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輕的光學鏡面誕生!由幾百個原子組成,比頭髮絲的寬度薄...

2020-11-26 前瞻網

世界上最輕的光學鏡面誕生!由幾百個原子組成,比頭髮絲的寬度薄1000倍

 Evelyn Zhang • 2020-07-27 15:48:08 來源:前瞻網 E238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們成功地製造出了僅由約200個原子的單分子層形成的光學鏡子——它是世界上最輕的反射鏡面。

這種新型的超異材料是由一個只有幾百個相同原子的單層結構構成的。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二維光學晶格陣列中。

該研究結果是在原子有序亞波長量子光學這一最近才出現的新領域中首次進行的實驗觀察。到目前為止,這款鏡子是獨一無二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7月15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通常,鏡子利用高度拋光的金屬表面或特殊塗層的光學鏡片,以提供更輕質的性能。但MPQ的物理學家們現在首次證明,即使是由幾百個原子組成的單一結構層也能形成一面光學鏡子,使之成為人們所能想到的最輕的一面鏡子。這種新鏡子只有幾十納米薄,比人類頭髮絲的寬度還要薄1000倍。然而,它的反射是如此強烈,甚至可以被人類的眼睛觀察到。

鏡子背後的機械裝置

這種鏡子用二維排列的相同原子來工作。它們以一種規則的模式排列,間距小於原子的光學躍遷波長——這是超材料的典型和必要的特徵。

超材料是人工設計的結構,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質,而這些性質在自然環境中很少被發現。它們的特性不是由它們所使用的材料獲得的,而是由它們被設計的特定結構獲得的。

這種新型光學鏡的特性——規則圖案和亞波長間距(subwavelength spacing)——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其背後的兩個關鍵原理。首先,規則的圖案和原子的亞波長間距都抑制了光的漫射散射,將反射束成單向穩定的光束。其次,由於原子之間的距離相對較近且離散,入射光子在被反射之前可以在原子之間多次來回反彈。在這兩種效應的結合下,光的被抑制散射和光子的反彈,導致了「對外部場的增強合作響應」,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它可以產生非常強烈的反射。

打造更高效的量子器件

直徑約7微米的鏡子本身非常小,遠遠超出了視覺識別範圍。然而,製造這種裝置的裝置是巨大的。與其他量子光學實驗完全一樣,它有超過一千個光學元件,重約兩噸。這種新穎的材料也許不會影響人們日常使用的那些常規意義上的鏡子,但它在另一方面的科學影響卻可能是非常深遠的:

「結果讓我們非常興奮。在典型的稀疏整體合奏中,在我們的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子之間的光子介導的相關性在傳統量子光學理論中通常被忽略。另一方面,將超低溫原子加載到光學晶格中所形成的有序原子陣列,主要用於研究凝聚態模型的量子模擬。但現在它也變成了一個研究新的量子光學現象的強大平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後研究員Jun Rui解釋說。

沿著這條線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加深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論的基本理解,利用光子的多體物理,並使更高效的量子器件的工程成為可能。

「許多新的令人興奮的機會已經被打開,例如一個有趣的方法來研究量子光學力學,這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領域,並有助於研究機械設備中光的量子性質。或者,我們的工作也可以幫助創造更好的量子記憶,甚至是建立一個量子可切換光學鏡子。」博士研究員和論文第二作者David Wei表示。「這對量子信息處理來說無疑是非常有趣的進步。」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https://scitechdaily.com/the-worlds-lightest-mirror-physicists-engineer-optical-mirror-made-of-only-a-few-hundred-atoms/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行業視角|世界上最輕光學鏡面誕生!竟比頭髮絲還薄千倍?
    博頓導讀近日,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成功設計出有史以來最輕的光學鏡。這種光學鏡面比頭髮絲還薄千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僅由約200個原子的單分子層形成的光學鏡子——它是世界上最輕的反射鏡面。
  • 物理學家設計出僅由幾百個原子組成的光學鏡面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們設計出了最輕的光學鏡。這種新型的超材料是由一個僅由幾百個相同原子組成的單一結構層構成的。這些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光學晶格的二維陣列中。該研究成果是在最近才興起的亞波長量子光學這個有序原子新領域的首次實驗觀測。到目前為止,這種鏡子是唯一的一種。該成果今天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科學家僅用幾百個原子打造出全球最輕科研鏡
    科學家僅用幾百個原子打造出全球最輕科研鏡2020-07-18 00:29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們僅用幾百個相同的原子就拼湊出了世界上最輕的鏡子。
  • 科學家僅用幾百個原子打造出全球最輕科研鏡
    據外媒報導,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們僅用幾百個相同的原子就拼湊出了世界上最輕的鏡子。儘管只能用微米來測量表面,而且肉眼是看不見的,但這種獨一無二的設備被視為研究量子光學現象的一個強大新工具。
  • 世界最薄的透鏡問世!可打造史無前例的微型化光學系統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科學家製造出世界上最薄的透鏡,僅有6.3納米厚,是人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這一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院盧曰瑞博士介紹說,這一透鏡僅有6.3納米厚,而此前已製造出的最薄透鏡為50納米厚。
  • 史上最薄鏡子問世
    作者 | 徐銳這樣的鏡子由一層原子製成。圖片來源:Froiland Rivera / EyeEm / Getty鏡子通常是由金屬或鍍膜玻璃製成的,如今,僅由幾百個原子就可構成世界上最薄的鏡子。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Jun Rui和同事在《自然》發表研究稱,他們用單層銣原子製造了一面鏡子,並相信這是有史以來最輕的鏡子。
  • 世界上最「輕薄」的光學鏡子,只有幾十納米厚
    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新型的輕物質界面,由此打造出的原子級單層結構可能是世界上最輕便的鏡子超材料是一種人工設計的結構,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質——特性並非源自材料本身,而是由其特定的設計結構賦予的。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當地時間7月16日消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們在《自然》雜誌同日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展示了一面最輕便的光學鏡子。這面鏡子由包含數百個相同原子的單層結構構成,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二維光學晶格中。
  • 澳大利亞研發出世界上最薄透鏡:是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
    (原標題:澳大利亞研發出世界上最薄透鏡:是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
  • 蜘蛛絲比人類頭髮薄萬倍,可能比鋼鐵卻強5倍
    作者:文/羅兆春在自然界中,蜘蛛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一種生物,我們都知道蜘蛛的生活區域主要都是在自己的「絲網」上,「絲網」可以說是它的一切,捕獲食物也考它,而絲網的堅硬程度,可能大家都想不到,蜘蛛絲是大家都知道的最強大的天然材料之一,
  • 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原標題: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石墨烯 真神奇(關注·走近「顛覆性技術」④)   有趣的是,由於原子結構不同,金剛石是地球上自然界最堅硬的東西,石墨則成了最軟的礦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鉛筆芯。 科學家介紹說,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只由一層碳原子構成、按蜂窩狀六邊形排列的平面晶體。通俗地講,石墨烯就是單層石墨。一塊厚1毫米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鉛筆在紙上輕輕划過,留下的痕跡就可能是好多層石墨烯。
  • 世界上最薄的光波導 只有三個原子厚
    在當今的光學設備世界中,越薄越小越好。微型器件的目的是製造集成光子晶片,這種晶片可以縮小到計算機晶片中使用的集成電路(IC)的大小。預計光學器件的小型化最終將導致更高密度和更高容量的光子晶片。在這種向光學器件越來越薄和越來越小的方向發展的過程中,光波導——光數據通信系統中的關鍵部件——仍然是一個難以破解的難題。
  • 《自然》:中外物理學家首創設計了僅有兩百個原子構成的光學鏡
    兩位中國學者與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合作,首創設計了一種人們過去夢想的極其微小的光學鏡,這種新型光學鏡超材料由僅包含兩百個相同原子的單個結構化層組成,原子排列在通過幹涉雷射束形成的光學晶格的二維陣列中。
  • 目前為止最薄的電子器件誕生,其厚度僅為頭髮絲的六萬分之一!
    廈門大學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嘉庚創新實驗室洪文晶教授、楊揚副教授帶領的團隊與美國卡蘭斯特大學柯林·蘭伯特院士團隊進行合作,他們在室溫下研究出了目前為止最薄的電子器件,這個電子器件厚度大概只有頭髮絲六萬分之一的大小。據悉,這個成果已經在今日發布5728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
  • 原子比頭髮絲還細100萬倍,單個原子的大小怎樣測出?
    小小的原子是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非常小,比人類的頭髮還要細100多萬倍。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量出」原子的大小呢?原子的結構原子雖小,但它們還有內部結構,並非最基本的粒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則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不過,氕原子核,也就是氫-1原子核,是個例外,這種原子核只有質子,沒有中子。
  • 世界上最小的馬達:僅由16個原子組成!
    在細胞內部,分子層次上的可控運動是各種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驅動力來源。而這些分子馬達如何將無規律的能量輸入,轉化為可控的分子運動又是其中的關鍵之所在。目前,來自瑞士國家聯邦實驗室(Empa)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團隊精確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僅有16個原子所構成的分子馬達,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尺寸最小的分子馬達,並利用STM追蹤並表徵了它的運動狀態。分子馬達的驅動原理首先在結構上,這種微觀分子「發動機」與宏觀發動機是一致的,都是由轉子和定子兩部分組成。
  • 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那暗物質是否也包含粒子呢?
    導語在宇宙中,我們觀察到的所有事物,從物質到輻射,都可以分解為最小的成分。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核子和電子組成的,而核子又分為夸克和膠子。例如,光也由粒子組成,即:光子;引力波,理論上它也包含引力子,如果幸運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並修復這些引力子。那暗物質呢?我們不能否認它存在的間接證據,如果存在,那它是否也包含粒子呢?
  • 杯壁薄如頭髮絲
    數控工具機賽場上,速度最快的是李銀濤選手。在上午,他不但又好又快地完成了規定比賽項目,而且把自選「絕活兒」也提前完成了,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  他的絕活是把一塊直徑3釐米、高5釐米的鋁錠,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通過數控工具機的切削,加工成一個比鋁錠略小的杯子。
  • 科學家造出全球最薄「一維納米線」:僅單原子寬度
    好消息是,劍橋和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直接跳到了「邏輯的終點」—— 將電線縮小到單原子串的寬度! 通過將碲(tellurium)注入碳納米管,研究人員們製造出了「全球最薄」的納米線。
  • 生命都是由原子組成,既然原子可以永生,為什麼生命卻不行?
    神奇的地球根據進化論思想,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人類都是由非生命物質通過長時間的演變和進化出來的,換句話說,普通的一粒沙子如果給予它足夠的時間,它就可以變成一個人,而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發現一粒沙子變成一個人並非不可能,因為沙子的最基本單位是原子,而人類的最基本單位也是由原子組成的
  • 生命都是由原子組成,既然原子可以永生,為什麼生命卻不行?
    神奇的地球根據進化論思想,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人類都是由非生命物質通過長時間的演變和進化出來的,換句話說,普通的一粒沙子如果給予它足夠的時間,它就可以變成一個人,而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發現一粒沙子變成一個人並非不可能,因為沙子的最基本單位是原子,而人類的最基本單位也是由原子組成的,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是由原子組成的,不管是石頭、樹木、動物還是人類,本質上都沒有區別,因為它們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