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他們為醫學生物學發展提供了有力武器

2020-11-27 中國經濟網

  婆婆會繡花,可是看到這張圖也傻眼了:電腦繡的花真複雜啊!

  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描繪的寨卡病毒結構圖(來源:瑞典皇家科學院)

  近日,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瑞士、美國和英國三位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對「冷凍電子顯微鏡 (cryo-electronmicroscopy)」技術作出的卓越貢獻。

  多虧了他們,自1990年至今的不到30年時間內,電子顯微技術從只能看到無生命的模糊圖像,發展為可輕鬆捕獲生物分子的清晰3D結構。

1665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第一次畫下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

1988年日本人利用電子顯微鏡拍攝到噬菌體

2013年3DScience.com發布禽流感病毒的掃描電子顯微成像

  2013年後,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已達到原子級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公布的圖像展示了電子顯微解析度的今昔對比:

  在過去數年裡,學術論文裡隨處可見各種物質的高清圖像,從具有抗藥性的蛋白,到寨卡病毒的外觀。如今,生物化學正經歷爆炸性發展,顯微技術的進步在其中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諾貝爾獎網站稱,「這項技術簡化並改進了生物分子成像的發展,將生物化學帶入一個新時代。」

  控制心臟節律的蛋白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圖(來源:瑞典皇家科學院)

  冷凍電鏡技術進步在哪裡?先聲醫學診斷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陳維之博士,一位活躍在中美醫學/分子生物學界的專家在接受MED24採訪時說: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物理學家,實至名歸,因為他們為醫學生物學發展提供了有力武器!這也愈發凸顯了多學科交叉與技術平臺革新對於生物醫學領域發展的重要性。來個不恰當的比喻,這三位科學家,一個研究怎麼照相,一個研究怎麼把照片合成三維結構,另一個研究怎麼擺姿勢,最終拍出了前所未有的好照片,讓我們看清了生物大分子。

  曾經,結構生物學是這樣觀察生物大分子結構的——蛋白結晶+X射線衍射進行蛋白質分子或者複合物的結構解析,而得到足量優質的蛋白或複合物晶體則需要科學家大量繁重的工作、高超的操作經驗、外加難得的好運氣。

    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冷凍電鏡結構圖,提示了病毒核衣殼裝配、毒力衰減,宿主識別及中和的機制(來源:Baylor醫學院)

  冷凍電鏡技術的突破,使結構生物學家僅利用少量樣品,無需結晶,僅用常規流程即可迅速解析複雜大分子的原子解析度水平的三維結構。很多複雜跨膜蛋白與蛋白複合體的原子解析度結構被迅速解析,推動結構生物學進入了井噴式的發展階段。而與重要疾病相關聯的蛋白分子的解析,將極大地疾病機理研究與靶點蛋白的功能機制研究,進而為治癒人類疾病提供有效藥物靶點。」

  【陳維之,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哈佛醫學院博士後、 講師,十餘年生物技術企業研發經驗。曾任國家北方基因組中心技術總監、金唯智中國研發與運營總監,現任先聲醫學診斷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

  感謝科學家幾十年的努力,讓我們看清微觀世界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接下來,讓我們欣賞顯微技術幫我們拍下的更多精美而奇妙的圖片,你能認出這是什麼嗎?

  中秋佳節剛過,但願你沒有把這張照片看是五仁月餅,或藍莓蛋撻:

  其實這是電子顯微鏡下的人類肝細胞,肝臟中最主要的細胞成員,背負著生產蛋白質、 膽汁,對體內各種物質例如激素、藥物和酒精代謝等重任。(圖片來源:匹茲堡大學)

  這條破損的蛇皮袋其實是——

  從破裂的毛細血管中擠出紅細胞的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 毛細血管是體內最小的血管,通常只單個紅細胞通過。 (圖片來源:STEVE GSCHMEISSNER /科學照片庫)

  這碗清拌沙拉是否讓你有食慾?

  人血液的顯微圖像,紅色圓盤為紅細胞,而T細胞(橙色)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血小板(綠色)是最小的血細胞,在受傷後聚集成塊進行止血。 (圖片來源:Dennis Kunkel Microscop,Inc.)

  說起T細胞,就是這朵岌岌可危的絨球:

  黃色的碎屑是HIV(愛滋病)病毒正在侵襲深藍色的人類T免疫細胞(圖片來源:NIH)

  T細胞是免疫系統最重要部隊之一,沒生病時,它很強壯,它的手臂尤其擅長這種暴力型握手:

  炭疽細菌(綠色)被免疫細胞(紫色)吞噬。 炭疽菌生活在土壤中,孢子可休眠數十年,被動物吃或吸入後激活並迅速複製引發疾病。現在,使用疫苗可以讓人類和家畜遠離這種疾病。(圖片來源:美國陸軍醫學研究傳染病研究所)

  面對這種綠色骷髏,而我們急需調動T細胞等免疫力量:

  小鼠體內的兩個皮膚癌細胞通過肌動蛋白(綠色)連接,細胞骨架中是蛋白質。 肌動蛋白幫助許多細胞進行正常運動,也可以使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圖片來源:俄勒岡州健康與科學大學騎士癌症研究所)

  除癌症外,人類還面臨著很多健康威脅,例如這一大束「藍色妖姬」:

  輪狀病毒50,000倍放大的3D結構。 輪狀病毒可導致嬰幼兒嚴重腹瀉,每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數超過45萬。 (圖片來源:斯克裡普斯研究所)

  這叢向日葵雖然沒有那麼恐怖,卻也十分惱人——

  花粉粒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邊緣帶刺。它們被吸入人鼻腔時,會引起瘙癢、過敏。 (費城Fox Chase 癌症中心)

  看完花我們來看看草:

  正在分裂的細胞(豬)。 染色體(紫色)已完成複製並被被細胞骨架纖維——微管(綠色)拉向兩端。 對細胞分裂的研究促進了科學對許多人類疾病(包括癌症和出生缺陷)理解。 (圖片來源:NIH,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看完花草還有樹木,這片月色下的魔幻森林極具美感:

  顯微鏡下壁虎足底纖毛,每跟毛粗細約為人類頭髮的1/10,又分裂成更小的毛,頂端呈鏟形結構,讓壁虎可以在牆壁和天花板上輕鬆漫步。這種精妙結構帶來靈感,讓人們設計出一種輕柔的醫用粘合劑,專用於脆弱敏感皮膚(圖片來源:Dennis Kunkel Microscopy,Inc.)(來源:微信公眾號 MED24)

(責任編輯:梓莘)

相關焦點

  • 美英三位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推特介紹,今年的化學獎得主成功利用基因變化和選擇研究出可以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他們開發的方法正得到國際上的應用,例如促進了更環保的化學工業的發展,生產新的材料、製造可持續生物燃料、緩解了人類的病情並拯救生命。在三位獲獎者中,弗朗西絲·阿諾德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進化。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鋰電池之父」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鋰電池之父」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3位科學家,分別為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B.「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宣布之後,諾獎官網上發布了一篇名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的文章。文章指出,鋰離子電池作為質量輕、可充電的強大電池,被應用在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等領域,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 第一次,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她們做了一把銳利的「剪刀...
    Doudna),以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她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她們的研究為在人體以及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諾貝爾委員會在官方頒獎詞中表示:「藉助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是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學領域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科學家。然而,這一學科卻被不少科學家調侃為「理科綜合獎」,因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甚至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都獲過化學獎。通過梳理過去100多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名單,可以發現,除了化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生物學科研究獲獎的次數超過20次,物理學科研究獲獎的次數也高達20次,甚至農學方面的研究也獲得了一次化學獎。2007年-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獲獎情況如下: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以表彰他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作出的貢獻。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3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3名科學獎獲獎。獎項的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表彰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授予給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溫特(Gregory P.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趣聞:3人兩次獲獎,物理學家也來「搶獎」
    獲獎183人從1901年到2019年,共有184人次榮膺諾貝爾化學獎,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所以,共183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獨享諾貝爾化學獎榮耀的科學家共63位;由兩位獲獎者平分的情況出現過23次;另有24次為3人分享大獎。
  • 2017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得獎的是物理學家?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4日電(記者李驥志 付一鳴)  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
  • 第一次,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
    回首過去的得獎者們,在收穫榮耀與財富之前,他們的孤獨與挫敗也曾無人知曉,但人生的失意,並沒有澆滅他們追求科學的熱忱;也有很多科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留下人生遺憾,但他們的成果,仍讓今天的人們受益。在許多人眼中,基因編輯更接近生理學或醫學領域,而不是化學。對此,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姜雪峰,向WLF分析了為什麼基因編輯能夠拿化學獎。
  • 美英兩國三位科學家共享2018諾貝爾化學獎
    Winter)分享另一半,以表彰他們實現了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主要貢獻是進化控制,以及使用進化變化和選擇的相同原理,開發設計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加上今年的頒獎,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總共授予110次,頒發給了181個獲獎者,不過,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被授予兩次,所以實際上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獎主要頒發給6個化學領域,分別是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理論化學。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她們做了一把銳利的「剪刀」 分享...
    憑藉這篇論文,他們夫妻二人榮獲了193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家族  居裡夫婦一家是最成功的「諾獎家族」。1903年,瑪麗·居裡和丈夫皮埃爾·居裡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瑪麗·居裡獲諾貝爾化學獎。1935年,瑪麗·居裡的女兒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和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諾貝爾化學獎:他們進用了進化的力量
    其實看起來似乎沒能關聯,但三位獲獎者的發現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正如諾貝爾官網上所說「他們利用了進化的力量」——他們受到進化力量的啟發,並使用相同的原理「遺傳變化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皇家科學院在宣布獲獎者後,連線了弗朗西斯·阿諾德。可是,似乎是線路出了問題,我們無緣聽到這位女科學家激動的聲音。
  • 2018諾貝爾三大獎,都被生物學帶著節奏走
    美國的弗朗西絲·阿諾德、喬治·史密斯和英國的格雷戈裡·溫特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與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做出了貢獻。1不妨一項一項來了解,為何今年的諾貝爾三大自然獎會聚焦於生物學生物學是現代醫學和生理學的基礎,生理學和醫學必然要落地和植根於生物學。
  • 【科普君】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物理、化學獎公布!揭秘那些獲獎背後...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等自然科學類獎項都花落誰家?每個獎項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成果和故事?一起來和科普君了解一下吧! 正當全世界與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惡鬥時,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發給了C肝病毒的三位發現者。
  •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物理、化學獎公布!揭秘那些獲獎背後的故事
    正當全世界與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惡鬥時,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發給了C肝病毒的三位發現者。但歷時5天,科研人員第一時間分離鑑定了新冠病毒,獲得全球首張新冠病毒電鏡照片,為病原的快速鑑定「一錘定音」。1月12日,中國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定機構,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發布共享,這為全球開展疫苗研發、藥物研究、疫情控制等提供了重要基礎。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他們是鋰電池發明者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 錢永健等三位美國科學家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馬丁-查爾菲、家下村修和錢永健(從左至右)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環球時報消息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0月8日11時45分左右(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左右)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下村修、馬丁-查爾菲,華裔化學家錢永健,他們是因為發現和發展綠色螢光蛋白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她們做了一把銳利的「剪刀」分享...
    Doudna),以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她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她們的研究為在人體以及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