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23:15 |銀柿財經 |吳美花
某職場社交平臺有用戶爆料稱,「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關閉」,一時間成為業界熱議話題。
針對傳聞,阿里方面對媒體回應稱,「AI labs團隊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整體併入阿里雲智能,由譚平教授帶領。阿里巴巴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慧研究的投入力度,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
不過,截止發稿前,阿里巴巴官方平臺並沒有發布相關信息。
實驗室目前仍在大量招聘
根據爆料者的說法,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
另據新浪科技的報導,阿里方面的回應還提到,「天貓精靈已從實驗室獨立出來,升級為獨立事業部,由庫偉帶領」,「AI labs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已經孵化了全息店鋪、天巡機器人等產品」。
銀柿財經記者確實在一些平臺上找到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急招算法工程師與研究員的招聘信息。最近一條信息是1月8日發出的。而2020年9月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也發布了校招和內推的帖子,招聘的崗位包括計算機視覺算法工程師、深度學習算法工程師等。
兩條招聘信息都在人工智慧實驗室前面打上了阿里雲的前綴,從側面佐證了「整體併入阿里雲智能」的說法。
截圖自「前程無憂」APP
天貓精靈火了,但實驗室依然神秘
說起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說起「天貓精靈」就是老少兼知了。「天貓精靈」是實驗室旗下消費級AI產品品牌,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旗下業務涵蓋智能音箱、服務機器人等。
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首次亮相也是因為「天貓精靈」的發布,不過有人猜測在「天貓精靈」發布前,該實驗室至少成立一年。
當時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淺雪曾透露,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許多技術來自iDST。iDST的中文全名為「數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是阿里另一個神秘機構。阿里對它的定位是「要做阿里其他部門不願做、也做不了的事情」。在淺雪的描述中, iDST相對而言是一個核心AI基礎技術的提供者,而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更多地偏向消費級產品。
「淺雪」,原名陳麗娟。根據此前公開的信息,她曾經擔任淘寶首任產品經理,一淘網運營總監,阿里智能雲總監等職務。據內部人士透露,淺雪曾一手建立了阿里智能生活事業部。由此看來,阿里巴巴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在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偏向消費級產品。
2017年10月,也就是第一代天貓精靈發布三個月之後,該實驗室引進了兩位重量級AI人才:一位是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聶再清博士,另一位是谷歌Tango和DayDream項目技術主管李名楊博士。該團隊以研發人員為主,佔比高達八成。
直到到目前,大多數情況下,這個實驗室還是以天貓精靈相關產品發布出現在世人面前。但據了解,這個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涵蓋語音助手、工業設計、智能製造、機器人技術、數據平臺、車路協同等六大方向,幾乎涵蓋當地下所有熱門人工智慧領域。
曾經歷多輪組織架構調整
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曾經歷過多輪組織架構調整,但負責人一直是陳麗娟(不過此次阿里回應中並未提及此人)。從當年聶再清等人加入團隊的報導來看,當時的實驗室隸屬於達摩院;2018年,陳麗娟帶領的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進入集團創新業務事業群,直接向時任阿里巴巴CEO張勇匯報。這一調整,在當時被解讀為「凸顯技術的重要性」。但坊間有些說法認為,阿里的創新業務事業群和大文娛事業群這兩大部門屬於阿里的「雞肋」部門。
對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而言,更為關鍵的調整是發生在2020年—— 「天貓精靈」獨立升級為獨立事業部。當時,天貓精靈已接入600多家IoT平臺,支持3600多種型號,2億可連接設備,天貓精靈智能音箱總銷量超過2000萬臺。
與此同時,陳麗娟將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其餘業務加入雲智能事業群,負責產品解決方案和大網站事業部,向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匯報。
剝離了天貓精靈之後的人工智慧實驗室,自此之後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之內。它的上一個比較重磅的新聞還停留在2019年9月。當時國際視頻標準華人領軍人物、前高通首席工程師陳穎和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 (SFU) 終身副教授譚平入職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譚平,也就是阿里此次回應中的實驗室帶領人。
上個月還傳出消息稱, AI大牛、阿里天貓精靈首席科學聶再清重返學界,加盟了清華智能產業研究院(AIR)。
16101189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