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不可描述時的聲音能震聾天敵,卻嚇不跑狼吞虎咽的人類

2020-12-05 SME科技故事

在我們印象當中,魚幾乎只會安靜地在水中遊蕩,從沒聽說過魚能嘰嘰喳喳。

但就有這麼一大類魚群是個十足的例外。

它們不僅會發出喋喋不休的叫聲,還能在夜間會發光。

由於頭上長著像棋子大小的石頭,因此它們都被稱作為石首魚。

黃魚就是石首魚的一種

沒錯,我們生活中常聽的石首魚其實是輻鰭魚綱鱸形目的一大科。

石首魚科旗下足足包含了70個屬,大約275種魚。

它們中大部分可作為食用魚,肉嫩鮮美,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比如我們愛吃的黃花魚、梅童魚、叫菇魚等都屬於石首魚科。

舌尖美味之香炒黃花魚

這龐大的石首魚家族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靠發出聲音來識別和尋找同伴

不只如此,它們發出的叫聲還能刺激魚群達到亢奮狀態,促進其交配產卵,繁衍後代。

所以,這聽起來另類的魚噪聲,對石首魚來說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

其中,有一種海灣無鰾石首魚(Menticirrhus littoralis)更是將發聲功力修煉到了極致的狀態。

這種魚主要分布在西大西洋區,跨越墨西哥灣至巴西裡約熱內盧海域。

每年春天,海灣無鰾石首魚成群結隊地聚集到一個地方,進行大型交配產卵活動。

當它們聚在一起共同發聲時,就像是舉行一場萬人矚目的大合唱一樣,能將周圍環境的音量增大到平時的20多倍。

科學家通過專業的水下錄音設備,記錄了這些魚水中「合唱」的聲音超過了200分貝的噪音。

這可比三角洲的正常背景噪音大21倍之多,並還會持續好幾天。

通常情況下,為了比較介質之間的聲音強度,一般水中的聲音分貝會減少62分貝。

也就是說,在水中200分貝等同於空氣中138分貝。要知道,空氣中超過100分貝的聲音可能人的耳膜、造成暫時性耳聾。

人常聽到的聲音有多少分貝?

當這種雄魚呼喚雌魚過來產卵時,它們會趕緊收縮腹部,調動身體裡的特殊肌肉。

之後,它們會像揮舞著鼓槌一樣瘋狂地往自己身上敲,如此發出來的聲音更是震耳欲聾。

在交配過程中,光是一條魚就可能發出高達177分貝的聲音,也就等於空氣中的114分貝,大約像現場搖滾音樂會一樣響亮。

由於聲音能在水中比在空氣中更快更遠地傳播,所以這不可描述時發出的噪音,讓其他的海洋生物遭了秧,包括它們的天敵海獅和海豚。

這樣一來,即便再兇猛的海洋生物如果剛好停留在附近太久,輕則也會導致暫時失聰,重則永久性耳聾。

海灣無鰾石首魚

幸運的是,這噪音傳在陸地上分貝早已大大降低了,不至於危害到人類。

不過,人們還是可以聽到它們在交配時發出的聲音。

雖然有人說它有點像馬達發出的噪音一樣刺耳,但深受漁民們的喜愛。

同樣作為一種可食用魚,海灣無鰾石首魚的味道從沒有讓人失望過。

為此,人們總會跟隨著它們的噪音,駕著捕魚船,用一張張大網將其捕獲。

當時一支500條漁船組成的捕魚隊,每年就大約捕撈200多萬條海灣無鰾石首魚。

由於大量捕撈,再加上捕撈的往往是正在交配中的魚兒。

很自然地,不用多久海灣無鰾石首魚的繁殖速度就跟不上被抓的步伐。

近年來,它的數量也開始急劇下降,成年魚的體型也在逐漸變小。

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入了「易危物種」的紅名單,並限制人類的捕撈。

科學家們也正在通過研究它們的叫聲和生活習性,試圖找出可行的保護方案。

實際上,不只是這世界上最吵的魚落得如此下場,石首魚科的許多魚也面臨著類似的窘境,甚至有些石首魚還差點慘遭滅絕。

比如我們平常生活裡愛吃的黃花魚,就曾有過一段辛酸史。

沒錯,黃花魚同樣隸屬於腹鰭綱鱸形目石首魚科,屬於黃魚屬。

該屬只有三種魚,分別是大黃魚、小黃魚,似長鰭黃魚。

大黃魚和小黃魚主要分布在中國沿海地區,似長鰭黃魚則分布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離我們相對遙遠。

遠在大洋洲的似長鰭黃魚似乎長得有點喪

除了擁有石首魚的共性之外,它們都長得夠相似,夠黃。

這也讓時常分不清大黃魚還是小黃魚,有些人就索性都叫成黃花魚了。

其實單從形狀上看,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比如說,大黃魚的頭看上去有點扁,身體和尾柄比較長;而小黃魚則頭比較長,眼睛小一些,尾柄則相對較粗短。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具體區分圖

不過,大小黃魚不論是清蒸、紅燒還是熬湯,其魚肉都香滑細嫩,令人回味無窮。

所以,自古以來,產自中國的黃花魚都備受人們的喜愛。

相傳在明朝期間,朱元璋偏愛大黃魚的美味,愛屋及烏之下便減免了當時漁業繁重的賦稅。

愛吃大黃魚的朱元璋

在現代,大黃魚、小黃魚也一直名列中國四大海產的前兩名。

與過去不同的是,如今市場上看到的大黃魚基本上都是人工養殖的。

曾經多如牛毛的野生大黃魚,卻因人們過度捕撈,落得野生種千金難求的下場了。

原來與海灣無鰭石首魚一樣,大黃魚每年到了交配的季節也會匯聚在一起來個全魚大狂歡。

只不過,大黃魚的叫聲聽起來像鴨子一樣「嘎嘎」地吼叫出來的。

與人類女高音男低音不同,雌魚的聲音相對低沉,雄魚的聲音較高一些。

而在交相呼應的叫聲和激素的刺激下,每條大黃魚異常興奮,相互摩擦著身體。

很自然地,它們開始為愛鼓掌,使魚卵和精子盡情揮灑在水中。

圖文雖無關,但足以表深情

然而,這一時期對漁民來說是最佳捕獲的時機。

人們通過用掃地窮、石頭網、電捕魚、捕蝦船等各種方法對它們進行趕盡殺絕。

其中,最為殘忍的捕魚方法莫過於廣東潮汕地區專門發明的敲罟作業

這是一種利用聲學原理的傳統漁法,它能讓大黃魚斷子絕孫

這是因為大黃魚的頭骨腹面連著的兩個翼耳骨中各有一個耳石,它們與平衡覺的產生有關。

大黃魚擁有的一對魚耳石

實際上,大多數石首魚也擁有耳石,只是大小形狀都有所不同。

這些耳石能與海中的噪聲共鳴,一旦打破平衡,大腦就會發生強烈的腦震蕩。

而敲罟作業就是讓幾十條船一起敲竹板,讓石首魚頭骨中的兩枚耳石產生共振。

這樣一來,無論老幼大小的魚都會一起昏死,也就是一網打盡,從而造成滅絕性捕撈。

當然,如果周圍擁有魚耳石的石首魚科的魚類也難以倖免遇難

敲罟作業示意圖

上世紀50年代,這種捕撈方式傳到福建、浙江之後,就釀造著關於野生大黃魚的慘劇了。

當時,先是福建省特地大力推廣敲罟作業,從而使大黃魚高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之後不久,浙江省也開始紛紛效仿,當時僅溫州地區敲罟作業就高達162艘。

這使大黃魚年產量由常年的5000噸增長到近10萬噸,增加了整整20倍之多

由於供遠大於求,必然會導致魚多價賤。所以當時每斤大黃魚只有一角四分錢,最低7分錢。

況且由於大黃魚上岸後很快就快沒命,奈何不了當時冷凍技術落後,無法及時保存。

這也導致許多魚直接堆在岸邊腐爛掉,只好被當作肥料使用。

這波大小老幼通吃的操作直接導致大黃魚的沿岸產卵群體遭到了嚴重破壞。

可人們卻沒有深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到了1974年的春天,浙江省組織了近2000帆船對大黃魚進行圍捕,直接將大黃魚逼入絕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大黃魚產量從10萬噸猛增到16.81萬噸,創造了我國漁業史上大黃魚產量的最高紀錄。

而這致命的打擊也使得野生大黃魚資源很快就接近枯竭了。

上個世紀80年代初,人們再難嘗到野生大黃魚的野味了,那些曾經在海洋中洪亮的「嘎嘎」聲也就此絕耳了。

伴隨野生大黃魚消失的,還有當初它們被曬成幹的魚鰾。

一種被稱為黃花肚、黃花膠是人們逢年佳節會拿出來的傳統美味。

雖說如今市場上仍有一些黃花膠,但估計大多只是其他石首魚的鰾,也再難有大黃魚的美味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醫學對魚鰾的推崇和吹捧也讓一些魚類處於瀕臨滅絕的尷尬處境。

比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唇魚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條即將被宰殺的黃唇魚

黃唇魚,別名叫金錢鰵,是我國南部沿海獨有魚種。

相傳它全身都可入藥,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其中是魚鰾(俗稱「魚膠」)非常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價值可達到上百萬人民幣。

但由於數量稀少,加上沿海捕撈強度加劇,黃唇魚也一度瀕臨滅絕,並被列入「極度瀕危」類別。

黃唇魚膠

相比之下,大黃魚還算是幸運的,目前它可以通過人工養殖而不至於讓我們普通人無法品嘗到它的美味。

但不得不說,野生大黃魚早已少得可憐,漁民捕到疑似野生大黃魚就可以榮登當地新聞報紙。

秉承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野生大黃魚的價格也日益升高。

比如2016年5月,在舟山野生大黃魚拍賣會上,9條大黃魚共拍得83800元。

其中最大的重4.1斤、長60釐米的大黃魚更是拍出29800元的高價。

即便如此,這些海捕的野生大黃魚可能來自人工增殖放流,其自然種群是否有恢復目前還有待觀察。

了解完這段歷史之後,當我們重新在餐桌品嘗著大黃魚的時候,心頭是否會有不一樣的滋味呢?

彩蛋之海灣無鰾石首魚的叫聲:https://soundcloud.com/user327501578/gulfcorvina

*參考資料

Who Knew Fish Sex Could Be So Loud?BY JESSLYN SHIELDS JAN 11, 2018

This Super Loud Fish Orgy Is Deafening Animals Around It Somehow worse than you think.

Loud orgies of Mexican fish could deafen dolphins, say scientists

黃花魚:靠叫聲互相識別,卻被人類用噪聲團滅. by 浪裡小海豚:物種日曆

張其永,洪萬樹.官井洋大黃魚資源的興衰演變及其修復對策[J].海洋漁業,2015,37(02):179-186.

漁民"斷子絕孫"捕魚術 by 袁曉彬

____________

相關焦點

  • 這種動物擁有高分貝聲音,接近火箭發射的聲音,人類靠近會被震聾
    在地球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聲音,有好聽的、悅耳的,也有難聽的,刺耳的。這些聲音的分界線就在於分貝,分貝值越低,你聽的時候就會感覺很輕鬆,和聲細語的,但是分貝值越高,其就越刺耳,而且還有可能損害聽覺,你聽過最大分貝的聲音是什麼?
  • 為躲避天敵,這種魚花了3億年才爬上岸,結果卻被端上了餐桌
    為躲避天敵,這種魚花了3億年才爬上岸,結果卻被端上了餐桌氧氣是很多生物生存的條件之一,一些魚類在水裡生活的時候也會不斷地從水中吸取氧氣。如果魚被擱淺在岸邊的話,活不了很長時間就會缺氧而死。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特別的魚。
  • 「鱈魚白子」不可描述的美味,每年初冬是垂釣此魚的最佳時機
    什麼是白子初識日料時,聽說「白子」這個純美的名字,窮盡全部想像力也沒有料到它是指雄魚的「精囊」,有時候也會被稱為「魚白」;雖然部位說起來讓人有點尷尬,但是,白子豐富的魚精蛋白和脂類,讓它擁有細滑如奶油、豐腴如脊髓般的美好口感。
  • 清道夫魚為什麼不能吃,清道夫魚在原產地天敵是誰
    一想到魚,大部分小夥伴估計都饞得流口水了,但不同的魚類口感和可食用度都是不一樣的,除了我們平時見得最多的草魚、鯰魚、鯉魚等等,還有很多魚類都是我們不熟悉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下水道的清理者清道夫,這是一種食性非常雜的魚類,雖然它能夠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但是幾乎沒有什麼經濟價值。
  • 就算被咬也懶得跑,能活到今天簡直是奇蹟
    在海洋中誰的速度越快,誰就更能獲得生存的機會。但海洋中有一種魚類,它雖然體型可以達到3米多,重達兩噸,但它卻是海洋裡最笨的一種魚類。翻車魚到底有多古怪呢?這種魚首先長得就非常奇怪,整個身體很扁很短,完全沒有其他魚類流線型的特徵,反而是橢圓形的,翻車魚的尾巴已經完全退化了,遠遠看上去就像是個漂浮在海面上的魚頭。
  • 比卡車喇叭還響,因頭部特殊構造才沒把自己震聾
    不同的鳥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鴿子和斑鳩可以發出「咕咕咕」的聲音,鴨子發出「呱呱呱」的聲音,公雞發出「喔喔喔」的聲音?夜鶯和黃鸝能發出千迴百轉的悅耳的聲音,而八哥甚至可以學人說話! 那麼哪種鳥的叫聲聲音最大呢?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一定對鵝的叫聲印象深刻,這種家禽發出的聲音一個村子都能聽見,可謂是常見的鳥類中叫聲比較響的了。
  • 世界最蠢的兩種魚,一個被吃了也不逃跑,一個怎麼打也打不跑!
    就像今天要介紹的兩種世界最蠢的魚,就完全能夠和哈士奇媲美,甚至遠比哈士奇要更加讓人哭笑不得。這第一種魚類可以說是海洋的「霸主」,能這麼說是因為它擁有強大繁殖力。這個魚類就是翻車魚,完全可以說是最不像魚的一種魚了。因為翻車魚既不會遊泳也沒有攻擊力,沒事就飄在水中靠著洋流帶動自己,餓了就張張嘴等著水母小魚之類的靠近。就算是遇到天敵來捕食,被啃得都不成魚樣也不會躲避。
  • 墨脫髮現動物界「香妃」:與同伴打架很兇猛,遇到天敵一溜煙跑了
    黑麝擁有麝科典型的外貌特徵,無論雌雄,頭上都不長角,卻長了一雙大耳朵。後肢總是比前肢長,臀部渾圓,高於肩部,站立時後高前低,所以看上去總是翹著屁股的樣子。 黑麝體長為70-80釐米,體重7-9千克。比馬麝矮小,但卻比馬麝壯實,尤其是四肢,比馬麝的更粗壯,蹄也較大。
  • 墨脫髮現動物界「香妃」:與同伴打架很兇猛,遇到天敵一溜煙跑了
    黑麝擁有麝科典型的外貌特徵,無論雌雄,頭上都不長角,卻長了一雙大耳朵。後肢總是比前肢長,臀部渾圓,高於肩部,站立時後高前低,所以看上去總是翹著屁股的樣子。黑麝體長為70-80釐米,體重7-9千克。比馬麝矮小,但卻比馬麝壯實,尤其是四肢,比馬麝的更粗壯,蹄也較大。身上覆蓋著黑褐色的毛髮,粗硬且疏鬆,長度約2釐米。
  • 哪種動物聲音最大?吼猴能嚇跑天敵,但有種動物發聲能傳80公裡
    絕大多數動物都會發出聲音,比如鳥叫蟬鳴,狼嚎虎吼,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哪種動物發出的聲音最大?我們都知道夏天的時候知了發出的聲音很吵,並認為是一種噪音,其實知了正是一種能發出較大聲音的昆蟲,在所有的昆蟲種類中,知了能發出的聲音最大。
  • 生活在水底的「火魚」,能噴出3米火焰嚇跑天敵?專家是這樣解釋
    可世界上存在著這麼一種魚,它是不怕火的,還自帶噴火技能,其噴出的火焰可驅趕它的天敵,作為海底生物,噴火是很罕見的現象。那麼問題來了,在海洋底下真的能夠噴火嗎?會不會是我們的一種錯覺呢?其實,在海底確實存在著這種魚類,叫做天竺鯛。它和其他魚類是沒有太多差別的,都是以蝦米為食。
  • 渤海灣的這種魚,不但能在水裡遊,還能在岸上跑
    捕魚不在水中,而是岸邊,沒錯,這是當地的一種特產魚,不但能在水中遊,還能在岸上跑。這是渤海岸邊一種特有的魚,當地人稱之為「跳跳魚」。它的獨特之處就是能夠「兩棲」生活,經常棲息在泥攤或是沼澤中,只要有「風吹草動」,就會立刻鑽入洞中或是飛快跳走。
  • 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造成極大損失,當地人:只有這種魚能治它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如今這個時代,物種多樣性已經是我們熟知的了,發展至今,人類已知的動物就達到了150多萬種,這其中還不包括人類未知的還有已經滅絕沒被發現的,而如今物種太多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就像是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造成極大損失,當地人:只有這種魚能治它。
  • 廣州發現美國「巨型魚」,在美國能長到300斤,在中國卻沒有天敵
    算並非所有的入侵物種都能使用。最近在廣州發現的美國「巨型魚」,在美國能長到300斤,在中國卻沒有天敵,中國吃貨更是不敢下嘴。前段時間,在廣州的白雲湖地區,發現了一種魚類,這種魚類並不屬於中國的物種,經過專家的分析,這是一種來自北美的入侵物種,叫做鱷雀鱔,是北美最大的一種魚,身長可達3米,重量超過300斤。
  • 神秘食人魚的天敵電鰻 食人魚生性兇狠卻不是百毒不侵
    會吃人的魚一直都很恐懼,然而如此厲害的水中生物,怎麼講有沒有天敵呢?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食人魚的奧秘面紗。  食人魚頸部短,頭骨特別是顎骨十分堅硬,上下顎的咬合力大得驚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鋼製的釣魚鉤一口咬斷。平時在水中稱王稱霸的鱷魚,一旦遇到了食人魚,也會嚇得縮成一團,翻轉身體面朝天,把堅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魚無法咬到腹部,救回一命。
  • 天敵已被人類殺絕,如今國外已泛濫成災,遇到請趕緊跑
    不過我們生活的地區好像也不是經常能看到野生動物的,如果看不到野生動物,自然就不能夠知道它的天敵到底是什麼動物,但好在國家有專門研究自然方面的研究員,他們就會到各個野生的草原上去發現很多自然的秘密。就比如說非洲大草原吧,這裡可就是動物的天堂了,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因為地域範圍很大,又不會受到人類的幹擾,所以生活的動物數量自然就會特別的多,有的動物是非常令人喜愛的,畢竟外形長的特別的可愛,又沒有什麼攻擊力,但是有的動物長的就是特別不好看,而且性格也特別的壞,就比如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河豬,你千萬不要以為它有著像家豬一樣的溫順性格,如果你這樣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 人類當真不存在天敵?遠古曾有一種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這本書生動形象的描述了人類以及各種動物的發展,以及各種生物的演變,可謂是近代科學的啟蒙之作。《物種起源》中也有關於天敵的學說,因為天敵這種相互制衡的原理,使得生物界得到平衡。有人可能會好奇,既動物之間有天敵,那麼人類真的不存在天敵?其實遠古曾有一種動物,它們差一點就吃光了人類的祖先。人類的祖先大家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話,說我們的祖先是猴子。
  • 為躲避天敵,這種魚花了3億年才爬上岸,卻被人類端上了餐桌
    人類的生活中離不開水源,在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全球總面積的71%,這些海洋孕育了在地球上生活的所有生物,同時也包括人類。在地球上,有著太多的生物,人類並不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相反,人是非常脆弱的。相信大家都看過各種的奇聞,有的人甚至是因為被蚊子叮了一口,就失去了生命。
  • 海洋中一種可以飛行的魚,最遠飛行距離達400多米,你見過嗎?
    在大家的印象中,魚都是生活在水裡的,它們只能在水裡「行走」,如果上了岸,可以說是「待宰的羔羊」,世界上存在許多神奇的生物,比如今天小編要說的這種魚就非常的厲害,在大海裡有種真正會飛的魚,是不是覺得這種魚十分的神奇?
  • 黃鼠狼也有天敵?這種鳥類嘴巴又長又硬,吃黃鼠狼很輕鬆
    說起黃鼠狼,大多數人都會避而不談,因為民間傳說這種動物有匪夷所思的靈性,不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都不太敢招惹它。但是就有這麼一種「勇氣可嘉」的動物,吃起黃鼠狼一口一個,簡直不能太輕鬆,試問,世間真有如此「膽兒肥」的動物?知道真相的你請扶好自己的眼鏡,要保證自己不要被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