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A股鋰電行業公司已近百家

2020-12-05 第一財經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厄姆(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發展」的貢獻。

現年97歲的古迪納夫也刷新了諾貝爾獎的獲獎年齡紀錄。他是公認的「鋰電池之父」,他的發明使得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從而實現商業化,同時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

在我國,鋰離子電池市場整體趨勢向好。相關研報預計,到2020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市場產量將達205.33 GWh。未來動力電池是鋰離子電池領域增長最大的引擎。

10月9日,億緯鋰能(300014.SZ)的股價未聞先動,尾盤強勢漲停,收報32.90元/股,成交17.32億元,最新總市值319億元。公司前一日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190.00%-205.00%,盈利6.38億元~6.71億元;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200.58%-209.29%,盈利11.38億元~11.71億元。

動力鋰電預期上升

鋰電池是蓄電池的一種,相比其他電池更具前瞻性,主要是因為安全性高、體積小、能量密度高等特性。按照應用場景可主要分為消費鋰電和動力電池。索尼在1991年採用古迪納夫理論後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鋰電池,從此照相機、手持攝像機乃至電動汽車等領域各自步入了可攜式新能源時代。

經歷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發展周期的消費鋰電池,主要被應用於手機、攝像機、筆記本電腦等可攜式產品。隨著網際網路資訊時代的加速發展,消費力電池下遊市場需求的擴大帶動產量的增加。

而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等產品在全球的增速放緩,消費鋰電池的增速也收窄,增幅有限。業內普遍認為,動力鋰電池是未來鋰電池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據OFweek行業研究中心調研數據顯示, 2018年中國鋰電池行業保持快速增長,全年鋰電池市場規模突破100GWh,同比增長34%,增長主要來自於動力電池領域的快速增長;消費類鋰電池領域市場平穩,增幅有限,主要在部分電動工具和智能家居領域帶來增長。

相較於已頗為成熟的消費鋰電池,動力電池的應用潛力和適用範圍仍有一定局限性,主要原因在技術環節難以攻克。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知名汽車品牌採購部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鋰電池現在主要應用在兩大領域:一是移動式產品,如手機、筆記本電腦,佔鋰電池使用量的65%左右;第二大領域便是車載電池」。

據上述人士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時,車用鋰電池使用量僅有1%左右,2011年以來飛速發展,今年該數據已超三成。

A股鋰電公司潛力可期

本次鋰電池獲得諾貝爾獎認可,鋰電池相關概念股或將更受市場關注。

中原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1-8月新能源汽車合計銷售79.29萬輛,同比增長33.58%,合計佔比4.93%。2019年7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4.7GWh,同比增長40.6%,其中乘用車裝機佔比47.31%,三元材料佔比44.13%;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49.SZ)、億緯鋰能位居前三。

「以我們自身品牌為例,2014年前公司的產品企劃書仍以傳統能源車生產、銷售為主。而此後的每年新能源車銷售佔比營收都在逐年擴大,目前已超過傳統能源車銷量。電動汽車的出現,給了動力鋰電池一個全新的市場和應用方向,下遊需求仍在不斷的增長。」前述人士表示。

「車載用鋰電池不同於應用於手機、電腦的消費電池,從應用落地至今時間較短。新車面世至少需要經歷3年的設計、試驗、工裝等環節,最終問世的產品存在周期性,使用的車載鋰電池很有可能仍是設計最初時的電池。這對於鋰電池技術的發展也是一項挑戰,核心技術仍是續航能力和安全性。」他補充道。

第一財經統計Wind、天眼查等信息梳理發現,A股目前鋰電池行業公司數量龐大,從上遊關鍵材料(負極石墨烯材料)相關企業,中遊具有關鍵技術以及布局大型車企供應鏈中的鋰電池龍頭,以及下遊的各種消費電芯和動力電池,中國的鋰電產業已具備完整產業鏈。目前鋰電池行業公司約為92家,總市值約達1.16萬億元。

上遊鋰電資源企業包括天齊鋰業(002466.SZ)、贛鋒鋰業(002460.SZ);電池材料和設備製造商的杉杉股份(600884.SH)、大族雷射(002008.SZ)、先導智能(300450.SZ)、格林美(002340.SZ),以及電芯生產商比亞迪、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002074.SZ)。

相關焦點

  • 「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英國化學家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這三位「鋰電池之父」為鋰離子電池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諾貝爾獎官網上這樣介紹此次獲獎得主。  2019年,鋰電池研究終於等來了諾貝爾獎。這種重量輕、可充電、功能強大的電池,現在已被廣泛應用,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隨處都可見到鋰電池的身影。  諾貝爾獎官網還介紹稱,鋰電池可以儲存太陽能和風能的能源,使一個零化石燃料的社會成為可能。  【三位獲獎者什麼來頭?】
  • 解析投資:從獲諾貝爾化學獎的「鋰電池之父」看鋰電池行業
    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教授和斯坦利.惠廷漢姆教授以及吉野彰教授,因在鋰電池發明道路上所做的奠基性貢獻,榮獲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獲獎的科學家受到了廣泛關注,他就是現已97歲高齡的「鋰電池之父」——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教授。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給了「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吉野彰教授,三位的獲獎理由是:為鋰電池的發展所作的貢獻。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鋰電池之父」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鋰電池之父」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3位科學家,分別為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B.「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宣布之後,諾獎官網上發布了一篇名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的文章。文章指出,鋰離子電池作為質量輕、可充電的強大電池,被應用在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等領域,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 鋰電池之父等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900萬瑞典克朗獎金
    來源:央視網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開發鋰離子電池」的貢獻。通過獲獎者的工作,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奠定了無線、無化石燃料社會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初,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M.斯坦利·威廷漢在開發首個功能性鋰電池時就利用了鋰的巨大動力來釋放其外部電子。2019年化學獎得主約翰·B.古迪納夫將鋰電池的潛力提高了一倍,為功能更強大、更有用的電池創造了合適的條件。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鋰電池成關鍵元素!中日韓正瓜分這一領域,A股鋰...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 97歲「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英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M.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預測:鋰電池之父有望獲獎
    Goodenough是鋰電池之父,他使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從而實現商業化,同時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出品:科普中國製作:林風 (安陽工學院)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初識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著名科學家艾爾費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自1901年起開始頒發。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回顧 鋰電池未來會更精彩
    近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古迪納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分校斯坦利·威廷漢和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吉野彰三人,以表彰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研發的卓越貢獻。那麼,鋰電池是如何研發出來的?未來的發展將會怎樣?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John B Goodenough,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鋰電池之父,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曾獲2001年 Japan Prize,2009年 Fermi Award,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和2014年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他們是鋰電池發明者
    視頻截圖 約翰•B•古迪納夫是鋰電池之父,他使鋰電池體積更小、 化學是對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而言最重要的一門科學,因為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的發明以及他所使用的工業過程大多基於化學知識。化學獎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獎項,諾貝爾化學獎由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金額隨著基金收益的變化而變化。
  • 安倍發推特祝賀吉野彰獲諾貝爾化學獎
    海外網10月9日電 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安倍在推文中寫道:「恭喜吉野博士獲諾貝爾化學獎。鋰離子電池在手機等都會用到,改變了世界每一個人的生活。我為此感到驕傲。期待你取得更大成就。」吉野彰194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他是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者、旭化成公司研究員,旭化成株式會社吉野研究室室長,京都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專業特命教授。
  • 2019諾貝爾化學獎: 二戰老兵的傳奇人生
    John B Goodenough,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鋰電池之父,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曾獲2001年 Japan Prize,2009年 Fermi Award,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和2014年Charles Stark Draper Prize。
  • 「鋰電池之父」古迪納夫:他97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30歲之前只選修過兩門化學課、57歲才轉向電池研究、97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位諾獎得主近日引爆了整個媒體圈。 12月1日,2019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瑞典舉行。化學獎得主之一的約翰·古迪納夫是最年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鋰電池之父」獲2019諾貝爾化學獎 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近120年歷史的諾貝爾獎,每次頒獎總是令人心潮激蕩,吸引無數熱切的目光。  10月9日,從瑞典皇家科學院傳來消息,「鋰離子電池之父」約翰·巴尼斯特·古迪納夫等3人,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 鋰電池得以大規模商用,離不開這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貢獻
    來源:鈦媒體摘要: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發布,美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漢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因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鋰電池的發明,是電子信息與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基石。本屆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鈦媒體註: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發布,美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漢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因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
  • 鋰電銅箔龍頭獲百家機構關注,公司已批量供應海外客戶
    來源:壹財信去年以來,新能源行業景氣度出現明顯提升,鋰電材料領域的上市公司受到追捧關注,近期固態電池曾一度引發鋰電池板塊分化。近日諾德股份受130多家機構調研關注,公司副總經理兼董秘李鵬程接待投資者表示,行業景氣度仍在提升。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最高齡的諾獎得主
    John B Goodenough,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鋰電池之父,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曾獲2001年 Japan Prize,2009年 Fermi Award,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和2014
  • 2019諾貝爾獎創紀錄 97歲鋰電池之父刷新年齡紀錄
    技術升級提升競爭力,行業轉型增強優勢,裝備製造行業企業如何選擇?《2019-2025年版裝備製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普華公司獨家首創針對行業投資可行性研究諮詢服務的專項研究報告。報告分為:行業通用版、專業定製版。行業通用版是中研普華根據行業一般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