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系統中的量子現象,物質的更多種奇異狀態,比如磁振子結晶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

除了固體、液體和氣體外,在特殊條件下,特定材料也可以產生更多奇異狀態的物質。物理學家對這種狀態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們提供了對量子現象更深層次的理解。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就是在非常低溫度下發生的這樣一種物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凝聚態大部分組成粒子都處於所謂的「基態」,以其最低可能的能量,並且微觀量子現象很容易被觀察到,有趣的是,這種狀態也可以由準粒子表現出來。

準粒子不是實際的粒子,但代表系統中的集體微觀激發,因此可以用來以簡化,但非常有用的方式來描述系統。磁子,一種在磁性材料中表現出來的準粒子,是源自晶體中電子的集體激發。磁力子通常可以在晶體中的不同位置之間跳躍;然而,在一些化合物中,在磁場的作用下,可能會被困在一種Catch-22的情況下,從而產生結晶。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量子現象,被稱為「磁振子結晶」,在這種現象中,磁振子被稱為處於「受挫」狀態。

為了探索這種特殊的效應,由東京理工大學Hidekazu Tanaka教授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致力於研究磁性絕緣體Ba2CoSi2O6Cl2中發生的磁激發特徵,進行了中子散射實驗,其中中子束以不同的能量和角度發射到Ba2CoSi2O6Cl2晶體上,以確定晶體的性質。基於這些實驗的結果,研究小組證明了磁振子結晶發生在Ba2CoSi2O6Cl2中,並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將這種有序狀態的起源,歸因於材料中的基本電子相互作用。

直到目前,關於磁振子結晶的實驗研究一直局限於Shastry-Sutherland化合物SrCu2(BO3)2,而這項研究是試圖在不同材料中研究這一迷人的量子現象。了解磁振子的有序及其對晶體微觀和宏觀磁性能的影響,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有價值的洞察力,以便將凝聚態物理與量子力學原理聯繫起來。這項研究表明,高度受挫的量子磁體為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提供了遊樂場。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進一步了解Ba2CoSi2O6Cl2系統,並在量子力學及其潛在應用中獲得更深的立足點。

博科園|研究/來自: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中心參考期刊《自然光子學》DOI: 10.1038/s41566-019-0506-3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量子計算機的候選材料中發現物質奇異狀態的證據
    設在佛羅裡達州大學的美國高磁場實驗室工作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穎的技術,發現了一種量子自旋液體的物質奇異狀態的證據,量子自旋液體有望成為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基礎。在凝聚態物理學中,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縮寫:QSL)是物質的不尋常相,可以通過相互作用某些磁性材料中的量子自旋來形成。 量子自旋液體的一般特徵是其長程量子糾纏、分數激發和缺乏普通的磁階。
  • 科學家發現一種拓撲磁體:表現出奇異的量子效應
    理論數學的一個分支,即拓撲學,首次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構成我們周圍世界的物質的描述和分類方式。從那時起,拓撲相就在科學和工程中得到了密集的研究。許多具有拓撲電子結構的新類量子材料已經被發現,包括拓撲絕緣體和Weyl半金屬。然而,雖然一些最令人興奮的理論想法需要磁性,但大多數探索的材料都是非磁性的,並且沒有顯示出量化,使得許多誘人的可能性沒有得到滿足。
  • 首個二維集成磁振子電路研發成功,從電子到磁振子,量子計算元器件...
    為了解決電子移動產生的焦耳熱限制,科學家們充分利用波的潛力,開發出一種磁振子電路,用自旋波來傳播和處理信息。這種磁振子電路採用極簡的二維設計,所需的能量比目前先進的電子晶片少約10倍,將來有望在量子計算和類腦的神經網絡計算等領域獲得應用。
  • 獲諾貝爾獎的拓撲:開啟研究奇異物質的大門
    二維世界中的奇異現象今年的物理學獎獲獎人開啟了通往奇異物質狀態研究的未知世界的大門,他們的成果促成了物質科學理論方面的突破並帶來了新型材料研發方面的嶄新視野。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科斯特立茨藉助先進的數學方法來解釋在不同尋常的物質相(或狀態)中出現的奇異現象,如如超導體,超流體或是超薄磁膜等。
  • 量子氣體產生超固態特性:相矛盾物質狀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固態是一種十分矛盾的物質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物質同時具有晶體和超流體的雙重性質。科學家最早於50年前預測過它的存在。這種物質狀態堪稱反直覺,具有一系列相當對立的特性。長時間以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在超流體氦中尋找它的蹤影。但在數十年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後,科學家仍然無法在這些系統中找到能證明超固態存在的確鑿證據。
  • 科學家發現一種拓撲磁體,表現出奇異的量子效應
    這是理論數學的一個分支,即拓撲學,第一次開始從根本上改變對構成我們周圍世界的物質的描述和分類方式。從那時起,拓撲相就在科學和工程中得到了密集的研究。許多具有拓撲電子結構的新量子材料已經被發現,包括拓撲絕緣體和Weyl半金屬。然而,雖然一些最令人興奮的理論想法需要磁性,但大多數探索的材料都是非磁性的,並且沒有顯示出量化,使得許多誘人的可能性沒有得到滿足。
  •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拓撲」:開啟研究奇異物質的大門
    二維世界中的奇異現象今年的物理學獎獲獎人開啟了通往奇異物質狀態研究的未知世界的大門,他們的成果促成了物質科學理論方面的突破並帶來了新型材料研發方面的嶄新視野。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科斯特立茨藉助先進的數學方法來解釋在不同尋常的物質相(或狀態)中出現的奇異現象,如如超導體,超流體或是超薄磁膜等。
  • 國際空間站上的奇異物質
    本周《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Observ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in an Earth-orbiting research lab報告了在國際空間站上產生的第五種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 為什麼物理學家不斷發現物質的新狀態?
    當然了,如果你還記得一點高中時的科學知識,你可能會想起物質的第四種狀態:「等離子體」。如果你關注科學新聞,你可能還聽說過另一種「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的第五種狀態。 但是,簡併物質呢?拓撲超導體?時間晶體?是的,這些都是物質的合法狀態(或階段;這些術語是可以互換的),儘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會遇到這些狀態的。
  • 科學家發現「順磁振子曳引熱電」效應 將汽車尾氣中的熱量轉化為電能
    在一項概念性驗證發現中,研究小組觀察到,即便在非常高的溫度下,碲化錳(MnTe)中仍能產生順磁振子曳引現象,所產生的熱電,比僅靠電子電荷產生的能量要高得多。 研究小組對「順磁振子曳引熱電」概念進行測試。他們將摻鋰MnTe加熱至高於其奈耳溫度(34攝氏度)250攝氏度。
  • 研究快訊 | 熱力學量子物質中的虛時間晶體
    左邊:虛時間晶體在2+1維歐幾裡得空間中的典型的世界線時空構型。右邊:該量子微觀構型在宏觀測量時展現為「溫度晶體」 (密度波序參量隨溫度振蕩)。  熱力學量子物質中的虛時間晶體  研究背景  晶體是在空間具有周期對稱性的物質形態。人類對晶體的探索追溯到有文字記載以前。
  • 第一次,科學家在量子氣體中觀察到了新的物質狀態
    物理學家已經在量子氣體難以捉摸的內部觀察到一種新的物質狀態。在格林的童話故事中, 薄紗般的氣體線能夠捆綁巨人,這種匪夷所思的東西令孩子們充滿了無盡遐想。但是,像這樣的材料在物理學理論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在實踐中,它們在形成時會不可避免地崩潰。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他們可以製造出一種即使在相當大的力下也足夠穩定以抵抗塌陷成雲的材料。
  • 我們知道物質有固氣液三種狀態,但實際遠超你的想像!
    中學物理就已經教過,物質一般分為三種狀態:固狀、液態、氣態。還有人可能了解有液晶態和等離子狀態等,但是到底有多少種物質狀態呢?百度百科中介紹了7種狀態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超臨界態、超固態、中子態。但是百度百科中分類介紹得不清楚,容易讓人產生誤會。
  • 國際空間站發現奇異物質—新聞—科學網
    在近地軌道出現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圖片來源:《自然》 研究人員報告了在國際空間站上產生的第五種物質狀態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讓科學家得以在這種奇異物質狀態中探索基礎物理學。6月11日,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呈現的一種物質狀態。在這樣的低溫下,原子成為具有量子特性的單一實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橫跨量子力學支配的微觀世界和經典物理支配的宏觀世界,因此有望提供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洞察。然而受重力作用影響,人們難以對其進行精準測量。
  • 疫情隔離,物理學家用量子技術遠程製造出第五種物質狀態
    來源:新浪科技Amruta Gadge博士的家距離蘇塞克斯大學的實驗室約3公裡,目前她只能居家工作,可以在她的屏幕上看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圖像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新冠病毒疫情隔離期間,英國一位物理學家在自家客廳利用量子技術遠程控制實驗室設備,製造出了第五種物質狀態。
  • 宇宙五大奇異現象多重宇宙假說和平行宇宙
    在我們所認為的宇宙世界裡存在著許許多多看似或許永遠都無法解釋的奇異現象與理論,比如平行世界,與多重宇宙,反而因我們對宇宙的極大尺度的理解,這些卻又看似不可能的答案的歸屬地,他們就好像我們必須穿越宇宙的極限到達宇宙的外面才可以被看到的事物一樣迷茫著我們的科學事業。
  • 除「薛丁格貓」外的五種不常見的奇異量子效應
    量子世界中,除了著名的「薛丁格的貓(Schrodinger’s cat)」和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之外,量子效應還存在許多怪異現象。但事實上量子效應僅是原子和亞原子微粒怪異和違反直覺的開始,許多奇特的量子效應仍然令科學家迷惑不解,以下是五種最怪異的量子效應:(更多量子資訊見量子研究網站:http://quantum-study.com
  • 從電子到磁振子,自旋波計算開啟新篇章
    為了解決電子移動產生的焦耳熱限制,科學家們充分利用波的潛力,開發出一種磁振子電路,用自旋波來傳播和處理信息。 這種磁振子電路採用極簡的二維設計,所需的能量比目前先進的電子晶片少約10倍,將來有望在量子計算和類腦的神經網絡計算等領域獲得應用。
  • 新方法可實時控制微波光子與磁振子相互作用
    原標題:《物理評論快報》:新方法可實時控制微波光子與磁振子相互作用   《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