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可讓智慧型手機顯微鏡製作實驗室級圖像

2020-12-03 太平洋電腦網

現在有各種附件可以讓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拍攝顯微鏡級別的圖像。不幸的是,手機的鏡頭和圖像傳感器的局限性意味著這些圖像仍然不如實驗室顯微鏡獲得的圖像那麼好。然而,歸功於最近人工智慧的進步,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

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Aydogan Ozcan教授帶領的一個團隊開始拍攝肺組織樣本,血液和巴氏塗片的顯微照片。他們這樣嘗試了兩次,首先使用標準的實驗室級顯微鏡,然後使用帶有顯微鏡附件的智慧型手機,使用3D印表機製作的顯微鏡附件價格低於100美元。

然後將這兩組圖像上傳到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運行著由科學家創建的深度學習算法。使用實驗室顯微鏡照片作為參考,該算法學會了如何快速提升智慧型手機照片的質量,使其與參考照片相似,具有實驗室分析所需的解析度和色彩細節等級。

從那時起,該系統已被證明能夠準確地提升其他低質量圖像的質量,即使它沒有相應的高質量圖像作為指導。現在研究人員希望這種技術能夠在顯微鏡供應不足的資源匱乏地區使用。

「使用深度學習,我們著手彌補廉價的基於手機的顯微鏡與使用高端鏡頭的黃金標準臺式顯微鏡之間的圖像質量差距,」Ozcan表示。「我們相信我們的方法廣泛適用於其他低成本顯微系統,例如使用便宜的鏡頭或相機,並且可以幫助用高性價比的移動替代品替代高端臺式顯微鏡。」

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ACS Photonics》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日本開發出可安裝在智慧型手機相機上的顯微鏡
    原標題:日本開發出可安裝在智慧型手機相機上的顯微鏡 據日本共同社介紹,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的名譽教授永山國昭,近日開發出了可安裝在智慧型手機相機上的顯微鏡「Leye」。他希望,這款顯微鏡能使孩子和大人們對大自然的微觀世界產生興趣。
  • 日本開發出可安裝在智慧型手機相機上的顯微鏡—新聞—科學網
    手機變身顯微鏡
  • 摺疊式顯微鏡Foldscope:一款可以貼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紙質顯微鏡
    可以貼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紙質顯微鏡━━━━近100年來,桌面顯微鏡的基本設計沒有太大改變。至少在2011年史丹福大學的一位工程師開始嘗試創新型顯微鏡技術之前,顯微鏡設計沒有發生改變。加州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助理教授馬努•普拉卡什(Manu Prakash)發明了摺疊式顯微鏡Foldscope,目前在全球已售出50多萬件。Foldscope用摺紙製成穩定的紙板顯微鏡主體,用精密玻璃珠製成透鏡。
  • 如何將智慧型手機改造成一臺高倍數字顯微鏡?
    打開APP 如何將智慧型手機改造成一臺高倍數字顯微鏡?如果您擁有一臺高倍顯微鏡的話,微觀世界的大門將從此向您敞開,綺麗的微觀世界定會讓您流連忘返。 現在我們可以不必花很多錢去購買昂貴的專業設備,只需經過簡單的DIY,就能把您的智慧型手機改造成一臺高倍數字顯微鏡,最高放大倍數能達到375倍,可以清楚地觀察植物的細胞甚至細胞核。您還可以通過手機獲得顯微照片,放在電腦裡好好欣賞。
  • 130元就能買到實驗室級顯微鏡?
    商用高端顯微鏡可提供精確的電動高解析度成像功能,但這些顯微鏡通常存在成本過高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供應鏈不可靠,導致價格上漲,採購緩慢,並且對設備的維護亦需要較高的開銷,這使得機器人顯微鏡對眾多科研團隊來說可望而不可即。 近年來開源硬體的出現為機器人顯微鏡的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尤其是3D列印技術的普及,這使得許多開源硬體項目將3D列印用於樣機和實驗室級設備的製作加工。
  • 怎樣把智慧型手機變高倍數碼顯微鏡
    打開APP 怎樣把智慧型手機變高倍數碼顯微鏡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10-03 15:39:00 肉眼看不到的微觀世界是另一番神奇的景象,沒有顯微鏡我們鮮有機會去觀察那個神奇的世界,但是現在你有機會了!
  • 看IBM如何用人工智慧顯微鏡觀察海洋 「蟻人」?
    IBM認為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顯微鏡可以改變研究人員監測海洋健康的能力,特別是構成海洋食物鏈基礎的微小浮遊生物。二、水中小型自主3D顯微鏡研究人員希望,給顯微鏡配備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在本地分析和解釋數據,實時報告任何異常情況,以便立即採取行動。否則一有惡性事件發生,就會像電影《復仇者聯盟》開頭的對話一樣,問:情況有多糟?
  • 只花三美分 手機瞬間變顯微鏡
    休斯敦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副教授施魏傳(Wei-Chuan Shih)表示這些透鏡可以像真正的顯微鏡一樣工作,且它的使用成本和簡易性——它可以直接依附在智慧型手機鏡頭上而無需使用任何額外的設備——使得它可供課堂裡的學生所用。
  • 科技創新手機式顯微鏡,朋友圈畫風大變,人人化身生物學家
    便攜顯微鏡的發明者是誰?把手機顯微鏡這個創意變成現實的,並且生產這種設備的機構,則是位於熱那亞的義大利理工學院的SmartMicroOptics ,他們把這種新型智慧型手機顯微鏡命名為 DIPLE (可譯為:迪寶),當然它的價格比普通手機要貴很多。這個發明,使人人都可以使用它來研究微生物和結構。
  • 手機太燙手?這種新材料可為新一代智慧型手機降溫
    新型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散熱問題隨之愈發凸顯。如何為封裝在手機中的強大電子元件降溫,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近期,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在該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石墨是碳的一種自然構造形式,通常只有高質量的微米級人造石墨薄膜才能滿足電子設備嚴苛的熱管理需求。
  • 適配智慧型手機,指尖顯微鏡帶你打開微觀世界的大門 | 海外黑科技
    現在,拍照是所有智慧型手機最想展示新技術的功能,比如夜景模式、廣角鏡頭等等。但你有沒有想過,把你的手機一秒變成顯微鏡,去探尋微觀下的世界。這是一款指尖顯微鏡。自從Antony van Leeuwenhoek在17世紀發明了顯微鏡以來,即使是可攜式的顯微鏡要想做到性能優異通常體積大而笨重,同時價格昂貴。
  • 通過人工智慧、衛星圖像和智能無人機繪製全球汙染地圖
    增加公民垃圾地圖覆蓋面的一個想法是,將像《精靈寶可夢Go》這樣的廣受歡迎的增強現實遊戲重新定位為公民地圖平臺。想像一下,基於位置的遊戲開發人員可以在他們的應用程式中添加一個通用按鈕,讓用戶報告他們在遊戲過程中遇到的現實世界基礎設施問題,從坑坑窪窪到塗鴉到危險的人行道,再到他們散步時遇到的非正式垃圾場。
  • 發明了1美元顯微鏡、20美分離心機之後,他又一次拯救了貧窮實驗室
    轉載請先聯繫keyanquan@huanqiukexue.com繼發明 1 美元的摺疊顯微鏡、20 美分的紙質離心機、10 美元的寄生蟲檢測貼片後,這位提倡「節儉科學」的印度裔生物物理學家 Manu Prakash 開始對人工智慧下手了。
  • 萊布尼茲研究人員開發了可訪問的模塊化3D列印'CR2'顯微鏡
    開源顯微鏡的好處 近年來,隨著現代生物學研究對顯微鏡所要求的功能列表不斷增長,其價格也在不斷增長。維護這種複雜的設備還需要大量的培訓,而這兩個問題都導致尖端的成像技術僅限於專業實驗室。為了使他們的顯微鏡更容易接近,科學家們現在開發了一個名為「 The Box」的工具箱,該工具箱已在美國,英國和挪威的學校中進行了研究。「這些組件可以組合在一起構成投影儀或望遠鏡;您可以建立光譜儀或智慧型手機顯微鏡,」 Box的設計師BarboraMaríková說。
  •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黃」了? 官方未有回應
    針對傳聞,阿里方面對媒體回應稱,「AI labs團隊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整體併入阿里雲智能,由譚平教授帶領。阿里巴巴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慧研究的投入力度,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不過,截止發稿前,阿里巴巴官方平臺並沒有發布相關信息。
  • 智能圖像處理 讓機器視覺及其應用更智能高效
    編者按:無論是「中國製造2025」還是「工業4.0」都離不開人工智慧,離不開計算機視覺,而智能圖像處理是機器視覺的核心技術,隨著圖像處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定會有力地推動機器視覺的迅速發展。
  • 發明1美元顯微鏡、20美分離心機後,他又一次拯救了貧窮實驗室
    、20 美分的紙質離心機、10 美元的寄生蟲檢測貼片後,這位提倡「節儉科學」的印度裔生物物理學家 Manu Prakash 開始對人工智慧下手了。Octopi 包含一個人工智慧識別系統,擁有一個被兩萬多張包含瘧原蟲圖像訓練過的神經網絡。目前,Octopi 可以自動掃描含有瘧原蟲的血液塗片。 結合自動玻片掃描和圖像處理,Octopi 每分鐘可篩查超過 150 萬個感染紅細胞,比人工傳統顯微鏡的分析速度快 120 倍。
  • 電子冷凍顯微鏡:利用廉價技術製作高解析度圖像
    哈勒-維滕貝格馬丁路德大學(MLU)的生物化學家們使用標準電子低溫顯微鏡獲得了令人驚訝的好圖像,與更複雜的設備拍攝的圖像不相上下。他們幾乎在原子水平上成功地確定了鐵蛋白的結構。他們的成果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近年來,電子低溫顯微鏡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揭示蛋白質結構方面。
  • 可粘貼鏡頭:手機變成顯微鏡
    美國華盛頓大學一位畢業生最新設計一種簡單而富有創新性的相機鏡頭,可以安裝在智慧型手機相機上,實現顯微鏡放大功能。  這種直徑6毫米的微型手機鏡頭放大率在15-60倍之間,相比之下,一部高端智慧型手機的放大率大約10倍。
  • Nat Biotechnol:中美科學家開發出更快的螢光顯微鏡圖像處理技術...
    論文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的劉華鋒(Huafeng Liu)教授、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與生物工程研究所高解析度光學成像實驗室的Hari Shroff博士和Yicong Wu博士。論文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的Yue Li和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與生物工程研究所高解析度光學成像實驗室的Min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