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電鏡首次觀察到單個原子—新聞—科學網

2020-11-30 科學網

 

去鐵蛋白的冷凍電鏡圖譜。圖片來源:Paul Emsley/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冷凍電鏡產生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識別出了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據《自然》報導,兩個實驗室5月底報告的這一突破,鞏固了冷凍電鏡作為繪製蛋白質3D形狀的主要工具的地位。

「這是一個裡程碑,這是肯定的。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突破了,這是最後的解析度屏障。」領導了其中一項研究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生物化學家和電子顯微鏡學家Holger Stark說。另一項研究由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結構生物學家Sjors Scheres和Radu Ariescu領導。兩篇文章均發布在bioRxiv預印本伺服器上。

原子解析度圖足夠精確,可以在約1.2×10–10 米的解析度下清楚地分辨出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這些結構對於理解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利用這些見解來識別能夠阻止其活性的藥物特別有用。

為了讓冷凍電鏡達到原子解析度,這兩個團隊研究了一種名為去鐵蛋白的蛋白質。由於其穩定性,這種蛋白質已經成為冷凍電鏡的試驗臺:該蛋白質結構的解析度為1.54×10–10 米,這是之前的記錄。

隨後,研究小組通過技術改進,拍攝到了更清晰的去鐵蛋白照片。Stark研究小組得到了這種蛋白質的1.25×10–10 米結構,提高了所得圖像的解析度。

英國團隊獲得的1.2×10–10 米結構非常完整,Scheres說,他們可以分辨出蛋白質和周圍水分子中的單個氫原子。

Scheres和Aricescu還測試了對一種名為GABAA受體的蛋白質的簡化形式的改進。這種蛋白質位於神經元膜,是全身麻醉劑、焦慮藥物和許多其他藥物的靶標。去年,Aricescu團隊使用冷凍電鏡將該蛋白質定位到2.5×10–10 米。但使用新的試劑盒,研究人員獲得了1.7×10–10 米解析度。Aricescu說:「這就像在你的眼睛上剝去一層模糊的東西。在這個解析度下,每0.5×10–10 米就打開了一個完整的宇宙。」

Scheres說,這些突破可能會鞏固冷凍電鏡作為大多數結構研究首選工具的地位。但Stark認為,X射線晶體學仍保留一些吸引力。如果一種蛋白質可以結晶,那麼它就能在很短時間內相對高效地生成與數千種潛在藥物相結合的結構,不過仍然需要數小時到數天的時間,才能為極高解析度的低溫電磁結構生成足夠的數據。

Stark說:「每種技術都有優缺點。人們已經發表了很多論文和評論稱冷凍電鏡的這些最新進展將成為X射線的死亡信號。我對此表示懷疑。」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1/2020.05.21.106740

https://doi.org/10.1101/2020.05.22.11018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牛X的冷凍電鏡!背靠背2篇Nature,首次看見單個原子!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也叫冷凍電鏡技術,是在低溫下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的顯微技術,即把樣品凍起來並保持低溫放進顯微鏡裡面,用高度相干的電子作為光源從上面照下來,透過樣品和附近的冰層,受到散射。冷凍電鏡作為一種能幫助我們探尋生命微觀奧秘的有力技術,在激蕩中,已然走過 40 年時光,如今步入了看清原子的時代。2020 年 6 月 3 日,Nature 在線發表了題為「它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革命性的顯微鏡技術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的在線報導,濃墨重彩地介紹了冷凍電鏡在分辨上的重大突破。
  • 第一次,冷凍電鏡看見單個原子!
    2020年10月22日,這兩個課題組在Nature背靠背發表論文,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了這一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看見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蛋白分子的三維精確原子結構解析對生物學領域中生理過程機理研究至關重要,對原子結構、配位環境更加精確的理解能夠對蛋白功能作用過程和機制進一步理解。隨著硬體和軟體進步,雖然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但是仍然難以在較高的解析度中對每個原子成像。
  • 科學網—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據《科學》報導,現在,科學家們第一次將冷凍電鏡的解析度提高到原子水平,以精確定位各種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其解析度可與X射線晶體學相媲美。 「看到這種程度的細節太不可思議了,它十分美麗。」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冷凍電鏡技術專家Melanie Ohi說。
  • 冷凍電子顯微鏡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
    改變分子成像技術的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稱為冷凍電子顯微鏡,可產生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可分辨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通過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達到原子解析度,研究人員將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了解蛋白質的工作原理,而這些工作原理是其他成像技術(例如X射線晶體學)無法輕易檢查的。
  • 被Nature翻牌的bioRxiv——冷凍電鏡發展到原子級別解析度水平
    撰文 | 雪月載鐵蛋白的冷凍電鏡圖。來源:Paul Emsley / 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它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顯微成像技術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Nature 新聞報導了2020年5月22日同時發表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的兩篇關於冷凍電鏡裡程碑式的突破,將解析度提高到單個原子水平。這一突破鞏固了cryo-EM在繪製蛋白質結構圖譜中的主導工具地位。
  • 冷凍電鏡技術「接管」結構生物學—新聞—科學網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作者:文樂樂冷凍電鏡揭示了去鐵鐵蛋白的原子細節圖片來源:PAUL EMSLEY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浙大冷凍電鏡中心首次解析蛋白質原子解析度結構—新聞—科學網
    浙江大學科學家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第一次對人腦中的「剎車」——GABAA受體進行原子解析度的解析,得到了一種處於開放狀態的GABAA受體三維結構。該成果在《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 GABA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一種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它們調節作用在於讓神經功能免於過度興奮或者過於敏感。
  • Nature 報導冷凍電鏡解析度首次提升到原子水平|學霸晚報
    只有在 18 歲到 30 歲之間身體健康的人才會被選為志願者。志願者將接種新冠疫苗,然後將自己主動暴露在新冠病毒下,以便在受控環境中測試疫苗。報導稱,這種做法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儘管一些醫學專家認為這類試驗在倫理上有問題,但「挑戰試驗」可以在比尋常手段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臨床試驗。
  • 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舉行—資訊—科學網
    科學網上海7月30日訊(記者黃辛)今天,「2014冷凍電鏡(cryo-EM)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暨第七屆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學校
  • 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5 22:25:16 近日,德國馬普研究所Holger Stark及其課題利用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 冷凍電鏡技術揭示生物分子細節(科技大觀)
    大約300多年前,列文虎克和羅伯特·胡克發明了光學顯微鏡,人類首次用光學透鏡窺探到了「細胞級」的微觀世界。光學顯微鏡主要是利用光通過透明介質的折射原理,對光進行聚焦,從而實現圖像的放大。目前,我們可以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運動和細胞分裂等單個細胞狀態。
  • 冷凍電鏡技術首次達到了原子解析度
    在高於4的解析度下,開始可以建立原子模型,但是直接可視化蛋白質結構確定真實原子位置需要更高的解析度(優於1.5),而到目前為止,cryo-EM尚未實現。原子位置的直接可視化對於理解蛋白質催化的化學反應的機理以及研究藥物如何結合和幹擾蛋白質的功能至關重要。
  • 苦尋200年,人類終於看到了原子的樣子!英德科學家拍到原子影像
    不過,2020年6月3日,頂級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它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革命性的顯微鏡技術首次看到單個原子》,這是人類首次看到了單個的原子,也是冷凍電鏡技術又一次革命性的發現
  • 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原標題: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0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利用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重要成果——冷凍電鏡技術,攻克了與基因表達有關的一種重要蛋白的結構難題。
  • 苦尋200年人類終於看到了原子的樣子!英德科學家拍到原子影像
    》,這是人類首次看到了單個的原子,也是冷凍電鏡技術又一次革命性的發現(註:之前也有報導稱某些科學家團隊發現過某些原子級別的現象,但多被認為不夠清晰)。,比常見的塵埃還要小一些,實際上原子小到超乎想像,在我們出汗時從身上滴下的一滴汗水中,就含有大約5億億個原子,在如此之小的幅度內,想看到原子的樣子,當然是極其困難的。
  • 苦尋200年,人類終於看到了原子的樣子!英德科學家拍到原子影像
    不過,2020年6月3日,頂級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它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革命性的顯微鏡技術首次看到單個原子》,這是人類首次看到了單個的原子,也是冷凍電鏡技術又一次革命性的發現(註:之前也有報導稱某些科學家團隊發現過某些原子級別的現象,但多被認為不夠清晰)。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新聞—科學網
    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 操控原子-分子體系的所有自由度,一直以來是量子體系調控的追求。從雷射冷卻原子到超冷原子再到原子量子計算,對原子體系量子態的操控達到了非常精密的程度。然而,從原子相干地生成分子從而實現原子-分子之間的相干轉化,看似一步之遙,實則面臨眾多挑戰。
  • 科學家開發出原子解析度下的單顆粒冷凍電鏡
    科學家開發出原子解析度下的單顆粒冷凍電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3 14:31:21 近日,英國MRC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Sjors H. W. Sch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