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冷凍電鏡中心首次解析蛋白質原子解析度結構—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訊(記者 江耘)輾轉反側睡不著的夜晚,你的大腦可能處於異常興奮的狀態。科學家認為,這與大腦中一種叫GABA(g-氨基丁酸)的神經遞質有關,它們負責在神經系統中「踩剎車」,對調節大腦的興奮性至關重要。

浙江大學科學家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第一次對人腦中的「剎車」——GABAA受體進行原子解析度的解析,得到了一種處於開放狀態的GABAA受體三維結構。該成果在《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

GABA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一種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它們調節作用在於讓神經功能免於過度興奮或者過於敏感。人腦中有30%的神經元能夠被GABA結合,神經元接收GABA的蛋白就是GABAA受體,也就是那個「剎車」。

「『剎車』作用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相位性調節,只有開或者關兩種類型;一種是緊張性調節,是調節神經對於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我們這次研究的是第二種GABAA受體。」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葉升說道。

GABAA受體是在一次偶然中被發現的。當時,人們偶然發現苯二氮卓具有鎮靜催眠的作用,科學家順藤摸瓜找到了這個「剎車」就是GABAA受體。它是一個氯離子通道,通過開關離子通道來發揮功能。但是發現20多年來,關於如何GABA如何選擇性結合到受體仍不清楚。

誕生於2013年的冷凍電鏡技術,是人類理解生命現象的「神助攻」。在冷凍電鏡中心,科研人員將純化的人源GABAA受體滴在特製的銅網上,並快速冷卻到零下190度。科學家在電鏡下清晰地看到一個個蛋白,並通過計算機最終繪製出GABAA受體解析度為3.5埃(1埃=0.1納米)的三維原子結構。

從俯視圖上看,GABA結合在受體上時,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中央的孔道,氯離子得以經過通道,神經信號因此進一步傳遞。

據了解,今年6月至今,全球共有英國牛津大學、美國西南醫學中心、俄勒岡健康中心和浙江大學四個實驗室報導了不同的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

科學家認為,GABAA受體結構的解析,為進一步開展藥物和GABAA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開發更有效、安全的藥物打下了基礎。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冷凍電鏡首次觀察到單個原子—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aul Emsley/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冷凍電鏡產生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識別出了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據《自然》報導,兩個實驗室5月底報告的這一突破,鞏固了冷凍電鏡作為繪製蛋白質3D形狀的主要工具的地位。 「這是一個裡程碑,這是肯定的。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突破了,這是最後的解析度屏障。」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浙大教授解讀諾貝爾化學獎 通過冷凍電鏡解析生命奧秘
    諾獎官方給出的獲獎理由是「為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同時,諾獎官方宣稱,冷凍電鏡技術為生物化學行業帶來了一場革命。圖像是理解的關鍵。科學上的重大突破,其根源常常來自成功地創造出肉眼不可見物體的圖像。在生物化學的領域,冷凍電子顯微鏡讓研究者可以凍結運動中的生物分子,看到以前從未見過的生物進程。
  • 標配Titan Krios G3i冷凍電鏡解析原子解析度結構
    截至目前,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已經解析了4000多個解析度為近原子水平(2~4 Å)的生物樣品【1】。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也逐漸成為解析膜蛋白、大型蛋白複合物結構的首選方法,一方面是因為它不需要晶體,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可以處理具有不同組成和/或不同構象的生物樣品。
  • 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5 22:25:16 近日,德國馬普研究所Holger Stark及其課題利用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 科學網—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據《科學》報導,現在,科學家們第一次將冷凍電鏡的解析度提高到原子水平,以精確定位各種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其解析度可與X射線晶體學相媲美。 「看到這種程度的細節太不可思議了,它十分美麗。」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冷凍電鏡技術專家Melanie Ohi說。
  • 被Nature翻牌的bioRxiv——冷凍電鏡發展到原子級別解析度水平
    撰文 | 雪月載鐵蛋白的冷凍電鏡圖。來源:Paul Emsley / 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它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顯微成像技術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Nature 新聞報導了2020年5月22日同時發表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的兩篇關於冷凍電鏡裡程碑式的突破,將解析度提高到單個原子水平。這一突破鞏固了cryo-EM在繪製蛋白質結構圖譜中的主導工具地位。
  • 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舉行—資訊—科學網
    這次會議於7月26日至30日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籌)舉行。 會議旨在加強我國生物冷凍電鏡領域與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生物冷凍電鏡高技術人才及年輕後備人才,加強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科研實力,並藉助大會的舉辦將國家蛋白質中心這一平臺打造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生物冷凍電鏡領域人才交流與合作、科研探索與創新的實踐基地。
  • 中國科大成功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畢國強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課題組與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梅曄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中心主要通過發展和應用冷凍電鏡斷層三維重構顯微成像、高通量全腦三維光學顯微成像、高時空精度的電生理與電化學檢測和智能計算等技術,獲取和分析腦神經系統精細結構和活動的海量數據信息,揭示神經系統信息處理的機制和原理,而這些基礎研究成果除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也可能會啟發新一代人工智慧和腦疾病診療技術。」
  • 冷凍電鏡技術「接管」結構生物學—新聞—科學網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圖片來源:PAUL EMSLEY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顏寧等解析首個真核生物鈉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新聞—科學網
    年2月1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顏寧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近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Structure of a eukaryotic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at near atomic resolution)的研究長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
  • 牛X的冷凍電鏡!背靠背2篇Nature,首次看見單個原子!
    2020 年 6 月 3 日,Nature 在線發表了題為「它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革命性的顯微鏡技術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的在線報導,濃墨重彩地介紹了冷凍電鏡在分辨上的重大突破。2020年10月9日,Science也報導了英國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MRC實驗室Naydenova等人讓冷凍電鏡技術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巧妙設計!
  • 我國科學家拓展冷凍電鏡解析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分辨極限
    冷凍電鏡(cryo-EM)單顆粒分析技術已經成為結構生物學眾多結構解析方法中異軍突起的一支,在膜蛋白的結構解析中更是發揮著與日俱增的作用。目前的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已經能較容易地將分子量大於300千道爾頓且生化性質穩定的蛋白質解析至近原子解析度(約3 埃水平)。但由於小分子量蛋白質(一般為小於200千道爾頓)顆粒在冷凍樣品中襯度不足等原因,小分子量蛋白質的高分辨解析工作對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仍然是很大的挑戰。
  • 冷凍電鏡:新時代蛋白質科學和藥物研發的利器
    作為當前結構生物學領域最為前沿的成像技術之一,冷凍電鏡技術已經能夠將生物大分子複合體的結構解析能力拓展至原子解析度水平,特別適用於解析複雜的超大分子複合體的三維精細結構及動態結構,在小分子藥物及疫苗的開發中亦顯露出巨大的潛力。
  • 浙大學者解析史前光合細菌的反應中心空間結構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良渚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合作,通過冷凍電鏡技術,在全球率先解析了一種古老的光合細菌——綠硫細菌的光合反應中心空間結構。11月20日,該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頂級雜誌《科學》上。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之一,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則是該過程中實現光能—電能轉化的核心結構。
  • 冷凍電鏡的解析度革命
    精確認識細胞當中的大分子結構對於理解它們的功能至關重要。Amunts等人利用冷凍電鏡獲得線粒體核糖體大亞基3.2埃的解析度結構,還有最近利用冷凍電鏡獲取的其他一些高解析度結構,這些成就預示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獲取近原子解析度的大分子結構將不再是X射線晶體學和核磁共振的特權。
  • 【深度學習】從冷凍電鏡電子密度圖識別蛋白質二級結構
    ,但在2016至2018年期間上傳到電子顯微鏡資料庫(EMDB)的大分子結構中,有超過50%的結構的解析度是在5到10埃甚至更低,這些中等解析度的冷凍電鏡譜(EMmap)很難用於結構的從頭模建,比如對於蛋白質,5-8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譜只能看到部分的二級結構,而難以知曉完整的主鏈。
  • 生命學院王宏偉課題組發文報導目前利用冷凍電鏡方法解析的最小...
    目前的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已經能較容易地將分子量大於300千道爾頓且生化性質穩定的蛋白質解析至近原子解析度(約3 埃水平)。但由於小分子量蛋白質(一般為小於200千道爾頓)顆粒在冷凍樣品中襯度不足等原因,小分子量蛋白質的高分辨解析工作對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仍然是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