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冷凍電鏡揭示了去鐵鐵蛋白的原子細節。圖片來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據《科學》報導,現在,科學家們第一次將冷凍電鏡的解析度提高到原子水平,以精確定位各種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其解析度可與X射線晶體學相媲美。

「看到這種程度的細節太不可思議了,它十分美麗。」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冷凍電鏡技術專家Melanie Ohi說。更佳的解析度準確揭示了複雜的細胞機器是如何工作的,這意味著冷凍電鏡的改進可能會給生物學帶來無數新見解。

為了繪製蛋白質結構圖,科學家從20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使用X射線晶體學。藉助X射線轟擊結晶化的蛋白質,並分析X射線的反彈方式,科學家可以計算出蛋白質可能的構成和形狀。幾十年來,X射線束、探測器和計算機能力的改進使這種方法變得快速而準確。

但是,當蛋白質特別大、在核糖體等複雜的環境中工作或者不能結晶時,這種方法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使用冷凍電鏡對不需要結晶的冷凍蛋白質副本發射電子,探測器記錄電子的偏移,精密的軟體將圖像「縫合」在一起,也可計算出蛋白質的組成和形狀。

此前,日本的研究人員已經表明,他們可以將一種叫作去鐵鐵蛋白的腸道蛋白質的解析度縮小至1.54埃——這還沒有達到可以區分單個原子的程度。

現在,在電子束技術、探測器和軟體進一步的幫助下,來自英國和德國的兩組研究人員已經將解析度縮小到1.25埃或更小。10月21日, 他們在《自然》上報告說,這已經足以計算出單個原子的位置。

增強的解析度或使更多的結構生物學家選擇使用冷凍電鏡技術。目前,這項技術只適用於異常堅硬的蛋白質。下一步,研究人員將努力在剛性較小、較大的蛋白質複合物(如剪接體)中達到類似清晰程度的解析度。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29-0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據《科學》報導,現在,科學家們第一次將冷凍電鏡的解析度提高到原子水平,以精確定位各種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其解析度可與X射線晶體學相媲美。 「看到這種程度的細節太不可思議了,它十分美麗。」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冷凍電鏡技術專家Melanie Ohi說。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圖片來源:PAUL EMSLEY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冷凍電鏡首次觀察到單個原子—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aul Emsley/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冷凍電鏡產生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識別出了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據《自然》報導,兩個實驗室5月底報告的這一突破,鞏固了冷凍電鏡作為繪製蛋白質3D形狀的主要工具的地位。 「這是一個裡程碑,這是肯定的。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突破了,這是最後的解析度屏障。」
  • 冷凍電鏡技術「接管」結構生物學—新聞—科學網
  • 被Nature翻牌的bioRxiv——冷凍電鏡發展到原子級別解析度水平
    撰文 | 雪月載鐵蛋白的冷凍電鏡圖。來源:Paul Emsley / 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它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顯微成像技術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Nature 新聞報導了2020年5月22日同時發表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的兩篇關於冷凍電鏡裡程碑式的突破,將解析度提高到單個原子水平。這一突破鞏固了cryo-EM在繪製蛋白質結構圖譜中的主導工具地位。
  • 浙大冷凍電鏡中心首次解析蛋白質原子解析度結構—新聞—科學網
    浙江大學科學家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第一次對人腦中的「剎車」——GABAA受體進行原子解析度的解析,得到了一種處於開放狀態的GABAA受體三維結構。該成果在《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 GABA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一種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它們調節作用在於讓神經功能免於過度興奮或者過於敏感。
  • 冷凍電鏡的解析度革命
    Amunts等人利用冷凍電鏡獲得線粒體核糖體大亞基3.2埃的解析度結構,還有最近利用冷凍電鏡獲取的其他一些高解析度結構,這些成就預示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獲取近原子解析度的大分子結構將不再是X射線晶體學和核磁共振的特權。
  • 標配Titan Krios G3i冷凍電鏡解析原子解析度結構
    責編 | 酶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已成為繼X-射線晶體學之外,用來表徵生物學樣品高解析度結構的常用工具。截至目前,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已經解析了4000多個解析度為近原子水平(2~4 Å)的生物樣品【1】。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也逐漸成為解析膜蛋白、大型蛋白複合物結構的首選方法,一方面是因為它不需要晶體,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可以處理具有不同組成和/或不同構象的生物樣品。
  • 第一次,冷凍電鏡看見單個原子!
    這使得蛋白質結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幾乎與X射線晶體學獲得的結構一樣好,X射線晶體學是一種更古老的技術,當蛋白質晶體受到X射線轟擊時,它會從蛋白質晶體的衍射圖案中推斷出結構。2013年以來,冷凍電鏡一直在尋找突破,以擺脫X-射線晶體學,成為結構生物學領域的絕對霸主。但是,它還存在一個關鍵問題懸而未決:解析度不夠高!
  • 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舉行—資訊—科學網
    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生物冷凍電鏡技術,隨著透射電鏡自身硬體水平、計算方法,尤其是直接電子探測成像技術的發展與提高,其對生物超大分子複合體的結構解析能力已達到近原子解析度水平,成為架設在從細胞水平到原子解析度水平之間的重要橋梁。該技術無需結晶、樣品需求量很低,尤其適用於超大分子複合體的結構解析,因此與其他經典結構生物學研究方法如X射線晶體衍射學、核磁共振等形成很好的互補。
  • 科學家開發出原子解析度下的單顆粒冷凍電鏡
    科學家開發出原子解析度下的單顆粒冷凍電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3 14:31:21 近日,英國MRC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Sjors H. W. Scheres、A.
  • 解析度的突破,冷凍電鏡會取代晶體學嗎?
    已有的核糖體晶體結構的解析度不高(約3 Å),阻礙了相關藥物的研發進展。隨著技術的進步,高解析度冷凍電鏡正在挑戰X射線晶體學在結構生物學的傳統地位(詳情請見BioArt報導:Cryo-EM 實現 1.25Å 解析度,可視化單個原子以及化學修飾 | 被 Nature 翻牌的 bioRxiv :cryo-EM 解析度發展到原子級別 )。
  • 程亦凡在Cell發文介紹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
    這兩篇文章由淺入深的介紹了風頭正勁的單顆粒冷凍電鏡,為想要試水這一技術的新手們提供了入門指南,並且詳細介紹了這一技術近年來取得的重要突破。   程亦凡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副教授,他原本是物理學博士,後來改用物理學方法研究生物問題。近來,程亦凡在冷凍電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Nature背靠背:技術革命!冷凍電鏡技術首次達到了原子解析度
    在高於4的解析度下,開始可以建立原子模型,但是直接可視化蛋白質結構確定真實原子位置需要更高的解析度(優於1.5),而到目前為止,cryo-EM尚未實現。原子位置的直接可視化對於理解蛋白質催化的化學反應的機理以及研究藥物如何結合和幹擾蛋白質的功能至關重要。
  • 冷凍電鏡大突破,更快、更好、更便宜
    探測反彈電子的技術和圖像分析軟體的進步催生了一場始於2013年左右的「解析度革命」。尤其是2017年獲得諾貝爾獎以來,冷凍電鏡一直在尋找突破,以實現更高的解析度。不斷突破2019年12月26日,顏寧教授團隊簡單改變了石墨烯grids的製備方法,幫助冷凍電鏡上了一個新臺階。
  • 劃時代的冷凍電鏡技術--中國數字科技館
    獲獎理由是「開發出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也稱為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用於確定溶液中的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簡化了生物細胞的成像過程,提高了成像質量。  但事實上,以上兩種常用的傳統手段都不能讓研究者獲得高解析度的大型蛋白複合體結構,致使生物結構學領域的發展受困於成像技術。2013年,冷凍電鏡技術出現突破:不需要結晶且需要樣品量極少,即可迅速解析大型蛋白複合體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 冷凍電鏡技術如何革新生物學
    2013年年底,結構生物學經歷了一場「解析度革命」,許多生物大分子的神秘面紗紛紛被揭開。冷凍電子顯微鏡(以下簡稱「冷凍電鏡」)是結構生物學的重要研究工具、重要突破,其結構解析的解析度已從納米尺度進入埃尺度(即原子尺度),成為可以與X射線晶體學相媲美的結構解析方法。
  • 牛X的冷凍電鏡!背靠背2篇Nature,首次看見單個原子!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也叫冷凍電鏡技術,是在低溫下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的顯微技術,即把樣品凍起來並保持低溫放進顯微鏡裡面,用高度相干的電子作為光源從上面照下來,透過樣品和附近的冰層,受到散射。至今,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已在結構生物學、化學、納米科技等領域大放異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冷凍電鏡作為一種能幫助我們探尋生命微觀奧秘的有力技術,在激蕩中,已然走過 40 年時光,如今步入了看清原子的時代。
  • 程亦凡談冷凍電鏡技術發展——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副教授...
    儘管人們早已認識到,冷凍電鏡有潛力達到原子級別的解析度,但現在要實現這一點還面臨著許多的挑戰。  不用結晶直接解析蛋白質結構,並達到近原子解析度,這無異於是一場革命。那麼,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是否意味著X射線晶體學時代即將結束呢?在程亦凡看來,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  他說:「就目前來說,雖然冷凍電鏡的解析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我們可以看清小分子與蛋白質間的結合位點,但還無法看清楚小分子和蛋白質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
  • 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因此,冷凍電鏡的方法技術在很長時間內只能確定個頭比較大的樣品的結構,比如病毒顆粒的結構,而且通常解析度都不高。然而隨著工程技術和算法的不斷發展,能夠確定的解析度也越來越高(圖1(a)),2016 年發布的穀氨酸脫氫酶結構的解析度甚至已經達到了1.8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通過冷凍電鏡技術得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圖1(b)),冷凍電鏡正備受科學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