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冷凍顯微鏡:利用廉價技術製作高解析度圖像

2020-12-05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哈勒-維滕貝格馬丁路德大學(MLU)的生物化學家們使用標準電子低溫顯微鏡獲得了令人驚訝的好圖像,與更複雜的設備拍攝的圖像不相上下。他們幾乎在原子水平上成功地確定了鐵蛋白的結構。他們的成果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

近年來,電子低溫顯微鏡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揭示蛋白質結構方面。新技術的開發者在2017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方法是:將樣品快速冷凍,然後用電子轟擊。在傳統電子顯微鏡的情況下,首先從樣品中提取所有的水。這是必要的,因為調查是在真空中進行的,這意味著水會立即蒸發,使成像不可能。

然而,由於水分子在生物分子中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蛋白質中,它們不能使用傳統的電子顯微鏡進行檢查。蛋白質是細胞最重要的構件之一,並執行各種任務。為了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深入了解它們的結構是必要的。

由Panagiotis Kastritis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在2019年獲得了一臺最先進的電子冷凍顯微鏡,他是創新能力中心HALOmem的組長和MLU生物化學和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初級教授。"在哈勒沒有其他類似的顯微鏡,"Kastritis說。新的賽默飛世爾Glacios 200 kV由聯邦教育和研究部資助,並不是同類產品中最好、最昂貴的顯微鏡。

儘管如此,Kastritis和他的同事們還是成功地確定了儲鐵蛋白apoferritin的結構,精確到2.7ngstrms (),換句話說,幾乎精確到單個原子。1個ngstrm相當於十分之一的納米。這使得該研究小組與擁有更昂貴設備的部門處於同一水平。亞鐵蛋白經常被用作參考蛋白,以確定相應顯微鏡的性能水平。

就在最近,兩個研究小組打破了一個新的記錄,解析度約為1.2 。"這樣的數值只有使用非常強大的儀器才能實現,而全世界只有少數研究小組擁有這樣的儀器。我們的方法是為許多實驗室中的顯微鏡設計的。"Kastritis解釋說。

電子低溫顯微鏡是非常複雜的設備。"即使是微小的錯位也會使圖像失去作用,"Kastritis說。對它們進行正確的編程是很重要的,而哈勒擁有這方面的技術專長。但數據收集後進行的分析也同樣重要。"顯微鏡會產生幾千張圖像,"Kastritis解釋說。

圖像處理程序被用來創建分子的三維結構。研究人員與MLU生物化學和生物技術研究所的Milton T. Stubbs教授合作,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創建蛋白質的高解析度模型。Stubbs的研究小組使用了X射線晶體學,這是確定蛋白質結構的另一種技術,需要將蛋白質結晶化。他們能夠將一種改良形式的圖像分析技術與電子低溫顯微鏡拍攝的圖像相結合。這使得電荷狀態和單個水分子變得清晰可見。

"這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方法,"Kastritis說。不需要非常昂貴的顯微鏡,而是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而MLU擁有這種能力。現在,除了使用X射線晶體學,電子低溫顯微鏡還可以用來生成蛋白質的圖像,特別是那些難以結晶的蛋白質。這樣就可以在大學內外進行合作,對具有醫療和生物技術潛力的樣品進行結構分析。

論文標題為《2.7 cryo-EM structure of vitrified M. musculus H-chain apoferritin from a compact 200 keV cryo-microscope》。

相關焦點

  • 2017諾貝爾化學獎:三科學家發明冷凍電子顯微鏡
    諾貝爾獎評委會介紹,冷凍電子顯微鏡將生物分子迅速冷凍(玻璃化冷凍),使其自然形狀得以保留,簡化並改進了生物分子的成像,這種方法使生物化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對理解生命的化學原理及研發藥物都至關重要。電子顯微鏡長期以來被認為只適用於無生命物質的成像,因為強大的電子束會破壞生物體中的生命物質。
  • 利用X射線晶體學及冷凍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確定大分子結構
    從X射線晶體學到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幾種不同的成像技術已成功地用於眾多大分子的結構表徵。圖片來源:Sergei Drozd / Shutterstock.com什麼是大分子?儘管多達80%的生物由小分子組成,包括無機離子,有機分子,主要是水,但生物的其餘部分則由大分子組成。大分子可以是蛋白質,多糖或遺傳物質(如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形式。
  •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探索生命奧秘的「利器」!
    大家好,小林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這項技術可能大多數人都不了解,也有可能聽都沒聽說過,甚至有人會說這麼高大上的東西和我們平常老百姓有啥關係?但今天小林就和您講一講它和我們普通老百姓的關係。
  • 劃時代的冷凍電鏡技術--中國數字科技館
    獲獎理由是「開發出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也稱為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用於確定溶液中的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簡化了生物細胞的成像過程,提高了成像質量。1982年,迪波什開發出真正成熟可用的快速投入冷凍制樣技術製作的不形成冰晶體的玻璃態冰包埋樣品。1984年,迪波什首次發布不同病毒的結構圖像。隨著冷臺技術的開發,冷凍電鏡技術正式推廣開來。
  • 3名科學家因發明冷凍電子顯微鏡分享諾貝爾化學獎
    Hansson)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是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and 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其發明了冷凍電子顯微鏡,從而在高倍鏡下觀察到生物分子的結構性分離。
  • ——冷凍電子顯微鏡學新技術、新方法...
    儀器信息網訊  6月17日,第六屆全國冷凍電子顯微學與結構生物學專題研討會隆重召開,研討會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冷凍電子顯微學分會(以下簡稱:中國冷凍電鏡分會)主辦,北京大學承辦,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低溫電鏡專業委員會協辦。
  • 我國首次利用冷凍電鏡技術獲得生物大分子複合體全原子模型
    這是我國首次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的生物大分子原子結構模型,也是目前已報導的國內最高解析度的冷凍電鏡三維重構結果。同時,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冷凍電鏡的CCD圖像(電荷耦合器件圖像傳感器,可將圖像資料由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獲得的生物大分子複合體的全原子模型。
  • 冷凍電子顯微鏡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
    改變分子成像技術的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稱為冷凍電子顯微鏡,可產生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可分辨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通過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達到原子解析度,研究人員將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了解蛋白質的工作原理,而這些工作原理是其他成像技術(例如X射線晶體學)無法輕易檢查的。
  •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帶來結構生物學領域新革命
    前不久,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德裔生物物理學家阿希姆·弗蘭克和英國分子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理察·亨德森,以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浙江大學對冷凍電鏡技術同樣十分重視,由學校自籌資金6000萬建立冷凍電鏡中心,這在國內首開先例。
  • 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將生物化學帶入新時代
    據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4日電(記者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察·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 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作者:黃嵐青,劉海廣(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 複雜系統研究部)  1 引言  在低溫下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的顯微技術,就叫做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簡稱冷凍電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
  • 新冠病毒原子圖曝光:低溫電子顯微鏡助力研製疫苗
    (圖像源自新聞視頻截圖)2月19日,美國科學家團隊宣布,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冷凍電鏡(cryo-EM)技術,創建了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度結構圖。低溫電子顯微鏡立功美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公開提供的病毒遺傳密碼,開發了一個病毒刺突蛋白的樣本,然後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對刺突蛋白進行成像。美國科學家還通過冷凍電鏡Cryo-EM解析出新冠病毒首個S蛋白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發現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的在多數時候其三個受體結合域中的一個發生了旋轉,使得其更容易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相互作用。
  •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新突破,精度達單個原子|科學要聞
    · 生物技術 ·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新突破,精度達單個原子 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通過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冷凍固定的生物大分子進行成像,通過計算機軟體對所攝取的生物大分子圖像進行圖像處理和計算,並確認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形狀。
  • 大事記:冷凍電鏡的發展歷程-結構生物學研究利器
    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三位科學家雅克·杜波切特、阿希姆·弗蘭克和理察·亨德森,表彰他們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生物分子的結構,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
  • 結構生物學裡程碑: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時代來臨
    在劍橋大學一幢建築的地下室裡,一場技術革命正在醞釀。  一個笨重的、大約3米高的金屬盒子通過連接細胞的橙色纜線,安安靜靜地傳輸著以萬億字節計算的數據。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低溫電子顯微鏡之一:低溫電子顯微鏡通過電子束對冷凍的生物分子進行成像,從而得到分子的三維結構。
  • 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有望精確鎖定和成像病毒體
    原標題: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有望精確鎖定和成像病毒體 去年,一種名為低溫電子顯微鏡的尖端科學成像技術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該委員會稱其為「生物化學革命」。這項技術使科學家們第一次能夠在自然狀態下可視化生物分子, 而一年之後,這項技術就已經開闢了一些激動人心的可能性。
  • Nat Protocols:利用低溫光學和電子顯微鏡聯合技術觀察並研究活體...
    此前研究中,研究者對純化的病毒進行研究能夠獲取多種已知病毒電子顯微鏡圖像,然而病毒純化的過程常常會使得包膜病毒的結構發生改變,因此研究者Wright及同事就對當前技術進行了改善來研究病毒的結構特性,因此如今研究者就能夠清楚觀察到病毒進入細胞並在細胞中組裝的信息了。
  • 諾貝爾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有望精確鎖定和成像病毒體
    去年,一種名為低溫電子顯微鏡的尖端科學成像技術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該委員會稱其為「生物化學革命」。這項技術使科學家們第一次能夠在自然狀態下可視化生物分子,而一年之後,這項技術就已經開闢了一些激動人心的可能性。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用它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對高潛力的致癌病毒進行成像,現在讓他們思考如何通過基因改造來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
  • 人工智慧可讓智慧型手機顯微鏡製作實驗室級圖像
    現在有各種附件可以讓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拍攝顯微鏡級別的圖像。不幸的是,手機的鏡頭和圖像傳感器的局限性意味著這些圖像仍然不如實驗室顯微鏡獲得的圖像那麼好。然而,歸功於最近人工智慧的進步,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
  • 「冷凍電鏡技術」是什麼竟讓研究它的物理學家,摘得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獎頒給 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 與 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發展了革命性的冷凍電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小夥伴們知道冷凍電鏡技術是什麼嗎?為什麼它能摘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呢?快和知力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冷凍電鏡是個什麼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