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重慶唯一的國家級功能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北碚區發展新材料產業的優勢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經過持續研發,目前,一批關鍵性功能材料已在位於北碚的重慶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重材院)相繼問世。
日前,重慶日報記者在重材院的一個車間裡看到,一根直徑8毫米的金屬棒被放進儀器裡,隨後像變魔術一樣被拉成直徑為0.025毫米的金屬絲,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3。這看似不起眼的細絲,就是集成電路、半導體上的關鍵材料——金銀鍵合絲。
然而,如此細緻的工藝並不是金銀鍵合絲最關鍵的核心技術。重材院貴金屬部副部長吳保安介紹說:「關鍵是成分設計,與普通鍵合絲不同,金銀鍵合絲裡包含了6至8種微量添加元素,能調整其氧化性能、力學性能和熱影響區域,可在未來10年引領鍵合絲髮展。」
據了解,鍵合絲是實現大規模集成電路小型化集成系統的關鍵材料之一。近年來,重材院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最終找到了微量元素添加的黃金比例,開發出低長弧度高導電性金銀鍵合絲,使其能完全替代目前電腦晶片上使用的各類鍵合絲,並能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微型化及特殊分立器件中發揮重要作用。
像金銀鍵合絲這樣的關鍵功能材料,重材院每年都會研發出一批,並在高性能特種合金、稀貴金屬、傳感器敏感材料及應用技術等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值得一提的是,7年前,以重材院為龍頭的國家功能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正式落地北碚,隨後,相關的高新技術企業也紛至沓來。
前不久,新三板上市企業重慶市大正儀表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新型溫度傳感器——鎢錸熱電偶,就得到了重材院的技術支持。大正儀表公司董事長周洪琴介紹:「這種新型傳感器主要用於航空、軍工行業的真空熱處理,測溫可以達到2000℃。」由重材院研發的鎢錸絲就是該傳感器的關鍵核心材料。重慶材料研究院鎢錸絲及其相關應用技術的研發成功,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技術空白。如今,重材院已成為國家鎢錸技術行業標準制定的牽頭單位。
據介紹,圍繞測溫材料、儀表結構材料、貴金屬材料等重點領域,重材院所在的國家功能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已累計申報專利300多件。北碚區科委生產力促進中心副主任姚捷表示,該區將努力把該基地做大做強,打通從科研到小試、中試再到產業化的鏈條,為新材料研發應用創造條件。
作為我國功能材料領域國家重點技術創新平臺,重材院還多次參與國家級重點項目的配套技術研發,研發了一系列重點工程、重大設備和軍工配套所需的關鍵材料與元件。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繼續致力於未來科技領域的探索,不斷提升研發能力和技術轉化能力,為智能工業的發展提供必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