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稱出一個原子的重量?

2020-12-05 火星科普

原子構成了地球上的一切物質,而原子本身又由更小的亞原子粒子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除了不包含中子的氕原子之外),不同的原子包含了不同數量的亞原子粒子。那麼,原子究竟有多小呢?人類又是如何「稱出」一個原子的重量呢?

原子有多大?

為了更好地理解原子尺度,讓我們考慮一個橙子,並假設橙子只是由氮原子組成。再假設每個氮原子都有一顆藍莓那麼大,那麼,這個橙子會有多大呢?

結果相當震撼,橙子的大小會跟地球一樣大。如果縮放亞原子粒子的尺寸,結果會更加震撼。

原子的中心是一個假想的球體——原子核,它包含質子和中子(除了不包含中子的氕原子之外),而在原子核外圍是電子。如果一個原子膨脹為大型足球場,那麼,原子核相當於球場中心的一粒沙子。在球場的邊緣是電子,其餘的只是空的空間。

如此之小的東西,不要說直接用秤來稱出質量是不現實的,就連大部分的顯微鏡都無法看到它們。那麼,物理學家又是如何知道原子的質量呢?

測量原子質量的物理學原理

雖然牛頓那個時代還沒有發現原子,但牛頓的理論卻能在測量原子質量中派上用場。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其中a是質量為m的物體在受到力F的作用時所具有的加速度,這是測量原子質量的基本原理。

在具體實踐中,物理學家通過質譜儀來測量原子的質量。

質譜儀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通過高能粒子來轟擊樣品,這會讓原子失去電子,也會讓原子得到電子,這取決於所用粒子的類型(一般為電子)。經過這一步之後,原子會有一個淨正電荷或負電荷,它們就形成了離子。

接下來,這些離子會被引導到電場和磁場中,這兩個場都會對離子施加力的作用。電場力會改變離子的速度大小,而磁場力會改變離子的速度方向。

然後,這些離子引導至法拉第杯(一種用於在真空中捕捉帶電粒子的金屬杯)之中,從而在連接到法拉第杯的導線中產生電流。通過測量離子流撞擊法拉第杯的時間和位置,物理學家可以確定離子在電場和磁場影響下的加速度和方向

最後,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m=F/a,把作用在離子上的合力除以它們產生的加速度,就能確定離子的質量。同樣的道理,質譜儀也可以用於測定一個電子的質量。既然已經測量出離子和電子的質量,通過相應地加減質量,從而就能算出原先沒有得失電子的原子質量。

通過質譜儀,物理學家已經測定出氫原子(氕原子)的質量約為1.674×10^-27千克,即大約500億億億分之一千克。

測量原子質量的古老方法

在質譜儀出現更早之前,粒子物理學還在早期階段,那時的物理學家對原子的概念仍然非常模糊。在那個年代,原子重量是用相對質量而不是實際質量來衡量的(雖然如今也是有這樣的慣例)。

在19世紀初,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首次認識到,在給定的壓力和溫度下,任何氣體的體積都與組成氣體的原子或分子的數量成正比,這是一個重大突破。這使物理學家能夠比較等體積不同氣體的相對重量,從而確定組成氣體的原子相對質量。

原子量是用原子質量單位(amu)來測量的,1 amu等於碳-12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不久之後,著名的常數——阿伏伽德羅常數(6.023×10^23 /mol)被測量出來。根據這個常數,可以知道一摩爾氣體中的原子或分子的數量。基於此,物理學家可以通過測量氣體的總體積,並結合阿伏伽德羅常數,就能粗略估計出單個原子的質量。

相關焦點

  • 如何「稱」一個原子的重量?
    然而,讓我問你,你是如何從一開始就分離出一個原子的?原子有多小?你可能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叫做原子的小東西組成的;原子本身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即質子、中子和電子。你可能也聽說過原子很小,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們到底有多小?為了更好地理解它們的微小尺度,讓我們考慮一個葡萄柚。假設葡萄柚只由氮原子組成(這不是真的,但是為了減少問題的複雜性,我們將這樣假設)。
  • 如何量出一個原子的大小?
    原子非常小,比人類的頭髮還要細100多萬倍。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量出」原子的大小呢? 原子的結構 原子雖小,但它們還有內部結構,並非最基本的粒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則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不過,氕原子核,也就是氫-1原子核,是個例外,這種原子核只有質子,沒有中子。
  • 宇宙是如何創造出原子的?
    原因很簡單:這些原子核沒有足夠的能量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更重的組合,而電子卻因為能量過多無法被束縛到原子核上,因而無法形成原子。實際上,對於穩定創造出中性原子來說,當時宇宙的能量過多了——到宇宙誕生幾分鐘時,溫度仍然是幾億度。為了使創造出的中性原子是穩定的,溫度必須降到幾千度以下才行。
  • 原子如何輻射出光子?光子竟然能在原子勾引出另一個光子
    大家好,本期我們來介紹原子的兩種輻射-----自發輻射 、受激輻射原子在介紹這兩種輻射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概念----能級按經典電磁理論可以知道,電子繞核轉動要向周圍空間輻射電磁波由於電子繞核運動時不斷向外輻射電磁波,電子能量不斷減少,電子將沿螺旋形軌跡逐漸接近原子核,最後落於核上,這樣,原子應是一個不穩定系統。但是在實際實驗裡原子的表現卻並不是這樣的,在實驗中原子表現出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即使受到外界幹擾,不易改變原子的屬性;且氫原子所發出的光譜為線狀光譜,與經典電磁理論得出的結論完全不同。
  • 重量和質量有什麼區別,如何確定地球質量?
    前天收到一個小夥伴給我留言,問地球的重量如何確定的,我問了下我的同事,她想了一下,回答了官方答案5.965*
  • 磅秤無法稱50~100千克間的重量,如何知道每袋大米重多少?
    便民糧店進來五袋大米,店主想要稱出每袋的重量是多少。糧店裡只有一臺磅秤,很不巧的是,一些秤砣找不到了,沒有辦法直接稱出50~100千克之間的重量,而這五袋大米重量,又恰好都在50~65千克之間。如果必須使用這臺磅秤,如何知道每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
  • 「地球的重量用什麼來稱?」
    經常帶根兒到商場和菜市購物,4歲時根兒發現了購物的過程中,會用秤來稱購買物的重量。
  • 李子布丁模型:一個有缺陷的模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原子
    J .湯姆遜提出了他關於原子模型的觀點。這是一個非同尋常,但似乎合理的構造,在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並廣為接受。幾年前,湯姆遜發現了電子,他試圖調和原子的兩個已知性質:帶負電荷的電子和電中性的原子。電子帶負電,原子是中性的,那麼一定有東西是正的。因此,湯姆遜想出了一個在當時有意義的分配方案——以古怪的英國方式,他稱之為李子布丁模型。
  • 李子布丁模型:一個有缺陷的模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原子
    這是一個非同尋常,但似乎合理的構造,在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並廣為接受。幾年前,湯姆遜發現了電子,他試圖調和原子的兩個已知性質:帶負電荷的電子和電中性的原子。電子帶負電,原子是中性的,那麼一定有東西是正的。因此,湯姆遜想出了一個在當時有意義的分配方案——以古怪的英國方式,他稱之為李子布丁模型。
  • 原子有多小?電子又是如何圍繞原子運動?
    一個病毒大約是20到300納米,一米等於十億納米,DNA的直徑約為2納米。一個原子只有大約幾埃米,一米等於一百億埃米。當你想到原子,你腦中可能出現如下畫面:在外層是帶著負電荷的電子,中間是原子核,由不帶電荷的中子以及帶正電荷的質子組成。
  • 曹衝之所以可以稱得出大象的重量,想必是讀書讀得多吧!
    曹衝之所以可以稱得出大象的重量,想必是讀書讀得多吧!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爭先搶後的掠奪漢室土地,天下群雄紛紛崛起,都想著蠶食大漢王朝。不過要說當時天下最強大的一位諸侯,那當屬袁術。這是曹操第一次親眼見到大象,可謂是十分的新奇,由於大象過於龐大,一時間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於是趕忙問左右隨從,誰能夠稱出大象的重量。當時的文武百官瞬間陷入了呆滯狀態,嘴裡嘟囔著如此大的龐然大物,這咋能稱出來呢!一時間根本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能夠稱出大象的重量。
  • 人類是怎麼知道原子的存在?如何證明無法直接看到的東西存在?
    通過把流體看作是由原子組成的某種東西,能夠推導出一個公式,來計算流體粒子的無數次碰撞會在多大程度上推動這種顆粒。電荷——在當時,電荷被認為與電的概念有關,但在其他方面卻很神秘——是如何與這種輝光聯繫在一起的?湯姆森破解這個密碼的方法是:①製造出有史以來最好的dang真空管;②把整個裝置推進超強電場和磁場中。如果電荷以某種方式參與到陰極射線的研究中,那麼你最好相信它們會傾聽這些場。
  • 人類是如何知道原子的存在的,它是如何構築了我們的物質世界?
    那麼,我們如何得出原子確實存在的結論呢?對這些微小的結構,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呢? 要證明原子的存在似乎非常簡單:只需要在顯微鏡下觀測就可以了。事實上,這個方法並不奏效,因為即使用最強大的光聚焦顯微鏡,我們也無法看到單個原子。物體之所以可見,是因為它能夠反射可見光波。但原子遠遠小於可見光的波長,因此無法反射可見光。換句話說,原子對光而言是不可見的。
  • 萬事萬物都由原子構成,但原子是什麼?又是如何運作的?
    原子是什麼?原子是所有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但原子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像構造建築一樣組成物質呢?原子序數所有的物質都由原子組成。一個原子有一個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並且被零或多個電子環繞的核心。為了把原子分類,我們需要知道它有多少質子、中子以及電子。原子的質子數決定了它是哪種元素。
  • 一個原子核能有多少中子?
    日本物理學家已製造出有史以來最重的鈣原子核——含有20個質子以及40個中子。其中的中子是最常見鈣的兩倍多,比此前的記錄多了兩三個。這一發現表明,在原子核中可包含的中子或許比以前認為的更多,這或將對中子星理論產生影響。  「這的確是一個重要而有趣的發現。」
  • 物理學家設計出僅由幾百個原子組成的光學鏡面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們設計出了最輕的光學鏡。這種新型的超材料是由一個僅由幾百個相同原子組成的單一結構層構成的。這些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光學晶格的二維陣列中。該研究成果是在最近才興起的亞波長量子光學這個有序原子新領域的首次實驗觀測。到目前為止,這種鏡子是唯一的一種。該成果今天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研究人員進行原子實驗來驗證暗能量假說 並未發現神秘力量的痕跡
    但這種力量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呢?英國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來驗證一個假說,即這第五種基本力可能對單個原子起作用 - 但並沒有發現它的痕跡。理論的一個分支表明,周圍的物質越多暗能量越弱,這意味著暗能量在真空中最強大。因此,諾丁漢大學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一個團隊設計了新的實驗來測試這一理論。他們著手調查大重量和小重量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大」重量指是大理石大小的金屬球,而「小」重量是指單個原子。研究人員將球放入真空室,然後將原子放在其周圍。
  • 廣州黃沙海鮮市場宰客揭秘 一隻蝦稱出三個重量
    新晉煮婦組  一隻蝦稱出三個重量  計劃: 龍蝦+大隻瀨尿蝦+聖子  結果: 同只蝦稱三次,三個不同的重量。檔主把龍蝦裝在塑料籃裡放到電子秤上稱了重,拿出計算器一算,155乘以2.4,一共372元。  「夠不夠秤啊?」「煮婦」在檔主耳邊細聲說。檔主瞅見了「煮婦」手中那把彈簧秤,「老實同你講,每斤180元的話,就足價足秤。」檔主也細聲說。「好,再稱下。」「煮婦」說。只見檔主按下電子秤左邊幾個按鈕的其中一個,再把那隻龍蝦放上去,1.6斤!同一隻龍蝦,與之前足足相差八兩!
  • 為什麼把電子秤翻過來,不能測地球的重量?重量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不論是電子秤還是其他的秤,說到底都是將一個物體放上去,通過重量形成的力將秤盤壓下去,再通過電路或者是其他方式測量變化值,然後將變化值轉換為對應的重量。所以說,這些秤直接測量的,其實是力。這個力的來源,就是被測物體的重力,而這個重力就是它與地球之間的引力的一個分量,與引力大小成正相關的關係。換句話說,這些秤所稱量的,都是物體和地球之間的引力。
  • 粉碎一個原子,比粉碎一個地球更難嗎?
    很有意思的一個話題,原子曾經被認為是物質的最小組成部分,因此在二十世紀初盧瑟福α粒子散射之前,一直認為原子都是物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在那個時代,還真認為粉碎原子比粉碎地球要困難,但現在不一樣了。原子內部的世界在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之前,其實對組成物質的原子已經有部分認識了,因為電子是在原子核之前被發現的,因此科學界認為電子就像棗糕一樣鑲嵌在原子外壁上,而原子就是一個堅固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這就是湯姆遜原子棗糕模型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