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比頭髮絲還細100萬倍,單個原子的大小怎樣測出?

2020-12-04 火星科普

小小的原子是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非常小,比人類的頭髮還要細100多萬倍。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量出」原子的大小呢?

原子的結構

原子雖小,但它們還有內部結構,並非最基本的粒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則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不過,氕原子核,也就是氫-1原子核,是個例外,這種原子核只有質子,沒有中子。

在原子中,質子和中子通過強核力束縛在一起形成原子核,電子通過電磁力與原子核束縛在一起。原子核是原子中心的一個很小區域,這裡幾乎構成了一個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外的其餘原子部分大都是空的。雖然電子質量佔比非常小,但它們決定了原子的大小。

原子半徑與測量

儘管原子的結構看似簡單,但一個孤立原子的確切大小很難描述,因為原子沒有確定的外邊界。在引力的作用下,行星環繞恆星運動的軌道是確定的,我們可以精確預測出行星在任意一個時間所處的位置,並能知道行星的軌道半徑。然而,對於電子的繞核運動,我們無法進行精確預測。

根據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電子並沒有一個精確的運行軌道,它們會隨機出現在原子核周圍的任意位置,並且我們無法同時測量出電子的位置和速度。我們只能通過概率密度來描繪電子在某個位置出現的概率,這就是所謂的電子云。

原則上,原子核的中心到電子云邊緣的距離是原子半徑。但問題是,電子可以出現在任意地方,甚至可以距離原子核無限遠,所以電子云的邊緣沒有明確的定義,這使得原子的大小也沒有明確的定義,測量單個原子的大小是不可能的。另外,原子所處的狀態不同,半徑也會變得不同。根據不同的定義,原子半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玻爾半徑

根據玻爾模型,電子會在特定軌道上環繞原子核運動,電子所處的軌道能量最低,這個半徑被稱為玻爾半徑,它能在理論上計算出來。

(2)共價半徑

如果兩個原子形成共價鍵,共用電子,那麼,這兩個原子核之間距離的一半被定義為共價半徑。化學鍵的長度可以用X射線、電子、中子衍射和微波光譜來測量。通過轉動光譜可以計算出分子的轉動慣量,從而能夠算出共價鍵的長度,這樣就能確定原子的共價半徑。

(3)金屬半徑

在金屬中,金屬離子會與離域電子之間產生靜電力作用,金屬原子之間會形成金屬鍵。就像共價半徑那樣,相鄰兩個金屬原子核之間距離的一半被定義為金屬半徑。當一束X射線穿過晶格狀排列的金屬時,在其特徵圖案中形成一種清晰的斑點圖案,可以從這種圖案中反向計算出晶體結構和金屬半徑。

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往下的金屬半徑越大,因為價電子處在更大的軌道上。如果從左到右來看元素周期表,那麼,金屬半徑會逐漸變小,因為隨著原子核中質子數的增加,原子核傾向於把電子更緊密地保持在同一層軌道中,導致原子半徑反而隨著質子數的增加而變小。

(4)離子半徑

類似於金屬半徑,離子晶體(比如氯化鈉)的相鄰兩個離子間距的一半被定義為離子半徑。通過X射線衍射的原理,再結合相關理論公式,可以測出離子半徑。

(5)範德華半徑

如果原子之間是通過範德華力而產生相互作用,並沒有成鍵,那麼,相鄰兩個原子核之間距離的一半被定義為範德華半徑。根據範德華方程,結合範德華常數,可以計算出範德華半徑。

原子有多大?

雖然不同原子之間的質量差別很大,但它們的尺寸都差不多。例如,鈽原子的質量是氫原子的200多倍,但鈽原子的直徑只有氫原子的3倍左右。根據測量,原子的直徑一般在0.1至0.5納米,即1×10^-10至5×10^-10米。

掃描隧道顯微鏡下的矽原子

為了觀測到單個原子,只能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這是因為原子的尺寸非常小,比可見光波長還要短得多,所以光學顯微鏡無法直接分辨出單個原子。掃描隧道顯微鏡不僅能夠分辨出單個原子,甚至還能精確操縱單個原子。

原子究竟有多小,可以通過一個直觀的例子來感受一下。如果把一個玻爾半徑為0.05納米的氫原子放大為半徑為2釐米的桌球,那麼,桌球將會變得比地球還大。

相關焦點

  • 如何量出一個原子的大小?
    原子非常小,比人類的頭髮還要細100多萬倍。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量出」原子的大小呢? 原子的結構 原子雖小,但它們還有內部結構,並非最基本的粒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則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不過,氕原子核,也就是氫-1原子核,是個例外,這種原子核只有質子,沒有中子。
  • 你所不知道的原子到底有多小?
    就是藍色區域的1/5那麼大好 現在開始吧毛髮是肉眼可見的 最小的東西之一所以非常適合從毛髮入手 來講解原子的大小一方面因為它很細所對應原子的數量不會大得離譜而另一方面是因為每個人對毛髮的粗細都有清晰的認知當然 毛髮的粗細是不一致的不過頭髮通常粗1/10毫米此外 原子的大小也並不一致原子的尺寸取決於元素的種類
  • 比髮絲還細100萬倍,一粒原子這麼小,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它的?
    審核:小文引言:從高中的物理課本我們可以得知,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即使是兩種不一樣的物質,也有可能是由相同的原子組成的。比如說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原子與碳原子組成的。那麼科學家們到底是怎麼發現原子的?
  • 原子有著怎樣的真實故事!
    還有一個例子,縫衣針的肩頭,注意在肩的肩頭也有一個平面,只不過非常小而幾,縫衣針的肩頭平面也能平鋪5000億原子!這5000億原子又是什麼概念呢?如果一秒鐘數一個的話,那差不多得數1.6萬年才能數完。把一根一毫米的頭髮絲切成等份為一千份,這就是一微米的大小。一般的變形蟲是兩微米,所以你可以理解成一群變形蟲大小。
  • 原子大小黑洞有多厲害,能啃掉地球嗎,過程會怎樣?
    如果這個黑洞的史瓦西半徑有原子大小,那就另當別論了。可如果這些東西都縮到自己的史瓦西半徑內了,也就是那個原子大小的視界裡了,那裡面的逃逸速度就超過了光速,你接近它就可怕了。還是借用朋友計算,如果靠近這個黑洞1米的時候,你的逃逸速度要達到4公裡/秒,天哪,你除非坐在宇宙飛船上,否則就無法逃脫。如果再靠近點,就更沒治了。
  • 原子有顏色嗎?為什麼光學望遠鏡看不見單個原子?
    這裡的關鍵是,顏色是傳統的反射、折射和吸收構成的一個整體現象,即每一束光同時與幾十到幾百萬個原子相互作用。因為可見光的波長從400納米到700納米不等,大約是原子的1000倍時,相比之下,原子的寬度約為0.2納米,原子比用來觀察它們的光要小得多。這種差異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用光學顯微鏡看到單個原子的原因。
  • 北京大學江穎團隊:從原子尺度看清水合離子真容
    「但是,這些離子周圍包裹了幾層水分子,這些水分子的數目和結構是怎樣的,它們在離子周圍是如何分布的,又是如何運動的,水合離子對水的氫鍵結構有什麼影響,困擾了國內外科學家100多年。」  要看清楚水合離子的結構和運動規律,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在實驗上獲得單個離子水合物。
  • 北京大學江穎團隊: 從原子尺度看清水合離子真容
    「但是,這些離子周圍包裹了幾層水分子,這些水分子的數目和結構是怎樣的,它們在離子周圍是如何分布的,又是如何運動的,水合離子對水的氫鍵結構有什麼影響,困擾了國內外科學家100多年。」要看清楚水合離子的結構和運動規律,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在實驗上獲得單個離子水合物。
  • 新技術實現『原子手』 可移動分子內單個原子
    科學家使用超快雷射脈衝將掃描隧道顯微鏡的探針作為超快『原子手』,實現了在萬億分之一秒內推動分子內的單個原子(ShutterStock)新研究在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基礎上,向探針施加超快雷射脈衝,實現了在萬億分之一秒內這樣短的瞬間,以可控的力度推動了分子內的單個原子。
  • 最新《Science》:揭示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
    來自同一合成批次的納米晶體通常在尺寸、晶格畸變和缺陷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精確測定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是了解和預測其物理性質的前提。本文作者通過開發了的具有原子解析度的3D液體池電子顯微鏡,展現了由單個批次合成的具有關鍵結構差異的Pt納米晶的高解析度3D原子排列。得到的結構信息能夠為今後改進合成和理解當前材料的性能提供重要的新指導。
  • 一個原子大小的黑洞掉到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黑洞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位於它中心的奇點,它是黑洞的質點,黑洞所有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比原子還小得多的、幾乎是無限小的點上;而在這個奇點的外圍有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裡因為引力極大,連光子都無法逃脫,所以我們從外界看它是黑色的,我們無法知道裡邊發生了什麼事情,因此將這個黑色區域的邊界稱為「事件視界」,又有人稱之為黑洞的「地平線」。
  • 用一根絲徑極細的絲,快速切割人體,會有什麼後果產生?
    用一根絲徑極細的絲,快速切割人體,會有什麼後果產生?很多人對物理學頗有了解,都知道物體與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力,那就沒有碰撞。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一根絲徑極細的絲真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多種力,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相互作用力和引力,地球擁有引力才相互吸引,只有相互碰撞的物體,才會產生電磁力。用一根絲徑極細的絲,快速切割人體,會有什麼後果產生?
  • 【淺談原子物理】原子的基本狀況之原子質量和大小的測定
    一個完整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組成,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也有一種特殊的電子,帶正電,叫正電子),中子不帶電,中子和質子則是由不同種的夸克組成,當然這都不在本節我們探討的範圍內。現在我們主要先來談一下原子物理中原子質量和大小的測定及其相關的問題。
  • 原子有多大?原子的形狀是怎樣的?
    首先,原子的大小肯定是不一樣的。其次,原子的大小取決於如何定義原子半徑,這並非一個確切的物理量。原子的組成分為原子核以及核外電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通過強核力結合在一起(組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也是受到強核力的束縛),質子和中子數越多,原子核也就越大,這樣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數以及所容納的電子數也會越多。那麼,作為原子的最外圍,電子的邊界即為原子的邊界。由於電子的範圍要比原子核大得多,所以電子的邊界範圍大小就決定著原子的大小。
  • IBM利用磁共振對單個原子成像,未來用於量子計算機
    不同的顯微技術,使科學家能夠看到細胞中的遺傳序列,原子力顯微鏡圖像的解析度甚至能達到原子級別。但IBM阿爾馬登研究中心和首爾基礎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已經將成像技術向前推進了一步,開發出一種全新磁共振成像技術,能夠提供物質前所未有的細節,甚至是樣品中單個原子的細節。
  • 科學家在指甲蓋1億億分之一大小的地方,觀測到原子的三體運動
    單個原子是什麼模樣,原子與原子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對其它生命,不,對其他人來說,這些都是聞所未聞,想所未想的事情。
  • 宇宙是被禁錮的原子?將原子放大2000萬倍後,發現答案沒那麼簡單
    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有邊,還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是沒有邊界的,認為宇宙有邊界的科學家認為宇宙可能就是類似於原子的結構,人類可能禁錮在宇宙中!科學家們在對宇宙的探索當中,發現了宇宙和原子之間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因此有科學家就認為,宇宙可能就是一顆原子,或者是由原子組合而成的。
  • 冷凍電子顯微鏡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
    改變分子成像技術的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稱為冷凍電子顯微鏡,可產生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可分辨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通過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達到原子解析度,研究人員將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了解蛋白質的工作原理,而這些工作原理是其他成像技術(例如X射線晶體學)無法輕易檢查的。
  • 原子明明是空的,為啥原子構成的我們都實實在在?
    我們的身體由器官組成,而器官又是由細胞組成,細胞含有細胞器,細胞器由分子組成,分子本身是由單個原子鏈連接在一起。原子存在於極其微小的尺度上,直徑只有1埃(1埃等於0.1納米,1埃等於10的負10次方米),但它們由更小的成分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
  • 由幾百個原子組成,比頭髮絲的寬度薄...
    由幾百個原子組成,比頭髮絲的寬度薄1000倍  Evelyn Zhang • 2020-07-27 15:48:08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