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電鏡技術」是什麼竟讓研究它的物理學家,摘得諾貝爾化學獎

2020-12-03 知識就是力量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45分,2017 年諾貝爾化學獎(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7)揭曉。

化學獎頒給 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 與 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發展了革命性的冷凍電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小夥伴們知道冷凍電鏡技術是什麼嗎?為什麼它能摘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呢?快和知力君一起來了解一下。

冷凍電鏡是個什麼技術?

在低溫下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的顯微技術,就叫做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簡稱冷凍電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

冷凍電鏡是重要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方法,它與另外兩種技術:X射線晶體學(X-ray crystallography)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一起構成了高解析度結構生物學研究的基礎,在獲得生物大分子的結構並揭示其功能方面極為重要。

冷凍電鏡技術是怎麼形成的?

冷凍電鏡並不是這兩年才建立的。在蛋白質X射線晶體學誕生大約10多年以後的1968年, 作為裡程碑式的電鏡三維重構方法,同樣在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誕生,Aron Klug教授因此獲得了198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另一些突破性的技術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中葉誕生,主要是冷凍成像和蛋白快速冷凍技術。

快速冷凍可以使蛋白質和所在的水溶液環境迅速從溶液態轉變為玻璃態,玻璃態能使蛋白質結構保持其天然結構狀態,如果以緩慢溫和的方式冷凍,這個過程會形成晶體冰,生物分子的結構將被晶格力徹底損壞。

低劑量冷凍成像能夠保存樣品的高解析度結構信息,確保了從電鏡圖形中解析蛋白質結構的可能性。與此同時,2017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achim Frank等,則在電鏡圖像處理算法方面奠定和發展了這項技術的理論基礎。由此冷凍電鏡的雛形基本建立,總的思路為:樣品冷凍(保持蛋白溶液態結構)——冷凍成像(獲取二維投影圖像)——三維重構(從二維圖像通過計算得到三維密度圖)。

根據諾貝爾獎評委會的說法,這項技術使生物分子成像變得更加簡單,將生物化學帶入了一個新紀元。

最後,在了解他們的貢獻之後,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三位科學家吧。

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出生於瑞士,75歲,瑞士洛桑大學生物物理學榮譽教授。

喬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出生於德國,77歲,生物物理學家,現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出生於蘇格蘭, 72歲。蘇格蘭分子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英國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MRC實驗室項目負責人。

感謝三位做出的貢獻!

本文綜合鳳凰網、網絡

相關焦點

  • 2017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得獎的是物理學家?
    他對新華社記者說,今年的化學獎是跨學科研究的一個典型,技術在科學發現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金共9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0萬美元),將由這三位獲獎者分享。2017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它!冷凍電鏡的黃金時代真的來臨了?  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45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但缺了張鋒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2020年10月7日,新一屆諾貝爾化學獎揭曉,這次獲獎的是此前呼聲很高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說絲毫不讓人覺得意外。
  • 冷凍電鏡技術為何能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及其發展趨勢
    2017年10月4日/生物谷BIOON/---在人們的一片猜測中,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終於揭曉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被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開發出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這種技術簡化和改進了對生物分子的成像。它將生物化學帶入一個新的時代。圖片是理解的關鍵。科學突破經常建立在成功地將人眼不能看見的物體可視化的基礎之上。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趣聞:3人兩次獲獎,物理學家也來「搶獎」
    其中湧現出了不少傑出的科學家和趣事,比如有人「梅開二度」,兩次摘得諾貝爾化學獎桂冠;有人則「走錯片場」——物理學家「搶走」屬於化學家的鎂光燈。頒獎111次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該獎項在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這8年沒有頒發。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得獎的竟然是物理學家
    剛剛,諾貝爾獎組委會公布消息稱,瑞士洛桑大學的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Joachim Frank、英國劍橋大學的Richard Henderson獲得201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 浙大教授解讀諾貝爾化學獎 通過冷凍電鏡解析生命奧秘
    ·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獲得201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如何理解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它的應用情況如何?今日,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主任段樹民和浙江大學冷凍電鏡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教授張興。張興在2010年首次使用單顆粒冷凍電鏡解析出生物大分子複合體的原子結構。他介紹,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包括冷凍技術和電子顯微鏡技術。冷凍技術是指將生物分子通過快速冷凍的方法,冷凍到玻璃態中。
  • 剛剛,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了!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 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對「冷凍電子顯微術」領域的貢獻。2013年,冷凍電鏡技術的突破給結構生物學領域帶來了一場完美的風暴,迅速席捲了結構生物學領域,傳統X射線、傳統晶體學長期無法解決的許多重要大型複合體及膜蛋白的原子解析度結構,一個個被迅速解決,紛紛強勢佔領頂級期刊和各大媒體版面。
  • 大事記:冷凍電鏡的發展歷程-結構生物學研究利器
    有人調侃說一幫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窺探了生物世界,這不應該被稱為諾貝爾理綜獎嗎? 冷凍電子顯微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居然可以做到跨天地人三界(大誤,劃掉),成為跨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界的明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跨界明星的故事,它是如何打開人類的眼界,使人們進入生物體內的微觀世界中,向我們展示了高清的生命細節。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生物領域獲垂青
    當地時間10月4日上午,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 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對「冷凍電子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 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原標題: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0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利用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重要成果——冷凍電鏡技術,攻克了與基因表達有關的一種重要蛋白的結構難題。
  • 諾貝爾化學獎,今年很物理 學好物理很重要!
    北京時間2017年10月4日17時45分,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士生物物理學家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德裔美籍生物物理學家約阿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蘇格蘭分子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獲獎,他們的獲獎理由是:研發了冷凍電鏡,簡化了生物細胞的成像過程,提高了成像質量。顯微鏡的出現讓人類看到了新的世界。
  • 冷凍電鏡為啥這麼牛?與雲計算有什麼關係?月新生科做出了什麼貢獻?
    冷凍電鏡的全稱是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隨著近年來軟體以及硬體的瓶頸式突破與飛速式發展,冷凍電鏡技術逐漸成為了結構生物學領域的主流技術之一。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就頒發給了三位在冷凍電鏡技術方面做出卓越成績的科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Joachim Frank、蘇格蘭分子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Richard Henderson、瑞士洛桑大學生物物理學榮譽教授Jacques Dubochet。冷凍電鏡與雲計算冷凍電鏡是怎麼出現的呢?
  • 劃時代的冷凍電鏡技術--中國數字科技館
    2017年10月4日,201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英國分子生物學家及生物物理學家理察·亨德森、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裔生物物理學家約阿基姆·弗蘭克以及瑞士洛桑大學生物物理學家雅克·迪波什。  弗蘭克 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的鼻祖  現年77歲的德裔生物物理學家約阿基姆·弗蘭克,最大的貢獻是讓冷凍電鏡技術變得具有普遍應用價值。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再次頒給革新性工具:細數多項榮膺諾獎的技術
    近幾年來我們對「冷凍電鏡(Cryo-EM)這個名詞越來越熟悉,這可能與包括清華大學生科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等在內的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成果有關。這種革新性的技術為生物化學研究領域帶來了一番新的面貌,比如今年榮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生物鐘研究,還有去年爆發的寨卡疫情,都是這項新技術實際應用的例子。
  • 冷凍電鏡是個啥,有多牛?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發明冷凍電鏡的三位學者。
  • 用物理學家的才思推動生物化學革命——記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 用物理學家的才思推動生物化學革命——記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記者楊駿 李驥志 張家偉  見人所未見的世界,一直是科學探索的一個目標。但如何去見呢?理論在先,還是工具改進在先?  比如量子理論,是典型的概念帶來實踐和認知革命,而工具改進是否也會帶來類似革命?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和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漲知識丨冷凍電鏡是什麼?為什麼能夠斬獲今年諾貝爾化學獎?
    冷凍電鏡(Cryo-EM)能斬獲諾貝爾獎在業內並不算意外。只不過,201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公布之後,有評論稱再次聯想到這一獎項的俗名「諾貝爾理綜獎」,獎項背後的獲得者均有生物物理學背景,影響最大的領域目前則在生物學。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他們為醫學生物學發展提供了有力武器
    近日,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瑞士、美國和英國三位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對「冷凍電子顯微鏡 (cryo-electronmicroscopy)」技術作出的卓越貢獻。
  • 這就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簡歷?看得能笑背過氣去
    4日,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包括雅克·杜波謝(Jacques Dubochet)在內的三人,以表彰他們改進了冷凍電鏡技術。而在查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名新科諾獎得主在洛桑大學官網上的簡歷……太好笑了研究者現在能夠將移動中的生物分子冷凍起來,然後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進行成像,將那些我們之前都不能觀測到的過程呈現在我們眼前。這樣的技術將十分有利於我們對生命科學化學領域的理解以及藥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