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特殊性質,包括在受熱和受冷時的變化方式,使得它與眾不同。大多數物質都是受熱膨脹遇冷收縮,但是水的反應卻不一樣。水凍結以後,體積會增加大約9%,而且會變得比較輕,這就是為什麼冰會浮起來的原因。假若不是如此,那麼我們所認識的地球就會改觀。那樣冰就會沉到高緯度的湖泊和海洋的底部,而且一旦上面的水把太陽的熱量隔離,便會有更多的冰產生,直到這些水域都變成一個個的大冰塊。如此一來,便沒有了大規模的海水循環,因而熱帶的溫水就無法到達兩極區域。熱帶地區會過度炎熱,兩極則是永久冰凍,而溫帶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都是結冰的。
水也比其他任何溶劑都能夠溶解更多的物質。它特別長於溶解鹽。例如,氯化鈉是由一個鈉離子和一個氯離子所組成的,兩者具有很強的異性電荷。如果沒有水,這兩種離子會形成緊密的化合鍵,其結果就是鹽的晶體。然而,帶弱點的水分子會被這些帶強電的鹽分子所吸引,並聚集在它們的周圍,減弱了這些離子間的結合力。漸漸地,這些離子就會分開並飄走,被一群群的水分子所包圍。換句話說,鹽就溶解了。
水具有強大的儲熱能力。僅僅是將水稍微加熱,就需要大量的熱能,同樣,當水冷卻時,所丟失的熱量也很多。一方面,白天的時候,尤其是在夏季,海洋從太陽的輻射中儲存了熱量。另一方面,它也在夜間和冬季流失了熱量。水加熱和冷卻的過程比陸地要緩慢得多。因此,海洋對其周圍的陸地具有影響力,它減弱了極端溫度在每天或每個季節發生的可能性。這就是為什麼大陸的沿海地帶比內陸地區氣候溫和的原因。此外,洋流保證了熱量被輸送到全球各地。從全球範圍來看,假若地球沒有被如此廣闊的海洋所覆蓋,我們白天就得忍受高溫酷暑,晚上則是冰凍刺骨。
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所組成的。然而,這三個原子之間的結合併不對稱,也正是這一特徵,才使得水分子如此特殊。
兩個氫原子彼此之間以105°角,而不是180°角排列在氧原子的兩邊。這種排列的結果,使氫原子的一端稍帶正電,而氧原子的一端稍帶負電。由於異性電荷相互吸引,水分子便會聚集在一起:一個水分子的負氧端,會被鄰近水分子的正氫端所吸引。水分子之間的微弱結合力,被稱為氫鍵(hydrogen bond)。
在冰凍的時候,水分子在氫鍵的作用下組成六邊形結構。當溫度上升,冰轉變為水,水分子自由移動,氫鍵便會時而形成時而斷裂。當溫度進一步上升,水分子的振動速度加快,所有的氫鍵全部斷裂,水分子都獲得了自由,液體就變成了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