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跌打損傷。我們都知道跌打損傷後,敷一敷傷口有利於緩解疼痛,促進傷口恢復,那跌打損傷後到底是該冰敷還是熱敷呢?損傷後24小時內冷敷,超過24小時採取熱敷的說法靠譜嗎?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網站對該問題做出說明。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帶您了解。
急性損傷應冰敷
損傷後該採用冷敷還是熱敷,應當取決於是急性損傷還是慢性損傷。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立即引起疼痛。對於急性損傷,應該儘快冰敷。
冰敷作用: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
具體辦法: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部,每3分鐘左右更換1次,也可以將冰塊裝入塑膠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30分鐘。夏季則可用自來水衝洗,衝洗時間一般在4~5分鐘,不宜太長。
損傷超24小時交替敷
在急性損傷的最初3~5天內,只要出血受到控制,後續也未發生炎症,便可以交替進行冷敷和熱敷。
具體做法:10分鐘冷敷,然後10分鐘熱敷。冷敷時血管收縮,轉換為熱敷後血管會舒張,大量的血液流入受傷區,有利於受損組織修復。
不過,若非專業人士,有時很難判斷出血是否得到了控制、炎症是否存在,用了熱敷可能會加重症狀。在這一階段,最保險的辦法,還是繼續間隔冷敷,並隨時觀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