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1905年創下偉大成就,為何14年後才紅遍全球?

2020-11-22 澎湃新聞

矩陣星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作者:矩陣星

編輯:李小葵

物理學史上,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愛因斯坦在這一年橫空出世,連續發表了5篇劃時代的論文,一舉奠定了20世紀最偉大物理學家的地位。不過愛因斯坦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還要等到14年後,也就是距今整整一個世紀的1919年。

在這一年,愛因斯坦經歷了三件大事:和大學同學米列娃離婚;與表姐愛爾莎再婚;以及在一夜之間紅遍全球。如果一定要給1919年起個名字,那就叫「愛因斯坦離婚再婚與成名年」吧。

1919年在柏林研究所的愛因斯坦 | Wikimedia Commons

離婚

1919年2月14日,一戰結束後的第一個情人節,愛因斯坦和他的妻子米列娃終於正式離婚了。

他們在4年前就已經分居了,愛因斯坦在德國柏林,擔任一個物理研究所的所長;米列娃在瑞士蘇黎世,帶著他們的兩個兒子。

愛因斯坦對於米列娃的態度轉變,用一句臺詞來形容非常合適:「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現在新人勝舊人了,叫人家牛夫人。」

愛因斯坦與第一任妻子米列娃 | Wikimedia Commons

兩人是物理專業同學,米列娃比愛因斯坦大3歲,他們在大二的時候就談起了姐弟戀。米列娃會照顧不修邊幅的愛因斯坦,也能和他一起討論數學物理問題——每一個理工男在學生時代都希望遇到這樣的女生。畢業3年後,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結了婚,也在這一年成為了一名專利局職員。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在專利局的日子裡,愛因斯坦連發了幾篇關於量子和相對論的論文,展現出了驚人的物理學天分。但他的婚姻生活並沒有那麼順利:米列娃想在男性統治的學術界闖出一片天地,婚後卻過上了瑣碎的家庭主婦式生活,夢想的破滅讓她情緒越來越低落,另一方面,愛因斯坦把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和交際上,很少關心家庭生活。

過不下去了?離唄。

曾經幸福的愛因斯坦一家 | ETH Archives

孩子的問題很好解決:讓自己都照顧不好的愛因斯坦帶兩個兒子,這輩子都不可能的。如此一來,離婚的問題最後簡化為錢的問題。

為了說服米列娃離婚,愛因斯坦把每年給她的生活費從6000馬克提高到了9000馬克(當時的1馬克能買2打雞蛋),同時做出了驚人的承諾:如果自己以後得了諾貝爾獎,會把高達225000馬克的獎金轉給米列娃。

愛因斯坦的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證書

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 Wikimedia Commons

米列娃一開始強烈反對離婚,但在談判過程中,她已經被焦慮和抑鬱折磨得太久,小兒子還因病住進了療養院。生活困苦的她最後決定接受愛因斯坦的巨額補償。

雙方達成協議後不久,蘇黎世地方法院正式下發了離婚判決書。

判決書上的離婚原因是這樣說的:愛因斯坦「坦陳在柏林與一位表姐保持了4年半的親密關係。因此,原告因對方私通而提出的離婚要求應當被立刻判定為合法。」也因為這個原因,根據瑞士法律,愛因斯坦最終被勒令兩年內禁止再婚——儘管他很快就違反了這條判決。

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的離婚證書 | 參考資料[1]

愛因斯坦在離婚證書中承認與表姐的私通行為 | 參考資料[1]

再婚

1919年6月2日,離愛因斯坦結束第一段婚姻4個月後,他與判決書中提到的那位表姐愛爾莎喜結連理。

愛因斯坦和這位愛爾莎從小就認識,但直到1912年(離婚7年前)才暗生情愫。那時的愛因斯坦忙著在歐洲各處講演,家中的米列娃越發情緒低落。婚姻生活蒙上了陰影,愛因斯坦決定獨自去柏林度假。好巧不巧,愛因斯坦在那裡遇見了已經離婚4年、帶著2個女兒的愛爾莎。

愛因斯坦與第二任妻子愛爾莎 | Wikimedia Commons

米列娃和愛爾莎的差別太大了:米列娃生於塞爾維亞,愛爾莎是德國本地人;米列娃長得比較憂鬱,愛爾莎更好看一些;米列娃精通數學物理,愛爾莎對此一竅不通;米列娃生性沉默寡言,而愛爾莎性格活潑開朗,非常熱衷於社交。

愛爾莎成熟而體貼,她的熱情讓愛因斯坦把家中的妻子忘在了腦後,愛因斯坦很快沉淪了。儘管如此,假期結束後,出於對孩子的愛和愧疚,愛因斯坦主動提出給這段婚外情畫上句號。

愛因斯坦曾給愛爾莎寫過的分手信 | 參考資料[1]

事實證明,沒有人能夠逃過真香定律,愛因斯坦也不例外。

在聲明與愛爾莎分手的信件中,愛因斯坦附上了自己新辦公室的地址。2年後,愛爾莎向這個地址寄了生日賀卡,愛因斯坦立馬回了信。沒多久,愛因斯坦接受了物理學家普朗克的邀請,擔任普魯士科學院的新增院士、一個新研究所的所長和柏林大學的教授,工作地點是愛爾莎所在的城市柏林。

要知道,此時愛因斯坦的標籤有:普魯士最年輕院士(他當時才34歲)、柏林大學教授、與髮妻分居、和表姐婚外戀——感謝那時候沒有微博吧。

愛因斯坦(左二)和普朗克(中)在聚會上

這張照片生動證明了物理學家不相信頭髮 | Wikimedia Commons

再往後,拼命工作的愛因斯坦患上了嚴重的慢性胃炎,愛爾莎在自己家公寓樓裡找了一間房子,幫他搬了進去,這樣就能更方便的照顧這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天才表弟。兩人近似同居的關係就此開始。

1921年 愛因斯坦與愛爾莎在紐約

兩人的婚姻一直持續到愛爾莎去世 | Wikimedia Commons

愛因斯坦和愛爾莎都經歷過失敗的婚姻,早已失去了激情,他們的結合更像是一種合作。愛爾莎完全不懂相對論,和愛因斯坦也沒有思想交流,但她既當妻子又當媽,既幫他做家務又幫他管錢。愛爾莎願意提供這些服務,一方面是出於對這位天才表弟的崇拜,另一方面也因為她很享受愛因斯坦所帶來的名聲。

在經歷了離婚和再婚後,1919年還有大事兒在等著愛因斯坦。

成名

1919年5月,一次日全食前夕,英國派出了兩支遠徵隊,一支來到了西非小島,另一支前往亞馬遜森林。遠徵隊要觀測的是太陽邊緣的一個星團——在日全食過程中,星團會變得更外閃亮。當天晚上,他們又拍下了這些星星的照片,在島上開始衝洗和計算。

這兩支遠徵隊要通過拍攝的星光檢驗愛因斯坦的理論:引力會使光線彎曲。在愛因斯坦的預測中,遠徵隊所拍攝的星團的光線會在太陽附近發生1.7弧秒的偏折,而數百年來統治物理學界的牛頓給出的結果是0.85弧秒。

1919年進行日全食觀測的望遠鏡

遠徵隊觀測到的日全食 | Wikimedia Commons

11月6日,倫敦的柏林頓會館人頭攢動,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們齊聚一堂,等待關於日食觀測的最終報告。最終的觀測結果公布了:1.7弧秒多一點。天文學家戴森在會議上宣布:「經過對底片的認真研究,我鄭重宣布,它們無可置疑地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言。」

皇家學會主席湯姆孫的總結更簡練有力:「這一結果是人類思想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光線會在太陽附近發生偏折 | Sky & Telescope

幾天後,待在柏林家裡的愛因斯坦才從電報裡得知了這一消息。為了慶祝理論得到了實驗的驗證,他買了一把新小提琴獎勵自己。

但公眾可沒這麼淡定。報告後第二天,《泰晤士報》就刊登了三行大標題:「科學中的革命、新的宇宙理論、牛頓思想被推翻」。《紐約時報》在一篇文章中用上了六排大標題:「天堂之光都是歪斜的」「愛因斯坦的理論勝利了」。

1919年《紐約時報》對日全食的六排大標題 | New York Times

在報紙的影響下,普通群眾變得極度興奮,他們被告知牛頓的理論已經被推翻、星球附近的空間是彎曲的、事物都是相對的(雖然他們自己也不太懂這是什麼意思)。

愛因斯坦所寫的通俗讀物《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迅速成為暢銷書而一版再版,與相對論相關的講座演說全部座無虛席,就連最普通的車夫和店員都在爭論相對論是否正確。

人類的宇宙觀被這個叫做愛因斯坦的猶太人顛覆了。

1934年為聽眾講解相對論的愛因斯坦

他在成名之後頻繁出席各種場合講解自己的理論 | Public Domain Image

面對突然爆紅,習慣了低調生活的愛因斯坦經常表露出反感,面對媒體的窮追不捨,他表示「幾乎喘不過氣來,更不要說抽出時間做任何有價值的工作」。不過愛因斯坦嘴上這麼說,實際行動卻非常誠實,他經常接受報紙的採訪,樂於和各種社會名流做交際(例如出席卓別林的電影首映式)。

1931年,愛因斯坦在好萊塢和卓別林合影 | Wikimedia Commons

愛因斯坦一夜走紅,和當時的歷史背景也是有關係的。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人們受到創傷的心靈需要治癒。空間、時間、宇宙,這些抽象的概念讓人們暫時忘記了戰爭,把注意力都轉移到顛覆傳統認知的新理論上:一顆葡萄乾蘊藏著摧毀一座城市的能量,一個人接近光速時會變得特別矮……諸如這樣的科學發現太能滿足人類的好奇心了。

但一夜成名,絕非沒有壞處。與現在張揚的社交媒體不同,上個世紀的人們對出名有著本能的排斥,愛因斯坦的朋友和同事大多覺得關於相對論的宣傳過於高調了。愛因斯坦的猶太人身份也被反覆提及,他的理論被貼上了「猶太物理學」的標籤,被德國民族主義者嚴加聲討,認為他的相對論代表了道德的「相對主義」。

19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年

世界人民還沒有從戰爭的陰影中恢復過來 | US National Archives

無論如何,愛因斯坦的1919年最終在名聲與非議中畫上了句號。這一年不是他的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年:他論文大爆發的1905年,以及提出研究原子彈的1939年,都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更深的記憶。但在經歷了離婚、再婚與一夜成名後,將1919年稱為他最為光怪陸離的一年,似乎也並不為過。

尾聲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愛因斯坦,1919年還有一位德國人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就在日全食結果被公布的兩個月前,一位德國軍官宣誓加入了一個名為德國工人黨的政黨,他的演講天賦和民族主義傾向給黨魁留下了深刻印象。隨後這人還在一封信上寫下了一行宣言,這是他第一次書面表達類似的觀點:

「德國政府的最終目標,就是將猶太人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抹除。」

這個軍官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幾年之後,愛因斯坦將因為這個惡魔與自己的家鄉德國做最後的告別。

題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參考資料:

[1] https://einsteinpapers.press.princeton.edu/

[2]《愛因斯坦傳》[美] 沃爾特·艾薩克斯 著 張卜天 譯

[3]《愛因斯坦全集》 方在慶、申文斌 主譯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原標題:《愛因斯坦在1905年創下偉大成就,為何14年後才紅遍全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在1905年創下偉大成就,為何14年後才紅遍全球?
    作者:矩陣星 編輯:李小葵 物理學史上,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愛因斯坦在這一年橫空出世,連續發表了5篇劃時代的論文,一舉奠定了20世紀最偉大物理學家的地位。
  • 愛因斯坦真的有傳說中那麼偉大嗎?他的成就有多重要呢?
    愛因斯坦究竟是多麼偉大的科學家呢?他有哪些成就?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認為愛因斯坦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今天就在這裡好好的說下愛因斯坦有哪些重量級成就。合影1927大家都聽說過愛因斯坦的「奇蹟年」吧,那是1905年,當時26歲的愛因斯坦只是伯爾尼專利局中的一位普通職員,悠閒的工作給了他更多的研究空間,在190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5篇論文,這5篇論文(包含一篇他的博士論文)個個都是諾獎級別或是次諾獎級別的成果,分別是在數學上證明布朗運動,也間接地證明了原子的存在、狹義相對論
  • 天才的迸發,1905年的愛因斯坦改變了物理學
    隨著1905年的到來,即將26歲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以一個掛科的大學生的身份面對生活的。如果說這個不起眼的公務員將對科學做出巨大貢獻,當時的大多數物理學家一定會嗤之以鼻。儘管作為一個專利審查員一周要工作六天,愛因斯坦仍然能給物理學留出一些時間,與幾個好友討論最新的著作,並發表一些不怎麼重要的論文。令人大吃一驚的是,他在1905年三月發表了一篇有著驚人假設的論文,不顧幾十年來可以證明光是波的證據,愛因斯坦提出:光,實際上可以是粒子,並表明一些神秘的現象,比如光電效應,可以用他的假說來解釋。
  • 愛因斯坦大腦被偷事件:被醫生切成240片研究,23年後才重見天日
    1895年,年僅16歲的愛因斯坦就已經學完微積分。1905年3月,愛因斯坦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並因此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並取得博士學位,1905
  •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於65周年的今天逝世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於65周年的今天逝世愛因斯坦全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出生1879年3月14日於1955年4月18日逝世,享年76歲。他出生於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於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創立的相對論為核的開發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 自愛因斯坦去世後,僅幾十年來,世界上為何再未出現偉大科學家?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出生於1879年3月14號,逝世於1955年4月18號。短短不過76年的時間卻改變了一個時代。愛因斯坦對於後世人的影響也是無人能企及的,哪怕如今,愛因斯坦也被無數的科學家奉為心中的偶像。他是繼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
    1905年,也就是普朗克發表量子思想之後的第五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這一划時代的物理學成就,最初並不是以舉世矚目的方式出現在科學界,而像是無人問津的野花。這朵花是曇花一現還是流芳百世?只有少數物理學家關心此問題。
  • 愛因斯坦的大腦為何特別?盜走天才大腦30年後,他是否找到了答案
    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批人,他們是天才中的天才,如果將所有的人物比作宇宙中浩瀚的星辰,那麼他們無疑是幕布中最閃亮的那一塊區域,而愛因斯坦就是其中熠熠生輝的那一顆星星。愛因斯坦的大腦中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才有擁有如此異於常人的科研能力?
  • 歷屆諾貝爾獎獲得者——1905年第五屆
    由於對陰極射線的研究成果,勒納獲得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02年勒納發現了光電效應的重要性質:光電子的數目隨光的強度而增加,可是光電子的動能只與光的頻率有關,與光的強度無關。這個實驗事實與將光看成波的經典理論相矛盾。1905年A.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設,解釋了光電效應的這一性質。
  • 2000年來最偉大女數學家,成就與愛因斯坦並列,卻因性別飽受歧視
    一個是「數學之王」、哥廷根學派的領袖希爾伯特,希爾伯特在代數、幾何、分析乃至元數學上取得了一連串無與倫比的數學成就,當然他最偉大的成就是培育了一大批數學家,可以說撐起了 20 世紀數學的半邊天,他提出的「希爾伯特」方案領導新世紀的數學新潮流。
  •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中國呢?
    ,是德裔猶太人,1905年,是愛因斯坦成名的一年,發表了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獨立而完整的提出了狹義相對性,開創物理學新紀元,這一年也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所謂的引力波就是時空彎曲所散發出的漣漪,也是一種以波為引力輻射的能量,當時提出廣義相對論時,科學界根本不重視,還是普朗克加以推動,這才引起了人們研究和談論,2016年,人們正式探測到了引力波,也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一結果讓整個科學家都轟動了。
  •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中國呢?
    科研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即便這條路無邊無際,科學家們依舊在黑暗當中尋找希望的太陽,正因為有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人們現在的生活才如此豐富多彩,那麼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誰呢?因為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從諸多網友的投票來看,我們也一一選出了前100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個別科學家。
  • 生日快樂,偉大又可愛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2016年3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137年前,也就是1879年3月14日,Pauline Koch女士產下了一名男嬰,起名叫"阿伯特-愛因斯坦",雖然小的時候並沒有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但是後來卻成為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很多人甚至認為我們再也見不到第二個愛因斯坦了。今天是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生日。
  • 愛因斯坦奇蹟年100周年
    年愛因斯坦發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論文,提出時空關係新理論,被稱為「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則認為:物體運動時,質量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時,空間和時間也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即還會發生尺縮效應和鍾慢效應。狹義相對論和光速不變原理的提出,打破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指出了時間、空間和物體的質量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隨著物體的運動而發生變化。
  • 愛因斯坦為何如此聰明?死後大腦被偷,還被切成240片研究23年
    在很小的時候,愛因斯坦就表現出了極高的數學天賦,在同齡人還在全等三角形的池塘裡撲騰的時候,愛因斯坦就已經在微積分的海洋裡暢遊了。1895年,僅僅16歲的愛因斯坦已經自學完成了微積分的課程。10年後,也就是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量子論」,也就是我們如今所熟知的光量子假說,解決了人們當時對於光電效應的困惑,這項研究讓愛因斯坦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這是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提出相對論的時間是在1905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而中國近代的科學卻是在建國後也就是1949年之後才開始發展的。
  • 偉大的愛因斯坦也會犯錯|展卷
    博達尼斯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完整的愛因斯坦,也更理解科學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波折與挑戰。一個會犯錯的愛因斯坦,才是真實的愛因斯坦;可以被檢驗和批評的科學,也才是真正的科學。撰文 | 蘇道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在20世紀初期的研究徹底改變了我們認識宇宙的方式。他的「奇蹟年」、廣義相對論以及其他對於物理學的洞見,一個世紀以來不斷被後人稱頌。
  • 愛因斯坦的智商165,為何他的兩孩子是瘋子?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當然,在歷史上智商超過140的人有很多,但是只有愛因斯坦成為了「天才」的代名詞。愛因斯坦一生的成就可謂是碩果纍纍,因此也被稱之為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甚至很多人認為沒有之一。他是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統一場論奠基人,從理論上預言了雷射、引力波、引力透鏡等等,幾乎每一項都足以獲得諾貝爾獎。
  • 歷史上諾貝爾獎最大的諷刺,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艱難和坎坷
    1905年前的愛因斯坦並不起眼,1905年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量方法》在幾經周折後才終於獲得了導師的認可,他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他發表了有關光電效應的解釋,分子布郎運動,狹義相對論和能量質量關係的論文,在物理學的不同領域同時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這一年被後人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所有這些成就都是他用精緻的思考,大膽的假設和縝密的數學運算取得的。 到1908年,愛因斯坦已經被公認為是物理學領域的頂尖學者。
  • 聰明跟成就成正比嗎?他智商碾壓愛因斯坦,為何成就一般?聊泡利
    愛因斯坦曾盛讚馬赫是相對論的先驅。不過,有趣的是,馬赫本人並不接受相對論,而且,他在愛丁頓驗證相對論前兩年就病逝了,這讓愛因斯坦頗為惋惜。出生在這麼一個髙知家庭,還有這麼一個赫赫有名的教父,泡利從小就展露出驚人的才華。在中學的時候,他已經自學了相對論。1918年泡利18歲高中畢業後,他帶著父親的介紹信,到慕尼黑大學,拜訪了著名物理學家阿諾德·索末菲,提出想當他學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