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揭曉,鋰電池成關鍵元素!中日韓正瓜分這一領域,A股鋰...

2020-12-06 券商中國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在鋰電池領域,中日韓成為該行業的壟斷者,而中日韓三國唯有中國擁有豐富的鋰資源和完善的鋰電池產業鏈,以及龐大的基礎人才儲備,使中國在鋰電池及其材料產業發展方面,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地區,並且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材料和電池生產基地。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在全球十大鋰電池公司中分別排名第二、第三,尤其是來自福建小城寧德的這家公司已成為行業領軍者。

美英日三國科學家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自1901年至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0次。因受二戰影響和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化學獎有8年沒有頒發。截至2018年,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兩次獲此殊榮。此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科學家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日本。

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是美國化學家,今年已經 97 歲高齡。在此之前,這個紀錄由 90 歲高齡獲得 200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裡奧尼德·赫維克茲保持。目前為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

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是英國化學家,1941年出生於英國,1968年在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興趣主要在於尋找能夠推進儲能的新材料,以顯著提高電化學裝置的儲存能力。近年來,他的研究集中在新型無機氧化物材料的製備及其化學和物理性質。最近,他的課題組發現了單相反應在電池電極放電中的關鍵作用。現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化學系傑出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化學教授。

吉野彰(Yoshino Akira),日本化學家,吉野彰1948年1月出生於日本大阪。1970年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是現代鋰離子電池(LIB)的發明者,曾獲得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與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1983年,吉野運用鈷酸鋰(LiCoO2;鋰和氧化鈷的化合物,由約翰·B·古迪納夫、水島公一等人發現)開發陰極,運用聚乙炔開發陽極,在1983年制出世界第一個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的原型。

早期的鋰電池應用正是源於這些科學家的課題,當英國化學家Stan Whittingham 在電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後,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邀請 Whittingham,依據他在斯坦福的研究,秘密研製新型電池。1976年,埃克森美孚申請了鋰電池發明專利。之後,索尼在1991年採用另一科學家Goodenough的研究理論,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鋰電池,從此手機、照相機、手持攝像機乃至電動汽車等領域各自步入可攜式新能源時代。

中日韓三國基本壟斷鋰電池工業

儘管關於鋰電池的諾貝爾化學獎與中國科學家無關,但中國卻已實實在在成為鋰電池領域的三大強國,這一點似乎與青蒿素的諾貝爾醫學獎背後恰恰相反,儘管青蒿素是中國科學家發明的,但卻未能掌握核心的專利權,淪為原材料供應商。鋰離子電池產業從90年代初正式誕生以來,至今已有大約30年時間,這個行業從日本壟斷,到日韓爭霸,到現在中日韓三足鼎立,現在逐漸開始向中國壟斷的方向發展。

在鋰電池三大強國中,中日韓三國唯有中國擁有豐富的鋰資源和完善的鋰電池產業鏈,以及龐大的基礎人才儲備,使中國大陸在鋰電池及其材料產業發展方面,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地區,並且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材料和電池生產基地。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在全球十大鋰電池公司中分別排名第二、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鋰電池的應用和廣闊的市場空間,A股上市公司涉足鋰電池業務的上市公司變得日益增多,但較為純正的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以及在上個月提交上市申請的孚能科技。

不過,鋰電池業務上目前已經屬於典型的巨頭爭霸階段,且市場份額也逐步向頭部集中,國軒高科、孚能科技這些小玩家已經很難翻出浪花。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中,寧德時代市佔率位列第一,佔比為41.3%,其次為比亞迪、國軒高科和孚能科技,市佔率分別為20.1%、5.4%、3.3%。

一組數據可以用來觀察A股頭部公司的效應。2018年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整車配套量,寧德時代配套了43.7萬輛汽車,比亞迪配套了22.5萬輛車,寧德時代恰好大約是比亞迪的2倍;2019年3月,寧德時代配套4.5萬輛汽車,而比亞迪配套2.8萬輛,大約是比亞迪的1.6倍。

產業鏈話語權盡在電池頭部公司

如前海開源基金楊德龍所強調的,很多投資者喜歡尋找黑馬,去發掘那些仍處於初創期、將來可能會出現業績爆發的企業,但這種概率正變得越來越小,而龍頭公司的卻變得更為確定。以鋰電池領域的A股上市公司為例,寧德時代市值高達1526億,今年上半年淨利21億,同比增長高達130%;國軒高科市值還不足150億,上半年淨利潤3.5億,同比下降24%。

類似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這些公司,面臨的困難很可能還在後面。鋰電池龍頭企業都喜歡通過擴大產能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產能當然也是武器,這麼多的產能放到市場去,對中小公司的衝擊可想而知,國軒高科半年報業績下降、孚能科技上半年扣非淨利潤虧損,很可能是都來源於此。

就在9月27日,寧德時代又公告,為進一步推進公司產能布局,擬在四川省宜賓市投資建設動力電池製造基地,項目總投資不超過100億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公司表示,四川是西部汽車產業的重要基地,本次投資事項符合公司戰略發展規劃,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產能布局,滿足未來業務發展和市場拓展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一年多來,寧德時代公告過的對外投資項目超過10個,投資金額超過500億元,一切都是圍繞「擴充產能」。

雖然鋰電池在電池業務的格局已經階級固化,但就龐大的鋰電池產業鏈而言,許多細分的領域仍在混戰當中。如億緯鋰能、容百科技、杭可科技、嘉元科技、瀚川智能等一批產業鏈公司。如A股上市公司杭可科技主營業務來源於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已經成為動力電池行業大部分主要生產企業的設備供應商,其客戶包括除寧德時代以外的鋰電池公司。

雖然許多鋰電池產業鏈公司採取不直接介入鋰電池業務,避免與巨頭直接競爭,而是將自身定位於巨頭的產業鏈服務商,但問題是,鋰電池領域市場份額向核心公司集中的趨勢正在進一步加速,這些上市公司要麼將面臨單一客戶的風險,要麼如果無法進入龍頭公司的採購名單,增長的潛力可能也面臨一些問題,包括緊抱寧德時代、比亞迪大腿的A股上市公司嘉元科技,也包括未與寧德時代進行供應合作的杭可科技。

按照私募基金經理邱國鷺的某些觀點,從價值鏈的角度看,客戶太大、太單一、太強勢,下遊公司實際上很難有太多想像力,這些服務於核心電池廠商的設備商非常類似於高鐵領域的設備商,由於客戶單一,掌握極高的話語權,高鐵行業的A股設備與零部件廠商實際上很難有話語權,這類服務巨頭的A股上市公司沒有走出過牛股。

而作為巨無霸的寧德時代的眼光,更能彰顯鋰電池領域,除了它自身經營的電池業務外,到底什麼才是它最關心的?答案可能是鋰資源。

2019年9月,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為保障上遊鋰礦資源供應,公司擬以每股0.3澳元、總價5500萬澳元(折合人民幣約26331.8萬元)認購其新發行的183333334股普通股,佔其本次股份發行完成後總股本的8.5%。

2018年3月,寧德時代通過中資的吉林吉恩鎳業(Jilin Jien Nickel Industry)收購了北美鋰業(North American Lithium)的3660萬股票,以90%以上的持股成為控股股東,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擁有北美鋰業5%的股份。

而在鋰礦資源上,A股的融捷股份、贛鋒鋰業、天齊鋰業、杉杉股份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寧德時代這家巨頭對鋰礦資源的收購,正暗示了該產業鏈,最有價值的領域,一是電池,二是鋰資源,而資金在鋰礦資源的爭奪早已展開。

今年6月10日,融捷股份(002192)全資子公司甘孜州融達鋰業有限公司康定甲基卡鋰輝石礦採選項目舉行投產儀式。這意味著已沉寂5年的康定甲基卡鋰輝石礦正式「復甦」,有著「亞洲第一大」地位的鋰輝石礦重新進入鋰資源供應市場,融捷股份持續布局的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鏈迎來了關鍵「拼圖」。

今年6月24日,杉杉股份(600884)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永杉國際擬以2514萬澳元,折合人民幣約1.2億元,受讓福瑞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福瑞控股」)所持有的澳洲Altura公司全部11.83%的股份。Altura是一家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從事鋰礦項目運營的公司。

A股上市公司的密集收購動作,或為迎來行業見底回升。

一些券商研究報告認為,鋰礦行業已經見底或者即將見底,2020年需求大概率會好於2019年,在政策推動以及技術突進下,新能源汽車以及電池企業快速成長且頭部集中愈發明顯,對全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要求不斷提升;而鋰鹽上遊端,經歷15-17年牛市後,鋰鹽供應企業不斷增多的同時產品、資源卡位等差異亦在不斷加大。如何雙向匹配,做到「門當戶對」,是行業內企業都在做的事情,那些擁有上遊資源與高端鋰鹽工藝雙重壁壘的公司,與全球核心電動產業鏈下遊合作綁定,特別是在行業洗牌過程中將迎來較好的增長機遇。

某種意義而言,包括設備、材料、鋰礦在內的鋰電池產業鏈的話語權,越來越多的傾向於寧德時代這樣的電池頭部公司手裡,甚至連一些車企都擔憂寧德時代過於一家獨大。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獎勵鋰離子電池的開發。
  • 鋰電池得以大規模商用,離不開這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貢獻
    來源:鈦媒體摘要: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發布,美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漢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因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鋰電池的發明,是電子信息與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基石。本屆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鈦媒體註: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發布,美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漢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因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97歲科學家刷新年齡最長記錄
    )  海外網10月9日電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97歲的約翰·B·古迪納夫是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被業界稱為「鋰電池之父」。  英國《衛報》稱,古迪納夫是至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最年長獲獎者。
  • 「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A股鋰電行業公司已近百家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厄姆(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發展」的貢獻。現年97歲的古迪納夫也刷新了諾貝爾獎的獲獎年齡紀錄。
  • 漲知識|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主角」鋰電池的前世今生
    很少看到一種元素在學術舞臺上扮演核心角色,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主角卻是一個起源於宇宙大爆炸的古老化學元素——鋰。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與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合作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
    導讀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李明濤副教授、唐偉教授團隊與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合作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該項研究工作發表於國際能源領域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ACS Energy Letters
  • 「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英國化學家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這三位「鋰電池之父」為鋰離子電池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鋰電池之父」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鋰電池之父」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3位科學家,分別為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B.「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宣布之後,諾獎官網上發布了一篇名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的文章。文章指出,鋰離子電池作為質量輕、可充電的強大電池,被應用在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等領域,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他們是鋰電池發明者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 97歲「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NXuEETC-電子工程專輯Akira Yoshino在發布會的電話連線中說,「好奇心是驅使我開展研究的動力」,氣候變化是當今非常嚴峻的挑戰,鋰離子電池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很大幫助。NXuEETC-電子工程專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金共900萬瑞典克朗(約合91萬美元),將由三名獲獎科學家平分。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生物領域獲垂青
    當地時間10月4日上午,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 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對「冷凍電子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 焦聚2019諾貝爾化學獎
    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給了他們!來自美國的John B.Goodenough,M.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科學家Akira Yoshino三人,以表彰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這種可充電電池奠定了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無線電子產品的基礎。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2007年,德國科學家格哈德 埃特爾因為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而獲獎。接到電話的當天,正好是他71歲的生日。  他說,這是「一生只能獲得一次的生日禮物」,「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然後流下了淚水」。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已經「119歲」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一部記錄了在化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的編年史。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截至2019年,共有183人獲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2007年,德國科學家格哈德 埃特爾因為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而獲獎。接到電話的當天,正好是他71歲的生日。他說,這是「一生只能獲得一次的生日禮物」,「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然後流下了淚水」。
  • 鋰電池之父等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900萬瑞典克朗獎金
    來源:央視網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開發鋰離子電池」的貢獻。通過獲獎者的工作,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奠定了無線、無化石燃料社會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初,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M.斯坦利·威廷漢在開發首個功能性鋰電池時就利用了鋰的巨大動力來釋放其外部電子。2019年化學獎得主約翰·B.古迪納夫將鋰電池的潛力提高了一倍,為功能更強大、更有用的電池創造了合適的條件。
  • 2019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當初鋰電池賣不出去很痛苦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德伊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報導稱,77歲的美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97歲的約翰古德伊納夫以及71歲的日本化學家吉野彰,因為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被授予2019年諾貝化學獎。
  • 2019年諾貝爾獎揭曉,這個偉大發明終於獲獎了
    由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中有中國作家殘雪,今年的諾貝爾獎在國內受到的關注比往年更甚。儘管已經揭曉的諾貝爾文學獎花落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但另一獎項的歸屬,也值得關注一下——諾貝爾化學獎。
  • 榮膺諾貝爾:鋰電池的前世今生
    這座建立與1739年的瑞典最高學術機關與科學中心正在舉行世界上最重要科學盛典頒獎儀式。屋內,人類最頂尖的科學家匯聚一堂,屋外,浪花輕輕拍打著礁石,波羅的海的一改往日的狂暴洶湧,仿佛是對人類又一次突破科學桎梏的敬重。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回顧 鋰電池未來會更精彩
    近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古迪納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分校斯坦利·威廷漢和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吉野彰三人,以表彰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研發的卓越貢獻。那麼,鋰電池是如何研發出來的?未來的發展將會怎樣?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日本化學家吉野彰獲獎
    (圖片來源:日本《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10月9日電 (孫璐 李沐航)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日本化學家吉野彰(71歲)、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約翰·B·古迪納夫(97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化學教授M·斯坦利·威廷漢(77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原因為對鋰離子電池所進行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