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自網絡
【新民晚報·新民網】剛過去的寒假,有人是守著電腦玩了盡興,也有人賴在被窩睡得暢快,而上海城市科技學校建築工程系中高職貫通班班長陸梁宏卻是和刨子、鋸子以及無數的木屑一起度過的。2016年,他在中國技能大賽——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中榮獲第三名,也藉此入選精細木工專業「國家隊」,備戰今年10月在阿布達比舉行的世界技能大賽。這也是我國學生第一次參加這一項目的角逐。
就在幾天前,在團中央學校部等舉辦的2016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最美中職生」尋訪活動中,陸梁宏榜上有名。
為木匠爸爸自豪
和很多農村孩子一樣,陸梁宏是在上海松江的田野裡,抓魚摸蝦長大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成績不怎麼樣,但是動手能力特別強。他說,或許這遺傳了他的父親。陸梁宏的爸爸是村裡有名的木匠,街坊四鄰打個家具、裝修個房子,都愛找他幫忙。「那時候,我就覺得做木匠挺自豪的。」陸梁宏說。
初中畢業,成績考高中有點緊巴巴的陸梁宏,選擇了離家較近的上海城市科技學校,就讀建築工程系。進學校不久,他就在學校的社團展示中遇到了驚喜——大至雕梁畫棟古建築模型,小到魯班鎖、小飛機,該校「創意木工社」的展品精巧美觀,全是出自該校師生之手。陸梁宏內心的工匠夢,就這樣被喚醒了。
誤差不超過一根髮絲
每周五下午的活動時間,陸梁宏就成了創意木工社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幾個學生。他上手快,第一次做小板凳,他就設計了一個「蝙蝠翅膀」形狀的小板凳,打磨得有模有樣,被擺上了展臺。社團指導老師沈雪雲喜歡這個男孩,則不僅因為他技術不錯,還因為每次做完作品,陸梁宏總是會把每個工件和工作區域都收拾得乾乾淨淨。2015年,他和隊友紀盼盼一起,作為全場年齡最小的團隊,在天津舉行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費斯託杯」木工表演賽中,花了6小時完成了一匹搖搖馬,分別出生於1998年和2000年的他們不僅是年齡最小的團隊,也是用時最少、做工最精的團隊。
參加比賽越來越多,但是,難度也越來越大。陸梁宏告訴記者,入選國家隊,還需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成為最終代表中國參賽的頂尖高手參與世界角逐。根據規定,比賽時,選手要在22小時內,完成平面和立體兩件作品,靠的全是實打實的硬功夫。作品的平整度就是一項大考驗,榫頭和平面之間誤差不能超過1/7毫米,比頭髮絲還細,而各部分之間必須嚴絲合縫,縫隙不能超過0.03毫米,評委會用一張評分用的插片進行測量,做工好不好,一試便知。一個假期每天超過12小時的訓練,讓他的雙手上布滿老繭,對此,木工爸爸的評價,「正常的,蠻好!」
「比賽我們用的都是榫卯結構,這是中國古代老祖宗的智慧,但現在國際比賽上,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代表隊都做得很好。」陸梁宏說,衝著這一點,他也想為中國學生爭口氣,作為中國年輕一代,有責任傳承魯班精神。老師描繪的職業前景也令他心動——如今,國內古建築修復和保護需要大批專業人才,如果能用自己的手藝做些什麼,那是多麼光榮的事兒。(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