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說單細胞研究大火,那是有原因的

2021-01-12 生物學霸

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近年來,單細胞的研究格外火熱,多篇 Nature、Cell 的高分文章都是通過單細胞水平研究獲得的。尤其在腫瘤領域,單細胞研究可以很好的避免腫瘤異質性的幹擾。下文以順鉑化療的耐藥機制為例,呈現了單細胞研究的多種方法。拉到文末可免費領取實驗方案資料。


順鉑耐藥的分子機制


順鉑(Cisplatin)是 1978 年經 FDA 批准用於臨床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順鉑藥物的治療機制是通過形成 Pt-DNA 複合物,幹擾 DNA 複製合成,從而殺死癌細胞,屬於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許多癌症患者在用藥初期對鉑類的治療比較敏感,但一段時間後,患者通常對順鉑治療表現出耐藥性,導致癌症復發。


因此在化療後細胞必須修復 DNA 損傷,否則 DNA 複製受阻會導致細胞死亡。對於順鉑的耐藥機制研究,也是目前抗癌藥物研究熱點。主流的三個研究方向分別是 DNA 修復加速、胞漿失活加速和細胞攝取藥物能力的變化。其中,細胞攝取藥物能力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細胞對順鉑的攝入能力降低及轉運加速



細胞內順鉑的攝入與腫瘤負荷相關,也就是說腫瘤對順鉑反應降低會導致細胞內順鉑的含量降低。所以,分析單個細胞水平對順鉑的攝入和分布對於評估治療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過多順鉑進入細胞內會增加 DNA 損傷和細胞死亡的頻率。了解單個細胞水平及細胞亞群對順鉑的攝入的機制將能為新療法的開發提供科學依據,以改善腫瘤對順鉑的耐藥性,降低腫瘤復發率。


單細胞 ICP-MS NexIon2000



單細胞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SC-ICP-MS)是以單顆粒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技術為基礎,測量單個細胞(或單個納米顆粒)在進入等離子體時產生的離散信號,實現對溶液中的金屬元素進行評估與定量。每個細胞中的金屬成分離子化,產生離子流,檢測器以每秒 100 000 數據點的速度快速對信號採集測量,從而使得單個細胞中的金屬含量能被定量到阿克(ag)/ 每細胞的水平。相比測量細胞內順鉑攝入的傳統方法,SC-ICP-MS 所得結果的信息量更加全面。



通過對兩株卵巢癌細胞系 A2780(順鉑敏感型)和 A2780/CP70(順鉑耐藥型)順鉑攝入量的實時檢測發現:相比 A2780 敏感細胞系,順鉑攝入在耐藥性的 A2780/CP70 細胞系上水平降低;但順鉑攝入的細胞差異不是由於細胞周期的不同,因為血清飢餓細胞並不改變順鉑的整體攝入。順鉑攝入的胞內差異性是由於其他尚未確定的因素造成的




「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 TNBC)是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均陰性的一種特殊類型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約佔所有乳腺癌的 10-20%, 但因其缺乏內分泌及抗 HER2 治療的靶點,目前治療尚以傳統外科切除、化療及放療為主。鉑類藥物化療是當前針對晚期乳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2] 順鉑類藥物已被報導通過解偶聯 DNA 複製周期和中心粒複製調控造成中心粒擴增,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3]


2018 年,Nirmech Patel 等人在 Nature communication 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研究。他們結合整合基因組學、RNAi 技術和功能型驗證,對乳腺癌和非惡性細胞上的 130 多個潛在基因研究發現,有 13 個基因簇通過影響細胞周期檢驗點、DNA 損傷應答和惡性細胞選擇性分裂上調「三陰性」乳腺癌發病傾向。其中 KIFC1 驅動蛋白作為高選擇性的惡性細胞靶標,通過順鉑化療與 KIFC1 聯合協同效果的研究結果進一部表明,KIFC1 最有潛力成為新型藥物靶點。[4]



在研究順鉑化療藥物與 KIFC1 協同治療實驗設計中,兩個關鍵的單細胞水平研究方法:中心粒擴增打分和多極性有絲分裂實驗,都是使用 Operetta 高內涵成像系統進行共聚焦高解析度圖像採集後,再通過 Hamony 軟體對中心粒擴增和多極性有絲分裂進行自動數據分析及數據挖掘。


高內涵成像系統 Operetta CLS


• 中心粒擴增打分實驗設計


為在乳腺癌細胞模型上確認 KSFC1 與中心粒擴增的相關性,11 種乳腺癌相關的細胞株用於中心粒擴增打分實驗。免疫螢光方法標記中心粒組裝關鍵蛋白激酶 Aurora A(綠色)和中心粒標記物 CP110(紅色),Hoechst 標記細胞核(藍色),通過 Operetta 高內涵成像獲取高解析度圖像,如下圖 b 中所示,Low CA 組中心粒數量、螢光強度和面積都遠低於 High CA 組,後續通過 Hamony 軟體對中心粒擴增進行分析打分,發現針對 KIFC1 基因的#2/#4/#5/#6 四組 SiRNA 能有效增加 KIFC1 依賴的中心粒擴增。



• 多極性有絲分裂實驗設計


免疫螢光標記 Aurora A(綠色)和雙極有絲分裂驅動蛋白 Eg5(紅色),Hoechst 標記細胞核(藍色),通過 Operetta 高內涵成像獲取高解析度圖像及 Hamony 軟體進行多極性有絲分裂分析打分,發現在 3 株中心粒高擴增的細胞系和 4 株中心粒低擴增細胞系中,KIFC1 沉默都能顯著提高單個細胞的紡錘體數量,造成有絲分裂多極性(下圖 a-b)。並且通過在 MDA-MB-231 細胞株上的實時動態檢測進一步驗證了 KIFC1 沉默對有絲分裂多極性的影響(下圖 c)。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


後續通過進一步實驗研究驗證,順鉑藥物能提高中心粒擴增,且能在 KIFC1 沉默的情況下,提高順鉑藥物對中心粒擴增的敏感性。這就意味著 KIFC1 蛋白可以作為順鉑化療藥物聯合治療的潛在藥物靶點,用於針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精準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最新研究進展——利用單細胞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評估卵巢癌細胞對順鉑的攝入

2. Untch, M. et al. ABC3 consensus commen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rman guidelines: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for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3), Lisbon, 07. 11. 2015. 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 (2016) 76,156–163.

3. Zou, J. et al. FancJ regulates interstrand crosslinker induced centrosome amplification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polo-like kinase 1. Biol. Open  (2013) 2,1022–1031.

4. Nirmesh Patel et al. Integrated genomics and functional validation identifies malignant cell specific dependencies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8) 9:1044.


福利時間


想獲得更多實驗方案資料,可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長按二維碼掃描下載資料


題圖來源:shutterstock 正版圖庫

圖片來源:珀金埃爾默

文章來源:珀金埃爾默

相關焦點

  • 誰說單細胞生物很微小?這些單細胞生物大到超乎你的想像
    系統又由各種器官組成,例如泌尿系統中有腎臟,呼吸系統中有肺,等等。如果是從微觀角度來解析生命的話,那麼所有的細胞生物都是由各種各樣的細胞組成的。當然自然界中也存在由單細胞組成的生物,它們普遍都不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那麼單細胞生物就一定非常微小嗎?
  • 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有一種單細胞生物大到難以形容
    有心理學家提議稱,假如有能力的話,最好是每個月出門旅遊一次,這樣不僅能夠恰當地釋放壓力,同時又能開拓視野,認知和了解更多的事物。確實,長期在同一個環境下生活,容易被這個圈子束縛,難以邁開步伐,去接受新的事物。換句話而言,雖然人類憑藉著強大的天賦能力和創造力,站在現在食物鏈的巔峰,但是依然無法對大自然了如指掌。大自然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只要你用心去研究分析,你的世界觀隨時會被顛覆刷新。
  • 解讀單細胞RNA-seq技術
    他們選擇單個細胞並孤立地研究它們。然而,分離單個細胞進行分子分析,非常棘手,而接下來的問題是,一旦分離出它們之後,如何研究它們?那就是,測定特定時刻每個細胞正在製造的RNA轉錄本,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獲得一個快照。有了足夠多的快照,就有可能漸漸弄清複雜的細胞事件和不同生物學過程所需的時間。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年來單細胞測序技術研究的進展情況。循環腫瘤細胞是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必經步驟,因此在外周血中檢測到腫瘤細胞預示著有發生腫瘤轉移的可能。研究表明,不同生命之間的很多邊界並不像以前所認為的那樣固若金湯。例如,一種微生物系使用以前被認為僅僅在古生細菌中存在的酶合成出了DNA和RNA的基礎組成部分——嘌呤鹼基。研究還顯示,有3個古生細菌細胞內存在主要作用是啟動RNA轉錄(是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第一步)的西格瑪因子,而以前,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西格瑪因子僅出現在細菌體內。
  • 【綜述】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續篇
    單細胞測序在腫瘤、發育生物學、免疫學、神經科學、大規模細胞圖譜構建、細胞亞群細化&稀有細胞類型鑑定等領域有重要應用,是目前研究的焦點。 2018.11.30 研究人員使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來更好地了解結腸癌腫瘤的異質性 與中國多個機構有聯繫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可以更好地揭示結腸癌腫瘤的異質性。
  • Hepatology:單細胞分析揭示肝癌遺傳異質性出現的重要原因
    2018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肝細胞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肝癌的分子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且具有分子異質性。癌症遺傳的異質性不僅表現在不同患者之間,即使是同一患者的不同腫瘤結節,甚至是同一個結節中也存在差異。
  • 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很多單細胞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
    大自然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只要你用心去研究分析,你的世界觀隨時會被顛覆刷新。接下來我們就以一個案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即是指體內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而單細胞生物又分為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有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動物)、細胞壁(植物)以及細胞質等等。
  • 人類發現外星生命:如果只是單細胞動物,那意義何在?
    退一步說,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生命,卻發現僅僅是一種單細胞動物,這種發現有意義嗎? 眾所周知,地球生命也是從單細胞動物逐漸發展和進化的,幾十億年後,才有了我們人類。
  • 人類發現外星生命:如果只是單細胞動物,那意義何在?
    退一步說,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生命,卻發現僅僅是一種單細胞動物,這種發現有意義嗎?眾所周知,地球生命也是從單細胞動物逐漸發展和進化的,幾十億年後,才有了我們人類。如果一顆星球上的原始環境,恰好能夠允許單細胞生物的繁殖,就像幾十億年的地球那樣。如果我們發現了一個這樣的星球,這有什麼意義嗎?這要分兩種情況考慮。
  • 常名:非典疫情與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或也有直接關係
    我看,單把這個列成個博士學位論文課題,或列為重大生態—醫學研究課題,一點不過分。"他乾咳了兩聲,然後神秘地說:"十幾年前咱們國家的那場SARS,很可能也是澳大利亞森林大火給整的!"我說:"那不可能啊!您怎麼知道那一年澳大利亞也發生森林大火了呢?"巖:"嘿,對你巖哥挑戰不可能了吧不是?我不知道那事兒就講這話,那還叫你巖哥嗎?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scRNA-seq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細胞的重要工具,用於揭示每個細胞的獨特性,從而以微觀解析度研究生物學並解決以前無法回答的問題2。在過去的幾年中,scRNA-seq已被用於揭示以前未認識到的細胞異質性水平3-5,揭示基因之間的調控關係6、7,並跟蹤發育中不同細胞譜系的軌跡8。在這篇綜述中,我們總結了單細胞轉錄組學及其生物學應用方面的最新技術發展。
  • 大年初一,單細胞分析從nature communication開始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我想,千言萬語都概括在了這段話裡。所以,今天歡慶之餘,即使是打電話也好,別忘了跟家中長輩說一句「新年快樂,我很好!」辛丑年初始,風風專欄打算開一個新的系列——從零開始單細胞系列一。
  • 單細胞質譜分析: 新型「武器」助力生命科學研究 ——訪中國科學...
    也因其在單細胞質譜研究方面的成果,黃光明教授在2018年獲得了由中國質譜學會設立並頒發的「質譜青年獎」(該獎項的設立是為了鼓勵和表彰青年學者在質譜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儀器信息網有幸採訪了黃光明教授,請他談一談其質譜分析技術的研究歷程及關於單細胞質譜分析未來應用前景的獨特看法。
  • 單細胞(single cell)取樣問題多?單細胞分離技術講解
    上次烈冰(NovelBio)帶來的「單細胞測序困難重重——細胞消化懸浮方案」反響不錯,受到了眾多老師的關注和認可。今天烈冰就再次跟大家聊一些單細胞實驗技術的具體操作問題,講講單細胞測序(Single-Cell Sequencing)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單細胞的分離。
  • 單細胞核測序時代是你的時代嗎
    運用單細胞技術到課題中,可以幫助重新審視研究對象,深入了解細胞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表達調控機制。單細胞我該拿你怎麼辦?很多老師想要研究某些特殊樣本,例如心肌細胞和神經元;也有很多老師手上有頗為珍貴的臨床凍存樣本,但是受限於單細胞測序對於樣本的嚴格要求——細胞數量要求大於105個、活細胞數在90%以上、細胞直徑小於40μm等,只能望「單」而嘆!
  • Illumina、Juno等技術巨頭為啥同時下注單細胞測序?
    2016年頭兩個月,有一項技術受到了異乎尋常的關注。先後有多家生物技術公司將觸手伸到在這一技術領域,包括測序巨頭Illumina、CAR-T治療巨頭Juno、測序黑馬10X Genomics、以及業務大而全的華大基因。  它們關注的這項技術叫單細胞測序。
  • Cell Metabolism|免疫代謝研究進入單細胞時代
    為了充分了解細胞代謝對免疫系統和疾病進程的調節,研究人員需要探究免疫細胞通過代謝致使最終效應是怎麼樣的一個發展軌跡。而目前廣泛開發中的各種單細胞分析技術可以幫助解決上述的問題。近日,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教授Maxim N.
  • 為什麼說舒適圈正在侵蝕你的人生?這裡有三個原因告訴你
    網絡上流傳一句話,「你所煩惱的事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同樣,你以為別人很在意你,其實別人沒那麼在意你。根據研究,別人關注自己的程度,比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程度少了至少五成。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傷痕實驗就是在說這件事。實驗人員在受試者的臉上化了傷疤的妝,受試者就會認為在跟其他人交談時,別人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臉上的傷疤。但實際上對方根本沒有留意那些疤痕。
  • 神助攻帶你「撩」起單細胞轉錄組
    對於同樣等待很久的您,小編想說:對不起,我們來晚了!帶著無比喜悅,無比激動的心情,小編用幾個數字給您炫一下10x Genomics這一神助攻應用於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的六大優勢! 那麼,10x Genomics平臺應用於單細胞轉錄組的研究究竟有哪些?看這裡,有案例,有真相!
  • 流式結合單細胞測序,名副其實的雙劍合璧
    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有很多重要的問題都與細胞、線粒體、細胞核、外泌體等表型和遺傳物質異質性有關,例如:癌症克隆的研究、微生物組與宿主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