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量出一個原子的大小?

2020-11-25 騰訊網

小小的原子是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非常小,比人類的頭髮還要細100多萬倍。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量出」原子的大小呢?

原子的結構

原子雖小,但它們還有內部結構,並非最基本的粒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則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不過,氕原子核,也就是氫-1原子核,是個例外,這種原子核只有質子,沒有中子。

在原子中,質子和中子通過強核力束縛在一起形成原子核,電子通過電磁力與原子核束縛在一起。原子核是原子中心的一個很小區域,這裡幾乎構成了一個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外的其餘原子部分大都是空的。雖然電子質量佔比非常小,但它們決定了原子的大小。

原子半徑與測量

儘管原子的結構看似簡單,但一個孤立原子的確切大小很難描述,因為原子沒有確定的外邊界。在引力的作用下,行星環繞恆星運動的軌道是確定的,我們可以精確預測出行星在任意一個時間所處的位置,並能知道行星的軌道半徑。然而,對於電子的繞核運動,我們無法進行精確預測。

根據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電子並沒有一個精確的運行軌道,它們會隨機出現在原子核周圍的任意位置,並且我們無法同時測量出電子的位置和速度。我們只能通過概率密度來描繪電子在某個位置出現的概率,這就是所謂的電子云。

原則上,原子核的中心到電子云邊緣的距離是原子半徑。但問題是,電子可以出現在任意地方,甚至可以距離原子核無限遠,所以電子云的邊緣沒有明確的定義,這使得原子的大小也沒有明確的定義,測量單個原子的大小是不可能的。另外,原子所處的狀態不同,半徑也會變得不同。根據不同的定義,原子半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玻爾半徑

根據玻爾模型,電子會在特定軌道上環繞原子核運動,電子所處的軌道能量最低,這個半徑被稱為玻爾半徑,它能在理論上計算出來。

(2)共價半徑

如果兩個原子形成共價鍵,共用電子,那麼,這兩個原子核之間距離的一半被定義為共價半徑。化學鍵的長度可以用X射線、電子、中子衍射和微波光譜來測量。通過轉動光譜可以計算出分子的轉動慣量,從而能夠算出共價鍵的長度,這樣就能確定原子的共價半徑。

(3)金屬半徑

在金屬中,金屬離子會與離域電子之間產生靜電力作用,金屬原子之間會形成金屬鍵。就像共價半徑那樣,相鄰兩個金屬原子核之間距離的一半被定義為金屬半徑。當一束X射線穿過晶格狀排列的金屬時,在其特徵圖案中形成一種清晰的斑點圖案,可以從這種圖案中反向計算出晶體結構和金屬半徑。

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往下的金屬半徑越大,因為價電子處在更大的軌道上。如果從左到右來看元素周期表,那麼,金屬半徑會逐漸變小,因為隨著原子核中質子數的增加,原子核傾向於把電子更緊密地保持在同一層軌道中,導致原子半徑反而隨著質子數的增加而變小。

(4)離子半徑

類似於金屬半徑,離子晶體(比如氯化鈉)的相鄰兩個離子間距的一半被定義為離子半徑。通過X射線衍射的原理,再結合相關理論公式,可以測出離子半徑。

(5)範德華半徑

如果原子之間是通過範德華力而產生相互作用,並沒有成鍵,那麼,相鄰兩個原子核之間距離的一半被定義為範德華半徑。根據範德華方程,結合範德華常數,可以計算出範德華半徑。

原子有多大?

雖然不同原子之間的質量差別很大,但它們的尺寸都差不多。例如,鈽原子的質量是氫原子的200多倍,但鈽原子的直徑只有氫原子的3倍左右。根據測量,原子的直徑一般在0.1至0.5納米,即1×10^-10至5×10^-10米。

掃描隧道顯微鏡下的矽原子

為了觀測到單個原子,只能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這是因為原子的尺寸非常小,比可見光波長還要短得多,所以光學顯微鏡無法直接分辨出單個原子。掃描隧道顯微鏡不僅能夠分辨出單個原子,甚至還能精確操縱單個原子。

原子究竟有多小,可以通過一個直觀的例子來感受一下。如果把一個玻爾半徑為0.05納米的氫原子放大為半徑為2釐米的桌球,那麼,桌球將會變得比地球還大。

相關焦點

  • 如何稱出一個原子的重量?
    原子構成了地球上的一切物質,而原子本身又由更小的亞原子粒子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除了不包含中子的氕原子之外),不同的原子包含了不同數量的亞原子粒子。那麼,原子究竟有多小呢?人類又是如何「稱出」一個原子的重量呢?原子有多大?
  • 原子比頭髮絲還細100萬倍,單個原子的大小怎樣測出?
    小小的原子是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非常小,比人類的頭髮還要細100多萬倍。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量出」原子的大小呢?在原子中,質子和中子通過強核力束縛在一起形成原子核,電子通過電磁力與原子核束縛在一起。原子核是原子中心的一個很小區域,這裡幾乎構成了一個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外的其餘原子部分大都是空的。雖然電子質量佔比非常小,但它們決定了原子的大小。
  • 【淺談原子物理】原子的基本狀況之原子質量和大小的測定
    一個完整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組成,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也有一種特殊的電子,帶正電,叫正電子),中子不帶電,中子和質子則是由不同種的夸克組成,當然這都不在本節我們探討的範圍內。現在我們主要先來談一下原子物理中原子質量和大小的測定及其相關的問題。
  • 一個原子大小的黑洞掉到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黑洞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位於它中心的奇點,它是黑洞的質點,黑洞所有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比原子還小得多的、幾乎是無限小的點上;而在這個奇點的外圍有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裡因為引力極大,連光子都無法逃脫,所以我們從外界看它是黑色的,我們無法知道裡邊發生了什麼事情,因此將這個黑色區域的邊界稱為「事件視界」,又有人稱之為黑洞的「地平線」。
  • 宇宙是如何創造出原子的?
    原因很簡單:這些原子核沒有足夠的能量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更重的組合,而電子卻因為能量過多無法被束縛到原子核上,因而無法形成原子。實際上,對於穩定創造出中性原子來說,當時宇宙的能量過多了——到宇宙誕生幾分鐘時,溫度仍然是幾億度。為了使創造出的中性原子是穩定的,溫度必須降到幾千度以下才行。
  • 原子如何輻射出光子?光子竟然能在原子勾引出另一個光子
    大家好,本期我們來介紹原子的兩種輻射-----自發輻射 、受激輻射原子在介紹這兩種輻射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概念----能級按經典電磁理論可以知道,電子繞核轉動要向周圍空間輻射電磁波由於電子繞核運動時不斷向外輻射電磁波,電子能量不斷減少,電子將沿螺旋形軌跡逐漸接近原子核,最後落於核上,這樣,原子應是一個不穩定系統。但是在實際實驗裡原子的表現卻並不是這樣的,在實驗中原子表現出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即使受到外界幹擾,不易改變原子的屬性;且氫原子所發出的光譜為線狀光譜,與經典電磁理論得出的結論完全不同。
  • 如何「稱」一個原子的重量?
    只要在你的秤上放一個原子,絕對是最靈敏的原子,你有你的測量結果!那死皮細胞呢?它們有數萬億個原子那麼厚,從你的手上剝落下來,飄落到天平上,把你的原子埋在一堆原子二重身裡。與此同時,其他大氣粒子正在四處噴射,在你的機器上來回彈跳,讓它的原子敏感針像雨刷一樣來回擺動。所有這些都會阻礙測量,對吧?傳統的天平無法測量這麼小的質量真實的。
  • 原子有多大?原子的形狀是怎樣的?
    首先,原子的大小肯定是不一樣的。其次,原子的大小取決於如何定義原子半徑,這並非一個確切的物理量。原子的組成分為原子核以及核外電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通過強核力結合在一起(組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也是受到強核力的束縛),質子和中子數越多,原子核也就越大,這樣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數以及所容納的電子數也會越多。那麼,作為原子的最外圍,電子的邊界即為原子的邊界。由於電子的範圍要比原子核大得多,所以電子的邊界範圍大小就決定著原子的大小。
  • 判斷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的大小
    在中學化學裡主要比較主族元素和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離子半徑的大小,儘量其中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也有一些例外情況,因此只能說是大致的規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從左到右隨核電荷數的遞增,原子半徑逐漸減小(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除外)。如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半徑的大小為:Na>Mg>Al>Si>P>S>Cl。
  • 世界上最小的磁鐵問世:僅原子大小
    (原標題:世界上最小的磁鐵問世 有望成為未來計算機不可或缺的零件) 科技日報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劉霞)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近日成功研製出世界上最小的磁鐵
  • 65億個太陽,真的能壓縮到原子大小的一個空間裡嗎?學者:有可能
    65億個太陽,真的能壓縮到原子大小的一個空間裡嗎?
  • 所有原子的大小都一樣嗎?原子是絕對圓嗎?這裡有答案!
    原子是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的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但隨著電子的發現,人們意識到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通過湯姆孫,盧瑟福,玻爾等人的建立的早期的原子模型。現在我們普遍認同原子是由核外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而各個元素的原子的大小當然是不同的,從下面圖例,我們可以看出很清楚,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原子半徑也逐漸變大,但總體來說,各種元素原子的尺寸大小相差不超過量級。所以原子的大小不是都一樣的,有尺寸的分布。原子的半徑和核外電子的多少,這是個競爭作用的關係。
  •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基本粒子」的大小的?
    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是否達到了極限?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科學家認為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今天,我們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可以分裂成質子和中子,而質子和中子又可以進一步為夸克和膠子。我們許多人都想知道,是否有一天夸克和膠子也會進一步分裂,它們的極限在哪?
  • 李子布丁模型:一個有缺陷的模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原子
    J .湯姆遜提出了他關於原子模型的觀點。這是一個非同尋常,但似乎合理的構造,在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並廣為接受。幾年前,湯姆遜發現了電子,他試圖調和原子的兩個已知性質:帶負電荷的電子和電中性的原子。電子帶負電,原子是中性的,那麼一定有東西是正的。因此,湯姆遜想出了一個在當時有意義的分配方案——以古怪的英國方式,他稱之為李子布丁模型。
  • 李子布丁模型:一個有缺陷的模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原子
    這是一個非同尋常,但似乎合理的構造,在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並廣為接受。幾年前,湯姆遜發現了電子,他試圖調和原子的兩個已知性質:帶負電荷的電子和電中性的原子。電子帶負電,原子是中性的,那麼一定有東西是正的。因此,湯姆遜想出了一個在當時有意義的分配方案——以古怪的英國方式,他稱之為李子布丁模型。
  • 科學家在指甲蓋1億億分之一大小的地方,觀測到原子的三體運動
    單個原子是什麼模樣,原子與原子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對其它生命,不,對其他人來說,這些都是聞所未聞,想所未想的事情。
  • 物理學家如何知道基本粒子的大小?
    物質的基本組成是原子,而原子又能分為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還能繼續分為質子和中子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知道一個基本粒子有多小呢?
  • 原子結構——一個故事帶我們釐清人們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過程
    後來,湯姆孫還直接測得了陰極射線粒子的電荷量,儘管測量不很準確,但足以證明這種離子電荷量的大小,與氫原子大致相同,人們把組成陰極射線的這種離子,稱之為「電子」。因此說,電子是由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發現的。
  • 焊錫鉛量的測定原子吸收光譜法
    SMT焊接技術焊錫鉛量的測定原子吸收光譜法的適應範圍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4870.htm
  • 宇宙的大小如何計算出的?
    在以前,如果你問天文學家這樣一個問題,你所得到的答案很可能僅僅是告訴你當今的天文望遠鏡能夠看多遠。現在,這種情況要改變了。宇宙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訴了我們一個確切的數字:我們的宇宙直徑至少是780億光年。 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的時間裡傳播的距離,大約相當於10億千米。目前人類的望遠鏡最遠能夠看到280億光年之外的宇宙景象。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宇宙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