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電子顯微鏡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

2020-12-05 消防工程師獨門口訣

大家好,我是老李。我致力於翻譯全球最新學術期刊上的文章與大家分享,同時奉上帶有重點詞彙中文釋義的英文原文。喜歡的關注吧。也希望各位科學大神和英文大神不吝賜教。

改變分子成像技術的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稱為冷凍電子顯微鏡,可產生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可分辨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

通過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達到原子解析度,研究人員將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了解蛋白質的工作原理,而這些工作原理是其他成像技術(例如X射線晶體學)無法輕易檢查的。

科學家說,上個月底兩個實驗室報告的這一突破鞏固了cryo-EM作為繪製蛋白質3D形狀的主要工具的地位。最終,這些結構將幫助研究人員了解蛋白質如何在健康和疾病中起作用,並導致產生副作用更少的更好的藥物。

突破界限

Cryo-EM是一種已有數十年歷史的技術,它通過在電子樣品上發射電子並記錄所得圖像來確定其形狀。檢測跳動電子的技術和圖像分析軟體的進步催生了始於2013年左右的「解析度革命」。這導致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的蛋白質結構-幾乎與X射線晶體學獲得的蛋白質結構一樣好,一種較老的技術,當蛋白質晶體受到X射線轟擊時,它們可以根據蛋白質晶體形成的衍射圖來推斷結構。

隨後的硬體和軟體改進導致cryo-EM結構的解析度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但是科學家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X射線晶體學來獲得原子解析度的結構。然而,研究人員可能要花費數月至數年的時間才能使蛋白質結晶,而且許多醫學上重要的蛋白質也無法形成有用的晶體。相比之下,cryo-EM只需要蛋白質在純化溶液中即可。

原子解析度圖足夠精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解析度約為1.2ngstrms(1.2×10 –10 m)。這些結構對於了解酶的作用方式以及利用這些見解來識別可阻斷其活性的藥物特別有用。

為了將cryo-EM推向原子分解,這兩個團隊研究了一種名為載鐵蛋白的鐵儲存蛋白。由於其具有如巖石般的穩定性,該蛋白質已成為冷凍EM的試驗床:以前的記錄3解析度為1.54ngstrms 。

然後,研究小組利用技術改進技術來更清晰地拍攝載鐵蛋白。Stark的團隊在一種儀器的幫助下獲得了1.25-ngstrm的蛋白質結構,該儀器可確保電子在撞擊樣品之前以相似的速度傳播,從而提高了所得圖像的解析度。Scheres,Aricescu及其小組使用了不同的技術來發射以相似速度傳播的電子。他們還受益於一項技術,該技術可降低蛋白質樣品脫離某些電子後產生的噪聲,以及一種更靈敏的電子檢測相機。Scheres說,它們的1.2-ngstrm結構是如此完整,以至於他們可以從蛋白質和周圍水分子中挑選出單個氫原子。

斯塔克認為,融合技術可以將解析度提高到大約1ngstrm,但幅度不會太大。他說:「低於1幾乎無法達到冷凍電磁。」 他的團隊估計,使用現有的最新技術來獲得這種結構將需要「數百年的數據記錄以及不切實際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能力」。

認清

Scheres和Aricescu還測試了其簡化形式的稱為GABA A受體的蛋白質的改進。該蛋白位於神經元的膜中,是全身麻醉,焦慮藥物和許多其他藥物的靶標。去年,Aricescu的研究小組利用冷凍電鏡的蛋白質映射到2.5埃4。但是使用新試劑盒後,研究人員獲得了1.7-ngstrm的解析度,甚至在蛋白質的某些關鍵部位也獲得了更高的解析度。「就像剝去您的眼睛上的模糊感一樣,」 Aricescu說。「按照這個解析度,ngstrm的每一半都會打開整個宇宙。」

該結構揭示了該蛋白質前所未有的細節-包括口袋中的水分子(一種名為組胺的化學物質位於其中)。「這是用於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的金礦,」 Aricescu說,因為它表明了藥物如何置換水分子,從而潛在地減少了藥物的副作用。

相關焦點

  • 牛X的冷凍電鏡!背靠背2篇Nature,首次看見單個原子!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也叫冷凍電鏡技術,是在低溫下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的顯微技術,即把樣品凍起來並保持低溫放進顯微鏡裡面,用高度相干的電子作為光源從上面照下來,透過樣品和附近的冰層,受到散射。瑞士洛桑大學教授雅克・杜博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理察・亨德森分享了這一獎項,獲獎理由是「開發出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也稱為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用於確定溶液中的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簡化了生物細胞的成像過程,提高了成像質量。至今,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已在結構生物學、化學、納米科技等領域大放異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
  •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新突破,精度達單個原子|科學要聞
    · 生物技術 ·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新突破,精度達單個原子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通過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冷凍固定的生物大分子進行成像,通過計算機軟體對所攝取的生物大分子圖像進行圖像處理和計算,並確認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形狀。
  • 低溫電子顯微鏡終於打破了原子解析度的障礙
    低溫電子顯微鏡揭示了載鐵蛋白的原子細節,載鐵蛋白是一種中空的球形蛋白質複合物,可存儲鐵 或者,您可以凍結蛋白質的副本並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較低解析度的方法,稱為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現在,科學家們首次將cryo-EM的解析度提高到了原子水平,從而使他們可以精確定位各種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其解析度可以與X射線晶體學相媲美。 「這真是太神奇了,」密西根大學安阿伯分校的低溫電磁學專家梅拉妮·奧希說。
  • 世界最好顯微鏡問世 可用肉眼看到單個原子
    -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安家落戶,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子,從而使分析化學物變得極為簡單,只用看一眼他們就行。傳統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有限,不能讓研究人員從原子水平來研究材料。此最新的顯微鏡可以達到0.5埃的解析度,是一個碳原子直徑的4四分之一,比最小氫原子的直徑還要小,從而可以讓各個學科的科學家描述原子級別的結構,能比先前更加準確地分析化學物質。
  • 第一次,冷凍電鏡看見單個原子!
    2020年10月22日,這兩個課題組在Nature背靠背發表論文,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了這一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看見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蛋白分子的三維精確原子結構解析對生物學領域中生理過程機理研究至關重要,對原子結構、配位環境更加精確的理解能夠對蛋白功能作用過程和機制進一步理解。隨著硬體和軟體進步,雖然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但是仍然難以在較高的解析度中對每個原子成像。
  • 冷凍電鏡首次觀察到單個原子—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aul Emsley/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冷凍電鏡產生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識別出了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據《自然》報導,兩個實驗室5月底報告的這一突破,鞏固了冷凍電鏡作為繪製蛋白質3D形狀的主要工具的地位。 「這是一個裡程碑,這是肯定的。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突破了,這是最後的解析度屏障。」
  • 苦尋200年,人類終於看到了原子的樣子!英德科學家拍到原子影像
    不過,2020年6月3日,頂級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它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革命性的顯微鏡技術首次看到單個原子》,這是人類首次看到了單個的原子,也是冷凍電鏡技術又一次革命性的發現
  • 《自然》雜誌:低溫電子顯微鏡達到了原子解析度水平
    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重要研究論文,題為:「低溫電磁法測定原子解析度的蛋白質結構」,這種稱為低溫電子顯微鏡的結構生物學技術已經獲得了在蛋白質中定位單個原子的能力。許多科學進步都依賴於儘可能詳細地直接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並且越來越致力於可視化對人類疾病具有關鍵作用的生物成分的原子結構。核磁共振光譜,X射線晶體學和低溫電子顯微鏡是目前使用的三種主要結構生物學技術。在這三種方法中,低溫電子顯微鏡已成為當前確定大型動態複合物結構的有效方法,事實證明,其他方法很難獲得這種認知。
  • 冷凍電鏡技術首次達到了原子解析度
    單粒子電子冷凍顯微鏡(cryo-EM)是解決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有力方法。透射電子顯微鏡,檢測器和自動程序的技術發展,加上用戶友好的圖像處理軟體以及不斷增長的計算能力,使cryo-EM在過去十年中成為成功且不斷擴展的技術。
  • 電子冷凍顯微鏡:利用廉價技術製作高解析度圖像
    哈勒-維滕貝格馬丁路德大學(MLU)的生物化學家們使用標準電子低溫顯微鏡獲得了令人驚訝的好圖像,與更複雜的設備拍攝的圖像不相上下。他們幾乎在原子水平上成功地確定了鐵蛋白的結構。他們的成果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近年來,電子低溫顯微鏡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揭示蛋白質結構方面。
  • 迄今為止最厲害的顯微鏡,究竟能看到什麼?
    將生物樣品通過冷凍技術固定在膜上,在低溫條件下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這種技術被稱為冷凍電鏡技術。簡單地說,這是一種給生物樣品或者生物大分子拍高清圖片,解析大分子結構的技術。或許,有人會問,解析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有什麼意義嗎?即便我們知道了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然後呢?
  • 苦尋200年人類終於看到了原子的樣子!英德科學家拍到原子影像
    不過,2020年6月3日,頂級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它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革命性的顯微鏡技術首次看到單個原子》,這是人類首次看到了單個的原子,也是冷凍電鏡技術又一次革命性的發現(註:之前也有報導稱某些科學家團隊發現過某些原子級別的現象,但多被認為不夠清晰)。
  • 苦尋200年,人類終於看到了原子的樣子!英德科學家拍到原子影像
    不過,2020年6月3日,頂級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它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革命性的顯微鏡技術首次看到單個原子》,這是人類首次看到了單個的原子,也是冷凍電鏡技術又一次革命性的發現(註:之前也有報導稱某些科學家團隊發現過某些原子級別的現象,但多被認為不夠清晰)。
  • Nature 報導冷凍電鏡解析度首次提升到原子水平|學霸晚報
    報導稱,這種做法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儘管一些醫學專家認為這類試驗在倫理上有問題,但「挑戰試驗」可以在比尋常手段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臨床試驗。(來源:環球網,BBC) 科研進展 首次將低溫電子顯微鏡解析度提升到原子水平
  • 我們通過顯微鏡看到的原子,是原子的原子核,還是包括電子在內的...
    我們通常在所謂的電子顯微鏡下看到「原子」,即解析度達到原子尺度電子顯微鏡的高解析度圖像。可以看到電子原子,」這是STM(在公眾更好地了解)和HRTEM(事實上,幾乎所有的TEM),但它是一個球面像差校正透射電鏡、乾等,一些重建技術如三維原子探針可以看到「在某種意義上的原子,在這裡暫不介紹。第一個概念的表達,所謂成像,需要用一定的對比度來反映物體的形態。
  • 深圳首次揭秘滅活新冠病毒真實形貌:採用冷凍電子顯微鏡
    IT之家3月6日消息 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消息,近日,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與南方科技大學聯合,從臨床新冠肺炎病例獲取生物樣本,首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到新冠病毒經滅活後的真實形貌,為新冠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
  • 2017諾貝爾化學獎:三科學家發明冷凍電子顯微鏡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45分許,諾貝爾獎評委會主席格榮·漢森(Goran Hansson)宣布,因發明用於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測定的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瑞士洛桑大學的雅克·杜伯謝(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理查·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獲得
  •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探索生命奧秘的「利器」!
    大家好,小林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這項技術可能大多數人都不了解,也有可能聽都沒聽說過,甚至有人會說這麼高大上的東西和我們平常老百姓有啥關係?但今天小林就和您講一講它和我們普通老百姓的關係。
  • 利用X射線晶體學及冷凍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確定大分子結構
    從X射線晶體學到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幾種不同的成像技術已成功地用於眾多大分子的結構表徵。圖片來源:Sergei Drozd / Shutterstock.com什麼是大分子?儘管多達80%的生物由小分子組成,包括無機離子,有機分子,主要是水,但生物的其餘部分則由大分子組成。大分子可以是蛋白質,多糖或遺傳物質(如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形式。
  •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帶來結構生物學領域新革命
    前不久,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德裔生物物理學家阿希姆·弗蘭克和英國分子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理察·亨德森,以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浙江大學對冷凍電鏡技術同樣十分重視,由學校自籌資金6000萬建立冷凍電鏡中心,這在國內首開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