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AI實驗室關閉,就知道為什麼阿里被詬病沒有創新

2021-01-12 網易

2021-01-10 20:02:36 來源: 斜陽雲飄

舉報

  據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用戶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已經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

  1月8日阿里巴巴回應稱,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間接證明了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確實黃了。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成立於2016年,主要負責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消費級AI產品的研發。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其實就是研發天貓精靈的機構,巔峰的時候整個團隊有上千人,但是其中一大半是產品運營和銷售,並不是一個純研發機構。

  

  從2016年到今年2021年至少4年以上,但是阿里AI實驗室能讓外界記住的還是只有一個天貓精靈,其他的例如3D智能投影儀天貓魔屏,智能語音系統AliGenie,Mini智能音箱等產品即使在阿里的電商生態加持下,還是沒有泛起一點水花。

  阿里AI實驗室的主打產品天貓精靈本身與競品競爭也沒有顯著的優勢。其與百度的小度音箱,小米的小愛音箱相比,天貓精靈更容易出現「誤觸發率高」、「不容易喚醒」、「複雜語義解析更不智能」、「音質體驗更差」等問題。

  

  人工智慧浪潮漸漸褪去,成果寥寥的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被關閉併入雲智能這結果本身並毫不意外。

  為什麼阿里被詬病沒有創新

  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被關閉,我覺得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阿里本身的基因問題,或者說價值觀問題。

  記得2017年「雲棲大會」,馬雲評價阿里AI實驗室是這樣說的:「90%以上研究的東西,不能只在實驗室裡,必須在市場上。只有這樣,這個實驗室才能走得長。」

  

  馬雲的觀點我完全無法認同,我認為,一旦這種科研實驗室需要自負盈虧,需要解決本身的生存問題,那麼這個實驗室就再也沒有想像力,科研能力本身也直線下降。

  科研工作者也是人,人如果在生存壓力下,是無法出現更高的追求的。每個科研工作者考慮的都是KPI,考慮的都是361,那還怎麼能做出有想像力的產品?

  如果沒有想像力的產品,那麼只能優化改進現在能已經成功那些產品,例如推送廣告啊,社區賣菜,借貸,直播賣貨等能賺錢,卻沒有夢想的產品。

  

  斜陽說

  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寫的一篇關於施樂研究中心的文章,雖然這個研究中心最後破產了,但是它研發出了AIto(第一臺個人計算機),Xerox Ethernet(乙太網的前身,網際網路的基礎),個人分布計算,圖形界面,滑鼠,客戶端/伺服器架構,通信協議,PostScript技術,位映射顯示,語音壓縮技術...

  

  這些技術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蘋果,微軟,IBM,Adobe,惠普公司等諸多網際網路公司,更是通過這些公司直接或間接地推動整個人類社會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這才是科研實驗室該有的樣子,不能要求科研實驗室本身去自負盈虧。科研實驗室本質就是吞金獸,就是無底洞,就是用無數資金人力去砸出那一點未來的可能!因此科研實驗室根本不能進行純功利計算。

  我認為,一家偉大的企業就是要有這樣的氣度去養這樣的一個科研實驗室,才能出現那種有想像力的產品,那種能跨時代的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阿里AI實驗室的關閉,讓我們看到了阿里被指責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
    根據工作社交平臺脈脈用戶的爆料,阿里巴巴 AI實驗室(AI Labs)已被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已將其相關網頁刪除。1/8號阿里巴巴回應說, 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調整中已全面融入雲智能,新的官網也準備獨立上線,間接證明阿里巴巴 AI實驗室確實黃了。
  • 阿里AI實驗室關閉?官方回應
    日前有傳言稱,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已經解散,幾個主要負責人已經全部離開,相關主頁也從官方消失。阿里AI Labs成為國內主要網際網路公司裡第一個被關閉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 網傳阿里AI實驗室關閉,回應:組織架構調整,已併入雲智能
    驅動中國2021年1月8日消息 針對網傳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一事,阿里巴巴回應稱,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據悉,在職場社交平臺上,有用戶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該話題一度成為平臺熱榜,近200條留言,沒有留言表示這是一條謠言,甚至有員工分析,可能是實驗室的運營模式出現了問題。
  • 阿里AI實驗室關閉? 回應:已併入雲智能 新官網將獨立上線
    新浪科技訊 1月8日下午消息,針對網傳「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一事,阿里巴巴回應稱,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據職場社交平臺用戶爆料,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
  • 阿里AI實驗室關閉?回應:已併入雲智能 新官網將獨立上線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8日下午消息,針對網傳「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一事,阿里巴巴回應稱,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據職場社交平臺用戶爆料,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對此,阿里方面表示,此次官網變動,是由於目前AI labs的組織成員和架構、職能均發生了變化,與此前頁面的信息不符,新的部門官網正在製作中,後續會上線獨立頁面。
  • 阿里關閉AI實驗室與華為面向2035年的技術研發
    據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但其他實驗室的AI研究仍在正常進行。 馬雲曾經在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給實驗室(包括達摩院)有過定位:「90%以上研究的東西,不能只在實驗室裡面,必須在市場上。
  • 阿里的AI實驗室都「黃」了,我們還有幾個能堅持人工智慧研究?
    據網上資訊,阿里巴巴的人工智慧實驗室,「黃」了。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用戶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但其他實驗室的AI研究仍在正常進行。另外據實名認證的阿里員工介紹,此實驗室早在2019年的時候,負責給阿里掌舵的逍遙子就決定撤銷。另有阿里員工證實實驗室的幾個科學家已經離開,而且有的去大學當教師。
  • 阿里巴巴回應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已整體併入阿里雲
    1月7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AI Labs的相關頁面。1月8日,阿里巴巴方面對此回應稱,AI Labs團隊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整體併入阿里雲智能,由譚平教授帶領。同時,相關人士還表示,阿里巴巴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慧研究的投入力度。
  • 傳阿里巴巴AI實驗室已關閉 官方回應:已併入雲智能
    1月8日,有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用戶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AI)實驗室已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該實驗室的相關頁面。隨後,阿里回應稱,阿里AI實驗室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今後將獨立上線。
  • 網傳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天貓精靈要涼涼?
    近日在某社交平臺有相關人士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已經解散,幾個主要負責人已經全部離開,相關主頁也從官方消失,阿里AI Labs成為國內主要網際網路公司裡第一個被關閉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 以績效來威脅,離職背325,關閉回流通道,阿里,I don't care!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位已離職阿里員工的心聲。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阿里基層員工最原始的工作、生活狀態。希望這些「乾貨」能讓你認識到不一樣的阿里。起因:國慶期間阿里內部封網,我負責的一個應用把資料庫cpu打到了100%,出於職業的敏感度我覺得要出大問題,於是執行了一個線上緊急預案,線上問題解決了,沒有引起任何故障。當晚我們部門的p9在高速上開車,停車打電話進行了備案,這可能是導火索讓P9惱羞成怒。
  •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黃」了? 官方未有回應
    (AI Labs)關閉」,一時間成為業界熱議話題。針對傳聞,阿里方面對媒體回應稱,「AI labs團隊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整體併入阿里雲智能,由譚平教授帶領。阿里巴巴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慧研究的投入力度,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不過,截止發稿前,阿里巴巴官方平臺並沒有發布相關信息。
  • 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加盟阿里,出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
    在接受新智元的獨家專訪時,施教授談到了為什麼加入阿里、量子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和現狀、量子技術與人工智慧的關係等等話題。 根據新智元獲得的最新消息,量子技術領域重量級人物施堯耘已經確認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 施教授是最新入職阿里巴巴的又一名領軍型的人物。
  • 任小楓:我為什麼從亞馬遜跳槽到阿里
    和眾多對這位科技大牛很好奇的網友一樣,我也很想知道,這個老鄉到底有多牛?  正巧,正式入職後的他要回杭州履職,我們就約在淘寶城見面。  高中年年拿年級第一  大學時據稱「有過目不忘的能力」  「你好你好。」任小楓捧著一紙杯水,有些靦腆。
  • 高校博士論文繁瑣冗長創新不足遭詬病
    越碼越厚的「磚」  是否有創新是能力問題,寫的夠不夠是態度問題  周魏華對去年完成的博士畢業論文的厚度依然記憶清晰。  自論文開題之日起,這個中山大學高分子化學系的學生就每天泡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整理數據,花費時間精力無數,最後交稿時,沉甸甸的200多頁甚至超過了很多學術專著的字數。
  • 為什麼阿里容易遭遇泛政治化批判?
    我們尊重馬雲本人的教師情結,更尊重湖畔大學的獨特價值,但它實在應該走出馬雲與阿里的某種個性化情結。否則,這樣運營下去,未來一定還會持續遭遇更多質疑。真的,千萬不要在企管培訓戰線,開拓出一個獨特的「站隊文化」。二、阿里為什麼容易遭遇泛政治化批判?
  • 蝦米和它的音樂夢|蝦米網|阿里音樂|蝦米音樂|在線音樂|阿里星球|...
    根據彼時報導,蝦米會將推薦權重向小眾音樂傾斜:「從數據統計來看,90%的用戶喜歡王菲,按照蝦米網的邏輯,既然大家都知道王菲,所以並不需要推薦,而那些被推薦的是大家所不知道的10%。在蝦米網近600萬的曲庫裡,5000多個獨立音樂人的歌曲每天被聽的比例達到11%左右。一些音樂人從長尾尾部被一些聽眾發掘與推薦,最後一舉成名。」
  • 世界知名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加盟阿里
    施堯耘教授在阿里巴巴的主要工作和角色是組建並負責阿里雲量子計算實驗室。施教授說,阿里雲不僅強力支撐量子,也是未來量子應用的輸出渠道。阿里做量子計算的源動力就是要做好雲計算。在接受專訪時,施教授談到了為什麼加入阿里、量子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和現狀、量子技術與人工智慧的關係等等話題。施教授是最新入職阿里巴巴的又一名領軍型的人物。
  •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黃」了
    作者 | 陳彩嫻、蔣寶尚編輯 | 青暮據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用戶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但其他實驗室的AI研究仍在正常進行。目前,此條消息已經是脈脈熱榜第一,近200條留言,沒有留言表明這是一條謠言,而阿里官方並未對此事作出表態。
  • 蝦米被傳關閉,阿里巴巴不做音樂夢了?
    根據彼時報導,蝦米會將推薦權重向小眾音樂傾斜:「從數據統計來看,90%的用戶喜歡王菲,按照蝦米網的邏輯,既然大家都知道王菲,所以並不需要推薦,而那些被推薦的是大家所不知道的10%。在蝦米網近600萬的曲庫裡,5000多個獨立音樂人的歌曲每天被聽的比例達到11%左右。一些音樂人從長尾尾部被一些聽眾發掘與推薦,最後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