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與黑洞形成自相矛盾,相對論錯了嗎

2020-12-04 一言說世界

很多人對於宇宙大爆炸深信不疑。

很多人又相信相對論。

但是,宇宙大爆炸,證實至少那個爆炸點是一個大質量的物體。

而且這質量足夠整個宇宙物質的總和,甚至還要大。

但是,根據黑洞的形成原理。

也就是質量過大,因為引力太大,會發生坍縮,就會形成黑洞。

這就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解釋。

但是,這就證實,爆炸點那麼大的質量,肯定會形成黑洞。

有的文章稱黑洞是四維空間的,爆炸點是各向力的作用。

這根本就是瞎扯。

誰見過四維空間?

而且,這也不能解釋質量大就能形成黑洞,爆炸點那麼大質量,就不會形成黑洞。

所以,結果是,宇宙大爆炸,或者是黑洞爆炸產生的。

或者是根本不存在。

再不然,就是黑洞本身就不是按照相對論描述的那麼形成的。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你怎麼確定爆炸點是恆星,還是行星?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後第一個超大型黑洞是如何迅速形成的?
    想像一下宇宙處於嬰兒期。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時空起源於宇宙大爆炸。宇宙從那個又熱又密的開始膨脹和冷卻,但過了一段時間恆星和星系才開始點綴天空。直到大爆炸後38萬年,原子才聚集在一起,並以氫氣為主充滿宇宙。當宇宙只有幾億歲的時候,這些氣體聚合成最早的恆星,形成星系團聚集成星系,其中最古老的出現在宇宙誕生後4億年。
  • 宇宙大爆炸是一個黑洞嗎?科學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看完恍然大悟
    為什麼宇宙在一開始沒有坍縮並變成一個黑洞? 有時人們難以理解為什麼宇宙大爆炸不是黑洞。無論如何,在大爆炸初的一瞬間,物質的密度遠大於現有的任何一顆恆星,高密度的物質將會強烈地扭曲時空。在一定的密度下,在希瓦茲凱爾德半徑內將有足夠質量的物質形成黑洞。
  • 愛因斯坦相對論錯了?超弦理論又是什麼
    還有一種比喻就是有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坐上了宇宙飛船,然後在星際間行駛,當他回來之後發現自己並沒有變,可是自己的兄弟卻變老了許多。人們在學校也大多是這樣獲得相對論的解釋的,一輛在公路上飛馳的汽車,你認為他的速度有多快呢?
  • 宇宙大爆炸是一個黑洞?看看科學家們給出的答案!
    為什麼宇宙在一開始沒有坍縮並變成一個黑洞?有時人們難以理解為什麼宇宙大爆炸不是黑洞。無論如何,在大爆炸初的一瞬間,物質的密度遠大於現有的任何一顆恆星,高密度的物質將會強烈地扭曲時空。在一定的密度下,在希瓦茲凱爾德半徑內將有足夠質量的物質形成黑洞。然而,大爆炸卻沒有陷入自身形成的黑洞中,而且矛盾的是,在奇點附近的空間是平坦的,並沒有被強烈扭曲。這是為何?
  • 最大的黑洞可能是宇宙本身嗎?
    這個無釐頭的言論其實被不少科學家認同,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對宇宙的起源進行了很多猜測,也用數學和物理知識建立了許多「宇宙模型」,黑洞宇宙模型就是其中一個。 現在最被認可的宇宙模型是「大爆炸宇宙模型」,也就是基於大爆炸理論建立的宇宙模型,哈勃定律的發現證明了我們的宇宙在不斷膨脹,曾經的靜態宇宙模型被打破,宇宙在不斷膨脹這個觀點開始深入人心。
  • 淺說黑洞:宇宙中的特殊天體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關於黑洞的形成機制,主要涉及到廣義相對論、引力坍縮、奧本海默極限、史瓦西半徑、奇點、量子引力等一系列理論。本文將簡述其中一些理論。藝術家筆下的黑洞。圖:ESO/L.沒有已知的機制(除了可能的夸克簡併壓力,見夸克星)足以阻止內爆(向心壓擠),物體將不可避免地坍縮而形成黑洞。大質量恆星的引力坍縮被認為其中的恆星質量是形成黑洞的原因。在早期宇宙中,可能會形成非常巨大的大質量恆星,一旦坍塌,就會產生高達1000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些黑洞可能就是今天我們看見的在大多數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的種子。
  • 宇宙大爆炸後,最初期形成的黑洞還是恆星?
    大爆炸後3億年,宇宙在「黑暗時代」裡形成了第一代恆星、星系、黑洞。計算機模擬可以向我們展示宇宙在這一時期中充滿疑問和遐想的波瀾壯闊的過程。我們的宇宙始於130多億年前的「大爆炸」。大爆炸之後的數億年裡,恆星、星系等發光的天體尚不存在,這個時期被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
  • 宇宙中不僅有黑洞,還有白洞?兩者相撞後會產生大爆炸嗎?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知道黑洞意味著無休止的瘋狂吞噬,只要接近它的物質,無論是什麼,都會被其無情的吞噬。然而,科學家們在研究黑洞的同時,也開始逆向思維進行思考,是否黑洞走向死亡時,會完全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形成與自身特性完全相反的物質或天體,我們稱之為白洞。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個黑洞嗎?
    而黑洞的中心也有一個類似奇點的存在,與宇宙起源「奇點」相比較,它們看上去都具有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引力無限強、溫度異常高的特點,那麼能否從此推斷出宇宙大爆炸前也是一個黑洞?或者說現在的黑洞也可能會像宇宙起源那樣發生爆炸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宇宙起源的那場大爆炸。
  • 四維宇宙中的黑洞:宇宙大爆炸其實是一個幻景?
    黑洞是一片連光線都無法逃脫的空間區域,而光速是任何形式的物質可以達到的速度上限,因此任何物質只要跨過了黑洞的邊界——一個被稱為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的二維面,便有去無回。 在黑洞的奇點處,已知的物理規律也同樣不再適用。與大爆炸不同的是,黑洞的奇點被視界包圍著。
  •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宇宙大爆炸和黑洞是荒謬的理論?
    很多人是相信宇宙大爆炸與黑洞理論。因為,這兩個已經是被觀測現象證實了,而非起初的假說或猜想。有人可能會被「大爆炸」這三個字給迷惑了,從而感覺到這種爆炸很誇張,其實不然,此爆炸非彼爆炸,宇宙的大爆炸可以理解為宇宙的大膨脹,宇宙的演化史是一個物質密度由密到疏,溫度從熱到冷的過程,由於膨脹的速度太快,就用了爆炸這個詞彙。同時,還會產生歧義的是「奇點」這個詞彙。
  • 宇宙大爆炸之前,經過了多少地球年?
    「大爆炸宇宙論」(The Big Bang Theory)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1927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Georges Lematre)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說。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假說提出星系的紅移量與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的哈勃定律,並推導出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的宇宙膨脹說。
  • 大爆炸初期物質密度極高,為啥宇宙沒有坍縮成黑洞?
    但是我們的宇宙並沒有塌縮成一顆黑洞,這說明在宇宙一定還發生了其他有趣的事情!那麼讓我們回到100年前,我們最成功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誕生的時候。牛頓引力理論的興衰在愛因斯坦之前,普遍接受的引力理論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 科普宇宙:淺談宇宙大爆炸
    即使是宇宙,都有坍塌的一天,只是周而復始。談談宇宙,宇宙主流觀點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根據宇宙正在超光速膨脹,星系與星系,恆星與恆星之間正在相互遠離,反推宇宙是由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爆炸而形成。那麼宇宙未形成之前是什麼?解釋是,「之前「」是一個時間概念。宇宙大爆炸之後才產生了空間和時間。是大爆炸之後才有的概念,所以宇宙大爆炸沒有時間,也就沒有「之前」。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
  • 科普文章: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對與錯
    在說說宇宙黑洞學說:現在的人們認為,宇宙竟然是一個大黑洞。雖然這個理論難以想像,但卻是目前最科學最合理的解釋了,因為現有的天文觀測和宇宙理論都在指向一個結論,即宇宙是一個大黑洞。關於黑洞的形成和計算,有一個著名的史瓦西半徑公式,這個公式可以計算黑洞大小和質量的關係,多年來已為天文學界在宇宙的觀測中證實十分準確。具體的史瓦西半徑公式Rs = 2GM/c^2,其中Rs為史瓦西半徑,G為引力常數,M為質量,c為光速。
  • 弦理論能解釋黑洞奇點處的物理現象嗎?
    模糊球思想避開了「信息悖論」和其他黑洞問題/怪誕,如無限密度、時間倒流、黑洞「在我們的宇宙之外」、空間維度變成時間維度等。模糊球只是漂浮在空間中的一團超緻密物質,碰巧也有幾乎任何東西都不能逃脫的引力。模糊球沒有「真實」的事件視界,也不需要處理信息丟失或無限時間膨脹的問題(困擾其他理論的問題)。
  • 我們的宇宙怎麼來的?是大爆炸的殘骸?還是早期的宇宙形成的?
    圖解:史蒂芬霍金認為可以在宇宙微波背景中找到以前宇宙的痕跡。 這被證實了嗎?圖源:JEMAL COUNTESS / GETTY IMAGES宇宙學家說,他們在宇宙微波背景(CMB)中的大爆炸餘輝中發現了過去宇宙的殘餘。
  • 大爆炸誕生了宇宙?科學家提出「大反彈」理論,宇宙越來越年輕了
    審核:小文 關於宇宙的誕生,主流科學觀點從上世紀2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開始向「大爆炸」理論傾斜,不過,轉眼百年的時間過去了,很多科學家在系統研究過宇宙大爆炸理論,特別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相關問題之後,對於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又提出了一項新的觀點!
  • 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並解釋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彭羅斯說,這些點證明了宇宙的「保形循環宇宙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大爆炸只是標誌著一個宇宙的結束和另一個宇宙的開始,也就是所謂的「永生」。該理論是有爭議的,但彭羅斯說,「黑洞曾經被認為是有爭議的」,但現在它們是主流科學的一部分。
  • 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 羅傑·彭羅斯爵士因一篇論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該論文利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並解釋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