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量子計算機的候選材料中發現物質奇異狀態的證據

2020-12-06 量子認知

設在佛羅裡達州大學的美國高磁場實驗室工作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穎的技術,發現了一種量子自旋液體的物質奇異狀態的證據,量子自旋液體有望成為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基礎。

在凝聚態物理學中,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縮寫:QSL)是物質的不尋常相,可以通過相互作用某些磁性材料中的量子自旋來形成。 量子自旋液體的一般特徵是其長程量子糾纏、分數激發和缺乏普通的磁階。

量子自旋液體態是物理學家菲爾·安德森(Phil Anderson)於1973年首次提出的,它是三角晶格上自旋系統與其近鄰反磁性相互作用的自旋系統的基態。 即相鄰的自旋試圖沿相反的方向對齊。1987年,安德森提出了一種以無序自旋液體狀態描述高溫超導性的理論,獲得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自旋液體引起了人們的進一步關注。

研究人員在研究化合物三氯化釕中的所謂電子自旋時發現了令人興奮的行為。他們的發現發表在今天的《自然-物理》雜誌上,表明電子自旋在整個材料上相互作用,有效地降低了總能量。在高溫和高磁場下,在三氯化釕中檢測到這種行為(與量子自旋液體一致)。

如圖所示三氯化釕的晶體結構示意圖,顯示了釕離子和氯離子的簡單蜂窩狀晶格。氯在每個釕原子的電子自旋周圍形成的扭曲八面體是彼此的鏡像。這種扭曲是化合物異常行為的關鍵,這證明它可能包含量子自旋液體的一個例子。

自1973年首次提出以來,量子自旋液體一直是個謎。儘管某些材料對此物質狀態顯示出令人鼓舞的跡象,但要確定其存在仍然是極具挑戰性的。但是,人們對它們有極大的興趣,因為科學家認為它們可以用於多種應用(例如量子計算)中的更智能材料的設計。

物理學家金·莫迪奇(Kim Modic)說,這項研究為三氯化釕是一種自旋液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認為論文為三氯化釕提供了新的視角,並展示了尋找自旋液體特徵的新方法。」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對電子的電荷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是電子也具有自旋的性質。科學家們還希望利用電子的自旋方面來獲得技術,但是自旋的普遍行為尚未完全被理解。

簡而言之,電子可以認為是沿某個方向旋轉的軸旋轉。在磁性材料中,這些自旋沿相同或相反方向彼此對齊。這種行為稱為磁性排序,這種行為可以通過溫度或磁場來誘發或抑制。一旦抑制了磁序,就會出現更奇特的物質狀態,例如量子自旋液體。

磁性排序

為了尋找自旋液體,研究小組將三氯化釕放入了杯中。它的蜂窩狀結構在每個位置都有一個自旋,就像磁性的石墨烯一樣,這是凝聚態物理中的另一個熱門話題。釕比碳重得多,這導致自旋之間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

研究小組希望這些相互作用將增強材料的磁阻。這是一種「三人陪伴」的情況,其中兩個自旋成對出現,而第三個自旋則處於磁性邊緣,這阻礙了磁性排序。團隊認為,這種挫敗感可能導致旋轉液體狀態,他們的數據最終證實了他們的懷疑。

莫迪奇說:「在低溫和外加磁場下,三氯化釕似乎顯示出我們正在尋找的行為跡象。」 「這些自旋不僅僅根據相鄰自旋的排列來定向,而是動態的(例如旋轉的水分子),同時保持它們之間的某些相關性。」

莫迪奇說,該發現是由該團隊開發的一種新技術實現的,該新技術稱為共振扭轉磁力測定法,該技術可以精確地測量強磁場中電子自旋的行為,並可能導致有關磁性材料的許多其他新見解。

「我們真的沒有像研究電荷系統那樣擁有強大的技術或分析機制來研究電子自旋的激發。」 「確實存在的方法通常需要大樣本量,而這可能是無法獲得的。我們的技術非常靈敏,並且可以處理微小的細小樣本。這可能會改變這一研究領域。

這一技術涉及將三氯化釕樣品固定在一根髮絲大小的懸臂上。他們改變了石英音叉的用途,類似於石英晶體手錶,以在磁場中振動懸臂。他們沒有使用它來精確地顯示時間,而是測量了振動的頻率,以研究三氯化釕中的自旋與施加的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大磁鐵中進行了測量。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方法的優點在於,它是一個相對簡單的設置,它使我們能夠在35特斯拉的電阻磁體和65特斯拉的脈衝磁場中進行測量。」「如此高的磁場將使我們能夠直接觀察到自旋液態的抑制,這將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該化合物的內部工作原理。」

參考:Scale-invariant magnetic anisotropy in RuCl3 at high magnetic fields, Nature Physics (2020). DOI: 10.1038/s41567-020-1028-0

#量子#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機突破:很酷的超導材料自然保持量子態,或改變遊戲規則
    現在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材料,這種材料可能會加速製造這些神秘的機器的製造。該團隊的研究描述了這樣一種超導材料的存在, 它的的名稱叫做β-Bi2Pd,它自然存在於一個量子態,而無需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而附加磁場影響。作者寫道,這種材料的低維護性和穩定性使它成為設計量子系統的完美候選者。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對未來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相較於傳統計算機具有更快的運行速度與更大的計算量,但其發展受到一個重要因素的制約。「傳統的量子比特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幹擾而發生『退相干』(量子狀態間喪失相互幹涉性質),導致計算失敗。而基於馬約拉納任意子的拓撲量子計算機,對於環境的這種局部擾動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自身帶有高容錯的秉性。」
  • 第一次,科學家在量子氣體中觀察到了新的物質狀態
    物理學家已經在量子氣體難以捉摸的內部觀察到一種新的物質狀態。在格林的童話故事中, 薄紗般的氣體線能夠捆綁巨人,這種匪夷所思的東西令孩子們充滿了無盡遐想。但是,像這樣的材料在物理學理論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在實踐中,它們在形成時會不可避免地崩潰。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他們可以製造出一種即使在相當大的力下也足夠穩定以抵抗塌陷成雲的材料。
  • 磁系統中的量子現象,物質的更多種奇異狀態,比如磁振子結晶
    、液體和氣體外,在特殊條件下,特定材料也可以產生更多奇異狀態的物質。物理學家對這種狀態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們提供了對量子現象更深層次的理解。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就是在非常低溫度下發生的這樣一種物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凝聚態大部分組成粒子都處於所謂的「基態」,以其最低可能的能量,並且微觀量子現象很容易被觀察到,有趣的是,這種狀態也可以由準粒子表現出來。
  • 科學家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確鑿證據—新聞—科學網
    近日,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物理學系教授袁輝球團隊等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
  • 浙江大學科研團隊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證據
    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普遍認為鐵磁量子臨界點不存在的傳統觀念,並將奇異金屬行為拓展到鐵磁量子臨界材料中。相關成果3月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袁輝球表示,此項工作不僅為量子相變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並且將銅基高溫超導和反鐵磁重費米子材料中觀察到的奇異金屬行為延伸到了鐵磁體系。由於超導與量子相變常常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鐵磁量子臨界點的發現也可以促進相關超導的研究。
  • 為什麼物理學家不斷發現物質的新狀態?
    根據它們的電子排列方式,這230個中的每一個都可以是導體或絕緣體,這也會使它成為不同形式的物質。 當溫度變得非常熱或非常冷,壓力非常大時,正常物質可以變形為具有天然特性的奇異狀態。例如,在中子星內部,原子核可能會被壓縮成一種稱為「簡併物質」的物質,電子和質子被迫結合在一起形成中子,甚至進一步凝聚成僅由基本粒子組成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 科學家發現「薛丁格貓」超導材料,量子計算有望實現!
    最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超導材料,它能夠自然而然地停留在兩種狀態。這種材料稱為β-Bi2Pd,當製成環形時,就成為通量量子比特。該團隊發現這種材料可以自然保持疊置而不需要任何外部磁場,這意味著電流可以同時順時針和逆時針流動。過去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由於它的非阿貝爾任意子性質可以用來拓撲量子計算,馬約拉納費米子足夠穩定可以防止數據在量子計算機中丟失。
  • 科學家開始探索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
    ,科學家們說:只有同樣在量子原理下運行的工具才能讓我們了解量子物質。來源:凱特琳·肯格爾/UIUC當談到充分了解量子物質的隱藏秘密時,科學家們說:只有同樣在量子原理下運行的工具才能讓我們了解量子物質。一個新的能源部研究中心將專注於開發這些工具。
  • 《自然-物理》: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的新證據
    在可能存在於量子材料中的所有奇特的物質狀態中,隨著溫度、電子密度和其它因素的變化而變得交織在一起,一些科學家認為,在一個特殊的因素交叉處,存在一個特別奇怪的並置,稱為量子臨界點(quantum critical point,縮寫:QCP) 。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新證據
    奇點,量子臨界點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在這裡,有可能出現各種奇異的電子行為。量子臨界點(QCP)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研究人員通過給材料施加強磁場、高壓,或者摻雜某些原子,可以將材料調整至QCP,由此實現超導。然而,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QCP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
  • 科學家:尋求開發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
    科學家們現在開始在尋求開發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以進一步理解量子材料的隱藏秘密,因為需要只有能夠運行量子原理的工具才可能達到預定的目的。美國新的能源部研究中心正在專注開發這些工具。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量子傳感和量子材料中心匯集了來自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的專家。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新證據
    正如黑洞是空間中的奇點,量子臨界點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在這裡,有可能出現各種奇異的電子行為。 量子臨界點(QCP)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研究人員通過給材料施加強磁場、高壓,或者摻雜某些原子,可以將材料調整至QCP,由此實現超導。然而,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QCP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
  • 在磁性範德華材料中發現的量子激子
    用光代替電進行計算被視為提升計算機速度的突破口。電晶體是數據電路的構件,需要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以便通過光纜傳輸信息。光計算可以潛在地節省用於這種轉換的時間和能量。除了高速傳輸外,光子出色的低噪聲特性使其成為探索量子力學的理想選擇。這種引人注目的應用的核心是確保一個穩定的光源,特別是在量子狀態下。
  • 科學家發現一種拓撲磁體,表現出奇異的量子效應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發現了一類新的磁體,它表現出新穎的量子效應,並延伸到室溫。研究人員在一個原始磁體中發現了一種量化拓撲相。他們的發現為一個30年前的電子如何自發量化的理論提供了見解,並展示了一種發現新拓撲磁體的原則性證明方法。量子磁體是無耗散電流、高存儲容量和未來綠色技術的前景平臺。
  • 華裔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可用來構建超強量子計算機
    果不其然,幾年後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反物質粒子(即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反物質很快就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但在1937年,另一位著名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他預測在一個名為費米子(包括質子、中子、電子、中微子和夸克)的粒子類別中,應該存在一類自身沒有反粒子的粒子。
  • 量子氣體產生超固態特性:相矛盾物質狀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固態是一種十分矛盾的物質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物質同時具有晶體和超流體的雙重性質。科學家最早於50年前預測過它的存在。這種物質狀態堪稱反直覺,具有一系列相當對立的特性。長時間以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在超流體氦中尋找它的蹤影。但在數十年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後,科學家仍然無法在這些系統中找到能證明超固態存在的確鑿證據。
  • 布里斯托的科學家指出量子計算機的奇異之處
    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全世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在競相建造的超強大的量子計算機,需要比以前認為的更強大的功能,才能擊敗當今的普通PC。這代表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以致當今的頂級超級計算機要花費數個世紀才能找到解決方案,而量子計算機可能會在幾分鐘內破解它。現在,來自布里斯托(Bristol)的一組科學家發現,這種奇異性的界限比以前想像的要遙遠。這項研究本周在《自然物理學》上報導。
  • 科學家發現一種拓撲磁體:表現出奇異的量子效應
    研究人員在一個原始磁體中發現了一種量化拓撲相。他們的發現為一個30年前的電子如何自發量化的理論提供了解釋,並展示了一種發現新拓撲磁體的原則性證明方法。量子磁體是無耗散電流、高存儲容量和未來綠色技術的前景平臺。這一發現的根源在於量子霍爾效應的工作原理。這是拓撲效應的一種形式,是198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題。
  • 獲諾貝爾獎的拓撲:開啟研究奇異物質的大門
    二維世界中的奇異現象今年的物理學獎獲獎人開啟了通往奇異物質狀態研究的未知世界的大門,他們的成果促成了物質科學理論方面的突破並帶來了新型材料研發方面的嶄新視野。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科斯特立茨藉助先進的數學方法來解釋在不同尋常的物質相(或狀態)中出現的奇異現象,如如超導體,超流體或是超薄磁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