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晚報 準時更新
第一時間 追蹤學術熱點
新冠疫苗
世界首次!英國啟動爭議性疫苗試驗,上千人將主動感染新冠病毒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20 日報導,為了加速研製出新冠疫苗,英國政府周二上午宣布,將開展一些有爭議的疫苗試驗,即「挑戰試驗」。
只有在 18 歲到 30 歲之間身體健康的人才會被選為志願者。志願者將接種新冠疫苗,然後將自己主動暴露在新冠病毒下,以便在受控環境中測試疫苗。報導稱,這種做法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儘管一些醫學專家認為這類試驗在倫理上有問題,但「挑戰試驗」可以在比尋常手段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臨床試驗。
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報導稱,試驗將在倫敦北部一家醫院的隔離病房進行。在吸入稀釋劑量的新冠病毒後,試驗參與者將被密切監測,科學家和醫生將能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以及新冠疫苗的效果。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傳染病系「人體挑戰」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克裡斯・丘(Chris Chiu)博士解釋說:「通過人體挑戰研究,以獨特的方式增進對新冠肺炎的了解,並加速許多潛在的新冠肺炎治療方法以及疫苗的開發進度」。(來源:環球時報)
牛津疫苗試驗一自願者死亡,死因為新冠肺炎及併發症
圖片來源:路透社
巴西《環球報》21 日報導稱,巴西一名參與牛津大學新冠病毒疫苗試驗的自願者死亡。該信息的真實性已被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證實。
據悉,死亡的自願者是一名 28 歲的男性醫生,其此前身體狀況良好,於 7 月下旬接種了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聯合研發的疫苗,在 9 月感染新冠病毒,本月 15 日因新冠肺炎及併發症不幸死亡。然而,Anvisa 並未透露該自願者是否接種了疫苗或安慰劑。在該試驗中,安慰劑組接種的是已經獲批的一種腦膜炎疫苗。該機構稱,根據道德保密承諾,相關數據不對外披露。
另據 BBC 報導,該疫苗試驗將繼續進行,牛津大學稱經過「仔細評估」認為沒有安全風險。而阿斯利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不能對個別案例進行評論,但是「可以證明(試驗)遵守了所有要求的評估程序」。(來源:環球網,BBC)
科研進展
首次將低溫電子顯微鏡解析度提升到原子水平
圖片來源:PAUL EMSLEY/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英國和德國的兩組研究人員首次將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的解析度提高到了原子水平,可以計算出單個原子的位置。研究成果 10 月 21 日在《自然》(Nature)發表。
研究人員在繪製蛋白質的細微結構時常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法,用電子轟擊凍結蛋白質的副本,通過檢測器記錄電子的偏轉,用軟體計算得出蛋白質的組成和形狀。這種方法獲得的圖像解析度常常較低。現在,藉助於電子束技術、檢測器和軟體的改進,研究人員成功將顯微鏡分辨範圍縮小到 1.25 埃或更高,從而可以精確定位各種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解析度可與傳統的 X 射線衍射法相匹敵,冷凍電子顯微鏡法有望在結構生物學研究中有更廣泛的應用。(來源:Nature,Science news)
專家點評Nat Methods| 新型紅色螢光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的開發及應用
2020 年 10 月 21 日,北京大學李毓龍實驗室、紐約大學 Dayu Lin 實驗室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Guohong Cui 實驗室合作在Nature Method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Next-generation GRAB sensors for monitoring dopaminergic activity in vivo的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型紅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的開發及應用。
圖片來源:Nature Methods
(來源:BioArt)
Cell子刊:睡得少又不犯困,這個讓人羨慕嫉妒的基因突變,會導致自然短睡眠
2020 年 10 月 15 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傅嫈惠、Louis J Ptáček 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 Cell 子刊Current Biology雜誌上發表題為:Mutations in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1 Contribute to Natural Short Sleep Trait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發現了導致自然短睡眠的同一基因 —— 代謝型穀氨酸受體 1(GRM1)的兩個不同的突變。更重要的是,攜帶該基因突變的人和小鼠都表現出了短睡眠行為,且大腦切片顯示,這兩種突變都改變了大腦的神經特性,增加了興奮性突觸傳遞,導致短睡眠表型。
圖片來源:Current Biology
(來源:Bio 生物世界)
訃告
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奠基人、著名心血管專家陳湛教授逝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10 月 20 日對外發布消息稱,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奠基人、原心臟內科主任、著名心血管專家陳湛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 2020 年 10 月 17 日去世,享年 89 歲。
公開資料顯示,陳湛,從事心血管臨床和科研工作六十載,具有極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冠心病、心律失常、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及疑難病症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及獨到的見解,尤其擅長冠心病,高血壓,難治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診治。
在國內率先開展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承擔多項臨床科研課題,培養碩士研究生,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心血管臨床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編寫《實用心臟病治療學》等多部學術著作。(來源:澎湃新聞)
疫情通報
20 日 31 省區市新增境外輸入 11 例
10 月 20 日,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11 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廣東 3 例,四川 3 例,上海 2 例,河南 2 例,福建 1 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 22 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 721 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 1 例。
截至 20 日 24 時,現有確診病例 247 例(其中重症病例 3 例),現有疑似病例 5 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 8557 人。當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15 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 3 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 12 例(均為境外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 403 例(境外輸入 402 例)。(來源:國家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