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歷史學教授讓廳級幹部折服 父親是歷史學界泰鬥

2021-01-13 環球網

□東方今報記者 張靜

通訊員 西振巖 周斌/文圖

「假如他的嗓音完好如初,不知道這堂課會多麼精彩,多麼引人入勝!」這是不久前鄭州大學幹部培訓中心「廳級幹部培訓班」上幾位學員發出的感慨,他們在為歷史學院教授高凱惋惜。

這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教授呢?他的課堂又演繹著怎樣的故事?

手術後重登講臺

只因放不下學生和課堂

戴著耳麥,聲音沙啞,偶爾還有咳嗽聲,講到精彩之處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是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高凱教授今年課堂上的景象。其實,在去年底之前,聲音洪亮的高凱教授上課可完全不需要耳麥。

2009年,醫生發現他肺部有一個結節,勸他立即住院,他卻要等到閒了再說。這一拖就是幾年。2014年,經歷了喪母、喪父之痛,再加上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他的病情變為肺部結節變性,當年年底住進了醫院。

因做肺部手術時插管損傷喉返神經,他的聲帶永久受損。醫生告訴他,他以後說話的聲音可能是「弱不可聞」,而且基本沒有恢復的希望。但是,4個月後,他戴著耳麥,重登講臺。

「沒關係,我上課用擴音器一樣可以的。這一病,我更深地了解了學術、講堂、時光對我的人生有著怎樣的意義。」每每有人勸他回家休養,他就如是說。

家學淵源

從小下決心超越父親

出生於1965年的高凱,今年整整50歲。199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高凱開始了他在鄭州大學的執教生涯,如今已經23年。

他的父親是我國歷史學界的泰鬥、鄭州大學歷史學科的開拓者之一——高敏先生。高敏先生與田餘慶、韓國磐等其他三位學界泰鬥被稱為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四小旦」,是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的元老。

父親治學的嚴謹和為人處世的豁達,是高凱的標杆。他從小耳濡目染,走上了歷史學研究之路。

說起他的學術之路,還有一個小故事。有一次,高凱拿起父親的《歷史研究》雜誌讀了起來,事後被父親得知,受到誤解,父親訓斥他:「小孩子看這個幹什麼,你看得懂嗎?」心中有幾分委屈而又不服輸的高凱從此下定決心——要在學術上超過父親。

為了這個目標,他奮鬥了四十多年。「如果不是父親當年的一個小小誤解,可能我也不會這麼發憤。」高凱如此感慨道。

另闢蹊徑

開闢自己的學術新領域

2003年,他進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教育家鄒逸麟先生。他最初從中國人口史研究當中的人口性比例問題入手,最終在歷史地理學領域打造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學術新領域——歷史醫學地理學。

憑藉自己的努力,高凱在中國歷史醫學地理學、歷史人口地理學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全國前列。不僅是鄭州大學中國史學科唯一的河南省特聘教授。而且在當代歷史醫學地理學領域,學術界有「北高南龔」之說,其中的「北高」,就是他本人。

在治學理念上

堅守「學品即人品」

「要做好學術,首先要做好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學問真正做好。」他的學生提起高老師,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話。

「學品即人品」。這句話一直是高教授的治學理念。手術未愈就重登講臺,聲音變小,但是講課內容絲毫沒有縮水。每次上完課,都是滿頭大汗。有學生私下議論:「高老師,就是為課堂而生的。」

也許是堅守獲得了回報。學生們慢慢發現,高老師的聲音越來越響亮了。前不久,他去醫院複查,醫生驚奇地發現,他的聲帶已經在慢慢恢復,「這也算是個小奇蹟!可能,這與你堅持上課鍛鍊有關。」

高凱先生欣慰地說:「看,一心為著學術、一心為著學生、一心為著課堂,上天也會眷顧嘛!」

相關焦點

  • 歷史學與社會學,如何真正互動起來?
    近些年來,社會學學者在研究中日漸重視歷史維度,與此同時,歷史學學者廣泛應用社會學理論指導研究。那麼,如何看待歷史學與社會學之間的關係呢?如何使兩者真正互動起來,從而在對歷史過程的研究中總結出中國經驗呢?本文就上述問題展開了探討。
  • 韓昇:歷史學和遺傳學能找到曹操後人嗎
    那麼,當古老的歷史學牽起現代遺傳學的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11月18日,復旦大學歷史系韓昇教授在華東師範大學做了題為「執子之手——歷史與生物學的異域戀情」的講座,以「尋找曹操家族」這一課題為主,介紹了復旦大學相關團隊在歷史學和生物學領域進行跨學科合作的嘗試。澎湃新聞整理本次講座的主要內容以饗讀者。
  • 激辯「歷史學的數位化轉向」-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了闡釋網絡數位技術對歷史學已經產生和將要產生的影響,本屆大會專門設立「歷史學的數位化轉向」主題,來自美國、俄羅斯、義大利、法國等國的歷史學家圍繞「數位化歷史:挑戰和可能性」「新工具、新敘事、新歷史」,以及公共史學、歷史學的使用和濫用,全球範圍內推動數位化的歷史等話題展示了各自探索的最新成果,激辯歷史學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問題。
  • 在歷史學中「中世紀」和「封建主義」的內涵
    這種評價在歷史學中影響深遠。17世紀德國大學教授克利斯託弗·凱列爾將世界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古代、中世紀、近代。其中,中世紀是指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陷東羅馬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這一時期的歷史。
  • 第八屆歷史學前沿論壇在武漢召開
    原題:第八屆歷史學前沿論壇在武漢召開 努力推動當代中國史學話語體系的形成本報訊(記者李葳武雪彬)10月11—12日,以「國家治理與社會變遷」為主題的第八屆歷史學前沿論壇在武漢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歷史研究》編委會主任高翔研究員出席會議並講話。
  • 努力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歷史學
    繁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中國歷史學,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做學問的一項基本功。忽視這項基本功,在做學問的道路上難以取得大的成功。 以往我國學術界的眼光是向外的。就歷史學而言,先是大量翻譯蘇聯的史學著作,包括多卷本的蘇聯科學院《世界通史》等多在中國出版了中文本;後來是大量翻譯出版歐美國家(包括日本)的歷史學著作。多卷本《劍橋世界史》《劍橋中國史》等在中國大量出版。
  • 考研就業分析:歷史學考研就業前景分析
    (1)就業方向  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專業對口的職業相對需求較少。就業方向相當廣泛,畢業生可適應策   (1)就業方向  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
  • 兩名江西籍廳級幹部在外履新
    信息日報江西政讀獲悉,近日,兩名江西籍廳級幹部在外履新。11月8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召開幹部教師會,宣布項昌樂同志任學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魏一鳴同志任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同志任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公開信息顯示,1968年1月生,江西安遠人,工學博士,教授。
  • 我省唯一 鄭大一附院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務委員
    會上,河南省衛生計生委臨床檢驗中心主任、鄭大一附院醫技醫學部副主任、檢驗科主任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這是繼當選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之後,明亮教授獲得的又一殊榮,這是我省唯一一位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委,標誌著鄭大一附院檢驗學科在全國的學術地位進一步提升。
  • 歷史是人類求知的途徑,歷史學的智慧是什麼,還不快來薰陶一下!
    任何學科都有智慧功用,而歷史學的智慧功用與人聯繫得更緊密一些。歷史學是人類求知的最重要途徑之一。柯林武德認為,除數學和科學外,歷史是人類求知的第三條途徑。卡西爾則從另一角度認為,「藝術和歷史學是我們探索人類本性的最有力的工具。沒有這兩個知識來源的話,我們對於人會知道些什麼呢?」從歷史求知,即從人類歷史進程中包括歷史研究進程中求知,此即歷史智慧是謂。
  • 2010年考研歷史學衝刺階段重點知識權威預測
    距離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還有40多天,同學們正在做最後的衝刺,博仁教育歷史學考研輔導團隊老師在總結以往歷史學考研輔導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命題規律、特點,對2010年歷史學基礎綜合考試重點做出預測,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裨益。
  • 歷史學前景如何?是文科最冷門專業嗎?看清這3個出路,前途光明
    高考填志願該不該選擇歷史學?歷史學的就業出路在哪裡?對於苦戰三年或四年的高考學子而言,轟轟烈烈的高考終於熬了過去。但你以為高考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不然,接下來填報高考志願才是重中之重,高考志願的選擇直接關乎你將來從業的方向和薪資報酬。
  • 歷史學考研經驗分享:保持自己的個性走自己的路
    直到高中我對歷史學的興趣才超過地理學,不過這主要是因為歷史學名著比地理學名著更易獲得。高二分文理科時,我選了理科。這個過程中家人的壓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自己也有明顯的失誤。儘管那時我的史地成績常接近滿分,但理科成績也並不遜色。我對各科都有著淳樸的愛好,自以為每門學科我都能學好,於是最終我只好用硬幣做出決定。
  • 盤點晉升中央副部級領導的地市廳級幹部:三類幹部各有渠道
    由地市廳級幹部直接調任部委紀檢組組長的例子比較少見。2007年3月,時任遼寧省瀋陽市副市長的郭允衝調任中央紀委駐信息產業部紀檢組組長、信息產業部黨組成員,後來還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任過紀檢組組長和副部長。不過,郭允衝到瀋陽任職前,曾長期在國務院辦公廳工作,任過副局級秘書、正局級秘書等職務。  21世紀以來,由長期在地方工作的地市黨委書記直接調往中央部委任副部級職務的還有王東峰和王培安。
  • 2012年考研專業課自測試題三:歷史學
    歷史學  一、選擇題  1.漢景帝實行"削藩"和漢武帝實行"推恩令"解決亡國問題,主要著眼於:( )  A. 王國的領地 B. 王國官吏任免權 C. 王侯的爵位 D.王國鑄幣權  2.思想界由"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從根本上反映了:( )  A. 封建制度的確立阻礙了思想文化的進步 B. 重農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C. 封建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趨勢 D.
  • 高校38個最難就業專業曝光 歷史學天文學上榜
    9.生物科學類  10.中醫學類  11.地質學類  12.天文學  13.農業經濟管理  14.藝術類  15.電子信息科學類  16.儀器儀表類  17.數學類  18.公共管理類  19.能源動力學  20.統計學類  21.歷史學類
  • 曾經一泰鬥級中科院院士神秘失蹤,苦尋27年,時至今日仍下落不明
    令人痛心的是,在我國近代史上,有一個泰鬥級的中科院院士曾神秘失蹤,我國苦尋27年,時至今日他仍下落不明,不知道在什麼地方。這個不幸失蹤的院士名叫陳彪,出生於1923年,福建省福州人,他的祖上曾是清朝道光年間的刑部尚書,其父親也曾在民國時期擔任廳級幹部,因此陳家可以說是當地有名的大家族。出生在這種家庭的陳彪先生,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學習成績特別好,沒有辜負家人的期待。
  • 福建省政府任免一批廳級幹部 嚴金靜任省林業廳副廳長
    省政府任免一批廳級幹部援疆幹部嚴金靜調任省林業廳正廳級副廳長東南網9月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練仁福) 記者獲悉,省政府近日下發了一批人事任免通知,任免多位廳級幹部,涉及省林業廳、省發改委、省地稅局等多個部門。
  • 考研歷史學基礎測試題及參考答案(八)
    原標題:考研歷史學基礎測試題及參考答案(八) 萬學海文 一、選擇題 1.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歷史學理論著作是() A.司馬遷的《史記》B.班固的《漢書》 C.劉知幾的《史通》D.杜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