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的大小

2021-01-14 高中化學

原子半徑或離於半徑的大小,與其電子層數、核電荷數及核外電子數有關。

在中學化學裡主要比較主族元素和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離子半徑的大小,儘量其中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也有一些例外情況,因此只能說是大致的規律。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從左到右隨核電荷數的遞增,原子半徑逐漸減小(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除外)。如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半徑的大小為: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從上到下隨核電荷數的遞增,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如鹼金屬元素的原子半徑大小為:Li<Na<K<Rb<Cs;滷族元素的原子半徑大小為:F<Cl<Br<I。

(3)同種元素的原子半徑與它形成的相應離子半徑的大小比較

同種元素的原子與它形成的相應離子半徑的大小比較,有兩種情況:

①陽離子半徑小於相應的原子半徑。如Na+離子半徑小於Na原子半徑,Mg2+離子半徑小於Mg原子半徑。這是因為陽離子比相應的原子少了一個電子層。

②陰離子半徑遠大於相應的原子半徑。如Cl-離子半徑遠大於Cl原子半徑,S2-離子半徑遠大於S原子半徑。這是因為陰離子與相應的原子電子層數相同,但陰離子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數已達穩定結構,比相應原子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數要多。

(4)相同元素的原子顯示不同價態(共價)時,價態越高其原子半徑越小。如H2SO4分子中S原子的半徑小於H2SO3分子中S原子的半徑。

(5)同主族元素形成的離子,從上到下隨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增多,離子半徑逐漸增大。如鹼金屬元素形成的陽離子半徑大小為:Li+<Na+<K+<Rb+<Cs+;滷族元素形成的陰離子半徑大小為:F-<Cl-<Br-<I-。

(6)同周期元素形成的離子,比較其半徑大小時應分成兩段分別進行。

①同周期元素形成的陽離子,從左到右隨核電荷數的遞增,陽離子半徑逐漸減小。如第3周期中陽離子半徑的大小為:Na+>Mg2+>Al3+。

②同周期元素形成的陰離子,從左到右隨核電荷數的遞增,陰離子半徑逐漸減小。如第3周期中陰離子半徑的大小為:S2->Cl-。

必須注意到,同一周期中的陽離子半徑均小於同周期的陰離子半徑。

(7)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離子(不管是陽離子還是陰離子),隨核電荷數的增大,其離子半徑逐漸減小。如第2周期中的陰離子與第3周期中的陽離子,其核外電子排布相同,這些離子半徑的大小為:O2->F->Na+>Mg2+>Al3+。

(8)同一元素形成的帶不同電荷的陽離子,所帶電荷數多的離子半徑小。如Fe3+離子半徑小於Fe2+離子半徑。

(9)常見短周期元素的離子中,以H+離子半徑為最小。其它常見離子半徑的大小,可歸納成下表:

表中所列Ne、Ar是為了比較時便於劃分周期,它們左邊的離子是與它們同周期元素的離子,它們的右邊的離子是它們下一周期元素的離子。同一橫行中的離子核外電子排布相同,下邊一橫行比上邊一橫行多一個電子層。Ne、Ar原子半徑特殊,不在比較之列。表中所列F-與K+離子的半徑大小差不多。N3-、P3-只存在於幹態,如Mg3N2、Ca3P2在水裡立即與水反應,由離子態轉化為共價態:

Mg3N2+6H2O====3Mg(OH)2+2NH3↑

Ca3P2+6H2O====3Ca(OH)2+2PH3↑

O2-也不能存在於水溶液裡,它與水反應生成OH-,由此可知Na2O、K2O、BaO、CaO與水完全反應生成鹼溶液。



相關焦點

  • 原子、離子半徑比較
    原子和簡單離子半徑大小的比較是高考的一個重要考點,掌握比較的方法和規律,才能正確判斷粒子半徑的大小。
  • 一輪疑難||原子、離子半徑比較的那些事
    在一般的資料裡,金屬元素有金屬半徑和共價半徑的數據,非金屬元素則有共價半徑和範氏半徑的數據,稀有氣體只有範氏半徑的數據。中學課本中給出的原子半徑數據除稀有氣體元素外,均為共價半徑,稀有氣體原子半徑是範氏半徑。所以比較原子半徑時一般排除稀有氣體元素。
  • 高一化學(下)同步知識易錯難點——微粒半徑大小比較
    高一化學下學期,學生剛開始接觸原子結構,很多同學在做題時遇到比較原子與原子,離子與離子或離子與原子間半徑大小比較的問題,不知如何判斷,一做就錯。今天在這裡我把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方法教給大家。微粒半徑大小影響因素:核外電子層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1.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同主族元素),電子層數越多,原子或離子的半徑越大鋰原子與鈉原子,鋰離子與鈉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下:那麼鈉原子的半徑就大於鋰原子,鈉離子的半徑大於鋰離子;同類型的還有氯原子半徑大於氟原子半徑
  • 離子型化合物的半徑比規則
    氯離子在實際上都同中心銫離子相接觸。在晶體中ー個原子或離子的最近鄰的數目叫做配位數。在配位化合物中配位數這個詞略有不同的意義(第32.1節)]。每個氯離子也佔據在一個立方體的中心上(在圖11-11中中沒有表示出來),這個立方體以銫離子佔據在角頂上而構成,使每個氯離子的配位數也是八。
  •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1.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一般都符合以下三條:(1)看電子層數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如:原子半徑C>O(3)看核外電子數電子層數和核電荷數都相同時,核外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大。如:2.原子半徑大小的比較(1)同周期一般來說,當電子層相同時,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其原子半徑逐漸減小,但稀有氣體除外。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半徑一般比相同電子層的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半徑大。
  • 微粒半徑比較中的「四看」
    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是重要的高考考點。用簡單的方法記憶比較的規律並靈活應用規律,能提高解題的速度,節省做題時間,提高高考成績。微粒半徑的比較一般思路要「四看」。一看位置。同周期,同主族的元素原子的半徑大小,可以依據元素周期律的規律判斷。
  • 高二結構化學7:原子半徑
    物質由 「原子/分子/離子」 構成,最終由原子構成。二、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      原子半徑的規律,先說結果,再解釋原因。      2.1 稀有氣體的原子半徑      同一周期元素中,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半徑格外大。
  • 大中銜接 // 元素周期律之原子半徑
    原子半徑的標度很多,各種不同的標度,原子半徑的定義不同,差別可能很大。1.從宏觀物理性質(固體單質的密度)著手,將固體單質的密度換算成1mol原子的體積,除以阿伏伽德羅常數,即得到1個原子在固體單質中的平均佔有體積,再假設原子為球體、各原子球在單質固態中緊密相切,就可以得到原子半徑。2.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原子半徑為原子最外層原子軌道電荷密度最大值所在球面,用量子力學方法計算即可得出,稱為理論原子半徑或者軌道半徑。3.
  • 《化學提高》元素的原子半徑由什麼決定
    元素原子半徑由質子數和電子數共同決定。化學性質主要由價電子決定,而主族元素價電子一般就是最外層電子,而副族元素大多還包括次外層的一些電子。
  • 離子晶體配位數與離子半徑比的關係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選修3 物質結構與性質》78-79頁,對離子晶體配位數與離子半徑的比設置了「科學探究」欄目。但是在實際的一線教學中,很多課堂並沒有對該欄目內容進行深度挖掘,甚至沒有進行介紹。      本文,蘆老師帶同學們探究離子晶體配位數與離子半徑比的關係。我們介紹三種AB型離子晶體的晶胞,CsCl、NaCl和立方ZnS,以此為基礎進行探究。下圖中灰色球表示陰離子,白色球表示陽離子。
  • 如何量出一個原子的大小?
    原子非常小,比人類的頭髮還要細100多萬倍。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量出」原子的大小呢? 原子的結構 原子雖小,但它們還有內部結構,並非最基本的粒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則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不過,氕原子核,也就是氫-1原子核,是個例外,這種原子核只有質子,沒有中子。
  • 原子結構參數及其規律性 ——原子半徑與電離能
    包括原半徑r)、原子核荷電量(Z)、有效核電荷z*)、第一電離能(I)、第二電離能(I2)、電子親和能(Y)、電負性(x)、化合價、電子結合能等。原子結構參數可分兩類:一類是和自由原子的性質關聯,如原子的電離能、電子親和能、原子光諧譜線的波長等,它們是指氣態原子的性質,與別的原子無關,因而數值單一。
  • 原子比頭髮絲還細100萬倍,單個原子的大小怎樣測出?
    在原子中,質子和中子通過強核力束縛在一起形成原子核,電子通過電磁力與原子核束縛在一起。原子核是原子中心的一個很小區域,這裡幾乎構成了一個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外的其餘原子部分大都是空的。雖然電子質量佔比非常小,但它們決定了原子的大小。
  • 離子晶體和極化
    鍵能理解一下定義,主要能夠比較鍵能大小,規律。鍵角的大小比較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先要判斷分子構型。(利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分子構型不同,鍵角不一樣。當構型相同時,就要看π鍵的影響,原子電負性的影響。
  • 半徑造句和解釋_半徑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半徑在教材中的例句:1、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3、自度為圓心,以慈悲、利他為半徑,所畫出來的一個人生時空的圓。4、以真誠為半徑,以感激為圓心,畫中秋圓圓的祝福,贈與家人。5、每小塊方形的鍍有全反膜的凹面鏡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徑。6、以自信為圓點,以刻苦為半徑,畫出自己圓滿的人生。
  • 迄今最精確質子電荷半徑測出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劉霞)氫是宇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元素,但其質子電荷半徑大小仍是未解之謎。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利用高精度頻梳技術,在高解析度氫光譜中激發氫原子,首次將量子動力學的測試精確到小數點後13位,在此過程中測得質子電荷半徑為0.8482(38)飛米(1飛米為10-15米),精度是此前所有測量結果的2倍。  無處不在的質子,位於每個原子的核心,已成為許多研究和實驗的主題,但質子電荷半徑究竟有多大,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 發展新的離子半徑進行滷化物鈣鈦礦的合理設計
    離子半徑在預測化學物結構穩定性方面(如圖1,泡利第一準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近些年來高通量篩選材料的首要過濾準則(如圖2)。目前可供大家選擇的離子半徑資料庫非常少,普遍使用的是1976年發展的Shannon radii data set (資料庫連結見文末)。
  • 質子半徑之謎或將被揭開?質子半徑就這麼難測?
    由於質子是非常基本的一種粒子,所以科學家耗費了很大的精力來測量它的大小。但質子又是如此之小,大約只有1飛米(1飛米=10負15次方米),這比氫原子的半徑小6萬多倍。想要通過直接的測量方式來測得質子半徑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藉助其他的力量來完成這項任務。
  • 揭開「質子半徑之謎」
    如何準確測量它的大小呢? 在詳察質子大小的測量方法之前,有必要先簡單了解原子的內部圖像。就像許多教科書裡的概念圖所示,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佔的空間比原子核大得多,以至於電子大部分時候在極為「空曠」的原子內部穿行。
  • 用微分求極值,來進行原子半徑的原始推導
    用微分求極值,來進行原子半徑的原始推導定義和推導:T=2π/ω-周期和角速度或者圓頻率的關係ν=1/T-周期和頻率互為倒數上面的推導,對於德布羅意波長和半徑的關係還有些形而上沒有推清楚,電子勢能統一了電常數K也沒有具體推導。但是這並不妨礙,用微分求極值的方法去欣賞氫原子半徑的推導。氫原子核外電子只有一個,它的能量隨半徑先減小到負,再增加趨於0的無限遠。於是有一個極值點,讓E對半徑R求導,就能求得這個半徑,稱為波爾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