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實驗證據,揭示水的一種奇異性質

2021-02-15 原理

(H₂O)是我們所有人都熟悉的物質,理解水的性質和行為對我們有著重要意義。你或許會認為,我們對於水這種物質已經足夠了解,因為它儲量豐富,覆蓋了71%的地球表面,且早已被廣泛用於研究之中。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這種看起來簡單的物質,實則複雜得令人難以置信。

水有著許多難以捉摸的怪異性質。在溫度極低的情況下(比如在外太空以及地球大氣層的遠端),水的奇異特性會進一步增強。

一般情況下,水會在低於0℃的溫度下結冰,這都歸結於水中通常含有灰塵或其他的可附著的固體類雜質。但是對於純淨的水來說,由於缺乏雜質作為「晶化啟動劑」,結冰反而變得更加艱難,它需要一種額外的強有力的推動力,才能迫使分子變成結冰所需的特殊結構。因此水可以在很低的溫度下仍然保持液態,這便是所謂的過冷現象。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試圖能夠找到可以解釋水的過冷的正確理論,他們已經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模型來對此加以解釋。但是要從眾多競爭理論中找出最恰當的模型,科學家們還缺乏足夠的實驗數據。

上世紀90年代,一組物理學家提出理論,認為在高壓和低溫狀態下,過冷液態水會分成兩種密度不同的液體。換句話說,這種理論認為,溫度遠低於冰點的液態水是由兩種結構不同的分子組成的,一種是高密度分子,另一種是低密度分子

但是,由於過冷的水會迅速凍結成冰,因此這一現象難以在實驗中被捕捉到。尤其是在-113℃到-38℃之間,這類實驗尤其難以進行,即使是完全純淨的液態水,在這一溫度區間也有著極快的結晶速度。這使得在這個溫度區間研究水的性質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這要求測量必須在水結成冰之前的一段極短時間內完成。

現在,《科學》雜誌上刊登了一項新的研究,介紹了一個研究團隊在-138℃到-28℃的溫度範圍內,對液態水進行了一系列測量。他們使用了一種有點像「定格攝影」的實驗方法來對過冷液態水拍攝「快照」。實驗中,他們用雷射對一層水薄膜進行加熱,然後迅速讓其從-28℃冷卻到-83℃,在幾納秒的時間之內就形成過冷的液態水。他們用紅外光照射薄膜來觀察其中的水分子,分析這些水分子是如何相互推擠的。

利用這種方法所收集到的數據,他們發現,過冷水在極度低溫下不僅相對穩定,而且存在兩種結構模體。這表明在過冷水中,高密度的液體狀結構的確可以與更符合水的常見鍵合的低密度結構共存。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拍攝下了當水薄膜被加熱和冷卻時,這些結構會隨著時間如何變化。他們發現,隨著溫度的持續下降,高密度液體的比例迅速下降,這意味著,所有的結構變化都是可逆且可複製的。

這一實驗結果是裡程碑式的,它為一個已存在多年的理論首次提供了實驗證據,有望拓展我們對過冷液態水分子的理解。

更好地了解過冷水的行為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掌握水的奇特性質。例如,與大多數物質不同,水在結冰時會膨脹,使其密度小於液態。但也正因為如此,冰塊才能漂浮在我們的杯子中、湖面上、海面上,這一奇怪的特性維持了地球上的生命,為水生生物在冬天提供了庇護,使地球上的已知生命如現在這般模樣。

不僅如此,這些研究還能幫助我們理解液態水會如何存在於非常寒冷的行星之上,比如我們太陽系中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甚至太陽系之外的世界。從更實際的角度來看,更好地理解過冷水的性質,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握水分子是如何嵌入蛋白質的,從而幫助科學家設計出新的藥物。

雖然目前研究人員還沒有直接測量這兩種結構的密度,但他們表示,未來將會進行更多工作來進一步確認這一理論是否正確。而作為一種新穎的技術,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可以被用來了解眾多化學反應背後的分子重排問題。雖然未知的事物還有很多,但新的研究為我們更好地理解水——這一地球上的生命之源,邁出了成功一步。

參考連結:

https://www.pnnl.gov/news-media/supercooled-water-stable-liquid-scientists-show-first-tim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10/1490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stop-motion-experiment-reveals-supercooled-water-dual-nature

封面圖來源:Timothy Holland/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相關焦點

  • 首個實驗證據,揭示水的一種奇異性質
    在溫度極低的情況下(比如在外太空以及地球大氣層的遠端),水的奇異特性會進一步增強。換句話說,這種理論認為,溫度遠低於冰點的液態水是由兩種結構不同的分子組成的,一種是高密度分子,另一種是低密度分子。尤其是在-113℃到-38℃之間,這類實驗尤其難以進行,即使是完全純淨的液態水,在這一溫度區間也有著極快的結晶速度。這使得在這個溫度區間研究水的性質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這要求測量必須在水結成冰之前的一段極短時間內完成。
  • 美觀察到原子「自旋對稱性」的首個直接證據
    原標題:美觀察到原子「自旋對稱性」的首個直接證據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丹)就像擁有完美對稱性的鑽石就是大放異彩的寶石一樣,量子世界現在也有了科學價值很高的對稱性體現。美國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的理論學家安娜·瑪麗亞·雷伊和實驗學者葉軍(音譯)觀察到了原子的磁性性質——原子核自旋存在對稱性的首個直接證據。
  • 「量子柴郡貓」有了首個實驗證據
    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實驗證明,中子能和它的自旋分別處在不同位置,物體與其屬性分離的現象在量子世界裡是可能的。  該實驗在法國格勒諾布爾的勞厄-朗之萬研究所(ILL)的中子源上進行,顯示中子移動的路徑與它的磁矩路徑不同。  中子不帶電荷,但由於中子自旋而有磁矩和磁向,會受外部磁場的影響。按照量子力學法則,粒子可以同時處於不同物理狀態。
  • 數十年來證明水奇異行為的理論的證據
    一項新的研究為一個有爭議的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該理論認為,在極冷的溫度下,水可以兩種不同的液體形式存在,一種形式的密度較小,結構較另一種形式更為結構化。研究人員對水分子進行了計算機模擬,以發現兩種形式之間過渡的臨界點。對生命如此普通而又至關重要的水,其行為方式令科學家感到困惑。例如,為什麼冰不像水那麼稠密,漂浮而不是像其他液體凍結時那樣沉沒呢?
  • 普林斯頓大學:解釋了數十年來使人迷惑的水的奇異行為
    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太普遍而且太重要了,它是我們生命存在的源泉。水會結冰,這看起來很簡單也司空見慣。可是水結冰的奇異行為,卻迷惑了物理學家數十年:為什麼冰的密度小於水?其他液體凍結時會沉沒,為什麼冰卻會漂浮?科學家們過去提出了一些有爭議的理論,但一直缺乏有力的證據。
  • 水這種液體的奇異特性,或許是生命存在的關鍵
    這種奇異特性,或是生命存在的關鍵水是我們最熟悉、接觸最頻繁的物質之一,我們以為自己對它的性質了如指掌。但實際上,科學家卻從來沒有真正揭開它的真正結構,也難以解釋它的很多奇特性質。最近半年,兩支團隊分別取得的實驗數據支持了一個頗為意外的觀點:水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水真是太奇怪了。」說這句話的是近乎整個學術生涯都在研究「水」的化學家Anders Nilsson。這個觀點對我們來說或許難以接受,畢竟,還有什麼能比水更尋常?水的行為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熟悉,它的外表如此普通 。
  • 初三化學上冊,水的性質與組成,水的電解實驗及氫氣的性質
    水是人類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之一,無處不在,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性質與組成是初中化學學習的重點內容。1、水的性質1.1、通常狀況下,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的液體。蒸餾水:水通過蒸餾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再冷凝後形成蒸餾水,蒸餾水用於化學實驗,屬於純淨物。
  • 關於水的一個假設,終於出現了最強證據
    因為一直以來,沒有人在實驗中發現過這種臨界點存在的跡象。直到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為這種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研究結果被刊登在了最近的《科學》雜誌上。從這兩個模型來看,當壓強大約是海平面大氣壓的2000倍時,水的液-液臨界點分別為172開爾文(TIP4P/2005)和188.6開爾文(TIP4P/Ice),或者說分別為-101℃和-84.5℃。他們相信,這一發現是持續了數十年的為了尋找水的異常性質背後的基本物理原因的重大突破。
  • 「超離子冰」的原子結構終於被揭示!
    1988年科學家們首次預測,水將轉變為一種奇特的物質狀態,其特徵是:在富含水的巨大行星(如天王星和海王星)內部,當遇到極端的壓力和溫度時,就會出現固態的氧晶格和液態的氫超離子冰共存。這些預測一直持續到2018年,當時由LLNL的科學家領導一個團隊提出了這種奇怪水狀態的第一個實驗證據。
  • 徐志平等揭示二維材料奇異力學特性中的拓撲與幾何效應
    徐志平等揭示二維材料奇異力學特性中的拓撲與幾何效應  清華新聞網12月18日電 12月18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中心徐志平研究組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期刊在線發表題為
  • 這種奇異原子的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測不一致
    然而,有一種令人費解的粒子卻是由一個正電子和一個電子構成的,這種奇異粒子被稱為電子偶素。最近,一項由倫敦大學學院的物理學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的新研究表明,實驗測得的電子偶素的一種性質,與其理論預測之間存在差異。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差異不太可能是由在計算或實驗上出現了差錯而導致的。
  • 改寫基本粒子分類:第三類粒子存在的首個實驗證據出現了
    而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第三類粒子——任意子的存在證據,這種粒子不會完全疏離,但聚集程度又遠低於玻色子。不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首個成員。 這個新成員就是任意子。之所以能這樣劃分,是因為任意子既不像費米子也不像玻色子,它處在一種中間態。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物理學家首次獲得了實驗證據,證明任意子不能被歸類進另兩個粒子王國中。
  • 科學家發現一種拓撲磁體,表現出奇異的量子效應
    kagome磁體有上百種,我們既需要直覺、經驗、特定材料的計算,也需要緊張的實驗努力,最終找到合適的材料進行深入探索。而這也讓我們走過了長達十年的歷程。"通過多年對多個拓撲磁體家族的研究,團隊逐漸意識到,一種由鋱、鎂和錫元素組成的材料(TbMn6Sn6)具有理想的晶體結構,具有化學純淨、量子力學特性和空間分離的kagome晶格層。
  • 《Nature》:八年磨一劍,科學家首次實驗驗證奇異物質!
    來自Thorsten Naeser,Dennis Luck,,MPQ奇異原子是指普通原子的一個或多個組分被奇異粒子(如反物質粒子)所取代的原子。基於世界上最精確計時器原子鐘的技術對這些原子進行探測,可以尋找它們的性質與模型預測的性質之間的任何微小差異,從而打開了物理學基礎的一扇窗戶。
  • 中國科學家國際首獲水合離子原子級解析度圖像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幅亞分子級解析度的水分子圖像後,水科學領域近日再獲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解析度圖像,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中國科學家這一重要科研成果,已於當地時間14日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水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
    尼爾森說:「與水有關的一切都存在爭議。」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水的性質可以用更常規的理論來解釋。一種觀點認為,在非常低的溫度下,過冷的水會轉變成一種無序的固體,而不是具有晶體結構的冰。還有人認為這種所謂的第二臨界點,其實是水凝固時的一種特殊現象。
  • 不是CaCl2,是CaCl:+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和它的奇異性質|NSR
    眾所周知,鈣原子是一種鹼土金屬原子,具有兩個價電子。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 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 此類二維CaCl晶體表現出金屬性,也顯示出明顯的類壓電性質。
  • 不是CaCl2,是CaCl:+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和它的奇異性質 | NSR
    眾所周知,鈣原子是一種鹼土金屬原子,具有兩個價電子。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此類二維CaCl晶體表現出金屬性,也顯示出明顯的類壓電性質。這種超出預期的類壓電行為來源於兩個方面:Ca離子的單價行為,以及兩種元素(Ca和Cl)在壓縮或拉伸應變下具有不同的電效應。
  • 實驗發現重費米子金屬UTe2為手性自旋三重態超導體
    他們的研究也指明了UTe2是既是尋找已久的手性超導體,也是一種奇異準粒子的天然載體,而物理學家們已經為此搜尋了幾十年。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三月26日出版的Nature雜誌上。非常規超導體UTe2的表面,奇異的Majorana費米子沿相反的臺階朝相反方向運動的示意圖。供圖 Dr. E.
  • 浙江大學科研團隊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證據
    近日,浙江大學教授袁輝球團隊等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