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證明的遊戲,發現暗藏在數字裡的真相

2021-01-13 遇見數學

如果你看到了一篇關於數學的新聞報導,它大概率是這樣的內容:一位數學家「證明」了一些偉大而傑出的猜想。1995 年,報紙上盈千累萬的頭條都是關於安德魯·懷爾斯對費馬大定理的徹底證明。2006 年,特立獨行的俄羅斯數學家格裡戈裡·佩雷爾曼(Grigori Perelman)證明了數學中一個重要的未解決的問題—龐加萊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這使他獲得了贏得百萬美元獎勵的權利。還有 6 個「千禧年大獎難題」,向數學家發起了挑戰:要想證明自己學科的猜想,即使有直覺也依然棘手。

「數學家工作的核心是證明。」公理是關於數字和幾何的不言自明的真理,證明就是從公理開始的邏輯論證。通過分析公理,我們可以重新組合出關於數字和幾何確切的新的表達形式。然後,這些新發現可以構成新證明的基礎,而新證明反過來又將引導我們發現公理的更多邏輯結果。數學的發展就像一個有生命的生物體,從先前存在的形式向外不斷延伸開來。

人們常把數學證明比作下西洋棋或圍棋。公理是棋盤上棋子的起始位置,邏輯推理規則是決定棋子如何運動的參數,證明是棋子一步一步的運動軌跡。在下西洋棋時,每一步棋都可能有成千上萬種可能。例如,開局四步棋之後(黑白各兩步),在棋盤上,棋子的分布就已經有 71852 種可能了。通常,你不需要走幾步棋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對於圍棋來說,棋子分布可能性的數量更甚。

如果我把棋子隨機放在棋盤上,你可能會問,有沒有可能從初始狀態把棋一步一步走成這樣?換句話說,隨機擺在棋盤上的棋子位置,按照圍棋或是西洋棋的規則是可能的嗎?這類似於數學中的猜想,例如費馬大定理。費馬斷言當整數 n >2 時,關於 x、y、z 的方程 x^n + y^n = z^n 沒有正整數解。這本身就是一個猜想。數學家所面臨的挑戰是需要證明得到這樣的結果是否符合數學本身的邏輯。費馬就是這樣把棋子擺在棋盤上,然後說:「我相信你一定能按照棋的規則,把棋一步步走成這樣。哈哈哈哈!」安德魯·懷爾斯和其他為證明費馬大定理而努力工作的數學家,就這樣確定了「棋子」一系列的移動,最後完成了費馬大定理指定的排列方式。

數學界的藝術之一就是找出這些猜想目標。許多數學家認為,提出正確的猜想比埋頭苦算更重要。要發現暗藏在數字裡的真相,需要對數學有異常靈敏的嗅覺。這往往就是數學家最具創造性和可以發揮高深莫測技能的地方。數學家只有一輩子都沉浸在數學的世界裡,才可能獲得關於數學猜想的靈敏嗅覺。這通常是一種不需要解釋的直覺和預感,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這就是計算機很難對猜想計算成功的原因之一。自上而下的算法像是一個醉漢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它有可能會隨機地溜達到一個「有趣的地方」(奇異點),但大多數時候,它的行動沒有重點、沒有方向,毫無價值。但是,如果算法基於人類數學家的經驗進行學習,這種自下而上的結構能否使算法發展出一種對奇異點的直覺呢?

數學家們是如何建立起這樣一種對奇異點的直覺的?這種直覺通常不是巧合—在你腦海裡往往有眾多案例支撐,或者說應該是存在某種模式的。但是,這種直覺往往稍縱即逝,所以證明出一個猜想是如此的難得和重要。有時,需要數年才能發現一種模式是錯誤的。我在自己的工作中對一個模式做了一個猜想,一個研究生花了十年的時間才證明了它是錯誤的。

▲ 圖右下角為利特爾伍德(1885.6.9-1977.9.6),英國數學家,最為出名的是他和哈代長期的合作

關於錯誤猜想,我最喜歡的一個例子是 19 世紀偉大的數學家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對質數的猜想。高斯認為 Li(x)–π(x)的值總是正的,而且是遞增的。所有的證據都表明高斯是對的。如果讓一臺計算機來解決這個問題,它將產生支持高斯猜想的數據。然而,1914 年李特爾伍德從理論上證明了事實正好相反(即存在 Li(x)小於(x))。高斯的猜想是錯誤的,但證明他錯誤的這個數字大得驚人,比宇宙中原子的數量還多(即便這樣,我們也無法接近這個猜想的崩潰點)。

這就是所有猜想所面臨的問題:我們無法證明它們是真的,還是我們的直覺和現有的數據將我們引入了歧途。為了將那些未經證明的猜想與現已證明的定理聯繫起來,我們痴迷於嘗試建立起一系列數學運算。

究竟是什麼驅使人類去證明?人類創造數學的動機是什麼?編寫算法來給數學家製造更多的挑戰,這會成為我們探索數學領域的新動力嗎?數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試圖理解自己所生活的環境,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從而使我們更加適應環境,並選擇對我們有利的事物。可以說,數學是人類的一種生存行為(我在故我思)。

上文[遇見]經機械工業出版社授權節選自《天才與算法》, 作者馬庫斯·杜·索託伊。

相關焦點

  • 「孩子天生會數學」之神秘包裡的數字1-2
    今天分享「孩子天生會數學」第五章中的「神秘包裡的數字1-2」遊戲。本書第二章首次出現了「神秘包」遊戲,旨在讓孩子通過視覺來感知數量的變化,用觸覺去驗證變化的過程。而本次的神秘包遊戲則是進一步利用觸覺去感知數量,並找到對應的數字與之匹配,對觸覺和數數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 一場數學中的生命遊戲,一位數學怪才的遊戲人生
    論文的作者只用了兩個詞和兩副圖,便完成了證明所需的所有論證。 這位天才數學家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曾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擔憂,他怕自己的數學天賦會被他對一些蠢遊戲的熱愛而毀掉,直到後來他意識到這些痴迷可以帶來非凡的發現。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他在群論、數論、代數、幾何拓撲、理論物理、組合博弈論和幾何等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 淺析電影《真相漩渦》:高智商「貓鼠遊戲」套路的居心叵測,精妙
    為了區分出真相與幻想的不同意境,他甚至編造出一個誘導性事實,意在誘導教授的編造陳詞。從他故意散布失蹤女生的發現地點的信息,可以看出其老謀深算的一面,多年的工作經歷讓他偵辦案件的經驗非常豐富。大學教授埃文·貝赫場患上一種特殊的記憶定義的毛病,簡而言之,遇上自己不願承認的事實真相,他可以在腦海裡抹掉關於那段事實記憶,並用他主觀臆想出來的情節替代那段記憶。
  • 盤點數學裡十大不需要語言的證明
    當談到複雜數學定理的證明時,很多人常常為之色變,認為這只是一個枯燥的公式堆砌和深奧的數學推導過程。這當然是一個讓筆者感到糾結的誤解。因為數學證明中包含的美麗與精巧實在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這種亮麗甚至不需要用語言來描述。所以我在這裡盤點了數學裡十大不需要語言的證明(proofs without words)。讓讀者在領略數學所包含的無與倫比的精巧之外,更從此愛上數學。0. 勾股定理  這個大家小學就學過的古老定理,有著無數傳奇故事。我可以很隨意的寫出她的10個不同的證明方法。
  • 數學科普閱讀(四十一):數字華容道
    大家好,我是長沙市曠海彬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第三組成員曹海老師,來自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小學。今天我要給大家帶來的數學科普閱讀分享是智力玩具:《數字華容道》。      數字華容道又叫15—puzzle(15-難題),它是一種古老的滑塊類智力玩具。
  • 教孩子背數字≠理解數字,正確認識數學意識,學學這幾個小遊戲
    數學這門學科是很多知識的起源,從人類文明開始發展,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就都離不開數字和數學了。教孩子數數、認識數字,是孩子的「人生第一課」,這項任務一般都落在了父母身上。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日常小遊戲,幫助寶寶建立數字意識有研究表明,在幼兒時期學好數學,將來上學以後,孩子的數學思維更好,數學學習上會做得更好。
  • 數學思維構建之一:構建數字空間立體形象記憶,讓孩子玩轉數學
    有些孩子儘管會在紙上寫出豎式並進行演算,但是同樣由於視覺專注力不夠穩定,會在豎式對位計算時出現視覺偏差,如個位一個數字和十位一個數字去加減,焉能不錯,而眼睛所看到的空間視覺偏差同樣也是數字立體空間訓練缺失的表現。說到這裡,家長是否發現數學思維構建,絕不是簡單重複做題所能培養出來的。4、完全是粗心大意引發的錯誤嗎?
  • 裡程碑式的數學證明,攻破著名Erds猜想中關鍵障礙
    他同時指出了該猜想所屬的數學分支。通常,密集數列比稀疏數列包含等差數列的可能性更高,因此Erds提出一個簡單的密度測試:把列表中數字的倒數相加即可。如果數字夠多,使得相加和無窮大,那麼Erds就猜想數列中會包含無限多個有限長度的等差數列——三元,四元或更多。
  • 有史以來最大的數學證明:數據多達200TB
    德克薩斯大學的三位計算機科學家宣布他們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數學證明:完整證明有200TB大小。
  • KTV裡暗藏「情趣場」 服務員陪客人玩色情遊戲
    KTV服務員「真空」上陣,陪客人玩各種色情遊戲。蘭溪2家KTV打法律擦邊球,最後2名經理還是被抓了。  KTV裡暗藏「情趣場」  收費500元一次  今年1月底,蘭谿市公安局治安大隊接到群眾舉報,稱蘭谿市區有2家KTV,存在色情活動。
  • 數學裡有沒有最大的數?自然數是不是一個無窮大的數字?
    數學裡有沒有最大的數?自然數是不是一個無窮大的數字?不妨證明一下沒有。假設存在一個最大的數N,比其他任何數都大。那麼,N+1是否比N大呢如果N+1<N,那麼1<0,與自然數的基本定義矛盾;如果N+1=N,那麼1=0,也與自然數的基本定義矛盾。
  • 跟著小動物們玩數字猜謎遊戲,真有趣!
    最了解幼兒成長心理的幽默圖像大師賴馬,在《猜一猜我是誰》中,藉助大自然的動植物,精心設計數字猜謎情節,畫中隱藏無數細節。成功結合故事、遊戲、數字邏輯,隨著情節展開,讓您和孩子都能享受閱讀之外的遊戲樂趣。一起來看看吧!準備好進入賴馬的數字世界了嗎?
  • 還在頭疼教孩子認識數字1-10嗎?這3個數學小遊戲輕鬆解決!
    本文由【 何秋光學前數學】發布,歡迎點讚轉發! 家長常會發現,馬上就要讀或者正在讀幼兒園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有趣現象: 孩子平時看到數字時,會假模假樣的讀出數字,其實根本連1-10都不會數,更別提認識了。
  • 裡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數字組合嗎?
    非常遺憾的是,目前為止我們只證明了pi是個無理數。pi是合取(包含所有可能)的嗎?是正規(所有數字出現頻率趨於一致)的嗎?是隨機(每一位上的數字都隨機)的嗎? 答案是:全都不知道。
  • 最長數學證明破解世界難題:看完需要100億年
    但是,數學同行們發現,這個研究團隊所得出的結論同樣也很難驗證,因為他們是利用超級計算機證明出來的,證明的過程非常複雜,堪稱世界最長的數學證明,閱讀全部的證明文件需要花費100億年。據了解,這個研究團隊成員包括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數學家瑪裡金-休爾博士、英國斯望西大學數學家奧利弗-庫爾曼博士和美國肯塔基大學數學家維克多-馬雷克教授等。
  • 一個裡程碑式的證明,解決了計算機、物理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問題
    但現在,一個裡程碑式的證明將它們結合在一起,解決了計算機科學、物理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開放問題。新的證明建立了量子計算機,通過糾纏量子比特或量子位來計算,而不是經典的1和0,理論上可以用來驗證大量問題的答案。糾纏和計算之間的對應關係讓許多研究人員感到震驚。「這完全是一個驚喜,」維也納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研究量子物理學的米格爾·納瓦斯克說。
  • 「符號數學」終於向「神經網絡」屈服:AI 學會數學證明了?
    由神經網絡驅動的程序在圍棋和西洋棋等遊戲中擊敗了全世界上最好的棋手。 但是,在一個很惹眼的領域神經網絡始終滯後,那就是:解決困難的符號數學問題。包括微積分課程的標誌,比方說積分或常微分方程。障礙源於數學本身的屬性,那需要有精確的解決方案。但神經網絡擅長的往往是概率。他們學會了識別模式——比如哪個西班牙語翻譯聽起來是最好的,或者你的臉型看起來怎樣——還可以生成新的模式。
  • 數學天才們玩的數字智力題:估計會的人智商至少130+,你呢?
    此外,像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門薩智商測量表等等,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智力測量的題目都是由數學題構成的。所以說,數學,在某個方面上來說,確實代表了一個人的智商。    正如數理邏輯學家維根斯坦所:數學是各式各樣的證明技巧。確實,數學就是一個、一個的證明過程,而就是這樣的證明過程,彰顯著答題者的智商。
  • 數學|歐拉公式的簡單證明
    一 什麼是歐拉公式在數學中,sin函數和cos函數是最近乎完美的周期函數,e是自然對數的底,i是數學界中唯一一個平方為負的數字,這幾者一般很少有聯繫,而歐拉公式則很完美的將它們聯繫在了一起,且關係簡單明了:圖1 歐拉公式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個公式會覺得不可思議,三角函數怎麼會和指數函數有這麼直接的關係,現在不妨來看看它的一個簡單證明
  • 於真實的學習中發現數學之美
    來自各大高校數學系的碩博研究生齊聚一堂,展現優秀的數學水平,為學子們提供一場高水平的數學教學盛宴。格魯伯總校長林待秋受邀參加本次活動,並為活動致辭。他將分享格魯伯的數學教學理念,和廣大師生共同探討數學之美。格魯伯的數學教育遵從兒童心智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從形象感知,到經驗,再到抽象。數學思維的發展先後表現為三個階段:數學感知→數學經驗→數學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