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到「鍊金術」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像成巫師在釀造蝙蝠翅膀和血的混合物,或者像哈利波特故事中奇怪魔法配方。
不過歷史上的鍊金術更像是現代科學的先驅,特別是化學。從事鍊金術的這些人中不乏擁有那個時代最優秀的科學頭腦,他們的創新開啟了全世界的科學洞察。
鍊金術的核心其實是一種好奇的思維方式,致力於探索世界的運作方式,試圖破譯自然的規則並利用它們達到各種目的。
一般來說,鍊金術士認為要達到這些目的,必須淨化精神、身體和心靈。
鍊金術主要是幹什麼?
歷史上從事鍊金術的人主要都在研究兩大課題:第一,生產出有望治癒各種疾病的長生不老藥;第二,通過一種方法將廉價金屬(如鉛)轉化為貴金屬(如黃金)。
從公元前1世紀開始,中國和印度就開始實踐鍊金術,並對第一個研究課題一直十分感興趣,而歐洲人在中世紀開始廣泛使用鍊金術(大約公元前1000年,直到1500年),更多專注於第二個課題。
在西方,鍊金術的流行直到19世紀才開始減弱但仍然存在,並且20世紀仍然在實踐中。
部分原因源於亞里斯多德和古希臘哲學家的信仰,認為自然總是在努力完善自己。由於黃金是「完美的金屬」(部分原因是它不生鏽或變色),因此鍊金術士相信「所有其他金屬最終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通過自然過程變成黃金。」
由於構建了這種信仰體系的基本假設,鍊金術士的努力是完全理性的。他們要做的只是加速這一自然過程。從理論上講,鍊金術實驗也可以讓他們洞察「上帝」創造宇宙的意圖。
他們經常探索多個學科,希望通過誠實的學術和研究來揭示大自然的錯綜複雜。鍊金術士修補化學過程,以嘗試的心態進行各種實驗,雖然失敗不斷,但也找到了改變各種合金性能的方法。
他們沒人去什麼「鍊金術大學」學習這些技能,而是通過傳授學徒,把複雜龐雜的知識延續下來。為此,鍊金術士開發了許多晦澀的符號、密碼和隱喻來保護他們的想法和洞察力。
儘管看似充滿神秘氣息,但並不是所有的實驗都是假的。至少現代化學家熟悉的升華和蒸餾等技術,都源自鍊金術。
從鍊金到化學
瑞士醫生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是16世紀著名的鍊金術士。他的身份是一半鍊金師,一半醫師,被後世稱為世界上第一位毒物學家,因為他意識到劑量和毒性之間的相關性:小劑量的毒藥可能對人類有幫助,而大劑量的毒藥可能會致命。
在工作中,帕拉塞爾蘇斯提出了通過臨床醫學診斷,然後用特定藥物治療病情的概念。
17世紀,英國發明家、哲學家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一生都試圖探尋「賢者之石philosopher's stone」的秘密。在鍊金術傳統中,石頭是自然界中最強大的力量。他們認為這種力量是宇宙奧秘的關鍵。
不過使他留名的是他把化學正式確立為了科學,留下了對化學影響巨大的著作《懷疑派化學家The Skeptical Chemist》。提出了現在習以為常的波義耳定律: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
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為光學奠基的大名鼎鼎的天才牛頓,一生也都在積極參與鍊金術。幾十年來,他一直在探索鍊金術的秘密,他覺得這些秘密可能比引力更基本,希望通過梳理世界的化學和礦物組成,找到大自然的一個真正本質,從而發揮巨大的力量。
可以說,鍊金術是紮根在哲學、宗教、神秘學和科學基礎之上的一種實驗。不過隨著啟蒙運動轟轟烈烈地發展,鍊金術的各種搖擺傾向引起了政府和教會的懷疑,它與神秘學也沒取得任何實質性的聯繫。
因此,鍊金術逐漸消失,留下了一個被騙子和庸醫所玷汙的名聲。而後來發展起來的更精細化的科學,也開始嘲笑已經精疲力盡、泥濘不堪的鍊金術。
但不管怎麼說,是那些消失的鍊金術師們取得的成就為科學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