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AI生態「朋友圈」之江實驗室發布「天樞」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

2021-01-09 浙江日報

「天樞」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2日在浙江杭州正式發布。該平臺具備高性能核心計算框架,提供一站式全功能AI開發套件,將提升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效率、擴大算法模型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構建人工智慧生態「朋友圈」。

據介紹,該平臺由之江實驗室牽頭,聯合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等多單位共同研發打造。高性能計算框架是該平臺的核心優勢,其具備完整的並行模式、自動編排與執行、高運行效率和強穩定性等特點。

「計算框架就像是建築的地基,『天樞』的高性能核心計算框架能為開發者提供強力且穩定的支撐。」天樞平臺架構師單海軍博士說,以人臉識別為例,天樞平臺支持數據並行、模型並行和混合併行,目前已在安防領域成功實現了千萬級人臉識別模型訓練,且資源使用率優於現有開源框架的平均水平。

天樞提供的開發平臺將提供一站式全功能AI開發套件和AI模型集成,能極大提升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效率。「『天樞』的AI開發套件和AI模型集成如同一套完備的建築設計工具,開發者可以進行模型構建,也可以調用平臺上已有的模型進行二次開發。」單海軍表示,天樞平臺開發套件中的諸多功能可以讓「AI小白」快速上手。

天樞平臺面向智能視覺、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慧城市、智能醫療、智慧機器人等六大產業領域,聯合了包括阿里雲、海康威視等首批48家合作夥伴共同構建AI生態朋友圈。生態夥伴將通過平臺共建、開源創新等模式,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向各行各業滲透應用。

之江實驗室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共同舉辦。實驗室聚焦人工智慧和網絡信息領域,開展重大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

(原標題《「天樞」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在杭州發布》,編輯任徵斌)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高文院士:為什麼中國要打造自己的 AI 開源開放生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教授在會上發布啟夢計劃,目標是加速打造依託中國、面向全球的人工智慧開源社區生態。人工智慧是當前人類所面對的最重要的技術和社會變革,是未來國家之間競爭的關鍵賽場。正因如此,我國政府把人工智慧上升到國家意志。
  • 阿里達摩院、之江實驗室又新出了哪些「黑科技」?
    隨後,阿里達摩院又於4月22日發布了全球首個自動駕駛「混合式仿真測試平臺」,模擬一次極端場景僅30秒,系統每日虛擬測試裡程可超過800萬公裡。同時,之江實驗室積極謀劃支持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建設,智慧交通正是首批布局的重要領域之一。經過半年時間緊鑼密鼓地研發投入,以及與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的緊密合作,之江實驗室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布局率先在滬杭甬智慧高速項目中取得成效。
  • 新科技「劇透」未來 之江實驗室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通過重大戰略任務牽引、重大裝置平臺支撐以及全球化的開放協作,全面提升科研效率,推動一批前沿科研成果加速形成。」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鮑虎軍說。科技如何賦能產業發展?浙江目前有哪些面向前瞻性領域的研究?藉助科技力量,如何實現社會治理優化?
  • 技術創新「朋友圈」擴容 TCL加速布局開放生態
    >  TCL工業研究院此前已與行業眾多的研究、學術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本次大會再添合作夥伴,持續擴大技術創新朋友圈。YS Kim現場視頻連線發布了全球顯示發展趨勢報告  TCL還戰略籤約了香港理工大學、佛羅裡達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慶熙大學、福州大學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六所高校,旨在聚集行業智慧,搭建人才交流平臺,借力機構科研生態,加速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化。
  • 一口氣發布6項科技成果 之江實驗室在哪些領域發力了?
    在大健康領域,之江實驗室發布了「超細徑高分辨立體顯微內窺成像系統」「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等成果。其中,「超細徑高分辨立體顯微內窺成像系統」定位於為消化道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手術治療提供新的技術路徑。項目負責人、之江實驗室超級感知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青介紹:「我們建立了基於顯微內鏡的在體組織病理學診斷臨床評價方法,實現了微米量級的成像,目前,內窺鏡樣機已進入產業化階段。」
  • 神經、認知、計算三學科深度交叉 建開源開放平臺探索人工智慧...
    神經、認知、計算三學科深度交叉建開源開放平臺探索人工智慧「無人區」目前,大數據+深度學習+大算力構成了人工智慧的主要發展模型,但更多的數據、更強的算力和改進的算法卻未必會讓人工智慧更聰明。有專家指出,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關鍵並不是簡單提高算力和增加數據,而是要重新思考智能模型。
  • 之江實驗室公布新一批開放...
    01 之江實驗室公布新一批開放課題 近日,之江實驗室公布新一季度開放課題申報。據了解,本次開放課題圍繞四大領域設立9個方向。之江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個課題方向資助項目不超過3項,每個課題實施周期1到2年,經費為50萬到100萬元。
  • 平頭哥副總裁:開源MCU晶片平臺 未來AI平臺也將開放
    據介紹,這是用於開發出面向下一代的AIoT產品的平臺,這個平臺針對三類客戶:第一類是晶片的開發者,也包括晶片公司;第二類是面向軟體生態的RISC-V基礎軟體生態,他們在無劍100 Open上可以做出軟硬體結合的產品,可以做成IP化;第三類是高校,希望開源能夠推進高校在晶片設計方面的課程。
  • 2020年成國內深度學習框架開源元年 曠視科技開源天元加速AI落地與...
    作為全球最早使用深度學習開展人工智慧應用研發與落地探索的人工智慧企業之一,曠視科技正通過開源自研AI生產力平臺Brain++的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助力我國AI技術的加速落地與發展創新。
  • 之江實驗室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聚焦智能科學與技術
    之江實驗室供圖成果發布會現場。之江實驗室供圖中新網杭州9月2日電(錢晨菲)9月2日,之江實驗室智能科學與技術系列成果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對外集中公布其在智能感知、智能網絡、智能計算、智能系統等研究方向的最新科研進展,多項研究成果已進入產業轉化階段。
  • Facebook AI 年度總結來啦
    我們發布了許多平臺和工具來幫助其他人將他們的人工智慧研究轉化為生產應用程式,包括我們將目前流行的開源深度學習框架 PyTorch 升級成新的、更通用的 1.0 版本。除了發表廣泛的公共研究論文和相關模型以及數據集外,我們還發現人工智慧有潛力通過 MRI 掃描、災難援助和預防自殺的工具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以下是我們過去一年在人工智慧領域所做努力的亮點內容。
  • 「雲原生+ AI」 ,時速雲攜手飛騰共建全棧式人工智慧生態聯合實驗室
    12月29日,以「芯科技 新生態 共飛騰」為主題的2020 飛騰生態夥伴大會於天津成功舉辦。會上,飛騰重磅發布其與時速雲等企業共同打造的「全棧式飛騰人工智慧生態聯合實驗室」。共建芯生態,賦能新基建作為新基建的重要構成,AI技術的應用將推動新一輪產業變革。
  • 全球首款RISC-V AI單板計算機發布
    RISC-V這種開源架構正在成為晶片創新的大趨勢,基於這項靈活、開放的開源晶片技術,我們國家的晶片產業可以有機會和歐美晶片公司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實現我國晶片產業的變道超車,不再受制於國外晶片技術的體系。
  • 陳昊:平頭哥以開源精神,構建新一代智聯網晶片生態
    集微網南京站報導(記者/小北)11月21日,在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9年會暨南京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總監陳昊表示,平頭哥以開源精神,構建新一代智聯網晶片生態。陳昊也指出,平頭哥旨在雲上釋放普惠算力,端側共建普惠生態。RISC-V被認為是AIoT場景最核心的晶片架構之一,具備開放、靈活、低功耗等優點。RISC-V是開源的基礎之一,但似乎僅僅有RISC-V又是不夠的。平頭哥在AIoT基礎設施的布局也分為多個層次,例如玄鐵CPU、無劍SoC平臺、軟體等。
  • 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成功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9月1日,浙江大學與之江實驗室共同發布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據介紹,類腦計算指用硬體及軟體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制,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這是一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被視為解決人工智慧等領域計算難題的重要路徑之一。類腦計算機工作原理類似於生物的神經元行為,信號來時啟動,沒有信號就不運行,相較於傳統計算機能降低能耗、提升效率。
  • 騰訊安全雲鼎實驗室利用騰訊安全自主研發的系統到底是什麼
    在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信息科技的洪流湧動下,在全球傳統的pc企業和運營商乃至是像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正在蓬勃發展的企業,都在尋求更加精準和智能的作業系統。anyway,開放公平、無障礙化、智能化的作業系統在當下已經不是夢。
  • 新奇科技搶先亮相「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
    作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1+3」架構的重要功能板塊,2020年「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於大會前一天在浙江烏鎮開館,展期為11月22日至24日。聰明智慧的物流機器人「小蠻驢」、虛擬AI助手度曉曉展會、指揮農業種植的「雲上大腦」……眾多新奇科技亮相,催熱了公眾對本屆網際網路大會的期待。
  • ...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
    新華社杭州9月1日電(記者朱涵、殷曉聖)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
  • 谷歌全面開源 MLIR 及生態聯盟,全球 95% 的加速器硬體都在使用
    MLIR 與 TensorFlow 的淵源在過去,若想解決多級別堆棧問題,則需要我們構建新的軟硬體堆棧生成器,這也意味著必須為每個新路徑重新構建優化與轉換傳遞。TensorFlow 生態系統包含許多編譯器和優化器,可在多個級別的軟硬體堆棧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