霧臉)。他收集了60多桶尿,將其大火加熱、蒸乾。

不過可惜,Brand先生並沒有提煉出黃金,而是得到了一種在昏暗的房間裡會閃閃發光的物質,外貌看起來像白蠟。這種神秘的新物質發出的藍綠色光芒也並不灼熱,是一種「冷光」,Brand給新物質取名Phosphorum(拉丁文冷光之意),英文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磷元素(Phosphorus)。

△ 磷元素發現者Hennig Brand正在煮尿(圖片來源:Wikipedia)

△ 白磷和紅磷(圖片來源:Wikipedia)

磷元素的發現過程著實噁心,而Hennig Brand這個名字也被後世的化學家永遠記住了。值得惋惜的是,Brand先生忍受了那麼久的尿騷味,居然沒有順帶發現氨氣(1727年英國化學家Hales發現)。

就外觀和易燃的性質來說,Brand發現的白蠟狀的物質,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是白磷。白磷是磷元素的一種單質形式,化學性質活潑,在空氣中很快就會與氧氣反應,發生自燃,發出耀眼的白光和濃煙。很多中學化學課堂都會展示白磷的這一特性。戰爭中,白磷常常用於製造信號彈、煙霧彈和燃燒彈。如果皮膚不慎接觸到白磷,則會造成嚴重的燒傷。也正是由於磷的易燃特性,DC塑造了一個名為「磷博士」(Doctor Phosphorus)的反派角色,屢次給蝙蝠俠製造麻煩,磷博士的身上永遠燃燒著火焰,且還能產生毒氣和輻射。

△ 白磷燃燒彈(圖片來源:Wikipedia)

除了易燃之外,白磷的毒性也極強。阿加莎的經典推理小說《無言的證人》中,受害者死時嘴巴裡冒出奇怪的光暈,即為白磷中毒的典型現象,這也成了破案的關鍵。長期吸入白磷蒸氣會產生強烈的痛感,還會毀容。所謂「磷下巴」就是指磷毒性頜骨壞死。這種中毒症狀最早也是發現於19世紀的火柴廠工人中。誤服白磷則會造成胃腸道強烈腐蝕,中毒的人可能會在清醒的狀態下存活數日,最終因多個臟器功能受損而死。總而言之,白磷有100種方法弄死你。幸好後來磷元素的第二種單質——紅磷被發現,它同樣具有可燃性,但比白磷「安分」很多,因此很快取代白磷,成為製造火柴頭的重要原料。

△ 磷下巴(強烈建議不要去搜索相關圖片)(圖片來源:Wikipedia)

根據Brand當時的記錄,白磷還有燃燒時還會產生藍綠色光芒,這又是怎麼回事?這種現象在民間被稱為「鬼火」,其歷史非常久遠,中國古代就有很多關於它的記錄。比如漢代王逸《九思·哀歲》詩中寫道:神光兮熲熲,鬼火兮熒熒。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中也提及:予年十餘歲時,見郊野間鬼火至多。唐代李賀《蘇小小墓》詩中「冷翠燭」便指「鬼火」。古人的詩文已經很準確地描述出了「鬼火」常出現的地點,即荒郊野外和墳墓附近。在那些地方,人和動物的屍體腐爛發酵,產生了自燃性氣體——磷化氫,它在黑暗環境中會發出幽幽藍光,確實有點嚇人。從白磷到磷化氫,磷元素家族真的是易燃的「活潑少年」啊。

△ 神秘的鬼火(圖片來源:pixabay)

除了白磷、紅磷,其實磷單質家族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兄弟——黑磷。黑磷的性質比紅磷還穩定,其被發現以後人們不知道它有啥用,一直都對它不夠重視。但近年,材料學家發現,單層結構的黑磷(又稱磷烯)擁有媲美甚至超越「網紅材料」石墨烯的潛能。於是,黑磷一下子就站到了材料學研究的「C位」,可謂一匹大黑馬。石墨烯就像金屬,而黑磷天生就是半導體,人為打開或關閉其電流通路就顯得很容易。黑磷還具有很高的電子流動性。目前的研究表明,黑磷在光電領域的應用前景很可能超過石墨烯。2014年以來國內多個研究團隊相繼提出了黑磷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CMOS轉化器、電晶體等方面的應用,相關研究到今天依然方興未艾。

△ 塊狀黑磷(上)和黑磷(磷烯,下)的結構(圖片來源:Wikipedia,ACS NANO)

別看它脾氣大,生命活動哪兒都有它

尿液中能濃縮出白磷,「鬼火」產生自人或動物的屍體,可見磷元素廣泛分布在生命體內。在地殼中磷元素含量排第11,而在人體內,磷元素排第6,次於氧、氮、氫、碳、鈣。

磷元素幾乎是一切生理反應的基礎,它堪稱生命元素。人體內80%的磷元素以磷酸鹽的形式固定在骨骼和牙齒中,給予身體可靠的支撐。另外20%的磷元素則分布在身體的每個角落,參與遺傳、能量代謝、酶催化等幾乎所有的生化反應。

眾所周知,生命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將遺傳物質傳遞下去,地球上的遺傳物質只有兩種:DNA和RNA。不管是DNA還是RNA都是非常巨大的長鏈狀分子,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如同一顆顆珍珠,構成了遺傳物質。而磷酸形成的化學鍵便是串起這條珍珠項鍊的「金線」。為了維持生命體的運轉,遺傳物質在細胞內不斷進行複製、轉錄、翻譯,以合成功能各異的蛋白。因此,這條「金線」不能太過牢固,又不能太過脆弱。而磷酸便是完美符合這些條件的「天選之子」,生命誕生前的原始湯中,磷脫穎而出。

△ DNA雙螺旋鏈的結構(圖片來源:Wikipedia)

除了構成遺傳物質,磷酸還是生命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推動劑」。生命體的化學反應大部分都依賴酶催化底物完成。如何區別哪些蛋白會和底物發生反應呢?當它們被加上磷酸基團,就相當於給自己貼上了「我準備好反應」的標籤。有一類被稱為激酶的大家族,它們的工作就是專門將蛋白或底物磷酸化,針對蛋白的激酶叫蛋白激酶,針對小分子底物的激酶則包括已酸激酶、甘油激酶、丙酮酸激酶等多種類型。脂質分子磷酸化後會變成磷脂分子,它們是生命形成的基礎,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使細胞內環境與外部環境隔離。甚至細胞內的供能反應也由磷元素控制,ATP和ADP相互轉化的過程也是高能磷酸鍵斷裂和形成的過程。

△ 蛋白磷酸化反應(圖片來源:Wikipedia)

其實,磷元素參與生命活動不僅僅局限於以上幾種情況,還有很多與磷有關的生命密碼未曾揭開。

現存磷礦只夠用23年?以後人類該咋辦?!

實驗室裡的磷酸,衛生間的含磷洗衣粉,農田裡的磷肥……磷元素其實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含磷物質基本都開採自磷礦,超過90%的磷礦類型是磷灰石。

△ 摩洛哥的磷礦碼頭(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距今約10億年左右的新元古代,地球上還沒有磷礦,那時候磷元素主要溶解在海洋中,有學者認為那時候海洋的含磷量是現代海洋的5倍之多,隨後的雪球時期,全球性的冰川活動又將大量陸地含磷物質帶入海洋,海水中的可溶性含磷化合物又暴增了一波。那麼多的可溶性磷化合物在形成固態的磷礦的過程中,需要氧氣的參與。磷酸鹽無法依靠自身得以沉降,它必須依附在鐵錳氫氧化物上,而形成鐵錳氫氧化物必須要大量的氧氣。但那個時候的地球非常缺氧。不過很快,地球迎來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海水中的藍藻暴增,開足馬力進行光合作用,大量新鮮的氧氣進入海水。於是在生命活動較為活躍的區域,磷酸鹽得以沉降到海底,形成了今天的磷礦。可以說,遠古生命為今天的地球「製造」了磷礦。並且,很多寒武紀時期的化石也都存在於磷礦中。

△ 磷礦沉積和地球氧氣含量的關係(圖片來源:Nature)

磷礦的形成特點致使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極不均勻,漫長而複雜的地質運動後,如今,地球上超過70%的磷礦都集中在了摩洛哥和西撒哈拉那一小塊區域。摩洛哥的磷礦儲量以一騎絕塵之勢位列榜首,中國、阿爾及利亞、敘利亞和巴西分列二至四名,但這四個國家的儲量加起來都不如摩洛哥的零頭多。人類對磷礦的消耗速度遠遠超過地球的成礦速度,中國毫無懸念是磷礦的最大消耗國,第二名則是印度和美國。一個非常可怕的事實是,參照目前中國對磷礦的需求,世界現存的磷礦儲量只夠用23年,這聽起來比石油短缺還要急迫!曾經依靠出口磷肥(主要是鳥糞)過得非常滋潤的小島國——諾魯現在已經無磷可賣,國家經濟因此而陷入困頓。

可以預見,磷礦短缺威脅最嚴重的行業便是農業,磷肥是農業三大肥料(氮、磷、鉀)之一,而磷肥的主要原料就是磷礦石。一旦磷礦枯竭,磷肥產量便會下降,地球農業整體可能減產一半。

△世界磷礦分布和消耗速度(圖片來源: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engineering)

除了磷礦資源枯竭之外,大量含磷的工農業和家庭汙水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而如果能實現汙水中磷的高效回收,也將會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 水體富營養化後藻類爆發(圖片來源:pixabay)

結語

看似易燃易爆炸,實則「內秀」的磷元素對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有著無可取代的作用。磷元素所蘊含的價值還有待我們去挖掘,以及,面對磷礦資源枯竭的現狀,合理完善的解決方案也有待進一步探尋。

參考文獻:

1、Phosphorene: An Unexplored 2D Semiconductor with a High Hole.

2、Mobility.ACS Nano.2014,8,4033-4041.

3、趙玉芬,趙國輝,麻遠.磷與生命化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40.

4、The evolution of the marine phosphate reservoir.Nature.2010,467, 1088–1090.

5、Phosphorus and the gust of fresh air.Nature.2010,467,1052–1053.

6、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 and fertilizers:future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ments.Front.Agr.Sci.Eng.2019,doi:10.15302/J-FASE-2019274.

伍林, 歐陽兆輝, 曹淑超, 易德蓮, 孫少學 & 劉峽. (2005). 拉曼光譜技術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光散射學報, 180-186.

相關焦點

  • 當年為了提取黃金,煮沸了60桶尿的鍊金術師,最後成功了嗎?
    導語:當年為了提取黃金,煮沸了60桶尿的鍊金術師,最後成功了嗎? 而歷史上有些人,為了能夠得到黃金,可能到了一種瘋狂的狀態。像是在1669年的時候,德國就有一位這樣瘋狂的冶鍊金術師。他堅信能夠從尿液中提取出黃金,而且還付諸行動。
  • 17世紀鍊金師:他煮沸了五千升尿,意外發現了造福人類的新物質
    導語:17世紀鍊金師:煮沸5000升尿,意外發現了造福人類的新物質在17世紀時,一位鍊金師:他煮沸了5000升尿,沒想到發現了造福人類的新物質,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為了得到黃金,布蘭德花了大量財力物力,做了無數次試驗,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雖然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但他從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越來越瘋狂,通過各種方式來尋求鍊金術的成功法,而在這時,他卻陰差陽錯的發現了更好的物質。
  • 17世紀鍊金師:他燒開了5000升尿,卻在無意間發現造福人類新元素
    早在秦始皇時,為了尋找長生不老藥,便派徐福東渡,尋找傳說中的蓬萊仙山。隨後,歷代帝王也開始效法始皇帝,煉製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只可惜,仙丹沒煉出來,倒是因為丹爐炸裂,搞出了火藥。相比東方的求神問道而言,西方更側重於現實的物質。也因此,西方的方士一度痴迷鍊金術,為的就是能變廢為寶,創造更多的財富。財富面前,就連大名鼎鼎的牛頓、伽利略等人也不能免俗。
  • 17世紀鍊金師:煮沸5000升尿,意外發現了造福人類的新物質
    導語:17世紀鍊金師:煮沸5000升尿,意外發現了造福人類的新物質在17世紀時,一位鍊金師:他煮沸了5000升尿,沒想到發現了造福人類的新物質,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為了得到黃金,布蘭德花了大量財力物力,做了無數次試驗,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雖然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但他從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越來越瘋狂,通過各種方式來尋求鍊金術的成功法,而在這時,他卻陰差陽錯的發現了更好的物質。
  • 為了提煉黃金,他收集5500升人尿,意外得到發光物,全球被改變
    從客觀上講,曾經的鍊金術是現代化學的鼻祖,通過鍊金術,科學家發現多種化學元素,「磷」就是其中之一。在17世紀60年代,德國漢堡一位名亨尼格·布朗德(Hennig·Brand)的年輕人開始尋找「金石」,他和之前的很多人一樣,對水產生了興趣,他認為既然人體含有大量水,人體或許能將水變成讓人欣喜的貴金屬,因為人喝進的是水,而拉出的是有顏色和刺激性氣味的尿液,並且他還得到了一個「鍊金配方」,用明礬,硝酸鉀和濃縮尿液就能將賤金屬成化成白銀,所以他的想法更加明確,要從尿液中提取貴金屬
  • 為提取黃金,他煮沸5500升尿液,意外發現改變世界的新元素
    通過鍊金術,人們想要製備出長生不老藥,同時還想把其他金屬轉化成黃金。在這些鍊金術士中,有一位曾做出過巨大貢獻,那就是17世紀的亨尼格·布蘭德。最初,他也像其他鍊金術士那樣,通過提煉礦物質來製造「賢者之石」,以此用於轉化其他金屬為黃金。然而,經過數百次的嘗試之後,實驗都沒有獲得成功。
  • 他收集5500升尿液,想要提取黃金,結果發現改變世界的新元素
    當時,不少的鍊金術士期望從礦物質中提煉出「賢者之石」,以此把鐵、銅等金屬轉變為金。,但一如既往,他的各種嘗試都是徒勞的。因為化學反應不會創造出新元素,前後的元素種類不變,賢者之石不可能被製造出來。布蘭德並沒有就此放棄,他想到了人類身體產生的尿液。身體消化食物的過程與鍊金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而尿液的黃色與金的顏色也很像。
  • 德國鍊金術師煮沸60桶尿,想提取出黃金,沒想到獲得了新物質
    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神奇的職業叫做鍊金術師,他們希望從各種各樣的物質當中可以提取出黃金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在1669年德國的一位鍊金術師希望,能從人體的尿液當中提煉出黃金,於是他收集了大量的尿液來進行自己的實驗,那麼當時這位鍊金術師的實驗是否成功了?他是否從尿液當中真的提取出了黃金呢?
  • 他為煉出黃金,囤積60桶尿液並將其煮沸,卻無意間獲得新物質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科學家鍊金的方法,他為煉出黃金,囤積60桶尿液並將其煮沸,卻無意間獲得新物質。 為煉出黃金,囤積60桶尿液德國曾有一位科學家,他看到人類的尿液和黃金的顏色幾乎是一樣的,於是他便突發奇想,想要從尿液當中提取出金。
  • 他收集大量尿液,想從中提取黃金,意外發現一種新元素,改變世界
    ,比如「火藥」就是由中國古代的方士在偶然間發現的,這些古代鍊金術師雖然不是為了科學發展,但是他們的實驗和研究確實幫助我們的文明進步,並且積累了一定的「化學」「物理」等領域的知識。1669年,一位德國商人波蘭特(Henning·Brand,1630-1710),首先發現了磷的存在,隨後很多學者針對這個元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因為當時的社會興致以及鍊金術師對秘方的保密性,直到1737年之前,磷的秘方都是被保密的, 直到19世紀磷元素的神秘面紗才被慢慢解開,從鍊金術師手中的秘藥,變成了製造火柴的關鍵元素。
  • 1669年,鍊金術師收集大量「尿液」提煉黃金,最後怎樣了?
    1669年,在得到妻子所帶來的大量資金後,布蘭德修建了巨大的地下實驗室,購買了很多鍊金設備,開始了一場讓歷史為之改變的實驗——煉尿。 原來,布蘭德在曾經的多次實驗後也經歷了痛苦的失敗,後來他從人尿中得到靈感,認為人的尿液中可能存在黃金或者存在「賢者之石」的材料。
  • 日本人給他們發現的元素命名為了「日本」
    接下來我們就來八卦一下這個沒有登上元素周期表的元素Nipponium,以及它和元素鍊金術時代的不解之緣。小川正孝和他的43號元素Nipponium小川正孝是日本的化學家,曾經在倫敦留學2年,師從英國化學家威廉•拉姆賽(William Ramsay)。拉姆賽憑藉對惰性氣體的相關研究獲得了190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鍊金術與現代科學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國王叫邁得斯,他從主神宙斯的兒子代俄耐索斯那裡得到一件神奇的禮物——任何東西一經與其接觸,就立刻變成黃金。對金的追求,使得人類在元素發現之旅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在古希臘,金是神的皮膚,印加文明認為,金是太陽的汗水,而在鍊金師看來,金就像聖杯,擁有精神、魔幻甚至醫藥特性。此外,金還是權利的象徵、太陽的顏色。
  • 商人用尿液鍊金,雖以失敗告終,卻發現樣東西,推動世界發展進程
    圖片:尋找哲人石劇照二、德國商人的突發奇想這位德國商人名叫漢林·布朗德,他也沉迷鍊金之術,想要煉出「哲人石」,不過,經過千百次試驗,布朗德都沒能成功,卻有意外收穫,他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化學元素,對全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鋼之鍊金術師》:炎之鍊金術師的秘密
    大總統告訴愛德華只要你們乖乖聽話,我不會拿你們怎麼樣的鋼之鍊金術師,愛德華告訴總統如果不是為了恢復身體,我又怎麼會選擇背上軍方走狗的名號,軍方成立國家鍊金術師這個體系,只不過是為了選出能夠成為人柱的人,而想出的辦法,鋼之鍊金術師的這個名號我今天就還給你,說完愛德華將懷表扔給了總統,愛德華表示要將一切告訴其他的鍊金術師,自己是不會幫助軍方當什麼人柱的,說完總統立刻用溫麗的生命來要扶愛德華
  • 鍊金師煮沸5000升尿液,只為煉出黃金,意外得到造福人類的新物質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個人並不是什麼科學家或者化學家,他就是個商人,不過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鍊金師。17世紀的歐洲興起了所謂的鍊金術,就和古代的帝王喜歡用各種法子煉丹一樣,煉丹主要是為了長生,不過丹藥沒煉出來,卻陰差陽錯的發明了火藥,而鍊金師們鍊金就是為了賺錢,那時候金子在人們眼裡就是一把萬能鑰匙,同樣的,金子沒煉出啦,卻讓德國的布朗特發現了磷從的存在。
  • 為了鍊金,古代的鍊金術士都用過什麼奇葩東西?
    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古人在原料的選擇上可謂是無所不用,不管是你想得到的,還是想不到的,都都能成為他們鍊金的材料:一、硫磺和汞古時候的人認為,顏色是物質最重要的外在表現,兩樣東西擁有相同的顏色,則代表它們有著相似的特質。
  • 姐妹鍊金,其利斷金
    《莉迪與蘇瑞的鍊金工房》是『不可思議』系列的第三部曲,其故事劇情十分單純,為了實現對亡母的承諾,雙胞胎姐妹決定改善自家鍊金工房名聲,使其變為『全國首屈一指的鍊金工房』。不得不承認,時間限制雖然能讓遊戲增添挑戰性,但是普通玩家在繁忙的現代生活後,回到家中只想要能在遊戲世界跟隨二次元美少女隨心所欲的輕鬆冒險,為了因應市場需求,『鍊金工房』系列很明智地做出了改變。
  • 皇帝吃的「長生不老藥」,配方竟然是人尿,卻意外得到科學家認可
    後經嚴嵩「努力」,顧可學成功進京,並奉上「秋石」丹藥,令人意外的是,嘉靖吃了竟然「頗有功效」;說到這或許有朋友著急了「秋石究竟是什麼東西?」簡單地說,秋石的作用類似於今天的性激素,但配方頗有點讓人接受不了,是從「童男童女」的尿液中提取的;但不管怎麼說,西方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發現尿液中含有性激素,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才將其標榜為「二十六大發明」。據史料考證,秋石並非顧可學發明,最初起源應在西漢,對此東漢術士在《周易參同契》中曾有「淮南煉秋石」的記載。
  • 不靠譜的鍊金術,居然誕生了現代化學?
    小魔女的日常之鍊金古代西方人為什麼要鍊金所謂「鍊金」,就是把不是金子的東西變成金子,這可是一門古老的學問,無數人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法賺取暴利。《巴黎聖母院》裡的那個邪惡的副主教,就是個狂熱的鍊金術士。在西方,人們是怎麼鍊金的呢?舉個例子,他們會選擇鉛,因為覺得鉛和金都挺重的,也都咬得動,感覺兩者的屬性應該差不多,明顯的差異就是在顏色上,那問題的關鍵就是,讓灰色的鉛變黃,怎麼辦呢?鍊金術士認為,使用一種被稱為「賢者之石」的、純度為100%的物質,既能點石成金,又能使人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