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專家怎麼說,「咽拭子陽性」與新冠確診病例有何區別?

2020-11-27 騰訊網

6月13日,北京召開疫情防控第114場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針對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的新疫情,北京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日對這個市場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40件環境陽性樣本;從業人員中有45人咽拭子陽性。

那麼,咽拭子陽性到底是什麼意思?咽拭子陽性與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啥區別?目前對咽拭子陽性的人如何隔離?

咽拭子陽性代表體內存在病毒

「遭遇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後,咽拭子採集是目前我國主要針對病毒核酸的檢測方法。如果咽拭子陽性即代表核酸檢測陽性,說明這45人體內攜帶新冠病毒。」一位知名的免疫系統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核酸檢測陽性意味著什麼?據介紹,冠狀病毒是由蛋白質和核糖核酸(RNA)組成,核糖核酸在內負責病毒的繁殖;蛋白質在外,既維持病毒的顆粒形態,又保護內部的核糖核酸。所以,核酸檢測就是直接檢測病毒當下是否存在,也就是說咽拭子陽性代表體內存在病毒。

新冠病毒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咽部是此類病毒聚集較多的地方。具體做法是用醫用棉籤從人體咽部蘸取少量分泌物,然後對這些標本進行相關檢測。

上述專家告訴記者,確定感染者一般需要進行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咽拭子檢測,兩次咽拭子陽性才算是感染者,兩次採樣時間間隔24小時。而兩次核酸檢測咽拭子陰性也是出院的一個指標。

咽拭子陽性者或是確診病例或是無症狀感染者

「咽拭子陽性者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武漢醫學會呼吸分會主任委員程真順指出,咽拭子陽性並不代表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程真順解釋說:「如果受檢者咽拭子核酸陽性,但不具備臨床症狀,比如發熱,呼吸困難等,而且肺部CT也沒有明顯的病毒感染表現,那麼就將其稱為無症狀感染者。」

程真順補充道,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對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診斷標準的描述,核酸檢測陽性的受試者,是否為確診病例還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肺CT等其他檢查結果。只有符合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才能說是確診病例。

「從武漢最近調查結果來看,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很弱,但無症狀感染者有可能轉為有症狀,因此需要統一隔離觀察。一般來講,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觀察時,可以不進行特殊治療。」程真順進一步說。

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新冠病毒各種檢測方法及優缺點對比

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方法主要包含核酸檢測、抗體檢測、抗原檢測幾種方法。由於抗原檢測檢出率較低,目前新冠檢測主要集中在抗體和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目前是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金標準」,具有早期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高等特點; 但抗體檢測操作便捷、檢測迅速,可作為核酸診斷的補充手段,但由於抗體檢測「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局限性,不適合用於復工復產復學等普通人群篩查,也不適用於在低流行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

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方法主要包含核酸檢測、抗體檢測、抗原檢測幾種方法。由於抗原檢測檢出率較低,目前新冠檢測主要集中在抗體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目前是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金標準」,具有早期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高等特點;但抗體檢測操作便捷、檢測迅速,可作為核酸診斷的補充手段,但由於抗體檢測「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局限性,不適合用於復工復產復學等普通人群篩查,也不適用於在低流行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

一核酸檢測

檢測原理

所有生物除朊病毒外都含有核酸,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屬於Beta冠狀病毒屬(Betacoronavirus),該病毒是蛋白包裹的單鏈正鏈RNA病毒,寄生和感染高等動物(包括人)。病毒中特異性RNA序列是區分該病毒與其它病原體的標誌物,新型冠狀病毒出現後,我國科學家已經成功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中的特異性核酸序列。如疑似患者樣本中能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性核酸序列,則認為該患者可能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常用的核酸診斷方法有兩種:病毒核酸特異基因檢測和病毒基因組測序。最常見的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核酸序列的方法是螢光定量PCR(聚合酶鏈式反應)。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是RNA病毒,試劑盒檢測基本都採用反轉錄加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法(RT-PCR),擴增病原體的核酸 (RNA) ,同時通過螢光探針實時檢測擴增產物。在PCR反應體系中,包含一對特異性引物以及一個Taqman探針,該探針為一段特異性寡核苷酸序列,兩端分別標記了報告螢光基團和淬滅螢光基團。探針完整時,報告基團發射的螢光信號被淬滅基團吸收;如反應體系存在靶序列,PCR反應時探針與模板結合,DNA聚合酶沿模板利用酶的外切酶活性將探針酶切降解,報告基團與淬滅基團分離,發出螢光。每擴增一條DNA鏈,就有一個螢光分子產生。螢光定量PCR儀能夠監測出螢光到達預先設定閾值的循環數(Ct值)與病毒核酸濃度有關,病毒核酸濃度越高,Ct值越小。不同生產企業的產品會依據自身產品的性能確定本產品的陽性判斷值。

由於每個RT-PCR反應需要2個小時左右才出結果,因此,試劑盒在開發時一般都針對病毒序列中高度保守的2-3個序列比如編碼replicase(複製酶)或者necleocapsid(核蛋白衣,核鞘)的核酸序列設計引物,但是各個方法用的序列都不完全相同。一些方法使用multiplex,也就是把多個目標序列在同一反應管中擴增;另一些採用分步,先用一個目標序列篩查,陽性後再用另一個序列確認,這樣可以有效縮短整個流程時間,加快檢測速度。另外RNA病毒變異很快,用多個保守目標序列可以防止病毒變異造成的假陰性。

目前批准產品均基於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中開放讀碼框1a/b(open reading frame 1ab,ORF1ab)、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和核衣殼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進行選擇。不同產品的檢測原理基本一致,但是其引物、探針設計存在不同,有單靶區段(ORF1ab)、雙靶區段(ORF1ab、N蛋白)、三靶區段(ORF1ab、N蛋白和E蛋白)的檢測和判讀差別。一般檢測位於病毒ORF1ab和N基因上的兩個靶標,同一份標本需滿足雙靶標陽性或重複檢測為單靶標陽性或兩種標本同時滿足單靶標才能確認SARS-CoV-2病毒核酸陽性。

檢測流程

檢測程序需要經過五個步驟,取樣、留樣、保存、核酸提取、上機檢測。首先根據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樣本採集,樣本類型包括咽拭子、鼻拭子、痰液、支氣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由於RNA易降解,因此,採集樣本時使用無RNA酶的拭子和無RNA酶的儲存管。獲得患者樣本後,需儘快進行檢測,如無法立即檢測需要進行低溫封裝,並送到專門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機構收到樣本後,對樣本進行核酸提取,核酸提取試劑應使用批准產品說明書中指定的核酸提取試劑盒。最後是螢光PCR核酸檢測,也就是上機器檢測,將提取物進行螢光PCR擴增反應,需要70—80分鐘。

二抗體檢測

病毒侵入人體後,人體會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進行防禦。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在抗原物質刺激下由漿細胞產生的一類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血清活性成分,根據分子結構和抗原特異性的不同,將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IgG、IgA、IgM、IgD、IgE。

抗原初次進入機體後,經過一定的潛伏期產生漿細胞併合成分泌抗體。最早出現的是IgM,但該抗體維持時間短、濃度低、親和力較低,在血中持續數日至數周,是急性期感染的診斷指標;在IgM接近消失時,IgG的含量達到高峰,IgG產生晚,但濃度高、維持時間長、親和力高,血清IgG陽性提示感染中後期或既往感染,當數月乃至數年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最初原抗體量稍有下降,可能是由於一部分原有抗體被再次進入的抗原所結合,從而暫時降低了抗體含量,但短期內抗體含量迅速增加,可能比原來抗體含量高數倍至數十倍,以IgG為主,在體內持續時間也長,IgM很少增加。

本次疫情中,通過研究者對COVID-19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病毒侵入人體後,IgM抗體大約需要5-7天產生,IgG抗體在10-15天時產生。2020年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最新版本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在原有診療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血清學檢測,作為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診斷依據之一。血清學檢測便是通過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特異性抗體IgM和IgG的存在及含量,來間接判斷體內有無病毒及病毒感染情況。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抗體血清學檢測方法有3種: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是一種結合抗原、抗體特異性反應和酶對底物高效催化作用的高敏感性免疫學實驗技術。測定時,受檢的標本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複合物與液體中的其他物質分開。再加入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也通過反應結合在固相載體上。固相上的酶量與標本中的受檢物質的量成比例。加入酶反應底物後,底物被催化成有色產物,產物的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直接相關。所以,可根據呈色的深淺進行半定量或定性分析。該檢測方法靈敏度較高,載體標準化難度較低,但檢測速度慢、易汙染、步驟較為繁瑣。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抗原抗體的特性設計不同的檢測法,目前有雙抗體夾心法、免疫抑制法、競爭法、直接法&間接法等類型。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是以膠體金為示蹤標誌物,應用於抗原抗體檢測的一種新型免疫標記技術,氯金酸(HAuCl4)在還原劑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顆粒,形成帶負電的疏水膠溶液。由於靜電作用而成為穩定的膠體狀態,故稱膠體金。膠體金試紙,是將膠體金標記的生物大分子在PVC材質的試紙固定,留加樣孔,並設檢測線和質量控制線。在加樣孔上加入樣品後,再滴加液體介質,試紙上進行層析。根據試紙上的免疫反應發生結果,即膠體金位置是否有紅色條帶出現判斷檢測結果。

該方法無需特殊處理標本,僅需一滴血即可在15 min內通過肉眼觀察獲取檢測結果,突破了現有檢測技術對人員、場所的限制,縮短檢測時間,操作方便快速,在基層醫療單位及現場檢測中廣泛使用。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報導的有兩種膠體金試紙,一種是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雙抗體夾心法,另一種是檢測患者血液裡特異性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IgM抗體-IgM捕捉法。在疫情爆發期,需要大規模做陽性檢測時,適合使用總抗檢測,同時聯卡操作也比較簡單,只需要操作一次,而分開檢測需要滴加兩次樣,用兩次卡。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是將高靈敏度的化學發光測定技術與高特異性的免疫反應相結合,用於各種抗原、抗體、激素等檢測。該法靈敏度高於 ELISA,具有特異性強、線性範圍寬、結果穩定、操作簡化等特點,廣泛應用於臨床標本的檢測。但是該方法對設備、操作、使用環境的要求比較高,使用時需要配套的化學發光儀器。

抗體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靈敏度反映診斷試驗檢出感染者的能力,若過低,會出現較多假陰性結果,影響疾病的診斷、幹預和預後,嚴重可導致患者過早死亡;特異度衡量診斷試驗正確判斷非感染者的能力,若過低,則會出現較多假陽性結果,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並造成患者及群眾的焦慮和恐慌。因此,具有較高靈敏度和特異度是抗體檢測技術的應用基礎。

三不同檢測方法優缺點對比

與抗體血清學檢測相比,核酸檢測能夠檢測到處於窗口期的患者,及早發現感染者,是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金標準」,但是對檢測設備或平臺要求較高,高靈敏度的RT-PCR儀價格昂貴,對實驗室的潔淨度和操作人員要求也較高。此外,核酸檢測耗時較長,考慮到樣本運輸、樣本積壓的情況,通常最快24小時才可以報告結果。

與核酸檢測相比,抗體血清學檢測的血液標本更易獲取且標本質量有保證、操作簡單快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醫護人員在標本採集和檢測過程中被感染的風險、更易於基層實驗室展開篩查工作等。如果說核酸檢測病毒的核糖核酸(RNA),是病毒存在的直接證據,那麼抗體檢測的就是患者血液中被刺激產生的抗體,是間接證據,對臨床有提示作用。當核酸檢測陰性時,將IgM和IgG抗體檢測增加進去,可以彌補核酸檢測容易造成漏診的缺點。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抗體檢測方法學是化學發光,但化學發光平臺對設備、操作、使用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對比核酸檢測,化學發光的核心優勢就是取樣及操作簡易,但沒有快速檢測的優勢。針對於普通篩查或者說針對於非發達國家,膠體金檢測方法對人員、場地、設備要求都非常低,適用於大規模的快速檢測。國際企業如羅氏、雅培等在膠體金方面是沒有技術儲備的,實際上全球的膠體金檢測(包括新冠肺炎、傳染病、流感、瘧疾、性病等)大部分的供應量還是在中國。

四檢測結果分析

抗原進入機體需經過一定的潛伏期才會產生IgM與IgG。在這一期間,血清無法檢出IgM與IgG,核酸檢測能檢測處於窗口期的患者是否受到感染。而抗體檢測在取樣過程和檢測時間等方面都有核酸檢測無法相比的優勢。因此在實際檢測過程中需要二者聯合檢測,綜合判讀,彌補不足。根據中國官方文件的建議,核酸檢測用於檢測是否受試者攜帶病毒,而抗體檢測用於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的疑似患者補充檢測或者聯合核酸檢測。新冠病毒感染檢測由以核酸為主的階段,轉變為核酸、抗體協同檢測階段。

根據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徐萬洲等醫生在2020年2月27日發表的《血清2019新型冠狀病毒IgM和 IgG 抗體聯合檢測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的診斷價值》文獻中的研究:該研究採用回顧性研究方法,收集 2020 年 1 月 20 日至 2020 年 2 月 17 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就診的門診和住院患者 284 例,其中 205 例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包括 2019-nCoV 核酸檢測陽性的確診患者186例,以及 2019-nCoV 核酸檢測陰性但臨床症狀和CT檢測結果符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患者19例,作為病例組。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其他疾病患者79例,作為對照組。 採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血清2019-nCoV IgM和IgG抗體檢測,將 284 例研究對象 2019-nCoV IgM 和 IgG 抗體檢測結果和核酸檢測結果進行比較:2019-nCoV 抗體檢測的陽性預測值為95.63%(197/206),陰性預測值為 91.03%(71/78),2019-nCoV 核酸檢測的陽性預測值為 100%(186/186),陰性預測值為 80.61%(79/98)。2019-nCoV 抗體和 2019-nCoV 核酸診斷 2019-nCoV 感染的總符合率為 88.03%(250/284)。經 χ2檢驗,兩種指標診斷 2019-nCoV 感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1.99,P

結果顯示:血清2019-nCoV IgM和2019-nCoV IgG的臨床敏感度分別為70.24%(144/205)和96.10% (197/205),臨床特異度分別為96.20%(76/79)和 92.41%(73/79)。2019-nCoV 抗體檢測的陽性預測值為 95.63%(197/206),陰性預測值為91.03%(71/78),2019-nCoV核酸檢測的陽性預測值為100% (186/186),陰性預測值為80.61%(79/98)。2019-nCoV抗體檢測和2019-nCoV 核酸診斷2019-nCoV感染的總符合率為 88.03%(250/284)。得出結論:血清 2019-nCoV IgM和IgG聯合檢測可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有效篩查和診斷指標,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核酸檢測假陰性的有效互補。

在2020年3月4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明確將抗體檢測結果納入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以及疑似病例的排除標準。如果疑似病例血清特異性IgM和IgG抗體陽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則可以診斷其感染了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排除標準,需要同時滿足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以及發病7天後新冠病毒IgM和IgG抗體仍為陰性兩個條件。

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的原因

2020年2月21日,國家衛健委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在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中明確指出,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產生假陰性的因素。具體因素包括:樣本質量差,比如口咽等部位的呼吸道樣本;樣本收集的過早或過晚;沒有正確保存、運輸和處理樣本;技術本身存在的原因,如病毒變異、PCR抑制等。

核酸檢測假陰性

根據國家衛健委臨床檢驗中心信息,在被感染者中檢出核酸,需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被感染者的細胞中有一定量的病毒。不同病程、不同病情患者機體中的病毒存在量可能不同,已有病毒感染,但由於在相關部位採集不到病毒或採集到的病毒量太少,以致現有方法檢測不到,也稱窗口期。

- 採集標本時,必須採集到含有病毒的細胞。採集部位不當,如採集口咽拭子時,採集深度不夠;採集鼻咽拭子沒有採到鼻腔深處等,採集到的細胞可能大部分都不含病毒,即可能造成假陰性。

- 可靠的體外診斷試劑。國家衛健委臨床檢驗中心也表示,部分廠家的試劑產品由於研發時間短,也沒有使用已知臨床樣本進行必要的性能確認,可能存在對試劑優化不充分以及試劑批間差異大等問題。從試劑方面分析原因,可能與試劑引物設計有關,也可能與各位點檢測靈敏度相關。

- 規範的臨床核酸檢測實驗室(合理的分區、有能力的檢測人員和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除了檢測試劑本身,實驗室規範與否也會對檢測結果產生重要影響。標本運輸保存條件、臨床實驗室的規範操作、結果判讀和質量控制等都是保證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的關鍵因素。

檢測特異抗體也可以明確患者是否「近期或既往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有助於核酸檢測陰性但臨床上疑似患者的確診。但是特異抗體檢測陽性不能像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一樣作為病毒感染的「金標準」,因為抗體檢測容易受到血液標本中的一些幹擾物質,如類風溼因子、非特異IgM、溶血所致的高濃度血紅蛋白等的存在而出現「假陽性」結果。

抗體檢測假陽性

-溶血或紅細胞標本:紅細胞的細胞內液中各種酶可與底物發生非特異性反應,且血紅蛋白中亞鐵血紅素與HRP活性類似,可催化底物,造成ELISA檢測假陽性;檢測區堆積形成顏色較淺的非特異性條帶,幹擾目視法判定膠體金試紙結果。

-纖維蛋白的影響:由於標本凝集不全或離心轉速過低、時間太短,血清中的纖維蛋白未完全析出,形成的塊狀或絮狀物堵塞洗板機頭。

-細菌汙染標本:菌體內可能含有內源性HRP,造成ELISA假陽性結果;此外,疏水性的菌體碎片與金標粒子或捕捉抗體發生結合,影響 GICA判讀。

-患者自身原因:體內存在自身抗體、嗜異性抗體等,如患有某些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異常,或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可產生異常蛋白抗體或特殊物質,如類風溼因子、甲胎蛋白、補體等,具有一定吸附作用,造成抗體檢測假陽性。

五國內新冠檢測試劑盒需求測算

根據國內CDC等機構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底,國內新冠檢測數量(含核酸及抗體檢測)在1500萬人份以上,包含確診患者、高危人群以及疑似病例的排除等,其中國內確診患者從確診到出院全流程至少需要檢測5次。根據草根調研數據,核酸檢測收費國內基本上在150元-270元(各地區及檢測機構有所差異,主要分為醫院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價格高於醫院),抗體檢測收費在100元左右,絕大多數醫保承擔,部分自費隔離患者自己承擔。

4月24日,湖北省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集中採購。4月26日,湖北省藥械集中採購服務平臺發布《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檢測試劑集中採購擬中選企業公示》,本次湖北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集採共有19家企業申報競價,其中14家申報核酸檢測試劑組,5家申報抗體檢測試劑組。結果共有4家企業中標核酸檢測試劑盒(邁克生物、達安基因、武漢明德生物、華大生物),2家企業中標檢測試劑盒(珠海麗珠、南京諾唯贊),採購執行周期原則上為1年。

我們以中標公司報價的平均值作為檢測試劑的平均出廠價,計算得出核酸檢測產品平均出廠價為21.417元,抗體檢測產品平均出廠價13.393元。我們預計後續其他省份也將陸續開展集採工作,新冠檢測收費價格也將對應下降。

對於2020年國內新冠檢測的需求測算,我們分為以下四個假設:

1)醫院現存確診患者以及住院、陪護等檢測:根據國家發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中的相關規定,保守估計現存確診患者每人治癒出院前進行兩次核酸檢測,共需2280次檢測。我們還要關注醫院住院病人以及陪護人員的情況,全國多地都出臺了對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進行新冠肺炎檢測的政策,例如黑龍江省政府規定4月16日起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對所有入院患者和陪護人員開展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對3000多位住院病人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和新型冠狀病毒血清抗體檢測,做到應檢盡檢。對這部分人群的測算,首先根據2016-2018年每年醫院入院人數保守估計2020年將達到20216萬人次,假設一個患者有一名人員陪同,他們都將進行一次檢測,推測得到檢測需求量為40432萬次。與此同時,假設每位醫護人員進行2次檢測,那麼推算共需要2400萬次。

2)境外輸入檢測:當前國內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態勢來之不易,對於境外輸入環節的防控堅決不能放鬆。北京、上海等多個入境點城市都發布了對所有入境人員全面落實集中醫學觀察和核酸檢測的規定。根據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紹,4月1日至4月13日期間,入境人員累計3122人,據此我們保守估計一個月全國入境人員為2萬人。由於全球疫情原因,各個國家對出入境都進行了嚴格把關,入境人員短期內並不會出現大的增幅。按照2020年剩下8個月計算,假設今年累計入境16萬人次,每人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故需要16萬次檢測。

3)復工、復學檢測:許多企業都會組織復工復產的員工進行核酸檢測,進一步確保安全性。報導顯示,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 99%,其它行業也基本復工,還未復工的僅為少數。我們假設還有100萬的跨省市復工人員,每人進行一次檢測,推算檢測需求量為100萬次。同時,教師群體以及學生群體也是重點目標人群,不少省市地區在近日宣布將會在開學之後對返校師生進行「核酸檢測」,廣州已經對20.8萬名首批覆學的高三、初三師生員工,全覆蓋開展核酸檢測。根據教育部披露的2018年在校師生的數據,以此為基礎進行測算。假設每位師生進行一次核酸檢測,預計檢測需求量也將達到2.93億次。

4)常態化檢測:當前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日前,上海率先發布了單位或個人可自願自費預約進行核酸檢測的通知,截至4月24日,已經有北京、上海、廣州、山西、天津等地公布了新冠檢測機構。我們對於自願檢測的人群數量進行了預估,假設東部發達地區的檢測比率是5%,中西部地區的檢測比率是3%,推算自願檢測需求達到5390萬次。

相關焦點

  • 「咽拭子陽性」與新冠確診病例有何區別?專家詳解
    「咽拭子陽性」與新冠確診病例有何區別?專家詳解 科技日報6月15日消息,6月13日,北京召開疫情防控第114場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針對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的新疫情,北京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日對這個市場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40件環境陽性樣本;從業人員中有45人咽拭子陽性。
  • 解讀:「咽拭子陽性」與新冠確診病例到底有啥區別?
    6月13日,北京召開的疫情防控第114場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針對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的新疫情,北京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月12日對這個市場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40件環境陽性樣本;從業人員中有45人咽拭子陽性。
  • 為什麼新冠核酸陽性和無症狀感染,不等於確診?原來差別在這裡!
    本以為新冠病毒消停了的時候, 它竟然憑實力來了一個回馬槍, 此刻,北京人民的心情就倆字: 糟心!
  • 一地確診病例核酸檢測6次後呈陽性?專家回應……
    石家莊一確診病例核酸檢測6次後呈陽性,為什麼? 1月12日0-24時,石家莊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4例軌跡公布。許多市民對此十分關注:有些確診病例經過3次,甚至5次核酸檢測陰性後,在後續檢測中也檢出陽性。
  • 新冠肺炎咽拭子陰性出院,肛拭子卻陽性了,應該如何看待?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副書記夏沛就曾表示,重慶市已出現多次咽拭子檢測為陰性,最後通過肛拭子確診為陽性的病例,請市民警惕糞口傳播的風險,保持清潔衛生。而類似的情況在浙江也曾出現。什麼是咽拭子,什麼是肛拭子?咽拭子是取鼻部,咽喉部、扁桃體等部位的分泌物,進行病毒檢測。咽拭子核酸陽性,說明咽喉部或者呼吸道有病毒基因片段或者病毒。
  • 柳葉刀子刊:新冠患者咽拭子轉陰後,糞便陽性仍可持續近5周
    在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秦川表示,目前尚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新冠病毒能通過糞口傳播,但不排除通過不潔的手接觸呼吸道和結膜而導致感染。此前2月13日,繼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宣布患者糞便樣本成功分離病毒後,中國疾控中心團隊從兩省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便標本中成功分離到了兩株新型冠狀病毒,確認了糞便中活性新冠病毒的存在。
  • 新發現的比目魚外包裝陽性怎麼回事?近期2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
    隨後,顧清介紹了我市近期確診的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處置的有關情況。第138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陳某某,男,38歲,居住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街,系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裝卸工人。患者11月4日參與公司進口冷凍食品搬運工作。11月7日,山東省德州市通報該批冷凍食品發現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 無症狀+核酸與抗體均陽性=有感染性?聽聽專家怎麼說|抗體|核酸|...
    入院前14天內無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病原核酸檢測陽性者)的接觸史,亦無接觸過來自湖北省及重點地區(含國外),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以上就是近日上海發現的兩例境內輸入患者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者篩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傳染源追蹤調查等途徑發現。少數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發展為確診病例,但絕大多數會自愈。大家不禁要問:無症狀感染者真的沒有症狀嗎?他們如何被發現?是否具有傳染性?
  • 北京公布36例病例詳情!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三文魚概念股炸鍋
    北京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已連續50多天沒有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的北京,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問:此次北京新發新冠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
  • 【防疫提醒】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與血清學抗體檢測有何不同
    【防疫提醒】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與血清學抗體檢測有何不同 2020-12-02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國英格蘭地區新冠病毒陽性病例開始下降
    來源:央視原標題:英國英格蘭地區新冠病毒陽性病例開始下降英國天空新聞當地時間12月3日報導,根據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檢測和追蹤系統每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11月19日至25日,英國英格蘭地區的新冠病毒陽性病例下降了
  • 專家解讀:三原11歲小學生可能是假陽性,確診還要綜合判斷
    專家解讀:三原11歲小學生可能是假陽性,確診還要綜合判斷 王利民/華商頭條客戶端 2021-01-13 09:05
  •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蔓延 確診病例累計逾5528萬例
    歐洲:英首相詹森接觸感染者進入隔離俄交通部長新冠檢測呈陽性據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截止到當地時間11月16日,英國24小時內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1363例,累計確診1390681例;新增死亡213例,死亡病例累計52147例。
  • 希臘新增確診2186例 阿提卡省省長新冠檢測呈陽性
    希臘新增確診2186例 阿提卡省省長新冠檢測呈陽性 2020-12-03 10:26:58作者:何路曼 責任編輯:何路曼   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希臘《中希時報》報導,希臘12月2日通報新增新冠確診病例
  • ...追蹤排查相關人員;天津確診病例孫女所在幼兒園出現環境陽性樣本
    上海新增確診2例新冠患者,系夫妻關係,正在追蹤排查相關人員……據上海發布,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信息,今天(20日)下午,浦東新區衛健委報告兩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病例1,男,39歲;病例2,女,34歲,兩者系夫妻關係。因先後出現發熱,到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即被隔離排查。今晚21時,經市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
  • 新增69例確診!其中本土病例48例!石家莊、邢臺新增確診病例行動...
    石家莊新增4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行動軌跡公布 2021年1月9日0—24時,石家莊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4例。目前,對所有追蹤到的密切接觸者已全部採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各項防控措施有序進行。
  • 咽拭子和肛拭子檢測有哪些區別?
    咽拭子和肛拭子檢測有哪些區別?我們一起來看看。核酸檢測效率高,幾小時就能出結果眾所周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種烈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若想證實已出現的感染症狀是由本病毒所引起,最準確的方法是從患者體內分離出活病毒,並進行病毒培養。
  • 真相來了!天津「神秘」確診病例是這樣感染的
    隨著流調工作的深入謎團逐漸解開↓· 昨天有消息稱:天津新發病例與北京新發地病例病毒測序相同天津市疾控中心昨晚消息,經天津市疾控中心對天津第137例確診病例呼吸道標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和序列分析,中國疾控中心覆核,確認與北京新發地市場相關病例的病毒序列完全相同
  • 通報| 近期2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情況如何?權威回應來了
    11月7日,山東省德州市通報該批冷凍食品發現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接到通報後,該患者即由120救護車轉送至濱海新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並採集咽拭子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8日2時許,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即由120救護車轉送至海河醫院。經市臨床專家組確診為我市第138例本地病例,分型為普通型。目前,患者病情穩定。
  • 上海7例本地病例病情如何了?症狀與疫情初期有何區別?專家詳解
    上海本月新發的 7例本地新冠肺炎病例牽動人心 症狀跟疫情初期有何區別? 對此,沈銀忠解釋說,疫情早期,由於對新冠病毒認識不夠,大家關注的重點是發熱及呼吸道症狀,無論醫生還是患者都不會去刻意關注嗅覺和味覺,甚至醫生接診時都不會問。再加上原來收治的新冠病例有基礎病的老年人較多,這些人可能本身對嗅覺和味覺的敏感程度就不高,所以早期嗅覺味覺的改變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