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中國遺傳學會共同主辦的李汝祺教授誕辰115年紀念會暨學術研討會在生命科學學院一樓鄧祐才報告廳隆重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數十位生物學界的著名學者參與了本次會議,其中包括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院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院士朱作言先生,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遺傳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薛勇彪教授,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喬守怡教授等眾多學者。已故著名生物學家談家楨先生的夫人邱蘊芳女士也專程從上海趕來參加紀念活動。大家一同緬懷李先生嚴謹的學風、淵博的學識,以及他對我國遺傳學的貢獻。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主持了開幕式。他將本次會議的意義歸結為「學術、繼承、親近」,希望本著這三點來進行追思與研討,共同紀念我國遺傳學的奠基人李汝祺先生。
首先,北京大學前任校長許智宏院士緬懷了李汝祺先生的生平事跡。他講到,李先生是我國遺傳學的奠基者和發生(育)遺傳學的先驅,在遺傳學、胚胎學、細胞學等廣泛的領域內都有深入的研究,多有建樹。60年來,李先生教書育人,為培養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科研與教學人才付出了畢生心血,學生遍布海內外,許多已成為遺傳學和發育遺傳學教學科研的骨幹力量或學術帶頭人。「李先生具有很強的人格魅力,我們在緬懷李先生貢獻的同時,還要學習他嚴謹治學的態度和高尚的節操,他的精神將一直激勵我們前進」。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朱作言院士則回憶起李先生多年前在為同學分專業做宣傳時說過的一段話,「我在賣瓜,甜不甜不知道,但一定不苦。」朱作言先生說,在這輕鬆的話語中透出的是李汝祺教授嚴謹的治學風格和平易的個性特點,讓眾多學子至今難以忘懷。他還提到李先生關於研究方向的看法——「多研究對人類切實有貢獻的動植物,要把科學發展與國家具體需求之間相聯繫」。這與當代科學所提倡的科技與發展結合的觀點是契合的。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遺傳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薛勇彪追憶了李汝祺先生對中國遺傳學及中國遺傳學會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他還談到,「為了加快培養青年動物遺傳學人才以適應我國遺傳學事業發展的需要,李汝祺先生出資設立了『優秀動物遺傳學論文獎』……充分體現了李老對後輩的殷切期望」。該獎是20世紀80年代李先生捐出自己的一萬元人民幣設立的,專用於獎勵動物遺傳學研究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學子,至今已頒發11次。獲獎者現已成為本學科的骨幹力量,其中施立明、吳常信、張亞平、李寧等已當選院士。薛教授與大家共勉,「我們紀念李汝祺先生,不僅要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讓世人永遠銘記他所做的傑出貢獻,更要繼承和發揚他的科學精神、崇高品格,在新的時期,擔負起我們的責任,為科學研究的繁榮興盛做出我們的貢獻」。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喬守怡深情回憶了當年李汝祺先生與談家楨先生兩位大師之間的師生情誼及他們共同為遺傳學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談家楨教授的夫人邱蘊芳女士,則通過講述李汝祺與談家楨先生之間的點點滴滴來緬懷兩位大師,並向大家呼籲重塑尊師重道的良好風氣。最後,李汝祺先生的家人也上臺與大家分享了李先生的生活片段,向大家呈現了李先生言教、身教的慈父形象。
研討會由薛勇彪教授和顧紅雅教授主持。來自美國Carnegie研究所、李先生早期的研究生吳政安博士,美國Pennsylvania州立大學、北大生物系遺傳學專業畢業的賴志春博士,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獲得過「李汝祺優秀動物遺傳學論文獎」的楊曉教授,美國Cincinnati兒童研究基金會、北大生物系遺傳學專業畢業的馬俊博士,美國國立藥物成癮研究所、北大生物系遺傳學專業畢業的劉慶榕博士,上海市腫瘤研究所呂寶忠教授,原清華大學教授、李先生的弟子鄭昌學老師,北京大學生科院張博教授等學者從細胞培養、基因與發育的關係、表觀遺傳與疾病的關係、人類起源、以斑馬魚作為模式研究發生遺傳學、ALS的基因治療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研討。
學術報告結束後,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戴灼華教授、中國遺傳學會副秘書長安錫培先生主持了紀念座談會。會上,李教授的家人好友、學生同事齊聚一堂,共同回憶和追思李汝祺先生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講述李先生夫婦的逸聞趣事,有的回憶李汝祺教授講課時的風採,還有的回首李先生在學派之爭中、文革中的堅持與風骨。座談會熱烈而親切,一個「工作上嚴謹踏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李汝祺先生仿若就在大家眼前。兩個小時的座談會結束了,大家仍談興甚濃、意猶未盡。李先生治學嚴謹、對科學執著堅持的精神,在本次紀念活動中得到傳承與發揚,將繼續激勵著李先生的學子以及同仁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