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波大學等揭開彩虹 「櫛水母」之謎

2021-01-18 客觀日本

日本筑波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城倉圭(生命環境科學研究科)、前研究員柴田大輔、助教柴小菊和教授稻葉一男等人,與日本的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基礎生物學研究所的教授重信秀治帶領的研究小組合作,全球首次查明了能閃耀彩虹色光芒的櫛水母櫛板的構成分子。


櫛水母雖然名字叫「水母」,但在分類學上屬於與水母完全不同的動物門,並被認為可能是多細胞動物的起源。櫛水母的「櫛板」會伴著光線強弱閃耀出七彩光芒,其美色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眾多世人。不過,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不清楚櫛板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此次,研究小組發現了櫛水母 櫛板中特有的的蛋白質分子。研究發現,這種蛋白質是纖毛成束和增大所必需的原材料,並且在櫛水母的櫛板起伏遊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項研究不僅進一步了解了纖毛的機能,也是動物的進化領域的重大發現,同時有望應用於光學領域,比如開發光子晶體等。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2019年10月10日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


通過調節光強發出彩虹光芒的「櫛板」是櫛水母的特有器官。各櫛板是由數萬根纖毛集成束再排成板狀,像船槳一樣的構造。櫛水母的體表存在8列櫛板,通過櫛板起伏波動來實現遊動和方向控制。


儘管每條細胞纖毛直徑只有0.2微米,肉眼根本無法看到,但櫛水母通過將纖毛集成束,使直徑尺寸達到肉眼可見的1mm程度。像吉丁蟲、閃蝶和孔雀羽毛那樣,通過纖毛規則有序排列,反射光相互幹擾形成了五彩斑斕的結構色。以色示人的櫛水母成為最受歡迎的海洋動物之一,常常被展示於各大水族館中。另外,最近也有研究指出,櫛水母可能是多細胞動物的起源,因此在動物的進化研究領域也備受關注。


研究小組對櫛水母門下的「兜水母」(學名:Bolinopsis mikado)進行了室內繁殖和長期飼養,最終確立了分離兜水母櫛板的生物化學方法。另外,利用轉錄組測序技術(RNA-seq)創建了兜水母的基因目錄。以該目錄作為參考資料庫,通過質量分析儀鑑定出分離的櫛板中所含有的蛋白質。最終,世界上首次明確了櫛板中的特有蛋白質CTENO64(CTENO是櫛的意思,64代表蛋白質的大小),同時還進一步發現,CTENO64僅存在於有櫛動物中。


研究小組還確認,本次發現的CTENO64蛋白質存在於「Compartmenting Lamella」結構的根部區域。研究小組通過抑制兜水母幼體的CTENO64表達,來調查對櫛板運動的影響。CTENO64缺失時發現櫛板波動失去方向性和平面性,無法正常泳動(圖)。也就是說,CTENO64對於保證櫛板內的纖毛方向一致並正常波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進而在櫛水母遊動時也發揮重要作用。

圖:櫛水母門的兜水母(左上)和發出彩虹光芒的櫛板(左下)


【發表的論文】題目 
CTENO64 is required for coordinated paddling of ciliary comb plate in ctenophores


【發表期刊】《當代生物學》

(DOI: 10.1016/10.2139/ssrn.3371408)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翻譯整理


相關焦點

  • 雲南澄江寒武紀化石揭開櫛水母動物門起源之謎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侯先光教授團隊的疑難化石研究小組,通過對澄江生物群疑難化石「足杯蟲類」的系統研究,確認了這類底棲固著的疑難化石是現生櫛水母動物的幹群,並據此構建了櫛水母動物基本體型的演化路徑。
  • 地球最早動物是櫛水母
    Dunn)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美國布朗大學的一項新發現表明,科學家發現地球首個動物是海洋漂浮的櫛水母,而不是簡單的海綿。此發現讓科學家大為震驚,他們沒有想到地球上最早的動物會如此複雜。 地球上首個動物居民之謎只能通過研究現今發現的化石和有關的動物推斷出來。
  • 中國科學家揭開櫛水母動物門起源之謎
    新華社昆明3月26日電(記者白靖利)中國科學家通過對澄江生物群疑難化石足杯蟲類的系統研究,破解了櫛水母動物門的起源之謎,證實櫛水母動物和刺胞動物共同起源於底棲固著生物。目前,這一成果已經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並將於4月1日以封面文章正式刊出。
  • 櫛水母動物門演化軼史揭示
    原標題:櫛水母動物門演化軼史揭示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愛平)近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早期生命演化實驗室博士歐強及其合作者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發表了論文《寒武紀骨骼化櫛水母演化軼史》,揭示了櫛水母動物門距今5.2億年一段隱秘的演化歷史,引起國外眾多學術期刊及傳媒關注。
  • 金字塔建造之謎被揭開
    金字塔建造之謎被揭開  一名法國建築師3月30日提出新理論說,建造金字塔時運送材料的通道是建在金字塔內部。採用這一方法,巨大的金字塔只需要4000人就可以建成。  揭開秘密  法國建築師讓-皮埃爾·烏丹3月30日在巴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揭開了胡夫金字塔建造之謎。
  • 不會日語,也可以申請筑波大學,SGU項目了解一下
    「G30」計劃(2020年引進30萬外國人留學生計劃),簡單說來是日本政府為了吸引外國人赴日留學而開設的大學英文授課項目。2014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將G30計劃全面升級,推出了SGU計劃,更大程度地吸引不會日語但英語好的優秀學生赴日,進一步推進日本大學國際化進程。SGU項目,意味著日語不再成為日本留學的必備技能,只要英語好,你一樣可以輕鬆考入日本名校。今天我們來給大家說一說筑波大學正在出願的SGU項目。
  • 流光溢彩——櫛水母
    「八臂仙母蟲」沒有任何口孔或觸手的痕跡,與櫛水母等生物非常相似,但它們之間也有許多差異,使研究人員疑惑不解。櫛水母雖外形類似水母,卻不是真正的水母,而是一類兩胚層動物,屬於輻射對稱動物。櫛水母又叫海胡桃、貓眼,屬輻射對稱動物,現被劃分為櫛水母動物門。它是一種類似於水母的無脊椎動物。身體透明,呈球形、卵圓形、扁平形等,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海域。
  • 狒狒叫聲或揭開人類語言起源之謎
    (原標題:狒狒叫聲 或揭開 人類語言起源之謎)
  • 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
    原標題: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和外星人無關!網友:英語書該改了英國天空新聞30日報導,研究人員憑藉一塊巨石陣石料樣本,確定英國著名遺蹟巨石陣石料來源於距離遺蹟15英裡遠的韋斯特伍茲。
  • 研究發現櫛水母再生大腦僅需四天
    櫛水母順著一條獨立而複雜的路徑向前發展,它向我們展示出其他動物並不存在的一個全新的影響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語言。櫛水母順著一條獨立而複雜的路徑向前發展,它向我們展示出其他動物並不存在的一個全新的影響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語言。
  • 馬哈奇卡地區現肉食性櫛水母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裏海分院和南方科學中心的工作人員在「 Deneb」科考船考察期間,在馬哈奇卡地區發現了肉食性櫛水母(Beroe ovata)。
  • 世界未解之謎:這「一」東西被發現,金字塔之謎已被揭開!
    世界未解之謎:這「一」東西被發現,金字塔之謎已被揭開!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人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享受,旅遊就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部分。在沒有解開這些疑惑之前,一些人也以為只有外星人才可以做到這麼厲害的工程,所以說金字塔在以前的時候也是一個謎,但是經歷了千年也被人們揭開了。而且根據新的證據顯示,在公元2600年的時候,那一些人是怎麼搬運這些石頭的呢?在紅海邊上發現了一個有著4500年歷史的書卷,是當時法老統治的27年一位工作人員留下的日記。
  • 北極攝影作品:櫛水母
    作品名:櫛水母拍攝地:北極攝影師:Jennifer Hayes簡介: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櫛水母。櫛水母是一小群外形類似水母的海洋無脊椎動物。櫛水母的身體呈中心對稱的放射狀.在其半透明的身體上分布著八行櫛板。
  • 農大留聲機|揭開植物呼吸代謝的生命之謎——湯佩松
    湯佩松解開植物呼吸代謝的生命之謎在一次胚胎學的課堂上,正當教授講述種子萌發過程中胚乳內無結構的澱粉逐步轉變成有形態組織的幼芽時,有名學生突然發問:「在這個形態發生過程中,無組織的有機物質是以什麼方式轉變為有形態結構的幼苗的?」
  •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在西北大學,一項被譽為「行走的仙人掌」的科學發現揭開了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2011年2月24日,西北大學劉建妮教授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封面論文,內容是通過對我國雲南澄江化石庫中一種叫作「仙人掌滇蟲」的葉足動物的研究,首次初步破解了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這一長期困擾學術界的科學難題,在國際古生物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一難題當時是如何破解的?
  • 李耀煌新作《揭開恐龍大滅絕之謎》獲著作權證
    7月8日,國家版權局發布公告,給我市李耀煌原創完成的科學著作《揭開恐龍大滅絕之謎》頒發著作權證。這是李耀煌繼《長成於海洋的山的年輪》《地球古海蝕地貌研究》《探秘古海岸》後獲得的第四張著作權證。
  • [午間道]鑽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午間道]鑽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鑽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 裏海出現新品種櫛水母 生態學家暗自歡喜
    >舉報   俄羅斯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裏海分院和南方科學中心的工作人員在「 Deneb」科考船考察期間,在馬哈奇卡地區發現了肉食性櫛水母
  • 魚探測水流的「第六感」之謎揭開 根據水流環境變化作出反應
    原標題:魚探測水流的「第六感」之謎揭開 根據水流環境變化作出反應   魚探測水流的「第六感」之謎揭開   科技日報訊 魚有一種能探測水流的「第六感」。最近,一個科研小組通過模擬實驗揭示了這種第六感是怎樣發揮作用的。這一發現有助於揭開一個長久以來的謎:水生生物是怎樣對它們的環境作出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