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回應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已整體併入阿里雲

2021-01-12 億歐網
[億歐導讀]

阿里巴巴方面對此回應稱,AI Labs團隊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整體併入阿里雲智能,由譚平教授帶領。同時,相關人士還表示,阿里巴巴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慧研究的投入力度。

1月7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AI Labs的相關頁面。

1月8日,阿里巴巴方面對此回應稱,AI Labs團隊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整體併入阿里雲智能,由譚平教授帶領。同時,相關人士還表示,阿里巴巴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慧研究的投入力度。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於2016年成立,並于于2017年7月5日首次公開亮相。該機構負責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消費級AI產品的研發,其中包括AI智能語音終端設備「天貓精靈」。

IDC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音箱出貨量約829萬臺 同比下降14.7%。其中,天貓精靈以290萬臺出貨量蟬聯中國市場冠軍,佔比35%。

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是中國和亞太地區市場份額最大的雲計算及人工智慧科技公司,致力於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

早在2020年1月,阿里巴巴就曾宣布,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天貓精靈業務升級為獨立事業部,由阿里雲IoT負責人庫偉負責;天貓精靈原業務負責人陳麗娟將帶領人工智慧實驗室其餘業務加入阿里雲智能,並負責產品解決方案和大網站事業部,推動並建立雲智能to B產品體系。

相關焦點

  • 傳阿里巴巴AI實驗室已關閉 官方回應:已併入雲智能
    1月8日,有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用戶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AI)實驗室已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該實驗室的相關頁面。隨後,阿里回應稱,阿里AI實驗室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今後將獨立上線。
  •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黃」了? 官方未有回應
    (AI Labs)關閉」,一時間成為業界熱議話題。針對傳聞,阿里方面對媒體回應稱,「AI labs團隊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整體併入阿里雲智能,由譚平教授帶領。阿里巴巴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慧研究的投入力度,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不過,截止發稿前,阿里巴巴官方平臺並沒有發布相關信息。
  • 阿里AI實驗室關閉? 回應:已併入雲智能 新官網將獨立上線
    新浪科技訊 1月8日下午消息,針對網傳「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一事,阿里巴巴回應稱,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據職場社交平臺用戶爆料,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
  • 網傳阿里AI實驗室關閉,回應:組織架構調整,已併入雲智能
    驅動中國2021年1月8日消息 針對網傳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一事,阿里巴巴回應稱,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據悉,在職場社交平臺上,有用戶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該話題一度成為平臺熱榜,近200條留言,沒有留言表示這是一條謠言,甚至有員工分析,可能是實驗室的運營模式出現了問題。
  • 阿里AI實驗室關閉?回應:已併入雲智能 新官網將獨立上線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8日下午消息,針對網傳「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一事,阿里巴巴回應稱,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據職場社交平臺用戶爆料,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對此,阿里方面表示,此次官網變動,是由於目前AI labs的組織成員和架構、職能均發生了變化,與此前頁面的信息不符,新的部門官網正在製作中,後續會上線獨立頁面。
  • 網傳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關閉,天貓精靈要涼涼?
    近日在某社交平臺有相關人士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已經解散,幾個主要負責人已經全部離開,相關主頁也從官方消失,阿里AI Labs成為國內主要網際網路公司裡第一個被關閉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 阿里AI實驗室關閉?官方回應
    日前有傳言稱,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已經解散,幾個主要負責人已經全部離開,相關主頁也從官方消失。阿里AI Labs成為國內主要網際網路公司裡第一個被關閉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 從阿里AI實驗室關閉,就知道為什麼阿里被詬病沒有創新
    (AI Labs)已經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  1月8日阿里巴巴回應稱,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變動中已經整體併入雲智能,新官網正在製作將獨立上線,間接證明了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確實黃了。
  •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黃」了
    作者 | 陳彩嫻、蔣寶尚編輯 | 青暮據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用戶爆料,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基本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都刪除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相關頁面,但其他實驗室的AI研究仍在正常進行。目前,此條消息已經是脈脈熱榜第一,近200條留言,沒有留言表明這是一條謠言,而阿里官方並未對此事作出表態。
  • 阿里AI實驗室的關閉,讓我們看到了阿里被指責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
    根據工作社交平臺脈脈用戶的爆料,阿里巴巴 AI實驗室(AI Labs)已被關閉,阿里官網和達摩院已將其相關網頁刪除。1/8號阿里巴巴回應說, AI labs在上一輪架構調整中已全面融入雲智能,新的官網也準備獨立上線,間接證明阿里巴巴 AI實驗室確實黃了。
  • 光大銀行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籤約建設網絡安全聯合創新實驗室
    9月25日,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銀行)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雲)舉行籤約儀式,雙方將聯合成立「中國光大銀行-阿里雲網絡安全聯合創新實驗室」。
  • 阿里雲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推動人工智慧在城市、醫療等行業應用
    11月13日,香港理工大學、阿里雲在香港籤署合作備忘錄,加強雙方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合作,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城市管理及醫療行業的應用。據介紹,雙方先期研究成果將率先在香港應用,然後再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外城市。
  • BAT人工智慧人才爭奪戰繼續,計算機視覺科學家任小楓加入阿里巴巴
    近日,黑智獲悉,原亞馬遜資深主任科學家(Senior Principal Scientist)任小楓正式確認加入阿里巴巴,擔任人工智慧核心團隊iDST的副院長和首席科學家。iDST是 阿里巴巴通過AI技術推動NASA計劃落地的核心團隊,通過阿里雲向各行業輸出技術及服務能力。
  • 構建AI生態「朋友圈」之江實驗室發布「天樞」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
    「天樞」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2日在浙江杭州正式發布。該平臺具備高性能核心計算框架,提供一站式全功能AI開發套件,將提升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效率、擴大算法模型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構建人工智慧生態「朋友圈」。據介紹,該平臺由之江實驗室牽頭,聯合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等多單位共同研發打造。
  • 全球知名量子科學家施堯耘確認加入阿里雲
    DoNews9月11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阿里雲今日宣布,世界知名量子計算科學家、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施堯耘將擔任阿里雲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並成為阿里巴巴集團量子信息技術的學科帶頭人。對於此次加入阿里集團,施堯耘表示,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為客戶提供計算和人工智慧服務,不僅支撐量子技術的研究,也是未來量子應用的輸出渠道。這與他「讓量子計算落地」的目標一致。施堯耘認為雲計算本質是計算能力,只要認同量子力學是準確的物理規律,量子計算可能就是終極計算。
  • 從財報看阿里巴巴:科技板塊成為第二驅動力
    今年9月的阿里巴巴2019年全球投資者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TO兼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曾表示,通過20年的不斷技術積累和創新,阿里已經成長一家平臺型高科技公司,為中國數字經濟提供強大的技術基礎設施。眼下,雲技術、5G、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已多越多地投入實際應用,出現在人們生活之中。而這正為科技公司即將到來的新一輪的增長提供著強勁推動力。
  • 蝦米被傳關閉,阿里巴巴不做音樂夢了?
    11月29日,微博認證用戶(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發布微博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 據用戶@果殼放大燈稱,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對於該則傳聞,截至發稿阿里巴巴官方暫無回應。
  • 平頭哥首款晶片玄鐵910曝光 阿里雲呼喚全面上雲時代
    數字政府,阿里雲的新命題對生於網際網路時代的企業,上雲是很自然的節奏,而對政府這類對業務有複雜要求的行業,上雲要考慮諸多因素。如果說以前非網際網路行業只是阿里雲業務的延伸,數字政府戰略發布則表明阿里雲試圖在該領域大力開疆擴土。阿里巴巴認為,數字政府正在從以「網上政務」為核心的1.0時代,走向以「數據化運營」為核心的2.0時代。
  • 三大技術論文入圍 ACM MM,阿里雲的城市大腦會是 AI 的未來嗎?
    美國計算機協會,也就是 ACM,是計算機行業裡最富盛名學會之一,自 1993 年開始,ACM Multimedia (簡稱 ACM MM)已成為全球多媒體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會議,也是被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的計算機圖形學和多媒體領域的 A 類會議。
  • 為機器裝上ET大腦 阿里雲開啟AI新製造時代
    以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工業4.0新技術將成為中國製造業提升效能的關鍵。目前,阿里雲正在搭建中國製造2025的架構雛形,為企業提供雲計算的基礎平臺。阿里雲在將會為機器裝上ET大腦,用人工智慧技術揭開「新製造」時代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