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人都愛黃金。它象徵著地位,代表著財富,還是愛情的見證。擁有它,似乎就擁有了一切。不過你知道嗎,除了以上這些功能,黃金還催生了一門現代科學的誕生,化學。鍊金術士(alchemist)與化學家(chemist)就只差了個前置al(在前面的意思),沒錯,化學的概念,就是從「鍊金術」來的!
古代西方人為什麼要鍊金
所謂「鍊金」,就是把不是金子的東西變成金子,這可是一門古老的學問,無數人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法賺取暴利。《巴黎聖母院》裡的那個邪惡的副主教,就是個狂熱的鍊金術士。
鍊金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成功過。既然如此,為什麼鍊金會吸引一大批「有志青年」前僕後繼呢?主要是因為黃金太寶貝了。先看外表,由於黃金的顏色和太陽一樣,所以從古希臘開始,就被人們當作太陽的化身,認為具有某種超自然的力量。
其次,他們認為黃金能治病。大約在3世紀,一個叫魏伯陽的中國煉丹家,就拍著胸脯保證,如果人們吃了黃金,會延年益壽。類似的想法發展到明代,一些中醫典籍中,就收納了不少含金藥方,其中有個治療口瘡和牙齦潰瘍的方法是這麼說的,「金器煮汁頻頻含漱,能殺粉毒,以愈為度」。
無獨有偶,古希臘醫學記載中,也有用黃金治病的記錄,治的也是潰瘍之類的體表症狀。希臘醫生狄奧斯科裡迪斯,在醫書中記錄了這麼一段:「服水銀有毒,因為水銀沉重,會摧毀腸子;喝下金子,可以顯著緩解水銀的毒性。
要不是地域和時代上的差異,我差點就要懷疑中希兩國醫生進行過學術友好交流!
接下來,歐洲進入漫長的黑暗時代,醫學的舞臺上主角換成了阿拉伯人。這個時期,醫生們對金子的玩法,比起希臘和羅馬人更百花齊放。什麼用抹布擦拭黃金,用碎屑治病,把金子含在口中祛異味、把金子泡在酒中可緩解眼部不適、把金子放在胸口可以治療心痛、靈魂受創等等,就差治百病了。
既然金子用處這麼多,有人就想,如果能用銅、鐵之類的便宜金屬為原料,將其煉成黃金,豈不是一本萬利?於是,在這樣的利益驅使下,差不多在12世紀,鍊金術在歐洲出現了。
鍊金術直接催生了現代化學的產生?
在西方,人們是怎麼鍊金的呢?舉個例子,他們會選擇鉛,因為覺得鉛和金都挺重的,也都咬得動,感覺兩者的屬性應該差不多,明顯的差異就是在顏色上,那問題的關鍵就是,讓灰色的鉛變黃,怎麼辦呢?鍊金術士認為,使用一種被稱為「賢者之石」的、純度為100%的物質,既能點石成金,又能使人長生不老。
9世紀時,阿拉伯鍊金大師,提出了「汞硫理論」,認為「賢者之石」來自於汞、硫這兩個元素,16世紀,瑞士名醫帕拉塞爾蘇斯,往裡面又加了第三個元素,「鹽」。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賈比爾最後成為了現代化學之父!
配音:為了提煉出純淨的「賢者之石」,鍊金術士不斷發明出各種提純和測量的儀器、方法,這個對「點石成金」的幻想和渴望,歪打正著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除了發明儀器以外,鍊金術士們還不斷的發現新元素。比如說來自德國的何尼格·布蘭德就腦洞大開,在1669年的時候試圖從人體的尿液中提取黃金。
到了17世紀,鍊金術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著名的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在1668建造了首個正兒八經的化學實驗室。這時期的波義耳,已經不僅僅是鍊金了,還向大眾生產一些像止血藥、燒鹼這樣的化學產品。而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這本名為《懷疑派的化學家》的書。
在從鍊金術到化學過渡的這個過程中,起了最大作用的是著名科學家安託萬·拉瓦錫,他在化學界的地位堪比牛頓在物理學的地位。拉瓦錫是法國末代王朝的貴族,從來不缺錢,他做化學實驗只是為了探索自然的奧秘。
18世紀,「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在玻義耳的研究基礎上,完成了巨著《化學概要》,將化學作為一門學科獨立出來,此後在一些科學理論的質證下,虛幻的鍊金術很快消亡,科學時代隨之而來。
在西方鍊金術士沉迷鍊金的時候,我們的老祖宗也沒閒著,不過,他們對長生不老的興趣遠大於黃金,所以不鍊金,只煉丹。你知道麼,煉丹也有歪打正著的收穫,比如豆腐,還有火藥……豆腐好吃,用火藥製成的炮仗好玩。說起來,列位祖先是不是也太愛吃愛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