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視角|世界上最輕光學鏡面誕生!竟比頭髮絲還薄千倍?

2020-08-25 博頓光電

博頓導讀

近日,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成功設計出有史以來最輕的光學鏡。這種光學鏡面比頭髮絲還薄千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博頓君帶你了解。

僅由約200個原子的單分子層形成的光學鏡子——它是世界上最輕的反射鏡面。

這種新型的超異材料是由一個只有幾百個相同原子的單層結構構成的。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二維光學晶格陣列中。

該研究結果是在原子有序亞波長量子光學這一最近才出現的新領域中首次進行的實驗觀察。到目前為止,這款鏡子是獨一無二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7月15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通常,鏡子利用高度拋光的金屬表面或特殊塗層的光學鏡片,以提供更輕質的性能。但MPQ的物理學家們現在首次證明,即使是由幾百個原子組成的單一結構層也能形成一面光學鏡子,使之成為人們所能想到的最輕的一面鏡子。這種新鏡子只有幾十納米薄,比人類頭髮絲的寬度還要薄1000倍。然而,它的反射是如此強烈,甚至可以被人類的眼睛觀察到。

鏡子背後的機械裝置

這種鏡子用二維排列的相同原子來工作。它們以一種規則的模式排列,間距小於原子的光學躍遷波長——這是超材料的典型和必要的特徵。

超材料是人工設計的結構,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質,而這些性質在自然環境中很少被發現。它們的特性不是由它們所使用的材料獲得的,而是由它們被設計的特定結構獲得的。

這種新型光學鏡的特性——規則圖案和亞波長間距(subwavelength spacing)——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其背後的兩個關鍵原理。首先,規則的圖案和原子的亞波長間距都抑制了光的漫射散射,將反射束成單向穩定的光束。

其次,由於原子之間的距離相對較近且離散,入射光子在被反射之前可以在原子之間多次來回反彈。在這兩種效應的結合下,光的被抑制散射和光子的反彈,導致了「對外部場的增強合作響應」,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它可以產生非常強烈的反射。


打造更高效的量子器件

直徑約7微米的鏡子本身非常小,遠遠超出了視覺識別範圍。然而,製造這種裝置的裝置是巨大的。與其他量子光學實驗完全一樣,它有超過一千個光學元件,重約兩噸。這種新穎的材料也許不會影響人們日常使用的那些常規意義上的鏡子,但它在另一方面的科學影響卻可能是非常深遠的:

「結果讓我們非常興奮。在典型的稀疏整體合奏中,在我們的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子之間的光子介導的相關性在傳統量子光學理論中通常被忽略。另一方面,將超低溫原子加載到光學晶格中所形成的有序原子陣列,主要用於研究凝聚態模型的量子模擬。但現在它也變成了一個研究新的量子光學現象的強大平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後研究員Jun Rui解釋說。

論文的作者在複雜的實驗裝置前

沿著這條線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加深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論的基本理解,利用光子的多體物理,並使更高效的量子器件的工程成為可能。

「許多新的令人興奮的機會已經被打開,例如一個有趣的方法來研究量子光學力學,這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領域,並有助於研究機械設備中光的量子性質。或者,我們的工作也可以幫助創造更好的量子記憶,甚至是建立一個量子可切換光學鏡子。」博士研究員和論文第二作者DavidWei表示。「這對量子信息處理來說無疑是非常有趣的進步。」

<END>


版權說明

本文轉自光電資訊,內容來源於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

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博頓君,我們將及時處理。


關於博頓

「博頓光電」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離子源及離子束裝備關鍵技術研發、設計和製造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

博頓光電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核心團隊在光電技術與微納加工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具備國內頂尖的專業技術研發與設計能力,主營業務與產品為:

1、各類高端離子源設備產品:RF 離子源、中空陰極霍爾離子源、IBF 專用離子源、其他特種離子源

2、離子束微納加工裝備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

3、離子束薄膜沉積、刻蝕及表面處理工藝方案開發與服務

4、面向光電細分行業的物聯網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

博頓光電致力於通過高端離子源核心技術及離子束裝備的國產化,在離子束微納加工核心部件與整機裝備細分領域取得突破、成為行業「單打」冠軍,打破國外壟斷,解決國內在高端離子源及離子束設備領域「用不上」和「用不起」的行業困局,從上遊核心部件解決精密光電行業的「卡脖子」問題,有力支撐我國精密光學、光通信、OLED、半導體等戰略性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升級,帶動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能力與價值提升。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輕的光學鏡面誕生!由幾百個原子組成,比頭髮絲的寬度薄...
    世界上最輕的光學鏡面誕生!由幾百個原子組成,比頭髮絲的寬度薄1000倍  Evelyn Zhang • 2020-07-27 15:48:08 來源:前瞻網
  • 澳大利亞研發出世界上最薄透鏡:是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
    (原標題:澳大利亞研發出世界上最薄透鏡:是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
  • 目前為止最薄的電子器件誕生,其厚度僅為頭髮絲的六萬分之一!
    廈門大學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嘉庚創新實驗室洪文晶教授、楊揚副教授帶領的團隊與美國卡蘭斯特大學柯林·蘭伯特院士團隊進行合作,他們在室溫下研究出了目前為止最薄的電子器件,這個電子器件厚度大概只有頭髮絲六萬分之一的大小。據悉,這個成果已經在今日發布5728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
  • 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原標題: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石墨烯 真神奇(關注·走近「顛覆性技術」④)   有趣的是,由於原子結構不同,金剛石是地球上自然界最堅硬的東西,石墨則成了最軟的礦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鉛筆芯。 科學家介紹說,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只由一層碳原子構成、按蜂窩狀六邊形排列的平面晶體。通俗地講,石墨烯就是單層石墨。一塊厚1毫米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鉛筆在紙上輕輕划過,留下的痕跡就可能是好多層石墨烯。
  • 世界最薄的透鏡問世!可打造史無前例的微型化光學系統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科學家製造出世界上最薄的透鏡,僅有6.3納米厚,是人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這一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院盧曰瑞博士介紹說,這一透鏡僅有6.3納米厚,而此前已製造出的最薄透鏡為50納米厚。
  • 杯壁薄如頭髮絲
    數控工具機賽場上,速度最快的是李銀濤選手。在上午,他不但又好又快地完成了規定比賽項目,而且把自選「絕活兒」也提前完成了,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  他的絕活是把一塊直徑3釐米、高5釐米的鋁錠,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通過數控工具機的切削,加工成一個比鋁錠略小的杯子。
  • 薄上千倍的光學鏡頭研發成功 性能不減成本更低(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報導,最近,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光學鏡頭,這種光學鏡頭比常規的相機鏡頭更薄、更輕,比普通鏡頭要薄1000倍,但性能卻絲毫不遜色於傳統鏡頭。該鏡頭還可以與夜間成像配合使用,這對於智慧型手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因為這可以使那些難看的相機鏡頭變平。 在未來,可以利用這種成像技術生產出超薄的智慧型手機相機,也可以使用它們來進行熱成像以尋找熱信號。除此之外,更直接地使用該技術將使較輕的軍用無人機可以飛行更長的時間來執行夜間任務。
  • 世界上最輕的神奇材料,比空氣還輕卻比鋼鐵還強
    氣凝膠,作為世界上最輕的固體,近年來受到眾多科學家的青睞,氣凝膠作為一種固體物質,卻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最輕氣凝膠的質量為0.16mg/立方米,為空氣密度的六分之一,比空氣還輕。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更是被入選為金氏世界紀錄。因其內部99.8%為空氣,所以它的隔熱性能也是相當的厲害。
  • 這膜薄到只有1根頭髮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
    來源:長江日報        武漢在攻克納米級薄膜材料檢測的世界難題上再出碩果——「功能薄膜材料物理性能檢測技術湖北省工程實驗室」在武漢未來科技城掛牌成立「1納米僅為1根頭髮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如何檢測薄膜的熱特性成為國際難題。」        嘉儀通公司總經理王願兵表示,過去需要先把薄膜沉積得很厚,再把待測薄膜材料刮下來,形成一定質量的粉末後,才能進行破壞性檢測。
  • 這個太空飛船比頭髮絲還薄,它的誕生只為與太空垃圾同歸於盡
    這款叫做 Brane Craft 的「太空吸塵器」長約 1 米,比人類頭髮絲還薄。在工作時,它們會包裹住一塊太空垃圾,並把它拉進大氣,在地球表面 250 公裡左右的大氣層中燃燒,直至同歸於盡。「試圖抓住一個以那種速度飛行的東西是在太難了,」 Derleth 說道,「與一塊碎片對接意味著你需要完美對上它的軌道。」若是使用傳統飛船,想要抓住速度比子彈還快的碎片,把它扔進大氣層,再重返軌道尋找下一塊碎片太浪費燃料了。而 Brane Craft 的概念則是把一個飛船的質量減至理論上的最低值。
  • 《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把昆蟲放大數千倍後你看到的世界
    《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把昆蟲放大數千倍後你看到的世界 澎湃訊 2019-09-10 09:57 來源:澎湃新聞
  • 蜘蛛絲比人類頭髮薄萬倍,可能比鋼鐵卻強5倍
    作者:文/羅兆春在自然界中,蜘蛛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一種生物,我們都知道蜘蛛的生活區域主要都是在自己的「絲網」上,「絲網」可以說是它的一切,捕獲食物也考它,而絲網的堅硬程度,可能大家都想不到,蜘蛛絲是大家都知道的最強大的天然材料之一,
  • 世界級鏡面革新:「將徹底改變光學!」這些領域會受到重大影響
    「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們,哈佛大學和義大利Unical大學的合作者,旨在通過將納米結構超表面和液晶技術相結合來完成「光學革新」。但是在過去的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費德裡科·卡帕索(Federico Capasso)領導的小組已經開始通過設計平面光學超表面來改變光學領域,並利用數百萬個微小的薄而透明的石英細柱對玻璃進行衍射和模製。 光線的流動方式與玻璃鏡片大致相同,但沒有自然限制玻璃的畸變現象。
  • 世界上最輕的物體是什麼?
    如果你是個技術宅,關注科技前沿,那麼你一定知道,目前世界上最輕的東西是「全碳氣凝膠」。這東西到底有多輕,形容詞也許很難表達到位,所以科學家們想到了一個絕佳的展示方法:將一塊100立方釐米的「全碳氣凝膠」放在一朵正在盛開的花朵上,脆弱的花瓣毫不費力地支撐著這團看上去很重的「龐然大物」。
  • 物理學家設計出僅由幾百個原子組成的光學鏡面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們設計出了最輕的光學鏡。這種新型的超材料是由一個僅由幾百個相同原子組成的單一結構層構成的。這些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光學晶格的二維陣列中。該研究成果是在最近才興起的亞波長量子光學這個有序原子新領域的首次實驗觀測。到目前為止,這種鏡子是唯一的一種。該成果今天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世界上最薄的陶瓷杯在德化誕生!杯壁僅0.5毫米!
    4月22日, 「世界最薄陶瓷杯」 世界紀錄認證儀式在德化縣祥窯陶瓷研究所舉行。
  • 世界上第一臺「超手性光」雷射器誕生!
    世界上第一臺產生「超手性光」的超表面雷射器誕生:具有超高角動量的光。來自該雷射器的光,可以用作光通信中的一種「光學扳手」,或用於對信息進行編碼。領導這項研究的南非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Wits)物理學院的安德魯·福布斯教授說:因為光可以攜帶角動量,這意味著這可以轉移到物質上,光攜帶的角動量越多,它可以傳遞的越多。
  • 比頭髮絲厚度少三分之一,3D列印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船隻
    據外媒報導,日前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隻。據了解,該微型船隻長30微米,比一根頭髮絲的厚度還要少三分之一,比細菌細胞大六倍。儘管船隻本身小巧,但是經過顯微鏡放大後卻被發現設計是出人意料地精緻,其船身四周遍布著不同的幾何形紋路。
  • 世界上最輕的材料,連蒲公英都壓不彎,硬度卻是鋼鐵的30倍
    世界上最輕的材料,連蒲公英都壓不彎,硬度卻是鋼鐵的30倍說起蒲公英,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只要微風一吹,蒲公英就會隨風飄動,可以說是非常輕,放在手裡連一點重量都沒有。但是世界上有一種材料比蒲公英還要輕,連蒲公英都壓不彎,硬度卻是鋼鐵的30倍。
  • 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是什麼?揭開氣凝膠的神秘面紗
    矽氣凝膠(左)和碳氣凝膠(右)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是什麼它可以輕鬆站立在花蕊之上,可就是這又輕又薄一小塊,貌似「弱不禁風」,卻能經受住1公斤炸藥的爆炸威力,也能扛得住2000℃的高溫和零下180℃的超低溫。它就是氣凝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