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發明家:大自然是我的試驗田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在江蘇大學,吳多輝很出名。因為他是「發明大王」,大學4年就申請了39項專利。

    今年6月,吳多輝大學畢業,又一次成了名人:和海口老家的海馬汽車籤訂了就業協議,卻沒去報到,自己創辦了一所創新教育學校。他這樣說服農村的爸媽:「我反正是個窮光蛋,一無所有,創業失敗了大不了還是一無所有。」

    大自然是「突發奇想」的試驗田

    出生於海口市靈山鎮一個小鄉村的吳多輝,從小就喜歡「發呆」想問題。家裡條件困難,大自然就成了他「突發奇想」的試驗田。把鵝蛋放在雞窩裡,指望母雞能孵出小鵝;抓一大堆螢火蟲放在紙盒子裡,製成燈籠;用木瓜樹葉的葉柄加上塑料薄膜做成笛子;把麵粉調成糊狀抓知了;自製網兜捉蝴蝶……

    為了能飛上天,在一次暴風雨來臨前的大風中,他舉著一塊很大很薄的膠合板迎風站在大沙堆上。結果人沒有飛起來,反而被大雨淋成了落湯雞。

    農村生活也鍛鍊了吳多輝的動手能力:從小他就跟在父母身後下田幹農活;10歲開始當上了家裡的「主廚」;五年級就學會了開柴油三輪車,修理錄音機、收音機。此外,他學習成績優秀,特別是理工科成績突出,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市重點中學。

    「從初中開始,我開始看《奧秘》、《大科技》、《人類的未解之謎》……這些書太有意思、太有吸引力了。」城市豐富的圖書資源讓吳多輝如痴如醉地愛上了科普類讀物,不上課的時候他經常一整天待在新華書店裡看書,並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發明要去想,不想是不會有的」。

    高中一次上課時,數學老師忘了帶圓規,就隨手拿了根繩子,一頭固定在黑板上,另一頭拉著用粉筆繞了一圈,一個完整的圓就出現了。老師的舉動觸發了吳多輝的創造靈感,「畫圓不一定要用兩腳圓規,用一條繩子可以,一把直尺不也行麼?」 他的第一個發明,「圓孔型尺子圓規」就這樣產生了。

    課外科技活動的付出為吳多輝贏得了不少榮譽。他先後獲得「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三等獎、第18屆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海南省中學生生物論文評選二等獎等多項榮譽,還被聘為海南省生物學會會員、《青年科學》特約編輯。

    點子大王體會「發明家之痛」

    可控制茶湯濃度的便利水杯、活動關節扳手、攜帶USB接口的鍵盤……大學期間,吳多輝申請了39項實用創新型專利,29項已獲授權。

    「發明其實不難,有了正確的思維和方法,就能打開發明的大門。」吳多輝特別善於「想問題」,平常看到一件物品,總是喜歡觀察和分析它的材料、功能、形狀、機構,思考改進和提高的辦法。

    看到勺子容易滑入湯裡,既不衛生又不方便,就設計出磁性防滑衛生勺;市場上銷售的蚊帳頂部是全封閉式的,不能掛電風扇,就設計出了頂部帶拉鏈的蚊帳;時常彎腰在電腦主機箱上插U盤,很不方便,就想到設計一個帶著USB接口的鍵盤;生活中,內六角扳手和普通扳手各有利弊,就想著給內六角扳手加上一個活動關節,可以避開更多的障礙物,使用起來更方便快捷……

    吳多輝說,「我的專注度很高,喜歡逼著自己去發明,強壓之下靈感也就源源不斷地來了。」他差不多一個星期就能想出一個新點子,緊接著去查找資料、實驗驗證、申請專利。僅大二一年就獲得了10項專利授權。

    痴迷於發明創造,吳多輝卻不是個「書呆子」。作為江蘇大學學生,申請一項實用新型專利自己需要花費300元。他發過傳單,做過促銷員,賣過計算器、文具用品,倒賣過二手軍訓服裝,還當過一家保健食品的鎮江副總代理。他掙了將近2萬元,全部用於發明創造和專利申請。

    名聲在外,吳多輝的「苦惱」不為人知。他申請的專利很多,也有不少商家和他聯繫,但是沒有一項專利轉讓。然而在市場上,吳多輝不時發現很多商品使用了他的專利。

    「發明家之痛」讓吳多輝有了創業的想法。發明的經歷使他明白,人的大腦一生可以產生無數個靈感,如果沒有適當的創新教育和激發,也許一生都不會產生一個靈感。他說,「推廣創新教育,激發更多人的創新思維,就是我最大的夢想。」

    為了省20元車費

    騎車4小時去進貨

    「你手裡沒有100萬元,不要談創業。」大三下學期,一位學長這麼告訴他。吳多輝一摸口袋,1000多元是自己一個學期的生活費。

    第一步,寫書;第二步,註冊公司。吳多輝開始了創業的摸索。

    吳多輝從小就喜歡看書,高中時就花了一整個暑假研究《物理天文學前沿》和《圖說相對論》。進入大學後,他一邊發明創造,一邊認真閱讀了國內外100多本「創新學」著作。「每本創新著作都有各自的精華,為什麼不編著本創新學的『百科全書』,讓不同的人掌握適合自己的創新思維呢?」吳多輝結合自身的創新經驗和設想,引用了500多個創新實例,歷經一年時間,終於寫出了30萬字的《創新寶典》。來不及校對,就請同學義務幫忙,同學興衝衝地告訴他,校對了25頁就產生了5個創新的點子。吳多輝看到了推廣創新教育的希望。

    創業之初需要融資。東拼西湊,吳多輝籌到3萬元啟動資金。他知道,這裡面每一分錢都不容易,都是從同學的生活費裡擠出來的。

    為了註冊公司,吳多輝花1000元在江蘇大學後門租了一個荒廢的門面房,開始經營格子鋪維持生計。當時去揚州批發小商品,為了節省來回的20元車費,吳多輝和合伙人天蒙蒙亮就出發,騎車4個多小時到達揚州市區。挑選完飾品,回來的路上天已經很黑了。

    有一次,他走了很多彎路,甚至闖進了一個偏僻的小鄉村裡。還好方向感不錯,晚上11點鐘他回到鎮江。「騎到離校門不遠的地方就下了車,推著車步行,因為自行車坐墊磨得屁股實在太疼了。」

    這一次經歷,吳多輝印象非常深刻:創業的路上有很多坎坷,但是心中有著推廣創新教育的夢想,他相信,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98%的失敗率,也絕不放棄

    推廣創新教育進展緩慢之際,吳多輝遇上了「良機」——今年3月,江蘇大學創業孵化基地開始吸納創業團隊入駐,免費提供場所、辦理註冊手續,為每一個團隊配備創業導師,提供針對性的指導。4月,吳多輝的「環球創新學校」在孵化基地正式開張了。

    吳多輝的「創新學校」其實就是為學員提供創新教育的培訓和認證。然而,沒有經驗,沒有人脈,沒有資金,不具有權威性,這樣的培訓和認證有誰會埋單呢?

    依靠著「發明大王」的名聲,吳多輝在江蘇大學校內開始了「招生宣傳」。「創新培訓費用,原先定價1000元,後來調整到680元,沒有一個人報名。」吳多輝反思自己的定位,開始嘗試為低年級同學提供兩個課時的免費創新培訓。這一舉就吸納了800多名學員。

    吳多輝是個天生的「演說家」,說服人的能力很強。招生時工科學生很感興趣,文科學生卻興趣寥寥。「外國語學院一個班上,27名學生一個也不想報名,我懇請給5分鐘時間。5分鐘之後,有24名同學填寫了報名表格。」

    大一新生入校後,吳多輝又招收了1300名學員,這次收取每人20元的費用,進行8課時的創新培訓,還按照創新能力的考核排名,給予相應高級、中級、初級的認證。

    「在大學裡推廣創新教育不可能盈利,到中小學、到企業才能賺錢。」吳多輝說。他只是有一種很強的責任感,必須把創新教育推廣開,讓更多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創新學校」原始積累的一部分。有一家風投公司和他洽談,有初步意向為項目投資200萬元,吳多輝目前想的就是把大學生的創新教育作出成效。

    寒暑假沒有生源,吳多輝主要靠當家教維持生計。他說,「我知道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率是98%,創新學校的失敗率也是98%。為了我的人生夢想,我絕對、絕對不能放棄!」

相關焦點

  • 電網走出草根發明家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偉 通訊員 連電初中畢業後參加工作,紮根一線34年,手握39項國家專利,陳繼祥成了業內聞名的「草根發明家」。今年52歲的陳繼祥是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東海縣供電分公司帶電作業班班長、高級技師,先後獲得江蘇省勞模、中國好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 雲南草根科學家演繹殘疾人的「我為種狂」
    雲南草根科學家演繹殘疾人的「我為種狂」   王述榮是師宗縣的一名企業家,也是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草根科學家。在當地,大多數認為他是一個為了育種而瘋狂的人,這麼說他是因為他是一位殘疾人士,而且將自己企業賺來的2700萬元全部投入育種。  1971年,王述榮出生在當地的一個小村子。就在他兩歲那年,一場醫療意外讓他左腿嚴重殘疾,甚至聽力也受到影響。之後的路他走得十分艱辛,為了能夠上學,他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 井陘:有個草根發明家
    2004年退休後,他就善於動腦,勤於動手,成為村裡有名的草根發明家。雖然他貌不驚人,話不壓眾,他的名氣傳遍十裡八鄉,是村民們佩服的平民人物。自製「雙驅」自行車王連貴退休後,擔負起騎車接送孫女上學的任務。
  • 豐縣這位「草根發明家」上央視了
    《我愛發明》是國內首個鼓勵國人通過自己的發明創造創業的電視節目。前段時間,央視《我愛發明》欄目組一行來到範樓鎮範樓村,拍攝王成力發明的胡蘿蔔收穫機。古語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一大早,王成力就指揮著工人開著機器到了自己家的田裡,要用行動打破周圍人對它的質疑。經過測試,胡蘿蔔收穫機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眼看收貨季即將來臨,現在不解決,還要等一年時間。就在這時,哥哥王成文請來了江蘇省農科院唐玉新教授,再一次對機器進行改良。
  • 《我是發明家》音樂原聲帶上線 一起走進發明家的世界
    長篇動畫《我是發明家》圍繞著發明科技創新展開的一系列文明和諧、自由平等、誠信友善的故事。 《我是發明家》音樂原聲帶今日正式上線! 長篇動畫《我是發明家》主題曲《發明的故事》,由高源演唱,張潔作詞,Vittorio Giannelli作曲,歌曲曲風輕快愉悅,令聽眾置身於發明家的動畫世界。
  • 從仿生發明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書中提及的仿生發明的故事充滿趣味,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慷慨。薦書人說李暉(重慶購書中心、新山書屋創始人):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好奇心」,好奇心與創造性在康德那裡一起構成了「先驗想像力」的內在部分。而人類的創造性,往往來自於對已知世界的好奇與洞察。
  • 種好每一個「試驗田」
    每年9-10月,旱地土壤培肥與高效施肥科研創新團隊的師生們都要前往陝西楊凌、永壽、長武等地的試驗田進行秋播。但和往年相比,今秋的連綿雨水讓本就繁重的秋播工作更加充滿挑戰。張學美回憶道,為了按時完成秋播任務,團隊師生分工明確,雨稍有停歇就立即投身田間。在重重挑戰面前,師生們不僅集思廣益,發明了從中間向兩頭倒著點播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一起打著手電挑燈夜戰、加班加點。
  • 有哪些發明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啟發?
    所有生存下來的生物,通過進化改變自身適應大自然,而我們就對大自然的創新充滿好奇,也是這份好奇心讓人類走到了現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複製了食肉動物的思維方式,跟蹤和狩獵,成功獲取高額蛋白質。並根據這些原理髮明出新的設備、工具和科技,創造出適用於生產,學習和生活的先進技術,這就是仿生學,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這類發明數不勝數,下面怪羅科普列舉幾個靈感來自大自然的有趣發明!
  • 大自然,給我的那些啟示
    人們說,自然界中有無數的真理是值得學習的,但我似乎並不是一直都有這種感覺。但幾天前,我終於清楚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啟示。有一天,我出去買東西,正要回家時,下起了傾盆大雨。我不得不站在商店門口,沒有帶傘。回家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使它頑強地活了下來,回到了溫暖的家。但是為什麼人們不能這樣做呢?遇到困難時,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退縮,不敢面對困難;一些人僅僅因為一個糟糕的一天在工作,或失去你喜歡的人放棄生命,放棄,即使是放棄蜜蜂的生活教會了我無論什麼困難不要放棄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勇敢,堅強克服困難,跨越人生的障礙,實現自己的願望。
  • 大牌「草根」地質學家
    趣說地質學--大牌「草根」地質學家作者:王清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已退休)網絡詞「草根」是相對於「正統」、「傳統」或「編內」而言的,有「野生」、「非正統」或「編外」的含義。科學史稱他們為「博物學家」。這樣的博物學家還有不少吶!例如,法國的布豐(公元1707~1788年)。他從小喜歡數學和自然科學,1728年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後,又學了兩年醫學。
  • 這些民間發明家的發明,讓我悟到了什麼叫沙雕
    眾所周知,藏在中國民間的各路發明家們,應該是眾多發明家中最野蠻粗獷的。你既能從他們的發明中看到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又能看到他們思路清奇的民間智慧。而這民間發明家這個群體還在逐漸壯大,成為發明界一股不可忽視的泥石流。今天想和差友們聊聊的就是這群「 優秀 」的帶發明家們。
  • 《我是發明家》即將登陸央視少兒,一起來探索發明的奧秘吧
    原標題:《我是發明家》即將登陸央視少兒,一起來探索發明的奧秘吧盼望著,盼望著,約克動漫原創動畫《我是發明家》終於要在央視播出啦!小編最新線報,《我是發明家》將在10月30日上午9點10分正式在央視少兒頻道首播。這是繼《過山車手羅力》後,約克動漫又一部榮登央視少兒的動畫作品。
  • 美國天才發明家,2大發明毒害世界百年,最後卻栽在自己發明之手
    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不能發明出系統的科學技術感到十分的遺憾,比如中國發明了火藥,卻不能發明出飛機大炮,實在是一件頗為遺憾的事情;比如中國發明了火藥,卻又不願意更進一步發明出系統的化學體系,讓中國後面在科學上落後了一大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是因為中國人發明不出來嗎?
  • 仿生學:8項受大自然啟發的有趣發明
    所有生存下來的生物,通過進化改變自身適應大自然,而我們就對大自然的創新充滿好奇,也是這份好奇心讓人類走到了現在。 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複製了食肉動物的思維方式,跟蹤和狩獵,成功獲取高額蛋白質。
  • 「故事」都市「發明家」侯寧:用我一分靈感,點亮你十分光芒
    一個貼心的發明,一個有故事的裝置,然而這只是侯寧發明生活的一角。作為國家圖書館藝術中心副主任、北京國圖文化藝術中心總經理,侯寧繁忙的工作之餘,發明是愛好,也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像母親常說的,「發明不是發明家的專利,而是一切熱愛生活者的副產品。」
  • 林文斌:已為草根創業者翻好了土 讓草根紮根長成大樹
    林文斌:已為草根創業者翻好了土 讓草根紮根長成大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03 11:28 來源: 中國政府網 中國政府網、中國網絡電視臺聯合發起「發現雙創之星」大型主題系列活動,通過「講述雙創好故事展現中國好創意
  • 不亞於愛迪生的發明家,土木工業的始祖,你知道嗎
    不亞於愛迪生的發明家,土木工業的始祖,你知道嗎文/有內涵有知識的大軍 圖/網絡說起發明家,我們現在大多想到的都是那些外國的發明家,比如愛迪生等等。可能,或許是因為他們距離我們的時間比較近。再加上他們發明的東西,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處處都在使用。學生或者是工作的人都能用到,像電燈,電話等等這些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說到這兒了,我們就得提一提我們中國古代自己的發明家。他們也為我們創造了許多的東西,甚至為我們的民族繁衍做了很大的功勞。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現在所有的這些精美的建築等等,恐怕都不會有。我們的農業設施也不可能會有這麼先進,養活了這麼大一個中原。
  •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我們發明·家
    「長大以後,我想做個科學家「,似乎我們小時候都一臉崇拜地說過這句話。哪怕在我們年幼時,仍然懵懂的世界裡,科學家的光芒也依舊閃耀。
  • 金線草根
    金線草根(《四川常用中草藥》)【異名】海根(《本草拾遺》),鐵稜角三七、鐵箍散(《浙江天日山藥植志》),蓼子七(《四川常用中草藥》),土三七、鐵拳頭(江西《草藥手冊》)。【來源】為蓼科植物金線草或短毛金線草的根,植物形態詳"金線草"條。【性味】苦澀,溫。①《本草拾遺》:"味苦,小溫,無毒。"
  • 發明家蔡倫,是如何造紙成功的,又為何服毒自殺?
    大家好,我是百家號作者逸佑 ,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來人物解說,今天我們要解說的時候發明家蔡倫,他是如何造紙成功,最後又為何服毒自殺。這個其實並沒有什麼詳細的記載,很有可能是因為家裡貧窮,所以就送她來皇宮中的太監,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家有親屬犯罪,所以他的子孫連坐就成為了奴,被刑罰成為了太監,原因其實並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