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國的各個物種,按照珍惜程度,遺傳與生態重要性,人文感觀,三個參數打分,那麼熊貓簡直是門門優秀,無短板的「逆天」存在。不過大家喜歡熊貓,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萌啊。可是你知道嗎?熊貓在古代並不受寵,卑微如它,甚至連個固定的名字都沒有,那他又是怎樣逆襲成今天人見人愛的國寶呢?
熊貓可以說是現代的「產物」,對大熊貓最早的記載其實來源於《山海經》。猛爆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豹或作虎。儘管很早就被發現,可是古代的中國人並不怎麼在意這種胖乎乎的生物。
直到1869年三月,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在中國四川雅安的教堂附近,發現了他的蹤跡。從此,一隻荒野的熊貓開始進入人類文明的視野。這麼來說,熊貓受到重視的時間並不長,那麼他們是怎麼逆襲成為國寶的呢?
物以稀為貴,首要原因當然是因為熊貓的珍稀了。由於氣候原因大熊貓只分布於中國,而一個物種如果稀少,那就一定格外珍貴。不過大熊貓變成一種瀕危物種,主要是他們自己作的。野生大熊貓才是真正的肥宅,不願意離開自己領地,而且只在舒適的環境下才願意交配。更神奇的是,身為一種熊,經歷漫長的進化後,他們居然成為了只吃竹子的素食主義者。可是由於長期吃素,他們也成為了著名的性冷淡動物,繁衍後代之路,困難重重。
中國官方認定的一級保護動物多達九十種,可是只有熊貓成為了國寶,那當然離不開顏值buff加成,誰會忍心拒絕這樣一個軟萌可愛,看起來完全沒有攻擊性的小糰子呢?不過,熊貓能稱為外交小能手,自然離不開世界人們對它的喜愛。當初大熊貓的發現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大家都陷入到一種瘋狂的追星熱潮。就連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兒子都翻山越嶺,試圖捕獲這種動物。
正因如此熊貓的故土中國,對他的態度也開始變化。蘇美齡姐妹趁熱打鐵,贈送美國一對大熊貓,建立了「熊貓外交」的雛形。熊貓的黑白分明,如兩儀太極一般黑白相生,象徵平衡與中庸之道,代表了中華萬物陰陽的自然理念。熊貓就是中國的最好象徵,武力爆表,但只想賣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