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證明水奇異行為的理論的證據

2020-08-04 老鐵一起嗨

一項新的研究為一個有爭議的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該理論認為,在極冷的溫度下,水可以兩種不同的液體形式存在,一種形式的密度較小,結構較另一種形式更為結構化。

研究人員對水分子進行了計算機模擬,以發現兩種形式之間過渡的臨界點。

對生命如此普通而又至關重要的水,其行為方式令科學家感到困惑。

例如,為什麼冰不像水那麼稠密,漂浮而不是像其他液體凍結時那樣沉沒呢?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為一個有爭議的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即在非常冷的溫度下,水可能以兩種不同的液體形式存在,一種形式的密度較小,而結構形式則比另一種形式的更為結構化。

普林斯頓大學和羅馬薩皮恩扎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水分子進行了計算機模擬,以發現一種液相轉變為另一液相的臨界點,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臨界點的存在為水的奇特性提供了非常簡單的解釋,發現臨界點等同於為使水變得奇怪的許多事物找到一個好的,尤其是在低溫下。

水的奇特之處在於,隨著水的冷卻,它膨脹而不是收縮,這就是為什麼冷凍水比液態水密度低的原因。

在較低的溫度下,水也變得更容易被擠壓或壓縮,冷凍時其分子還可以至少排列17種方式。

臨界點是溫度和壓力的唯一值,在該溫度和壓力下,物質的兩相變得無法區分,並且恰好在物質從一相轉變為另一相之前發生。

數十年來證明水奇異行為的理論的證據

臨界點的存在很容易解釋水的怪異,在物質的性質上感覺到臨界點的位置離臨界點本身很遠,在臨界點,分子行為的可壓縮性和其他熱力學度量(例如熱容量)是無限的。

研究小組使用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和兩種高度逼真的水模型,確定臨界點在大約190至170開氏度(約-117至-153華氏度)的範圍內,約為2000倍海平面上的大氣壓。

對於參與數十年探索的研究人員來說,確定臨界點是令人滿意的一步,以確定對水的異常性質的根本物理解釋。

幾十年前,物理學家提出理論,將水冷卻至低於冰點的溫度,同時保持液態(一種在高空雲中出現的「過冷」狀態),可以在足夠高的壓力下使水的兩種獨特液體形式暴露出來。

為了驗證該理論,研究人員轉向了計算機模擬。

到目前為止,使用現實生活中的水分子進行的實驗尚未提供明確的臨界點證據,部分原因是過冷的水有迅速結冰的趨勢。

在兩種液體形式的水的情況下,兩相在低於冰點的溫度和足夠高的壓力下不平衡地共存,隨著溫度下降,整個液體變成低密度。

由於將溫度降到了遠低於冰點的溫度,達到了過冷範圍,水的密度如預期的那樣劇烈波動。

水的某些奇怪行為可能是水賦予生命的特性的背後,生命的流體是水,但是科研人員仍然不知道為什麼水不能被另一種液體代替。

他們認為原因與水的異常行為有關,其他液體沒有表現出這些行為,因此必須與作為生命液體的水聯繫起來。

之所以出現水的兩相,是因為水分子的形狀會導致兩種堆積方式。

在較低密度的液體中,四個分子以稱為四面體的幾何形狀圍繞中心第五個分子聚集,在較高密度的液體中,第六個分子被擠壓,這具有增加局部密度的作用。

該團隊在兩種不同的水模型中檢測到了臨界點。

對於每種模型,研究人員對水分子進行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以尋找臨界點,兩種方法都找到了關鍵點。

自1992年以來,在現實的水模型中看到另一個明確的液相轉變案例,這是一個漫長而有時是孤獨的等待。

相關焦點

  • 普林斯頓大學:解釋了數十年來使人迷惑的水的奇異行為
    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太普遍而且太重要了,它是我們生命存在的源泉。水會結冰,這看起來很簡單也司空見慣。可是水結冰的奇異行為,卻迷惑了物理學家數十年:為什麼冰的密度小於水?其他液體凍結時會沉沒,為什麼冰卻會漂浮?科學家們過去提出了一些有爭議的理論,但一直缺乏有力的證據。
  • 首個實驗證據,揭示水的一種奇異性質
    (H₂O)是我們所有人都熟悉的物質,理解水的性質和行為對我們有著重要意義。在溫度極低的情況下(比如在外太空以及地球大氣層的遠端),水的奇異特性會進一步增強。,他們已經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模型來對此加以解釋。
  • 首個實驗證據,揭示水的一種奇異性質
    你或許會認為,我們對於水這種物質已經足夠了解,因為它儲量豐富,覆蓋了71%的地球表面,且早已被廣泛用於研究之中。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這種看起來簡單的物質,實則複雜得令人難以置信。水有著許多難以捉摸的怪異性質。在溫度極低的情況下(比如在外太空以及地球大氣層的遠端),水的奇異特性會進一步增強。
  • 水這種液體的奇異特性,或許是生命存在的關鍵
    臨界點所處的溫度只有-45°C,即使是過冷態的水也會自髮結成冰。「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是將水極快地冷卻下來,」 Stanley說,「研究它需要非常聰明的試驗設計。」接踵而至的證據任職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Nilsson接受了這一挑戰。他的團隊一直痴迷於水的奇特行為,尤其是Poole和Stanley關於兩種液體的設想。
  • 新的測量結果揭示了新發現的超導體中難以捉摸的粒子的證據
    他們的測量揭示了有力的證據,表明這種材料可能是數十年來一直躲避物理學家的奇異準粒子的天然歸宿。該研究發表在3月26日的「 Nature」雜誌上。早在1937年,一位名叫埃託爾·馬若拉納(Ettore Majorana)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就對這些粒子進行了理論研究,從那時起,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證明它們可以存在。科學家認為,稱為手性非常規超導體的一類特殊材料自然可以容納馬裡亞納斯。
  • 可能是計算機理論領域十年來最大的突破
    theory)領域出現了數年一見的大進展,可能會給網際網路領域帶來新的曙光。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家與計算機科學家拉斯洛·鮑鮑伊(László Babai)發現了一種數學方法,可以用比之前少得多的步驟來判斷兩個網絡是不是完全相同的,不管這些網絡有多複雜或纏結。計算機科學界已經炸開了鍋,因為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最終都可以歸結到比較兩個網絡是否相同這一任務上。「如果這一方法是對的,它可能會成為計算機理論領域十年來最重要的成果。」
  • 數學證明的遊戲,發現暗藏在數字裡的真相
    自上而下的算法像是一個醉漢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它有可能會隨機地溜達到一個「有趣的地方」(奇異點),但大多數時候,它的行動沒有重點、沒有方向,毫無價值。但是,如果算法基於人類數學家的經驗進行學習,這種自下而上的結構能否使算法發展出一種對奇異點的直覺呢?數學家們是如何建立起這樣一種對奇異點的直覺的?這種直覺通常不是巧合—在你腦海裡往往有眾多案例支撐,或者說應該是存在某種模式的。
  • 獲諾貝爾獎的拓撲:開啟研究奇異物質的大門
    二維世界中的奇異現象今年的物理學獎獲獎人開啟了通往奇異物質狀態研究的未知世界的大門,他們的成果促成了物質科學理論方面的突破並帶來了新型材料研發方面的嶄新視野。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科斯特立茨藉助先進的數學方法來解釋在不同尋常的物質相(或狀態)中出現的奇異現象,如如超導體,超流體或是超薄磁膜等。
  • 科學家發現一種拓撲磁體,表現出奇異的量子效應
    他們的發現為一個30年前的電子如何自發量化的理論提供了見解,並展示了一種發現新拓撲磁體的原則性證明方法。量子磁體是無耗散電流、高存儲容量和未來綠色技術的前景平臺。這項研究發表在本周的《Nature》雜誌上。這一發現的根源在於量子霍爾效應的工作原理,這是拓撲效應的一種形式,是198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題。
  • 科學家在量子計算機的候選材料中發現物質奇異狀態的證據
    設在佛羅裡達州大學的美國高磁場實驗室工作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穎的技術,發現了一種量子自旋液體的物質奇異狀態的證據,量子自旋液體有望成為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基礎。1987年,安德森提出了一種以無序自旋液體狀態描述高溫超導性的理論,獲得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自旋液體引起了人們的進一步關注。研究人員在研究化合物三氯化釕中的所謂電子自旋時發現了令人興奮的行為。他們的發現發表在今天的《自然-物理》雜誌上,表明電子自旋在整個材料上相互作用,有效地降低了總能量。
  • 西安交大《Nature》子刊:固態氫的奇異熔化行為
    這需要我們建立一個能夠打開和關閉「量子效應」的模型來研究其影響。我們都知道H2是一個雙原子分子,但是該分子指向何方呢?根據量子力學,其能量最低的狀態是(角動量為零的轉子,其量子態具有球對稱性(Y_00球諧函數))指向所有方向。
  • 霍金生前提出尋找「多元宇宙」證據,是否有證據證明多元宇宙?
    這正是荀子在《勸說》一章中所說的:「君子不異於人,而善於騙人」,用古人幾千年來的智慧來對待科學技術,依我拙見,就是要善於現代科學技術,造福我們和子孫後代。    目前的物理學的困難在於證明自然的四種力是否可以用一種力來解釋。物質的本身是能量,它會獨立於思想而行動。
  •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拓撲」:開啟研究奇異物質的大門
    以獎勵他們「在拓撲相變以及拓撲材料方面的理論發現」。二維世界中的奇異現象今年的物理學獎獲獎人開啟了通往奇異物質狀態研究的未知世界的大門,他們的成果促成了物質科學理論方面的突破並帶來了新型材料研發方面的嶄新視野。
  • 美專家轉換瑪雅曆法將世界末日推遲數十年
    這一觀點將近年來謠傳的可能於2012年發生的世界末日災難事件向後推遲數十年,而且也引起許多人對瑪雅世界末日預言的懷疑。  對於相信瑪雅關於世界末日預言的人,這既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瑪雅人長曆法並不會終結於2012年12月,當然世界也就不會因此而毀滅。對於預言家來說,壞消息則是這種預言已受到質疑。
  • 關於水的一個假設,終於出現了最強證據
    水是如此普通,又如此必不可少。然而,有太多與水有關的奇特奧秘,都隱藏在它樸實無華的外表之下。水有著許多在本質上有別於其他大多數物質的物理特性,其中一些至今困擾著科學家。例如,為什麼水在凍結成冰時,體積會膨脹而不是收縮?為什麼水在被壓縮時,粘性會降低?
  • 科學家發現一種拓撲磁體:表現出奇異的量子效應
    他們的發現為一個30年前的電子如何自發量化的理論提供了解釋,並展示了一種發現新拓撲磁體的原則性證明方法。量子磁體是無耗散電流、高存儲容量和未來綠色技術的前景平臺。這一發現的根源在於量子霍爾效應的工作原理。這是拓撲效應的一種形式,是198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題。理論數學的一個分支,即拓撲學,首次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構成我們周圍世界的物質的描述和分類方式。
  • 【業務研討】新民事證據規定中證明責任制度之適用
    證明責任理論是民事訴訟的脊梁,是民事證據制度的核心問題。
  • 科學家在最近撞擊地球的隕石中發現了水流動的證據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最近撞擊地球的隕石中發現了近期水運動的證據,研究人員考察了過去100年內撞擊地球表面的碳質軟骨隕石(CC)隕石後發現,水運動的證據意義重大,因為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上存在的水來自於隕石。但贊同這一理論的科學家們卻很難證明這一點,因為迄今為止回收的隕石中並不含有水。
  • 科學家發現月表存在水冰證據 水從哪兒來仍需探索
    科學家發現月表存在水冰證據 水從哪兒來仍需探索 原標題:   由夏威夷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分析了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攜帶的月球礦物繪圖儀所得到的數據,發現了固態水
  • 人類發現第一個證據:證明Trappist-1宜居行星很可能存在水
    就在8月31日,科學家又公布了兩項新發現:①這個系外恆星遠比我們太陽年齡古老;②發現第一個證據:證明TRAPPIST-1宜居地球很可能存在水。比如發現液態水的存在證據。最近,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文森特Vincent,就是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發現TRAPPIST-1系統中,七顆超級地球大氣層中存在紫外線輻射,進而得出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