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等解析首個真核生物鈉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新聞—科學網

2020-12-03 科學網

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拓撲圖和三維電鏡結構

2017年2月1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顏寧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近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Structure of a eukaryotic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at near atomic resolution)的研究長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以下簡稱「鈉通道」)的3.8 Å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為理解其作用機制和相關疾病致病機理奠定了基礎。

重要性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英國科學家霍奇金和赫胥黎發現了動作電位;之後發現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通道)引發動作電位,而電壓門控鉀離子通道(Kv通道)則終結動作電位,恢復至靜息狀態。自此科學界展開了針對鈉通道方方面面延續至今的系統研究;可以說,對鈉通道的研究構成了過去60多年電生理研究的重要基石。

鈉通道是所有動物中電信號的主要啟動鍵,而電信號則是神經活動和肌肉收縮等一系列生理過程的控制基礎。在人體中,一共有九種已知的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亞型,在不同的器官和生理過程中發揮作用。鈉通道的異常會導致一系列與神經、肌肉和心血管相關的疾病,特別是癲癇、心律失常和持續性疼痛或者無法感知痛覺等;迄今已經在人體的九種鈉通道蛋白中發現了一千多個與已知疾病相關的點突變。此外,鈉通道也是許多局部麻醉劑以及自然界中大量的神經毒素的直接靶點,許多蛇毒、蠍毒、蜘蛛毒素等,都是作用於鈉離子通道而產生不良後果。

鈉通道是諸多國際製藥公司的研究靶點,有著巨大的製藥前景。獲取鈉通道的精細三維結構對於理解其工作機理以及製藥至關重要。

技術難度

除了作為膜蛋白通常具有的技術難度之外,對於真核鈉通道高解析度三維結構的解析還存在著幾道額外的很難逾越的「路障」。

首先,獲取蛋白樣品難。真核生物鈉離子通道蛋白全長包含約2000個胺基酸,很難對其像電壓門控鉀離子通道那樣進行大量的體外重組表達;內源鈉通道通常含量極低,很難像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那樣從生物組織直接純化出足夠的用於結構解析的高質量蛋白樣品。

其次,鈉通道是由一條肽鏈摺疊而成,具有假四次對稱特徵。與同源四聚體的鉀通道相比,鈉通道很難結晶或者利用冷凍電鏡技術獲取結構;它們又不像鈣通道那樣與輔助亞基形成較大分子量的穩定複合體,從而增大了利用電鏡技術解析結構的難度。

最後,真核鈉通道包含有比較多的柔性區域,還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翻譯後修飾,這都對其結構解析構成很大挑戰。

也因此,對於真核鈉通道的結構生物學研究遠遠滯後於早在2003年即獲得首個晶體結構的電壓門控鉀離子通道。包括歐美英日在內的全球數十個研究團隊都在緊鑼密鼓攻堅,力圖獲得首個真核鈉通道的高解析度結構。

突破點

在最新的《科學》論文中,顏寧研究組成功地克服了以上的層層瓶頸,獲得了性質良好的蛋白樣品,並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的方法,重構出了可以清晰分辨絕大多數側鏈的真核生物鈉離子通道(命名為NavPaS)的三維結構。顏寧研究組利用電鏡技術,但是反其道而行之,放棄了對於大分子量蛋白的追求,而利用序列分析選取長度最短的真核鈉離子通道,成功利用重組技術獲得了表達量較高、性質穩定均一的美洲蟑螂(電生理重要模式生物之一)的鈉通道蛋白。該結構的解析為理解鈉通道的離子選擇性、電壓依賴的激活與失活特性、配體抑制機理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礎,為解釋過去60多年的大量實驗數據提供了結構模板,並為基於結構的分子配體開發奠定了基礎。

研究團隊

本研究由一支年輕的團隊傾力合作完成。清華大學生命學院五年級博士生申懷宗、醫學院副研究員周強、醫學院博士後潘孝敬、生命學院二年級博士生李張強和生命學院五年級博士生吳建平是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獲得了清華大學冷凍電鏡平臺雷建林博士、李小梅和李曉敏的大力支持,數據採集於清華大學於2009年購置的Titan Krios冷凍電鏡。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清華大學冷凍電鏡平臺和清華大學高性能計算平臺分別為本研究的數據收集和數據處理提供了支持。科技部、基金委、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清華大學、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本研究提供了經費支持。本研究還獲得了清華大學醫學院和生命學院肖百龍、熊巍、陶慶華、Cecilia Canessa等實驗室的幫助。論文通訊作者顏寧是清華大學醫學院拜耳講席教授以及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國際青年科學家。

十年鑄劍

值得一提的是,顏寧自2007年在清華大學醫學院建立實驗室伊始即開始了針對電壓門控鈉離子和鈣離子通道的結構生物學攻堅,並於2012年在《自然》報導了來自一種海洋細菌的鈉離子通道NavRh處於失活狀態的晶體結構。此後,顏寧課題組又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Cav1.1的高解析度結構,為理解相關生理過程(包括但不限於肌肉收縮偶聯過程)的分子機理打下了重要基礎。歷經十年,顏寧實驗室終於解析了真核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結構。至此,所有經典的電壓門控陽離子通道都有了三維結構模板,而其中由單鏈摺疊而成的真核鈣離子和鈉離子通道結構都是顏寧實驗室率先獲得,奠定了其團隊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發表長文報導首個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顏寧研究組在《科學》發表長文報導首個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清華新聞網2月10日電 2月1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近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Structure of a eukaryotic voltage-gated sodium
  • 顏寧小組《科學》發文 解析河魨毒性為何強—新聞—科學網
    由於這些毒素的多樣性和特異選擇性,更適合對症下藥,有望在理解它們與特定亞型的鈉離子通道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開發特異的副作用小的止痛劑或者殺蟲劑,因此這些毒素與鈉離子通道複合物的結構一直為學術界、製藥業、和農業等領域關注。但是由於鈉離子通道本身結構解析的難度,此類結構信息完全空白。
  • 顏寧組《細胞》報導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研究進展—新聞—科學網
    electric eel)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帶有輔助性亞基的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複合物可能處於激活態的冷凍電鏡結構。而近兩年更是相繼報導了與鈉離子通道有同源性的世界上首個真核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複合物Cav1.1 (Wu et al., 2016; Wu et al., 2015)以及首個真核鈉通道NavPaS (Shen et al., 2017)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為理解真核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結構與功能提供了重要基礎。
  • 【科技前沿】顏寧團隊首次解析了被發現20多年的鈉離子通道蛋白
    NaChBac是第一個被表徵為電壓門控的Na +(Nav)通道,已經成為研究Nav通道結構與功能關係的原核原型。在近二十年前發現的NaChBac的結構尚未確定。迄今為止,已在人類Nav通道中鑑定出1,000多種突變,這些突變與癲癇,心律不齊,疼痛症候群,自閉症譜系障礙和其他疾病有關。Nav通道的結構和功能機制的闡明將有助於對基礎生物學的理解,並有助於潛在的臨床應用。真核Nav通道由成孔的α亞基和輔助亞基組成。α亞基由一條多肽鏈構成,該多肽鏈摺疊成六個跨膜段(S1到S6)的四個重複域(I到IV)。
  • 浙大冷凍電鏡中心首次解析蛋白質原子解析度結構—新聞—科學網
    浙江大學科學家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第一次對人腦中的「剎車」——GABAA受體進行原子解析度的解析,得到了一種處於開放狀態的GABAA受體三維結構。該成果在《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 GABA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一種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它們調節作用在於讓神經功能免於過度興奮或者過於敏感。
  • 顏寧團隊 2021 首秀+ 2020 年度文章賞析,看大牛如何玩轉結構生物學!
    疫情初期,面對新型的冠狀病毒,結構生物學家們爭先恐後的對病毒結構進行了深度解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為後續的抗體檢測、中和抗體、疫苗研發等提供了堅實的結構基礎;  2020 年 10 月,Nature 「背靠背」發表文章,將人們利用冷凍電鏡的觀測精度擴展到了原子解析度級別,高達 1.2 Å 的解析度下
  • 我國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顏寧等在《細胞》發文報導ABCA1的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ABCA1的結構》(Structure of the Human Lipid Exporter ABCA1)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膽固醇逆向運輸過程中的關鍵蛋白ABCA1近原子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為理解其作用機制及相關疾病致病機理奠定了重要基礎。
  • 【重磅】冷凍電鏡Cryo-EM解析出新冠病毒首個S蛋白的近原子解析度...
    McLellan教授團隊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聯合在預印版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首篇使用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的研究文章。Jason Mclellan團隊通過冷凍電鏡Cryo-EM技術,解析了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的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加深了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
  • 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高分辨三維結構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高寧研究組與香港科技大學戴碧瓘研究組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高分辨三維結構  清華新聞網7月31日電 7月29日,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和香港科技大學戴碧瓘教授研究組共同在《自然》(Nature)雜誌上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MCM複合物的3.8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科學家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沈兵教授團隊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合作,在細胞離子通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解析了Tim23
  • 中國科大成功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畢國強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課題組與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梅曄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施一公團隊深入解析核孔複合體結構
    非洲爪蟾NPC細胞質環整體結構近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及合作者在bioRxiv接連發布兩篇預印本,解析了來自非洲爪蟾核孔複合體的胞質環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以及環繞其的腔環結構。核孔複合體(NPC)擔負著真核生物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繁忙的運輸大分子或顆粒物質的任務,也是其連接胞質和細胞核的唯一雙向通道。解析NPC結構有助於科學家了解蛋白和核酸進出細胞的分子機制。非洲爪蟾是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T),分析了來自非洲爪蟾卵母細胞的NPC腔環的結構。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合作通過發展前沿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
  • 顏寧等點評:AI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結構生物學何去何從?
    網絡上有人提出:AI都能解蛋白質結構了,結構生物學家是不是該失業了?《返樸》總編、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特邀幾位同仁對這一新聞各抒己見, 回答大家的疑問。生物分子的組成成分和基本單元就那麼幾種,但是組裝起來,不同的序列不同的結構,於是功能各異、五花八門。這個結構不是靜止的,每一個生物大分子基本都像個小機器,比變形金剛更複雜、更變化多端。因為結構決定了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所以解析高解析度結構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是理解生物大分子工作機理最有力的工具。但是一直以來,因為技術局限,對於絕大多數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解析困難重重。
  • 標配Titan Krios G3i冷凍電鏡解析原子解析度結構
    截至目前,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已經解析了4000多個解析度為近原子水平(2~4 Å)的生物樣品【1】。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也逐漸成為解析膜蛋白、大型蛋白複合物結構的首選方法,一方面是因為它不需要晶體,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可以處理具有不同組成和/或不同構象的生物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