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治癒伊波拉病毒感染的新化合物GS-5734被發現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市場

到2025年美洲地區痴呆的患病人數將從目前的940萬增加到3000萬

泛美衛生組織(PAHO)最近發表的《2015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症報告》指出:美洲地區的痴呆患者將從目前的940萬增加到2050年的3000萬,因此中美洲因痴呆症的花費將增加348%。美洲地區痴呆症的花費預計為3150億美元,與之相比google的市值為3680億美元。

延伸閱讀:痴呆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認知功能缺損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有精神行為症狀,導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一組獲得性智能損害。多見於老年人,其中最常見的類型是阿爾茨海默病(AD),其次為血管性認知障礙或痴呆。

在1980年代早期,人們將痴呆描述為「沉默的流行病」,老年人痴呆很快就會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專家關注的焦點。在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尤其是富裕的國度,高齡人群會持續增加,佔到痴呆患者的絕大部分,痴呆將會在世界範圍內流行。從1946年至1964年嬰兒潮出生的嬰兒,現在已邁入老齡化的階段,再加上綜合因素影響下使人類壽命延長,在未來幾十年,痴呆將成大流行趨勢。

2013年底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1.32億,按7.8%的痴呆患病率和4.8%的AD患病率估算,我國痴呆患者約為1000萬,其中AD患者約600萬。目前用於臨床治療AD的藥物主要有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AchEI),代表藥物有他克林、多奈哌齊、卡巴拉汀、加蘭他敏和石杉鹼甲等;穀氨酸受體(NMDA)調控劑如鹽酸美金剛;腦循環改善劑如尼麥角林、銀杏葉製劑和阿米三嗪-蘿巴新等;γ-氨基丁酸(GABA)類促智藥如吡拉西坦、奧拉西坦和茴拉西坦等。

臨床

Halaven® (eribulin)明顯改善了晚期平滑肌瘤與脂肪肉瘤患者的總生存效益

近期一項關於Halaven® (eribulin)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與達卡巴嗪(dacarbazine)相比,艾日布林(eribulin)明顯改善了晚期平滑肌瘤患者與脂肪肉瘤患者的總生存效益。其中艾日布林與氮烯唑胺的總存活時間分別為13.5個月與11.5個月(HR=0.768,96% CI 0.618-0.954;P=0.017)。對於軟組織肉瘤患者而言,這一研究具有裡程碑意義。

延伸閱讀:脂肪瘤是一種由成熟脂肪細胞所構成的常見淺表性良性腫瘤。苯病臨床較常見,發病率為0.1%,佔所有良性腫瘤的5%,佔軟組織腫瘤25~50%左右,可發於任何年齡,但以中年人中年人常見。女性多於男性,多發者常有家族史。脂肪瘤可發於任何部位,表現為單個和多個皮下局部性腫塊,還可見於Gardner症候群的部分表現。

非紫杉醇類微管抑制劑艾日布林是一種從海綿中的軟海綿素B進行結構優化後所獲得的一種衍生物,其可直接與微管蛋白結合,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微管組建,從而促使細胞凋亡而發揮康腫瘤作用。艾日布林於2010年11月獲美國FDA批准,臨床上用于于既往至少接受2 次化療( 蒽環類化療藥和紫杉烷類化療藥為基礎的化療方案) 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原研公司已向我國CFDA提出與本品製劑相關的進口註冊,並已獲臨床批文,目前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登記號為:CTR20130252 )之中。目前尚無國內企業向我國CFDA提出有關本品的註冊申請。

口服Otezla® (阿普斯特)治療銀屑病為期1年的Ⅲ期臨床數據出爐

Celgene生物技術公司近日在24屆歐洲皮膚性病學會(EADV)會議上宣布Otezla® (apremilast)治療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Ⅲ期臨床結果。該項為期1年的Ⅲ期臨床試驗名為LIBERATE。該研究不僅在250名未接受過生物療法的銀屑病患者中比較了口服Otezla 30 mg每日2次或每周注射依那西普 50 mg與安慰劑相比的治療效果,還評估了用依那西普治療16周之後改為用Otezla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Otezla與依那西普治療組臨床症狀的改善以及PASI指數與安慰劑組相比均有顯著改善。依那西普治療16周之後改為用OTEZLA治療組患者與治療16周相比,患者瘙癢症得到明顯改善,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DLQI)顯著提高。

延伸閱讀:於2014年3月21日獲美國FDA批准上市的阿普斯特是一種新型的小分子口服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劑,其通過調節胞內促炎與抗炎因子作用而減輕關節腫脹並改善關節部位生理功能,臨床上用於治療活躍型銀屑病性關節炎。阿普斯特有望成為未來的重磅炸彈藥物。在美國獲批劑型為口服片劑,規格有10、20和30mg。原研公司從立體的角度對本品進行了多方位的專利保護,其中,與阿普斯特相關的中國專利有CN100427085C、CN102209709B 、CN104245668A、CN103635188A、CN102702070A、CN102046167A和CN102898349A等。

新發現

可以治癒伊波拉病毒感染的新化合物GS-5734

本周發表在聖地牙哥IDWeek會議上的一項由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USAMRIID)和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的科研人員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化合物GS-5734可以有效抑制伊波拉病毒的擴散和自我複製。研究人員發現所有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恆河猴在三天之後注射該藥物,存活率為100%。GS-5734是新型核苷酸的前藥,它通過阻止病毒RNA複製而發揮作用。除了伊波拉病毒外,GS-5734還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活性,比如拉沙病毒Lassa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 病毒)、馬爾堡病毒(Marburg virus)等。

延伸閱讀:伊波拉病毒疾病是由伊波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接觸病人或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洩物等而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突然發熱、嘔吐、腹瀉、出血和多臟器損傷,病死率達30~90%。人類比較容易感染伊波拉病毒,潛伏期為2~21天。伊波拉病毒是於1976年在非洲首先發現。儘管人類已發現伊波拉病毒近40年,但目前用於伊波拉病毒預防和治療的藥物仍多處於實驗室或前期臨床研究階段。

抗病毒藥物法匹拉韋在天竺鼠中成功治癒Lassa 病毒

最近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抗病毒藥物法匹拉韋(favipiravir)治療Lassa病毒感染的效果優於利巴韋林(ribavirin)。科學家們在天竺鼠感染致死性劑量Lassa 病毒2天後,分別給予利巴韋林以及高劑量與低劑量的法匹拉韋進行治療(每日一次,療程為 2周)。其中所有高劑量組的天竺鼠都免於致死性感染,低劑量組出現了輕度到中度症狀,治療一周後症狀得以改善。利巴韋林治療組在治療過程中呈現正常狀態但治療結束後是出現了嚴重症狀。

延伸閱讀:於2014年3月24日在日本上市,臨床上用於治療流感的法匹拉韋是由日本富山化工製藥公司開發的新型RNA聚合酶抑制劑,其通過阻斷病毒RNA的合成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因法匹拉韋對哺乳動物細胞內的RNA合成無抑制作用,因此被認為法匹拉韋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期間,法匹拉韋因具有抗伊波拉病毒作用而成為各媒體關注的焦點。目前法匹拉韋尚未在美國批准上市。時至今日,我國已有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石藥集團中奇製藥技術(石家莊)有限公司、瑞陽製藥和北京四環製藥已向我國CFDA提出有關本品的註冊申請。

HIV天然的限制因子SERINC5

在近期《自然》雜誌上單獨發表的兩篇論文中,科學家Massimo Pizzato和Heinrich Göttlinger及其同事們發現了以前未知的HIV-1限制因子SERINC3和SERINC5。科學家們發現在沒有HIV-1 Nef蛋白的情況下,「多次通過跨膜蛋白」SERINC3和SERINC5會被吸收進正在聚集的病毒粒子中,深度阻斷HIV-1感染。Nef蛋白(正常情況下由HIV-1表達)通過從細胞表面上下調SERINC3和SERINC5來對抗這一活性,從而阻止它們被吸收進病毒粒子中。這些發現說明,SERINC5是造成人們長期尋找的、被Nef克服的抗HIV-1活性的藥物,SERINC3在較小程度上也是這種藥物。

IHV研發出預防HIV的新疫苗

《科學》雜誌最近刊登一項由人類病毒學研究所(IHV)Robert Gallo教授研究組與IHV 分離出來的ProfectusBioSciences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出一類新型HIV疫苗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將該HIV疫苗命名為「full-length single chain」,不過 Gallo認為這個名字很糟。「full-length single chain」疫苗能誘導tine產生針對HIV表面蛋白gp120的特異性抗體,阻斷病毒與CCR5的結合能力,中斷病毒的感染。Gp120不但能與淋巴細胞表面CD4受體結合,還能讓HIV病毒悄悄地與第二個受體-CCR5結合,當兩個受體被結合之後,HIV便能夠成功感染正常細胞。

癌症藥物RGFP966能幫助痴呆患者恢復記憶

痴呆和阿爾茨海默症會導致記憶的全部喪失,這不僅會影響大腦的思考而且還會影響機體的運動。所幸,近期發現表《神經科學雜誌》(《Neuro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可能會幫助這些患者找回記憶,而且是在一種癌症藥物中發現這一新作用的。這種名叫RGFP966的藥物是一種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它之前被用於癌症的治療,它可防止基因突變以抑制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在大腦中RGFP966可使神經元的塑性更高,能更好地處理神經元之間的連結並能為增強記憶力創造積極機會。

公司

禮來公司宣布停止繼續研發evacetrapib

近日,美國禮來製藥公司宣布將停止對膽固醇酯酶轉運蛋白(CETP)抑制劑evacetrapib的繼續研發,其依據是ACCELERATE Ⅲ期隨機試驗發現該藥在冠心病患者中並未表現出充分的有效性。 

相關焦點

  • 英第一例伊波拉病例被治癒 打破病毒入歐恐慌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崔雲】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此前被確診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第一名英國病例1月24日被治癒出院,打破上個月以來對伊波拉將流入歐洲的預測。當日,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表推特對此消息表示歡呼。
  • 全美最後一位伊波拉病毒感染者在紐約康復出院
    全美最後一位伊波拉病毒感染者在紐約康復出院 2014-11-12 06:00: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紐約市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宣布紐約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伊波拉病毒感染者痊癒。
  • 伊波拉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
    一項新研究表明,伊波拉病毒可經空氣傳播從豬傳染到恆河猴。然而,這項發表在2012年11月15日出版的《科學報告》雜誌上的新研究發現,在從未進行接觸的情況下,感染了伊波拉病毒的小豬可將這種病毒傳染給被飼養在同一房間內的猴子。
  • 解開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密碼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而新機制的發現為抗伊波拉病毒的藥物設計提供了新靶點,讓我們可能設計出治療伊波拉的特異性藥物。 高福團隊如何解開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密碼? 做「表面文章」的實驗室 伊波拉,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病毒,自1976年在伊波拉河地區被首次發現後,已在非洲時隱時現,所到之處哀鴻遍野,足足肆虐了近40年。
  • 剛果金或現不明疾病 發現伊波拉病毒的醫生警告:「X」病毒隨時會來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一個偏僻小鎮因根代的醫院裡,一名女性患者和兩個嬰兒在隔離病房裡等待著伊波拉病毒檢測結果。儘管伊波拉病毒的疫苗已經投入使用,並有了降低致死率的療法,但這些病人的身份依舊保密,以防他們受到恐懼伊波拉病毒的當地人的排斥。而在一個多月前的11月18日,剛果金衛生部長隆貢多宣布,該國第11輪伊波拉疫情結束。疫情期間共報告了130例感染病例。
  • 豬可傳播伊波拉病毒
    本報訊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科學家指出,萊斯頓型伊波拉病毒(RESTV)是一種家畜病原體,它有可能影響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哺乳動物。科學家在該研究中發現,實驗室仔豬感染RESTV後會患上嚴重的呼吸道疾病,並從上呼吸道排出病毒。RESTV可以感染人類但不會致病。現在,科學家表達了他們的擔憂,豬可能成為「伊波拉病毒的臨時或放大宿主」。研究人員指出,豬體內RESTV的出現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因為它有可能通過與豬或食物鏈的直接接觸傳染給人類。
  • PNAS: 科學家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的受體
    儘管經過大量研究,關於致命性的線狀病毒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的細胞受體,至今還沒有找到。這裡,研究人員發現T細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結構域1(即TIM-1)結合到薩伊伊波拉病毒(EBOV)糖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以及在一些伊波拉病毒很少感染的細胞裡TIM-1的異常表達能夠10到30倍地提高EBOV對它們的感染能力。
  • 瑞德西韋治療新冠綜述:伊波拉試驗中死亡率高,但仍值得期待
    作者們在結論中指出,隨著SARS-CoV感染小鼠模型中肺病毒載量的有效降低、抗SARS-CoV-2的有效抗病毒活性、2例報告中可接受的瑞德西韋注射治療的安全性以及伊波拉病毒病的隨機試驗,瑞德西韋在COVID-19病例中的臨床應用備受期待。
  • Antiviral Res:科學家們找到抑制伊波拉病毒感染的關鍵分子
    2018年3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最近由來自喬治亞州立大學研究者們的最新成果,一類有機化合物能夠有效抵抗伊波拉以及其它病毒的感染。研究者們發現這種叫做苯並喹啉的化合物能夠抑制伊波拉病毒在細胞培養物中複製以及增殖的能力。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Antiviral Research》雜誌上。
  • 盤點人類史上致命病毒:伊波拉可「搭飛機」越界
    伊波拉病毒是迄今發現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無有效療法。該病毒通常由血液和其他體液傳播,傳播速度很快,可導致伊波拉出血熱,其主要症狀為高燒、頭痛、腹瀉與嘔吐等。  自1976年伊波拉病毒首次被發現以來,最嚴重一次疫情致死人數為280人。今年2月初,幾內亞東南部暴發伊波拉出血熱疫情。隨後,疫情迅速蔓延至數百公裡外的首都以及賴比瑞亞等周邊國家。
  • WHO宣布:世界最強病毒伊波拉再次爆發
    6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剛果再次發現新的伊波拉疫情。這也意味著,剛果將面臨新冠、世界最大規模的麻疹疫情、伊波拉三種病毒的攻擊。人類共發現了6種伊波拉病毒,所以伊波拉其實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它包括薩伊、萊斯頓、本迪布焦、蘇丹、塔伊森林、邦巴利病毒,邦巴利病毒只在動物體內發現,至少有兩種蝙蝠攜帶這一病毒,萊斯頓型伊波拉病毒也對人不致病,其他4種都會在人身上引發嚴重且常常致命的疾病,伊波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級為
  • 玻利維亞發現可人傳人罕見病毒,與伊波拉病毒屬一類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學者16日介紹,在玻利維亞發現的罕見病毒「查帕雷」與伊波拉病毒同屬一類,可人傳人,引起出血熱。新華社資料圖英國《衛報》報導,查帕雷病毒通常由老鼠傳給人。科薩布姆介紹,感染病毒後患者可能出現高燒、腹痛、嘔吐、牙齦出血、皮疹和眼睛疼痛等症狀。
  • 五名《伊波拉起源》論文作者 感染伊波拉犧牲
    參與有關伊波拉來源論文 58位合作者中5位犧牲  本報訊 國際頂尖刊物《科學》雜誌最新一期發表一篇關於伊波拉疫情的來源與傳播的文章,論文名稱為《關於2014年爆發的伊波拉病毒的起源和傳播的基因組測序》。該論文有58位共同合作者,其中5位因感染伊波拉病毒而犧牲。
  • 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來自專輯通識日曆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1日,剛果(金)政府宣布該國爆發新一輪伊波拉疫情,目前已有6名感染者,其中4人死亡。在小小的病毒面前,自視甚高的人類只得承認,自己缺乏主宰一切的權威。
  • 西班牙處死一寵物狗 其主人感染伊波拉病毒
    原標題:西班牙處死一寵物狗 其主人感染伊波拉病毒  狗也能傳播伊波拉?  西班牙處死護士寵物狗  狗是否能傳播致命的伊波拉病毒?尚無定論。不過,至少一項研究顯示,狗可能感染伊波拉病毒卻不顯現症狀。  這名女護士9月30日出現發病症狀,是首個在非洲以外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病例。她在馬德裡的卡洛斯三世醫院工作,護理過兩名在非洲染病的神職人員。兩名患者分別於8月12日和9月25日死亡。這名護士的丈夫和兩名同事也被隔離觀察。  西班牙動物主題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獸醫羅德裡格斯說,女護士和丈夫不忍心寵物狗遭處死。男主人從醫院給羅德裡格斯發信息,拜託他暫時收養這條狗。
  •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人類也許才是地球的「病毒」
    2019年,伊波拉病毒再次出現在非洲國家剛果(金),這一次病毒造成將近三千人感染,超過兩千人死亡,是全球史上第二嚴重的伊波拉疫情。醫生給他做了探查手術,發現他的肝臟腫脹發紅,流血不止。手術後,病情迅速惡化,腎臟開始衰竭。醫生採集了穆索凱的血樣提交給各大實驗室進行化驗,結果發現血樣對馬爾堡病毒呈陽性。 所幸,穆索凱醫生最後成功治癒,醫院裡也沒有其他人確診感染上馬爾堡病毒。他的血液被裝進試管,送往世界各地的實驗室,為生物庫增加馬爾堡病毒的活體樣本。
  • 中國學者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囊膜糖蛋白合成機制
    中國學者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囊膜糖蛋白合成機制 2017-03-01>責任編輯:唐云云   中新網哈爾濱3月1日電 (王斌 張曉鵬 記者 王舒 史軼夫)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對外發布,該所基礎免疫團隊鄭永輝研究員和王斌博士在國際上首次闡明了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的合成機制
  • 研究稱在玻利維亞發現的類似伊波拉的病毒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根據疾控中心和其他疾病專家新近提出的研究結果,玻利維亞小規模疫情背後的一種病毒被發現包括醫療環境中的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查帕雷病毒與嚙齒類動物有關,不過目前感染源最終仍是一個謎。一系列的醫護人員突發病例,首先敲響了人類傳播的警鐘。
  • 前線視野|曾戰勝伊波拉病毒的醫生怎麼看新冠病毒
    六年前,她在家鄉的一家醫院工作時,感染了一種致死率更高的病毒——伊波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WHO)的統計,約有一半該病毒的感染者最終喪命。如今已經33歲的Okoli活了下來。然而2013年至2016年間,伊波拉在非洲西部地區導致了超過11000人死亡。
  • 達拉斯護士可能是怎麼感染伊波拉的?
    (諾諾諾諾/譯)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近日表示,達拉斯一名護士成為美國第一例伊波拉病毒感染者的原因是防護流程中的漏洞。這名護士之前曾參與了照料伊波拉患者託馬斯·埃裡克·鄧肯(Thomas Eric Duncan),研究者試圖找出她在安全防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