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鋰電池之父」

2020-11-25 新浪科技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鋰電池之父」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3位科學家,分別為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英國科學家斯坦利·威廷漢(Stanley Whittingham)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貢獻。

「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宣布之後,諾獎官網上發布了一篇名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的文章。文章指出,鋰離子電池作為質量輕、可充電的強大電池,被應用在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等領域,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鋰離子電池還可以儲存太陽能和風能,讓無化石燃料的世界成為可能。

上世紀70年代早期,威廷漢致力於尋找可以擺脫化石燃料的能源,他通過研究超導體發現了一種能量非常豐富的材料,將其用在鋰電池中創建新的陰極,而電池的陽極部分則由金屬鋰製成,這種金屬具有強烈的釋放電子的動力。由此,威廷漢開發出了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可充電鋰離子電池。

隨後,古迪納夫在威廷漢的研究基礎上繼續研發,於1980年證明了嵌入鋰離子的氧化鈷,可以產生多達4伏的電壓,這一項重要發現將鋰離子電池的電位翻了一番,這樣電池的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從而實現商業化,同時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

 1991年鋰離子電池首次投入市場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吉野彰研製出了第一款可商用鋰離子電池。他在陰極使用了古迪納夫的鋰-鈷氧化物,並在陽極使用了一種名為石油焦的碳基材料,將電池變得更加安全,也更適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應用。

1991年,日本一公司將鋰離子電池首次投入市場,這種電池就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奠定了無線、無化石燃料社會的基礎,造福人們的日常生活。

■ 專家說法

數次工業革命都依賴於儲能技術的發展

資料顯示,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充電電池,它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鋰離子電池使用一個嵌入的鋰化合物作為一個電極材料。目前用作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常見的有:鋰鈷氧化物、錳酸鋰、鎳酸鋰及磷酸鋰鐵。這些鋰離子電池與其衍生產品是在消費電子領域非常常見的材料。

鋰離子電池徹底改變了能量存儲技術,並促成了移動革命。鋰離子電池具有高電勢、高能量密度和高容量的優勢,這種電池類型為改善我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名科學家獲獎眾望所歸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帆表示,對研究鋰電池的科研工作者來說,這次鋰離子電池的科研人員獲諾獎可以說是眾望所歸,97歲高齡的古迪納夫終於等到了這個屬於他的榮譽。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能源,數次工業革命的發展都依賴於儲能技術的發展。今天,鋰離子電池為全世界提供著電力,從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可攜式設備到電動汽車、通訊基站等領域,鋰離子電池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大地推動了科技的進步。

電池比容量低問題仍在改進

上汽集團電池包總成零件設計工程師王起亮表示,新能源汽車使用鋰離子電池相對傳統鉛酸電池具備很大的優勢。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目前鋰離子電池普遍應用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其中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是應用最廣泛的兩種鋰離子電池。

從市場應用來看,目前新能源大巴車和公交車中,磷酸鐵鋰比較常見,因為磷酸鐵鋰材料相對三元材料更加安全穩定,價格便宜,循環性能更好。目前市場上的新能源乘用車主要以三元電池為主( NCM/ NCAI等),因為乘用車放置電池包的空間有限,較商用車而言,其對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求更高。

對於鋰離子電池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展望,業界正在探索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其安全性高。固態電池內部採用固態電解質,固態電解質不可燃、不存在漏液問題,因而全固態電池具有更好安全性。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碩士齊何山說,鋰離子電池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目前鋰離子電池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電池的比容量低。像手機,需要最少一天充一次電;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一般也不超過500KM。比容量低的問題限制了鋰離子電池更廣泛的應用空間,因此相關材料技術仍在改進,目前通過對負極材料的改進,從低能量密度的碳負極到現在有較高能量密度的矽負極,使比容量有大幅度的提升。

 ■ 簡介

獲諾獎的三位「鋰電池之父」

●約翰·古迪納夫

約翰·古迪納夫已經97歲高齡,是至今為止諾貝爾獎的最年長獲獎者。目前為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他還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和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

古迪納夫1922年出生於德國,幼年隨父親移民美國。1943年,古迪納夫進入耶魯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後參軍。二戰結束後,他重返學校獲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古迪納夫在今年6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目前仍然在從事鋰離子電池研究,希望能研發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固態電池,從而解決人類潛在的能源危機。他還希望能夠看到手下最後一個博士生畢業。

●斯坦利·威廷漢

斯坦利·威廷漢現年77歲,1941年威廷漢出生於英國,1968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賓厄姆頓大學任特聘教授。目前擔任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任。

在得知獲獎後,威廷漢在賓厄姆頓大學網站上發文表示,「我很高興獲得這個獎項,老實說有很多人要感謝,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我參與鋰離子電池研究已經30多年了,這項研究有助於從根本上改善我們存儲和使用能源的方式,我希望該領域得到諾貝爾獎的認可之後,可以更加積極地為國家未來的能源使用帶來曙光。」

●吉野彰

吉野彰194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他是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者、旭化成公司研究員,旭化成株式會社吉野研究室室長,京都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專業特命教授。

吉野得知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他在旭化成株式會社表示,「很榮幸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萬分感謝」。

消息剛公布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推特上表示:「恭喜吉野博士獲諾貝爾化學獎。鋰離子電池在手機等領域都會用到,這改變了世界每一個人的生活。我為此感到驕傲。期待你取得更大成就。」

新京報記者 陳沁涵

相關焦點

  • 「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英國化學家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這三位「鋰電池之父」為鋰離子電池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給了「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吉野彰教授,三位的獲獎理由是:為鋰電池的發展所作的貢獻。
  • 97歲「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英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M.
  • 鋰電池得以大規模商用,離不開這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貢獻
    來源:鈦媒體摘要: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發布,美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漢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因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鋰電池的發明,是電子信息與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基石。本屆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鈦媒體註: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發布,美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漢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因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預測:鋰電池之父有望獲獎
    比如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在冷凍電子顯微鏡術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三位生物物理學家。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在「進化控制」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三位生物學家。因此諾貝爾化學獎曾被不少科學家戲謔稱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他們是鋰電池發明者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 鋰電池之父等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900萬瑞典克朗獎金
    來源:央視網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開發鋰離子電池」的貢獻。通過獲獎者的工作,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奠定了無線、無化石燃料社會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初,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M.斯坦利·威廷漢在開發首個功能性鋰電池時就利用了鋰的巨大動力來釋放其外部電子。2019年化學獎得主約翰·B.古迪納夫將鋰電池的潛力提高了一倍,為功能更強大、更有用的電池創造了合適的條件。
  • 2019諾貝爾化學獎: 二戰老兵的傳奇人生
    John B Goodenough,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鋰電池之父,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曾獲2001年 Japan Prize,2009年 Fermi Award,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和2014年Charles Stark Draper Prize。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授予三名科學家
    中新網10月9日電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自1901年至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0次。
  • 最勵志老爺爺,97歲「鋰電池之父」成最高齡諾貝爾獲獎者
    //「養老這件事」//日前,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聯合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惠廷漢姆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三位獲獎者將平分約合人民幣644萬元的獎金。97歲的約翰·B·古迪納夫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被業界稱為「鋰電池之父」。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
  • 三位鋰離子電池研究者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圖片來源:新華社 鄭煥松 攝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英裔美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與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共同獲得此獎,以表彰他們在3位科學家研發的鋰電池,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自從1991年首次進入市場以來,鋰電池就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可以儲存大量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使無化石燃料社會成為可能。約翰·古迪納夫是美國固體物理學家,是二次電池產業的重要學者。
  • 2019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當初鋰電池賣不出去很痛苦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日本學者吉野彰及另兩位英美學者因為對研發鋰離子電池貢獻卓著,共同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回憶說,開發出鋰電池後起初3年都賣不出去,身心很沉重、備受折磨。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德伊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報導稱,77歲的美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97歲的約翰古德伊納夫以及71歲的日本化學家吉野彰,因為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被授予2019年諾貝化學獎。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最高齡的諾獎得主
    John B Goodenough,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鋰電池之父,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曾獲2001年 Japan Prize,2009年 Fermi Award,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和2014
  • 美英三位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另一半同時授予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格雷戈裡·溫特(Gregory P. Winter)爵士。
  • 「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A股鋰電行業公司已近百家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厄姆(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發展」的貢獻。現年97歲的古迪納夫也刷新了諾貝爾獎的獲獎年齡紀錄。
  • 美英兩國三位科學家共享2018諾貝爾化學獎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主要貢獻是進化控制,以及使用進化變化和選擇的相同原理,開發設計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加上今年的頒獎,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總共授予110次,頒發給了181個獲獎者,不過,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被授予兩次,所以實際上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第一次,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
    在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前,姜雪峰就預測CRISPR基因編輯會獲獎:「目前化學兩個最重要的突破,一個是材料領域,另一個就是在生命領域。去年的化學獎頒給了鋰電池的發現者,所以我估計今年不會連續給材料,應該給生命化學。尤其在今年的疫情之下,在生命化學領域,對包括病毒、癌症這些疾病的治療,我認為最具潛力、最耀眼的就屬CRISPR技術,所以我預測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可能給它。」
  • 第一次,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她們做了一把銳利的「剪刀...
    隨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出爐,今天,有著「理科綜合獎」之稱的諾貝爾化學獎也重磅揭曉。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當地時間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EmmanuelleCharpentier)和美國化學家珍妮弗·杜德納(Jennif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